魏鹏郦
(甘肃省天水市第二人民医院 甘肃天水 741020)
【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K1联合酚磺乙胺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新生儿科2011.1~2015.12收治的150例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依据治疗方式分组,其中对照组(n=75)行常规治疗,观察组(n=75)基于对照组加用酚磺乙胺联合维生素K1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T、TT、APTT明显下降,血小板计数及FIB明显提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维生素K1联合酚磺乙胺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临床效果优良,值得推广。
【关键词】维生素K1;酚磺乙胺;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2-0089-02
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为临床常见出血性疾病,受到凝血因子功能异常或缺乏时诱发,有获得性与遗传性这两类。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即缺乏某一种凝血因子,婴幼儿时期便会出血,具备家族病史;临床较常见地为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因缺乏多种凝血因子,在成年人中发生率更高,临床症状除出血外还会存在原发疾病体征或症状等伴随症。临床研究[1]称新生儿时期凝血系统活性较低,若新生儿有较高的血细胞比容,会使得血液流动性增加,血液黏度被改变后使得血液灌注功能增加,为生理现象的一种,受到新生儿时期出凝血系统互相协同后发生,某个系统或环节出现异常便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为此,临床在防治、诊治疾病时研究新生儿凝血功能十分重要。为探讨酚磺乙胺联合维生素K1治疗新生儿凝血障碍的效果,现将患儿150例纳入本研究,分析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新生儿科2011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50例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依据治疗方式分组,其中对照组(n=75)行常规治疗,观察组(n=75)基于对照组加用酚磺乙胺联合维生素K1治疗。对照组中41例为男患,34例为女患;日龄为1~32d,平均(18.5±3.6)d。观察组中43例为男患,32例为女患;日龄为1~30d,平均(17.9±3.1)d。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上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均衡性。
1.2 凝血功能障碍诊断标准[2]
入院后采集静脉血对凝血功能予以检测,项目为FIB(纤维蛋白原)、PT(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酶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计数。若PT为11~14s,APTT为35~45s,FIB为2.0~4.0g/L,TT为16~18s,APTT若延长10s、TT与PT延长3s及FIB超出范围则判定为异常。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抗休克、对微循环予以改善、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脐静脉插管治疗。同时注重凝血因子补充,包括输注血小板、凝血酶原复合物、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等。观察组基于此加用维生素K1及酚磺乙胺,口服1mg维生素K1,1次/d;口服0.125g酚磺乙胺,1次/d,疗程为3d。治疗后测定两组凝血功能。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本组数据主要应用软件SPSS 20.0,用标准差(x-±s)以及均数(±)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用t检验,对比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PT:对照组为(16.3±3.4)s,观察组为(12.6±2.5)s;(2)TT:对照组为(18.7±3.4)s,观察组为(16.4±2.5)s;(3)APTT:对照组为(64.7±7.2)s,观察组为(39.2±4.9)s;(4)FIB:对照组为(1.4±0.3)g/L,观察组为(2.7±0.7)g/L;(5)血小板:对照组为(106.7±9.5)×109/L,观察组为(187.4±14.8)×109/L;上述指标对比P<0.05。
3.讨论
通常而言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在早产儿及危重新生儿好发,因危重新生儿普遍表现出感染、缺氧及酸中毒等病理状态,新生儿自身凝血机制也未充分发育。受到诸多因素作用,体内凝血因子合成存在障碍,进而将外源性与内源性凝血系统启动,导致血液高凝,出现纤溶亢进现象,导致瀑布效应,最终诱发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近年来研究证实[3]危重患儿发展至MOF(多器官功能衰竭)时凝血机制变化作用明显,再加之新生儿凝血机制不够健全,特别是早产儿多缺乏凝血因子,凝血酶原低及血管壁脆弱等,脑室血管更易损伤,单层细胞经排列后组成脑室血管壁,而脑部有丰富的血流量,但血流动力学变化比如脑血流骤然增加、血压失稳及脑静脉压提升等易因脑血管破裂而诱发颅内出血,据调查[4]其发生率为65%。
维生素K1是肝脏因子必须物质,维生素K1多在因缺乏维生素K后诱发的出血性疾病中使用。维生素K1缺乏时机体会出现凝血障碍,血液缺乏凝血酶原时血液凝固变得缓慢,此时补充维生素K1可增加肝脏对凝血酶原的合成量,以有效止血。临床多应用维生素K1治疗低凝血酶原血症等疾病,同时还可将支气管痉挛缓解,有效镇痛。酚磺乙酰功效在于促进血管收缩,促使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提升血小板黏附性与聚集性,血小板将更多凝血活性物质释放出来,将凝血时间缩短以有效止血。本组观察组PT、TT、APTT明显下降,血小板计数及FIB明显提升,对比差异明显(P<0.05)。与报道一致[5]。
综上所述,维生素K1联合酚磺乙胺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临床效果优良,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捷,庄思齐,朱小瑜等.早产儿凝血功能障碍诊治体会[J].安徽医药,2010,14(9):1041-1042.
[2]屠志琴.维生素K1和酚磺乙胺联合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34):5721-5722.
[3]戴瑞芝,李峥.用维生素K1联合酚磺乙胺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7):241-242.
[4]严泽勇.维生素K1联合酚磺乙胺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5):127-128.
[5]苏国生,黄积德,梁荣伟等.维生素K1、酚磺乙胺联合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3,42(2):180-182.
论文作者:魏鹏郦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7
标签:凝血论文; 新生儿论文; 乙胺论文; 维生素论文; 功能障碍论文; 凝血酶原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