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词社知见考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晚清论文,词社知见考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491(2010)02-0081-09
清词复兴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群体活动的丰富而多样,这集中地表现在词社的组织形式中。词社至晚清,较之以往,更为发达,不仅几乎涵盖了词坛上所有的重要人物,而且与晚清的词学精神密切相关。对于晚清词社的理论探讨,尚有待展开,本文拟首先进行文献梳理,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
晚清词社的构成比较复杂,本文所录,也有一些具体情况要加以说明:
1.有些词社系一社多名,考证不易,待进一步搜集资料,再作判断。
2.有些社集,诗词兼作,如潜社、寿香社、梦碧吟社等,但往往以填词为主,或社中作词之影响甚大,一并考虑在内。
3.所举词社,按照创社时间次序排列,年代失考者列后。
4.“会”、“课”、“集”诸名,常与词社互称,一并收罗在内。
5.词题、词序中凡见“社”字者,未必尽是词社,为求全面,亦录入待考。
6.关于词社称谓,有社名者,一仍其旧;无明确社名者,以某人某社概称之,其人非必社长,社友亦可。然季节性结社取名虽多专门,但颇有近似,为作区分,亦多书以某人某社。
7.社友生平仕履,一般只说明其生卒籍贯(生卒年多据朱德慈《近代词人考录》而定)。
一 道光后期(32个)
1.戈载消寒词会。道光二十二年(1842),吴县(今苏州)戈载(1786-1856)与钱塘(今杭州)张泰初(?-1843)等客游袁浦(今江苏淮阴),结消寒词会。社员有无锡沈蓥(1804-1860)、长洲(今苏州)尤坚(1799-1862)、武林(今杭州)王香谷、万少云等。事见张泰初《花影吹笙谱》,沈蓥《留沤吟馆词草》。
2.蒋敦复南汇结社。道光二十二年、二十三年(1842-1843)间,宝山(今上海宝山区)蒋敦复(1808-1867)被蜚语,易僧服避人于南汇,主荷花坞栀子庵。时会稽(今浙江绍兴)王润(1802-1852后)任南汇(今上海南汇区)县丞,又有邑人顾成顺(1780?-1847后)、李墀等,相与订方外交,结词社,酬唱不断,极一时之胜。见王润《赏眉斋自喜集》;蒋敦复《芬陀利室词话》卷一。
3.蒋敦复松江结社。道光二十二年、二十三年(1842-1843)之间,宝山(今上海宝山区)蒋敦复因避仇,削发为僧。约于此时,以僧服结社于松江(今上海松江区)郡城北郭一兰若,壁间得董香光与草衣道人(道人王微,字修微)石刻残字,因名是庵曰“修微”。华亭(今松江)雷葆廉(?-1846后)作志,华亭张鸿卓(1803-1876)填《扬州慢》一解,蒋氏与秀水于源(1805?-1853后)共和其韵。事见蒋敦复《芬陀利室词话》卷三;于源《题红阁词钞》。
4.越台词社。道光二十三年(1843)春二月,番禺(今广州)许玉彬、番禺黄玉阶(1805-1845)邀番禺陈澧(1810-1882)、南海谭莹(1800-1871)、南海桂文耀(1807-1854)、番禺叶英华(1802-1865)、番禺沈世良(1823-1860)、石衡、番禺徐灏(1810-1879)等为越台词社于广州学海堂,月凡一会,凡五会。其中陈澧成词两阕。事见汪宗衍《陈东塾先生年谱》;陈澧《忆江南馆词》。
5.山堂词社。道光二十三年(1843)花朝,番禺(今广州)词人沈世良偕番禺黄玉阶、番禺许玉彬、番禺陈澧、番禺沈化杰、顺德李应田(1826-?)诸人成立山堂词社于广州。事见沈世良《楞华阁词钞》。
6.花田词社。道光二十三年(1843)春,番禺(今广州)词人沈世良、许玉彬等人创立于广州。此年上巳,沈世良招同丹徒张深(1781-1843)、香山黄培芳(1779-1859)、番禺张维屏(1780-1859)、长乐(今广东五华县)温训(1787-1851)、南海谭莹、番禺黄玉阶、番禺沈化杰等22人花田修禊,为词社第二会。事见沈世良《楞华室词钞》、《小摩围阁词钞》;谭莹《乐志堂文集续集》;《番禺县续志》。
7.张鸿卓吟秋会。道光二十四年(1844)秋,华亭(今上海松江区)张鸿卓等应江宁布政使试。七月二十六日,张氏邀同江宁(今南京)秦耀曾、顾怀三、桐城许丙椿、长洲(今苏州)孙麟趾(1791-1860)、桐城左星谷、同邑雷良树、昭文(今江苏常熟)周纶涣、青浦何其超(1807-1875)、阳湖(今江苏常州)洪岋孙、桐城程恩绶、戴钧衡、全椒吴西庚、同邑雷葆廉、上元(今南京)金和(1818-1885)、宝山(今上海宝山区)蒋敦复(1808-1867)、上海王叔彝,集金陵五松园作吟秋会,园主人为阳湖(今江苏常州)孙廷璩。事见张鸿卓《绿雪馆词钞》。
8.淮海词社。道光二十五年(1845),江都词人秦巘(1792-1853)曾在扬州招同人为淮海词社,分调拈题,一月一会,刻有《意园酬唱集》行世。会中诸人,如甘泉(今江都市)徐穆(1818-1901)、秦恩复、王西御、金相舫、良伯昆仲、符南樵、朱震伯、周小云、张春卿、芮移庵、吴琴南、李永叔、许净斋等共21人,一时文酒之宴甚盛。未几,风流云散。事见民国《江都县续志》卷二十四(上);秦巘《思秋吟馆词集》;况周颐《蕙风词话续编卷二·徐穆词》;林葆恒《词综补遗》卷五。
9.江东词社。武进词人汤贻汾(1778-1853)退寓南京,筑琴隐园,与南都名流时结社酬唱。道光二十六年(1846)前后,与江宁(今南京)秦耀曾(1783?-1848)、江宁孙若霖(1785-?)、阳湖(今江苏常州)孙廷鐻、长洲(今苏州)孙麟趾、吴县(今苏州)戈载、华亭(今上海松江区)雷葆廉等结成江东词社。事见郭则沄《清词玉屑》卷四;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续编三》;汤贻汾《江东词社词选》;张鸿卓《绿雪馆词钞》,雷葆廉《莲社词》。
10.听松词社。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江宁(今南京)词人端木埰(1816-1892)与同邑金鳌、杨朴庵(以下数人其名待考)、许仲常、钱渐之、僧花雨,端木西园、端木锡嘏等8人结听松词社于江宁,皆奉金氏为师。事见端木埰《碧瀣词》自叙。
11.戴絅孙消寒词集。道光二十八年(1848),昆明词人戴絅孙(1796-1856)与王开甫、倪海查等结消寒词集。事见戴絅孙《味雪斋词》。
12.张鸿卓饯春会。道光二十八年(1848)立夏,华亭(今上海松江区)张鸿卓偕娄县(今上海松江区)丁瀛、平湖黄金台(1789-1861)、柯尧桂、丁廷鸾、袁璥、孙福清、姜白榆、陈春圃、孙元匡等,作饯春会于嘉善魏塘。事见张鸿卓《绿雪馆词钞》。
13.袁祖德词社。道光二十八年(1848),钱塘(今杭州)袁祖德(?-1853)时任宝山(今上海宝山区)县丞,崇尚风雅,与邑人结词社,并曾以词与蒋敦复质证。事见蒋敦复《芬陀利室词话》卷三;《宝山县志》卷七。
14.孙超词社。约在道光后期,通州词人孙超(1793-1866)与徐攀桂等人组词社。事见孙超《秋棠吟榭诗馀》;严迪昌先生《近代词钞》孙超小传。
15.沈蓥延秋会。道光后期,无锡沈蓥与仁和(今杭州)龚自珍(1792-1841)、华亭(今上海松江区)朱蔗根(以下数人其名待考)、旌德江春舲、泰州程小松、南昌万渊北等为延秋会,事见沈蓥《留沤吟馆词草》。
16.应宝时结社。道光后期,永康词人应宝时(1821-1880?)与词友结词社于里中。事见应宝时《射雕词》卷上。
17.张杲结社。道光后期,江夏(今湖北武昌)词人张杲与词友结吟社唱和。事见张杲《昙华遗稿》。
18.茸城近课词社。道光后期,华亭(今上海松江区)词人丁瀛(?-1848后)隐于市,嗜吟咏,喜宾客,曾与同人结社名“茸城近课”。事见于源《灯窗琐话》卷六。
19.嬉春词社。道光后期,娄县(今上海松江区)词人黄仁(1773-1855?)罢官回里,与华亭(今上海松江区)张鸿卓、华亭雷葆廉、嘉兴词人张鸣珂(1829-1908)等举嬉春词社于里中。事见张鸣珂《寒松阁词》;何惠明、王健民《松江县志》卷二十四。
20.莲花社。约在道光后期,娄县(今上海松江区)黄仁与娄县(今松江)张祥河(1785-1862)、华亭(今松江)顾夔(1790-1850)等在松江莲花寺结词社聚会,称“莲花社”。事见何惠明、王健民《松江县志》卷二十四。
21.黄仁消寒词集。道光后期,娄县(今上海松江区)黄仁里居,曾与华亭(今上海松江区)雷葆廉等结社,有消寒词集等活动。事见雷葆廉《莲社词》卷一。
22.红兰吟社。道、咸年间,湖南按察使、满洲正红旗词人长秀年五十,引疾归,与旗人瑞泉、钟石帆等结红兰吟社于京师。事见林葆恒《词综补遗》卷首、卷五十五。
23.秋词社。道、咸年间,元和(今苏州)词人顾文彬(1811-1889)举秋词社于都中。拈百二十题,各限一调,自作三十馀阕。同作者有王家亮、嘉善钱宝青、吴县(今苏州)金宝树、乌程周学源、太仓朱锡绶、江都钱国珍、马平王锡振(即王拯)、嘉定(今上海嘉定区)张修府、平湖张金镛、吴县潘曾玮等数十家。词多遗佚,惟杜文澜《憩园词话》卷六中稍有保存,可见一时之盛。事见杜文澜《憩园词话》卷三、卷六等。
24.潘遵璈延秋词社。道、咸年间,吴县(今苏州)词人潘遵璈(1826-1860)与词友结延秋词社。事见潘遵璈《香隐庵词》。
25.潘遵璈消寒词集。道、咸年间,吴县词人潘遵璈与词友结消寒词集。事见潘遵璈《香隐庵词》。
26.赵对澂结社。道、咸年间,合肥词人赵对澂(1798-1860)与词友结社唱和。事见赵对澂《小罗浮馆词》。
27.章树福结社。道、咸年间,嘉定(今上海嘉定区)词人章树福(?-1861后)与词友结社。事见章树福《竹隖词续稿》。
28.朱焘消夏会。道、咸年间,宝山(今上海宝山区)词人朱焘偕太仓词友结消夏会唱和。事见朱焘《箫材琴德庐词稿》。
29.仲湘延秋词集。约在道、咸年间,吴江词人仲湘(1802-1857后)与词友结延秋词集。事见陈去病辑《笠泽词征》卷十七;黄燮清《国朝词综续编》卷十。
30.葛景莱结社。道咸年间,仁和(今杭州)词人葛景莱(1807?-1860?)与词友结消寒词社。事见葛景莱《蕉梦词》。
31.承龄消夏会。道、咸年间,满洲镶黄旗词人承龄(1814-1865)与词友结消夏会。事见《大小雅堂诗馀》。
32.菊影吟社。约在道、咸年间,江宁(今南京)何兆瀛(1809-1890)与词友结菊影吟社。事见何兆瀛《心庵词存》。
二 咸丰时期(26个)
1.张鸿卓消寒会。咸丰元年(1851)冬,华亭(今上海松江区)张鸿卓与吴县(今苏州)戈载等词家举九九消寒会于江苏元和(今苏州)。事见张鸿卓《绿雪馆词钞》。
2.张鸿卓词社。咸丰元年(1851),华亭(今上海松江区)张鸿卓与吴县(今苏州)戈载、长洲(今苏州)孙麟趾等结词社于元和(今苏州)。事见张鸿卓《绿雪轩论词》(附于袁学澜《零锦集词》)、《香禅词跋》。
3.恩锡消寒会。咸丰二年(1852)冬,满洲正白旗词人恩锡(1818-1877)与辇下诸君子结会消寒,始为倚声之作,社事至同治元年(1862)仍在延续。事见恩锡《蕴兰吟馆诗馀》。
4.高望曾吟秋词社。咸丰三年(1853)前后,仁和(今杭州)词人高望曾(1829?-1878?)与蒋恭亮(1813-1861)、高桢、高锡恩、高炳麟等人于杭州结吟秋词社唱和,四年(1854)仍在活动。事见高望曾《茶梦庵烬馀词》。
5.山堂吟社。咸丰三年、四年(1853-1854)间,番禺(今广州)沈世良与南海谭莹、番禺金锡龄(1811-1892)、番禺许其光(1827-?)结山堂吟社于广州。事见《番禺县续志》卷十九《沈世良传》。
6.张鸿卓消寒会。咸丰四年、五年(1854-1855)之际,华亭(今上海松江区)张鸿卓任职嘉定(今上海嘉定区)时,曾作消寒诗社,集苏州陈凝福、宝山(今上海宝山区)朱焘、同邑程庭鹭(1796-1859)、周之锦、周之錞、周道恒、张庆泰及嘉定秦兆兰共9人为第一集。咸丰五年正月二十日举消寒九集,祝白香山生日。事见秦兆兰《听松涛馆词稿》。
7.勒方锜词社。咸丰五年(1855)左右,新建词人勒方锜(1816-1880)与同人结词社于北京。事见勒方锜《太素斋词》;杜文澜《憩园词话》卷三;郭则沄《清词玉屑》卷五。
8.云溪词社。阳湖(今江苏常州)词人吴唐林(1835-1890)于咸丰五年(1855)夏日,与杨汀鹭(以下数人其名待考)、管才叔、赵惠甫、汤伯温辈共集8人,合成云溪词社于里中。事见吴唐林《留云借月庵词叙》。
9.聚红词社。咸丰六年(1856)至同治二年(1863),长乐词人谢章铤(1820-1903)曾在客居福州刘勷(1825?-1901?)家时组织聚红榭唱和群,称聚红词社。榭始丙辰(1856),专以课词,刊有《雅集词》前后二集。间亦以诗而集,其在壬戌(1862)前刊有《过存集》。同社者闽县李应庚(1815-1865后)、闽县徐一鹗(1817-?)、钱塘(今杭州)高思齐、刘绍纲、谢章铤、梁鸣嗛、侯官宋谦(1827-1873后)、陈文翊、闽县刘三才、马凌霄、陈遹祺、林锡三、侯官杨浚(1830-1891)、长乐梁履将(1837?-1865)、王彝、刘勷及侯官魏秀仁(1818-1873),李应庚为社长。除高思齐为钱塘人外,馀皆福州一带才俊。事见谢章铤《聚红榭雅集词》、《赌棋山庄词话》、《赌棋山庄词话续编》;魏秀仁《魏秀仁杂著钞本》;谭献《复堂词话·聚红榭诗词》;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刘勷《非半室原刻词存》。
10.陈升消夏词集。约在咸丰八年(1858),宝山(今上海宝山区)词人陈升与周文禾、沈穆孙、朱诒泰、周日簠等人订消夏之集于里中。事见陈升《尺云楼词钞》。
11.罗汝怀结社。咸丰十一年(1861)前后,湘潭词人罗汝怀(1804-1880)与词友结社。事见罗汝怀《研华馆词》。
12.杜文澜消夏词集。咸丰十一年(1861)夏,秀水词人杜文澜(1815-1881)与友人郭夔、李肇增等在扬州结消夏词集,唱酬于竹抱轩。事见杜文澜《采香词》;朱德慈《近代词人行年考》。
13.宋志沂销夏词课。咸丰初期,长洲(今苏州)词人宋志沂(1830-1860)与词友结销夏词课。事见宋志沂《梅笛庵词剩稿》。
14.黄锡禧消夏词会。咸丰中叶,甘泉(今江苏江都市)黄锡禧(1810?-?)、王菼与仪征汪鋆(1816-?)等人在扬州举消夏词会,觞咏于黄氏栖云山馆。事见李肇增《淮海秋笳集》。
15.陈如升词社。咸丰年间,正值宝山(今上海宝山区)词人陈如升(按:原名陈升)少时,与嘉定(今上海嘉定区)程庭鹭、宝山朱焘、宝山沈穆孙(1825?-?)、太仓钱恩棨、太仓杨敬傅(1788?-1869?)、镇洋(今江苏太仓)汪承庆(1827-1890)结词社唱和,因其籍清时均属太仓,故称“后娄东七子”,合刻《沧江乐府》行世,七人中程氏年最长,钱恩棨为其弟子。事见钱溯耆《沧江乐府》;蒋敦复《芬陀利室词话》卷三。
16.王寿庭消寒会。咸丰年间,吴县(今苏州)词人王寿庭(1805?-1860)与华亭张鸿卓、吴县戈载、顾世镇、盛树基诸人结消寒会于吴中。事见王寿庭《吟碧山馆词》。
17.吴嘉洤词社。咸丰年间,吴中在张鸿卓词社后又有此社,时吴嘉洤归田,总持社务,社员有潘钟瑞、王寿庭、宋志沂等。事见张鸿卓《香禅词跋》。
18.郭凤梁吟社。约在咸丰年间,吴县(今苏州)郭凤梁在家与人结吟社,并为苏东坡介寿,招集宴饮。事见杜文澜《憩园词话》卷五潘钟瑞注释。
19.陆文键消夏词集。约在咸丰年间,宝山(今上海宝山区)词人陆文键与词友结有消夏词集。事见陆文键《馀园词稿》。
20.丁至和消寒词社。咸丰末年,江都词人丁至和(1811-1883?)与词友结消寒词社唱和。事见丁至和《萍绿词》。
21.丁至和消夏词集。咸丰末年,江都词人丁至和与词友结消夏词集唱和。事见丁至和《萍绿词》。
22.俞敦培消寒会。咸、同年间,无锡词人俞敦培(1821-1873后)与词友结消寒会于北京。事见俞敦培《艺云词》。
23.孙佑培吟秋社。咸、同年间,钱塘(今杭州)词人孙佑培(?-1863后)与词友结吟秋社。事见孙佑培《味红阁词》。
24.薛时雨结社。约在咸、同年间,全椒词人薛时雨(1818-1885)与词友结社于杭州。事见薛时雨《藤香馆词》。
25.黄锡禧消寒词集。咸、同年间,甘泉(今江苏江都)人黄锡禧与词友结消寒词集。事见黄锡禧《栖云山馆词存》。
26.张景祁结社。约在咸、同年间,钱塘(今杭州)词人张景祁(1827-1898后)与钱塘杨锦雯、仁和(今杭州)高望曾诸君结社。事见张景祁《新蘅词》。
三 同治时期(14个)
1.朱和羲饯春会。同治元年(1862)立夏日,吴县(今苏州)词人朱和羲招嘉定(今上海嘉定区)秦兆兰诸公集饯春会于沪上,各谱新调。事见朱和羲《万竹楼词选》。
2.军中九秋词社。同治元年(1862)秋,两淮盐运使、嘉善金安清创立此社于江苏泰州军中,以军中生活秋绔、秋枥、秋堠、秋灶、秋镝、秋幢、秋幕、秋角、秋堞为题,成员有江阴蒋春霖(1818-1868)、上元(今南京)宗源瀚(1834-1897)、秀水杜文澜(1815-1881)、无锡钱勖(1826-1867)、澧州黄文涵(1812-1869)、乐平黄泾祥(1830?-?)、辉县姚辉第(1818-?)、山阴(今浙江绍兴)张熙(1810?-1867)等。另,丹徒赵彦俞(1803-1875)拈题得“秋角”,泰州程宇光(1799-?)《柏影轩词》中有军中九秋词九题9阕,孙佑培(?-1863后)亦分得“秋幕”一题,当皆社友。事见杜文澜《憩园词话》卷三《姚子箴九秋社词》;姚辉第《菊寿庵词》;赵彦俞《瘦鹤轩词》;程嵩龄《吴州四程诗文集》;孙佑培《味红阁词》卷二;郭则沄《清词玉屑》卷四。
3.朱和羲饯春会。同治二年(1863)三月三十日,吴县(今苏州)词人朱和羲正避难沪上,招华亭(今上海松江区)张鸿卓、嘉定(今上海嘉定区)秦兆兰等集饯春会。事见朱和羲《万竹楼词选》。
4.朱和羲消夏会。同治二年(1863),吴县词人朱和羲与华亭(今上海松江区)张鸿卓、嘉定(今上海嘉定区)秦兆兰等自夏至起按九一课作消夏会于沪上。事见朱和羲《万竹楼词选》。
5.雪鸿吟社。同治二年(1863),嘉定(今上海嘉定区)词人周保璋(1844-1897)与词友结有雪鸿吟社于里中。事见周保璋《镜湄长短句》;《嘉定县续志》卷十一。
6.罗汝怀消寒会。同治四年(1865),湘潭罗汝怀与黄海萼、李次青等结消寒会于长沙。次年冬,黄、李二人出省,罗氏又与恕堂、蝯窗等结消寒之会。事见罗汝怀《研华馆词》卷三。
7.海滨酬唱词社。清同治九年(1870)年,蒙自词人杨文斌与山阳(今江苏淮安)黄天河、上元(今南京)马骝、林仲夔(以下四人其名待考)、林味荪、曲阿贺少楼、兰溪陆少葵等7人结海滨酬唱词社于奉贤(今上海奉贤区)青村镇,活动至次年中止。事见杨文斌《海滨酬唱词》。
8.徐琪九秋会。同治十二年(1873)左右,仁和(今杭州)词人徐琪(1852-1918)与词友结九秋会。事见徐琪《玉可庵词存》。
9.聚星吟社。同治十二年(1873)前后,平湖葛其龙侨居沪上时,与词友结聚星吟社。事见葛其龙《海滨酬唱词序》。
10.潘其祝结社。约在同治十三年(1874),泰顺词人潘其祝与词友结词社于杭州。事见潘其祝《须曼那馆词草》。
11.朱和羲结社。约在同治时,吴县(今苏州)朱和羲尝与吴县吴嘉洤(1790-1865)、何咏、元和(今苏州)顾文彬(1811-1889)、吴县潘钟瑞(1822-1890)、钱塘(今杭州)丁丙(1832-1899)诸人结社吴下,有消夏会等活动。事见郭则沄《清词玉屑》卷二。
12.陈克劬结社。约在同治年间,丹徒词人陈克劬(1826-?)与词友结社。事见《红豆帘琴意》。
13.肤道人消寒词集。约在同治年间,肤道人与晁彤文、江都薛寿(1812-1872)等结消寒词集于京师。事见肤道人《石琴词》。
14.周郇雨消夏词集。同治年间,临海词人周郇雨(1850-1882)与词友结消夏词集于京师。事见周郇雨《黍芗词》。
四 光绪时期(52个)
1.边葆枢结社。光绪四年(1878)前后,任丘词人边葆枢与词友结词社于京师,至光绪九年(1883)前后尚见社事活动。事见边葆枢《剑虹庵词》;吴唐林《侯鲭词》。
2.觅句堂唱和。光绪六、七年(1880-1881)间,临桂(今广西桂林)龙继栋(1845-1900)与太谷王汝纯、永宁韦业祥(1847-1886?)、临桂王鹏运(1848-1904)、灌阳唐景崧(1841-1903)、唐景崇、临桂谢元麒(?-1887?)等组建觅句堂唱和集团于京师,觅句堂为龙氏京师宅第堂名,为一以文会友之地。以上诸人除王汝纯外,尽为粤西人士。在创作上,以填词为主要活动,主要在觅句堂进行。人数既不多,王鹏运与唐景崧又于光绪八年先后离京,故唱和活动时间亦不长,约一两年时间。事见王汝纯《醉芙诗馀》;林葆恒《词综补遗》卷四;韦业祥《醉筠居士词》;王鹏运《袖墨词》;黄照熹《觅句堂与广西词派》一文(载《艺林丛录》第七编);曾德珪《粤西词载前言》;刘映华《王鹏运词选注》。
3.岁寒三友社。光绪四、五年(1878-1879)间,龙阳(今湖南汉寿)词人易顺鼎(1858-1920)与友人顺天(今北京)张景昌(?-1887?)、华阳(今四川成都)蒋文鸿(1835?-?)同居黔东,刻意为词,酬唱殆无虚日,成岁寒三友社于张景昌所居之容园。事见易顺鼎《摩围阁词》;张景昌《容园词综》。
4.旧鸥今雨社。光绪四、五年(1878-1879)间,易顺鼎与友人张景昌、蒋文鸿同居黔东,刻意为词,酬唱殆无虚日,成旧鸥今雨社于张景昌所居之容园。事见易顺鼎《摩围阁词》;张景昌《容园词综》。
5.榕社。光绪五年(1879)前后,龙阳(今汉寿)易顺鼎与王绰、胡政举、蒋文鸿、何达垓、张景昌、易顺豫(1865-?)、张泰寿、萧泽、阮光、冉崇简、李之瑛、钟逢涟等13人结词社于贵州。事见易顺鼎等撰《榕社课存词》;林葆恒《词综补遗》。
6.张丙炎消寒词社。光绪七年(1881)冬,仪征词人张丙炎(1826-1905)约仪征汪鋆(1816-?)、甘泉(今江都)王菼、黄锡禧、仪征吴丙湘(1850-1896)、定远方濬颐(1815-1889)、大城(今属河北)刘溎年(1822-1891)等词友结消寒词社于扬州榕园。事见刘溎年《古香凹诗馀序》;刘溎年《约园词》;李国模《合肥词钞》卷三。
7.朱彦臣结社。光绪十年(1884),华亭(今上海松江区)词人朱彦臣(1854-?)与上海王萃仁(?-1908)、顾雨青、钱小芸、沈子云等人结吟社于上海。事见朱彦臣《片玉山庄词存》。
8.“薇省同声集”唱和。光绪十年(1884)起,江宁(今南京)端木埰、吴县(今苏州)许玉瑑(1827-1894)、宁都彭銮(1832-1891后)、夏邑李锡彤、道州何维朴(1842-1922)、临桂(今桂林)王鹏运(1850.1.1-1904)、临桂况周颐(1861-1926)等薇省(内阁别称)词人唱和频繁,活动分前后期,前期光绪十年至十四年(按:此年彭銮出守南宁),以端木、许、彭、王为代表,亦称四中书;后期光绪十四年至十六年(1888-1890),四中书中况替代了彭。光绪十六年冬,由彭銮合端木埰、许玉瑑、王鹏运、况周颐四人词集成《薇省同声集》行世,亦一时风雅之事。事见彭銮《薇省同声集》;况周颐《薇省词钞》;继昌《行素斋杂记》卷下。
9.方濬颐延秋社。光绪十年(1884),定远方濬颐与大城刘溎年等词友结延秋社于扬州。事见刘溎年《约园词》。
10.刘溎年消寒会。光绪十、十一年(1884-1885),大城刘溎年与词友举消寒会于扬州。事见刘溎年《约园词》。
11.杨其光消寒词集。清光绪十一年(1885)前后,番禺(今广州)词人杨其光(1866-1920)与词友结消寒词集。事见杨其光《花笑楼词四种》之《花笑词》。
12.程颂万消寒词会。约光绪十一年(1885),宁乡词人程颂万(1865-1932)与道州何维朴等人结消寒词会。事见程颂万《美人长寿庵词》卷一。
13.吴社。光绪十三年(1887)春,汉军正黄旗词人郑文焯(1856-1918)等人举吴社于苏州壶园,社员有萍乡文廷式(1856-1904)、汉州(今四川广汉)张祥龄(1853-1903)、华阳(今成都)蒋文鸿、龙阳(今汉寿)易顺鼎、易顺豫兄弟等,专以联句和白石词为程课,活动始于四月,八月中止,成《吴波鸥语》行世。事见易顺鼎《吴波鸥语叙》;叶恭绰《郑大鹤先生论词手简》(《词话丛编》第4329页);冒广生《小三吾亭词话》卷三(《词话丛编》第4705页)。
14.袁汝夔结社。光绪十四年(1888)前后,吴江词人袁汝夔与词友结社。事见陈去病辑《笠泽词征》卷二十。
15.鹿园词社。光绪十六年(1890)前后,江阴金武祥(1841-1926)、番禺籍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汪瑔(1828-1891)、番禺(今广州)叶衍兰(1823-1897)等著名词人结鹿园词社于广州。《溎生随笔》云:“广东藩署西偏有园,极空旷,旧蓄鹿数十头,为省垣福禄寿之一。近年园旁设公所,公馀为诗词征和,名曰鹿园词社。”曾以“藕丝”命题,和者30余人。事见刘炳照《无长物斋词存》卷二;汪瑔《随山馆词钞》;金武祥《溎生随笔》。
16.王汝纯消寒词集。光绪十六、十七年(1890-1891)前后,太谷词人王汝纯与贾筱云、刘蔼如、李荫墀等结消寒词集于京师。事见王汝纯《醉芙诗馀》。
17.湘社。光绪十七年(1891),湖南宁乡程颂万,在长沙假周氏蜕园联湘社唱酬,月必数集,社员有龙阳(今汉寿)易顺鼎、易顺豫兄弟、道州何维棣(1856-1913)、宁乡程颂芳、江夏郑襄(1836-?)、善化姚肇椿(1865-?)、长沙袁绪钦(1857-?)、保山吴式钊、益阳王景峩(1862-?)、宁乡周家濂、益阳王景崧等。事见易顺鼎、程颂万辑《湘社集》;程颂万《美人长寿庵词》;易顺豫《琴思楼词》;谭献《复堂日记·辛卯》;徐珂《六忆词》。
18.蔡映辰九秋吟社。光绪十八年(1892)至二十六年(1900)前后,东台蔡映辰(1859-?)与词友结九秋吟社唱和。事见蔡映辰《绿云庵诗词合刊》。
19.徐乃昌同声集唱和。光绪十九年至二十四年(1893-1898)间,南陵徐乃昌(1868-1943)中举后游京师,喜倚声,与临桂王鹏运、况周颐、满洲镶白旗盛昱(1850-1900)、满洲镶红旗志锐(1852-1912)、汉军正黄旗郑文焯、成都胡延(1862-1904)、武陵(今常德)陈锐(1859-1922)、归安朱祖谋(1857-1931)、金坛冯煦(1844.1.20-1927)等海内名辈相庚和,有《同声集》之辑。事见林葆恒《词综补遗》卷六。
20.藕香吟社。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谭献弟子、歙县词人程松生(1863-?)偕歙县吴承烜等结藕香吟社唱和。事见程松生《香雪庵词剩》。
21.恽毓巽消寒词集。光绪二十年(1894),阳湖(今江苏常州)词人恽毓巽(1872-1904)与词友结消寒词集于里门。事见恽毓巽《剪红词》。
22.红鸳词社。光绪二十年(1894)前后,阳湖词人恽毓巽侄辈创红鸳词社唱和于里中,毓巽本人亦参加活动。事见恽毓巽《剪红词》。
23.继昌结社。光绪二十一年(1895)前后,汉军正白旗词人继昌(1851-1908)与词友结词社于京师。事见继昌《左庵诗馀》。
24.鸥隐词社。光绪二十一年乙未(1895)七夕后三日,汉军正黄旗郑文焯等结鸥隐词社于苏州城西艺圃,艺圃原为明贤姜如农别墅。先后入社者有阳湖(今江苏常州)刘炳照(1847-1917)、武进费念慈(1855-1905)、江阴夏孙桐(1857-1942)、钱塘(今杭州)张上龢(1839-1916)、宝山(今上海宝山区)陈如升、金坛于以堉、馀杭(今杭州)褚德舆(?-1943)、汉州张祥龄、龙阳(今汉寿)易顺鼎、易顺豫、华阳(今成都)蒋文鸿、临桂(今广西桂林)况周颐(1856-1926)、番禺(今广州)潘飞声(1858-1934)、江阴金武祥等,郑文焯任社长。词社于次年五月夏孙桐入都后风流云散。事见张伯驹主编《春游社琐谈素月楼联语》中慧远(夏纬明)《记苏州鸥隐词社》一文;刘炳照《复丁老人诗记》;蒋彬若《替竹庵词》;蒋萼《醉园齑臼词》。
25.咫村词社。光绪二十二年(1896),临桂(今广西桂林)王鹏运举咫村词社于北京,月两三集。自任社长,成员有汉军正黄旗郑文焯、归安朱祖谋、江夏张仲炘(1858-1919)、祥符裴维侒(1856-?)、武陵王以慜(1855-1921)、江阴夏孙桐、龙阳易顺豫、华再云(其名不详)、黄白香(或字伯香,其名不详)、厐臞庵(其名不详)、孝感高燮曾(1841-?)等。至二十四年(1898)仍在活动。事见易顺豫《琴思楼集》;张仲炘《瞻园词》;王以慜《檗隖词》;郑文焯《比竹馀音》;朱祖谋《彊村词剩稿》;裴维侒《香草堂词草》;顾廷龙《艺风堂友朋书札》;戴正诚《郑叔问先生年谱》。
26.寒碧词社。光绪二十五年己亥(1899),阳湖(今常州)刘炳照、仁和(今杭州)谭献(1832-1901)与满洲郑文焯等人结寒碧词社于苏州,因谭献以老疾辞,刘氏被推为社长。成员尚有时在杭州之武进左运奎(1872-?)、会稽(今浙江绍兴)金石(?-1899)诸人,飞笺唱酬。每月活动两期。但以邮筒往来,借免宴集之烦。寒碧词社一名,命名虽出刘炳照,而创议实由于金石。吴县(今苏州)俞廷瑛(1825-1899后)与任丘边葆枢亦可能为社友。事见顾廷龙《艺风堂友朋书札》、左运奎《小薜荔园词钞序》;左运奎《迦厂词》;金石《蔗畦词》等。
27.王鹏运“庚子秋词”词课。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进京,归安朱祖谋、临桂(今广西桂林)刘福姚避居临桂王鹏运家,三人约为词课,每日唱酬。《庚子秋词》是王与朱祖谋、刘福姚三人的唱和,作品一成,传诵一时,洛阳纸贵。事见钟德祥《半塘定稿序》;王鹏运等《庚子秋词》;张正吾等《王鹏运研究资料》。
28.王鹏运“春蛰吟”词课。光绪二十六年(1900)十二月至次年三月,又有《春蛰吟》之辑,唱和的人除了王鹏运、朱祖谋、刘福姚这三人外,增加了汉军郑文焯、江夏张仲炘(1854-1919)、揭阳曾习经(1867-1926)、仪征刘恩黻(1861-1905)、江都于齐庆(1856-1919)、江夏贾璜(1848-?)、永定吴鸿藻、满洲恩溥、山阴杨福璋、满洲镶黄旗成昌(1859-?)、应山左绍佐(1846-1927)等十一人。由于王鹏运的推动,晚清词坛一时出现满园春色的景象。事见王鹏运等《春蛰吟》。
29.城南词社。光绪二十六年(1900)间,北京有樊增祥等参与之城南词社。事见樊增祥《五十麝斋词赓》。
30.于齐庆结社。光绪二十六年(1900)秋,江都于齐庆在北京危城中与临桂王鹏运、归安朱祖谋诸人结社填词(按:疑即“春蛰吟”唱和事)。事见林葆恒《词综补遗》卷十五。
31.左运奎词社。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之秋,武进左运奎、会稽(今浙江绍兴)金石、吴县(今苏州)徐沅、嘉兴张鸣珂等人结词社于杭州,阳湖刘炳照亦为社友,社事约至二十七年(1901)中辍。事见张鸣珂《蔗畦词序》;左运奎《小薜荔园词钞序》;徐沅《瀼溪渔唱序》;左运奎《迦厂词》。
32.风馀词社。光绪二十六、二十七年(1900-1901)之际,阳湖(今江苏常州)刘炳照奉命掌管南浔(今浙江湖州南浔区)电局,公暇结风馀词社于此,与嘉兴张鸣珂、武进左运奎、会稽(今浙江绍兴)金石、江阴金武祥、阳湖恽毓巽、会稽孙德祖(1840-1908)、上元(今江苏南京)宗彭年诸子邮筒往复,无殊觌面。事见朱锟《复丁老人诗记跋》;刘炳照《复丁老人诗记》;顾廷龙《艺风堂友朋书札·刘炳照·十四》。
33.丁立棠消寒词集。光绪二十八年(1902)岁杪,丹徒丁立棠(?-1918)与词友结消寒词集唱和。事见丁立棠《寄沤词》。
34.鸥梦词社。光绪二十八年壬寅(1902)、二十九年癸卯(1903)间,阳湖(今江苏常州)刘炳照、武进左运奎、会稽(今浙江绍兴)金石等人结鸥梦词社于杭州。事见左运奎《迦厂词》。
35.阔普通武结社。光绪三十四年(1909)前后,满洲正白旗词人阔普通武(1853-?)与月亭、钟秀芝等人结词社于京师。事见阔普通武《华鬘室词》。
36.张兆兰结社。同治、光绪年间,仪征词人张兆兰(1842-1928)与词友结社于京师。事见张兆兰《醉经斋词钞》。
37.龙门词社。光绪初年,松江杨葆光(1830-1912)、娄县沈祥龙(1835-1905?)为首,在松江组建了龙门词社。杨、沈系嬉春、莲花两社培育出的词人,他们以继承前辈诗风为宗旨,吟诗填词。事见何惠明、王健民《松江县志》。
38.张集馨消寒会。大约在光绪之初,仪征词人张集馨(1800-1878)与词友结消寒会于京师。事见张集馨《时晴斋词钞》。
39.蔡鸿鉴吟社。至迟在光绪早期,鄞县蔡鸿鉴(1854-1880)寓上海,建别业于黄浦之西南,组织吟社,知名之士如王子裳(三人其名待考)、褚叔筼、万剑盟辈咸馆于家,礼以上宾,刻烛分题,倡和成集,一时称盛。自其光绪六年(1880)六月三十日卒,海滨吟事遂衰歇。事见蔡鸿鉴《二百八十峰草堂集》。
40.俞廷瑛结社。光绪前期,吴县(今苏州)俞廷瑛与词友结词社于杭州。事见俞廷瑛《琼华室词》。
41.续廉结社。光绪年间,满洲正白旗词人续廉与同人结社,以诗词相赓答。事见李佳《左庵词话》卷下(《词话丛编》第3164-3165页)。
42.况周颐结社事。光绪年间,临桂(今广西桂林)况周颐、王鹏运与江阴缪荃孙(1844-1919)等约结词社,拟月祝一词人。嗣缪氏有湖北之行,因而中止未果。事见况周颐《蕙风词话续编》卷二;况周颐《香海棠馆词话》。
43.李宗袆结社。光绪年间,闽县(今福州)李宗袆(1857-1895)与词友结社于福州。事见李宗袆《双辛夷楼词》。
44.沈泽棠结社。光绪年间,番禺(今广州)词人沈泽棠(1846-1931)与词友结社。事见沈泽棠《忏庵词钞》。
45.周天麟结社。光绪年间,丹徒词人周天麟(1834-?)与词友结词社于扬州。事见周天麟《水流云在馆词钞》。
46.何震彝结社。光绪年间,江阴词人何震彝(1880-1916)与词友结词社。事见何震彝《鞮芬室词甲稿》。
47.瞿鸿禨结社。光绪年间,善化词人瞿鸿禨(1850-1918)与词友结社唱和。事见林葆恒《词综补遗》卷十五。
48.邓嘉纯消寒会。约在光绪年间,江宁(今南京)词人邓嘉纯(1838-1906)与二三朋好结消寒会于京师。事见吴唐林《侯鲭词》。
49.钱明训消寒词集。约在光绪年间,嘉善词人钱明训与词友结消寒词集。事见林葆恒《词综补遗》卷二十八。
50.王萃仁结社。约在光绪年间,上海王萃仁壮岁迁茸城(今上海松江区别称),与华亭(今上海松江区)耿道冲(1855-1932)、杨兆椿辈结社唱酬。事见林葆恒《词综补遗》卷三十八。
51.章华结社。光绪年间,长沙词人章华(1872-1930)与吴县(今苏州)曹元忠(1865-1923)、江都王景沂(1871-1921)、翁慵庵(以下两人其名待考)、张隐兰等结词社于北京宣南一带。事见章华《淡月平芳馆词》。
52.宣南词社。光绪年间词人聚于都下者,有宣南词社之集,名流唱和,盛极一时,而国事日非,朝政益紊,往往形诸咏叹,宛然小雅怨诽之音。其有集著于世者如满洲镶白旗盛昱(1850-1900.1.20)、萍乡文廷式、武陵(今常德)陈锐(1859-1922)、临桂王鹏运、汉军郑文焯、临桂况周颐、归安朱祖谋,皆为社友。刘毓盘《词史》与许宗元《中国词史》且称发生于光绪二十六年、二十七年(1900-1901)间著名的“庚子秋词”唱和与“春蛰吟”唱和,即为宣南词社之终局,未知何据,诸家词集中均未见有“宣南词社”记载。按:因清末京师词社多结于宣南地区,故此“宣南词社”一名或为咫村词社等社之总称,“宣南”,明其结社所在地是也。事见王易《中国词曲史》;刘毓盘《词史》;许宗元《中国词史》;曾德珪《粤西词载前言》。
五 宣统时期(4个)
1.射湖社。宣统元年(1909),高邮王树藩(1863-1904)、潘普恩、季逢元等结射湖社。事见王树藩《竹帘馆词》。
2.邓裕聪消寒会。宣统元年(1909)冬,江陵邓裕聪与耀卿(以下诸人其名待考)、耕畲、雪香、铭轩诸公约作消寒会,薄具酒肴,九日轮作主人。事见邓裕聪《乔园诗馀存稿》。
3.曼陀词社。约在宣统元年(1909),南海词人潘之博(1870-1916)与词友结曼陀词社。事见潘之博《弱庵词》。
4.徐沅消寒词集。宣统二年(1910)前后,吴县(今苏州)词家徐沅与词友结消寒词集于天津。事见徐沅《小薜荔园词钞》。
六 年代待考者(15个)
1.濮文昶澹秋社。溧水词人濮文昶与词友结有澹秋社。事见濮文昶《味雪龛词稿》。
2.周惺然结社。诸暨词人周惺然与词友结社于故里。事见周惺然《双红豆馆词钞》。
3.王锡元销寒会。盱眙词人王锡元(1824-?)与同人结有销寒会。事见王锡元《梦影词》。
4.顾麟漱云吟社。南汇顾麟与云南窦聘卿(以下诸家其名待考)、浙江朱莲夫、四川李砺川、广东梁可竹、贵州文云衢、福建陈韵庵、广西陈雪芗、安徽陈午坡、山西吴雨生、山东孔雨村、江西连梯云、直隶陈菊泉等结漱云吟社唱和。事见秦锡田辑《梓乡丛录》卷四。
5.王敬之消寒词集。高邮王敬之(1778-1856)与词友结消寒词集于槿村。事见王敬之《三十六陂渔唱》。
6.何其超词课。青浦(今上海青浦区)何其超(1807-1875)与词友结词课于苏州怡园。事见林葆恒《词综补遗》卷三十三。
7.顾春结社。著名满族镶蓝旗女词人顾春(1799-1877)与词友结有词社。事见顾春《东海渔歌》卷四。
8.湘江吟社。武进黄曾慰(1800-1878)曾参与湘江吟社唱和。事见林葆恒《词综补遗》卷四五。
9.程珮琳结社。婺源程珮琳(1813-?)与词友结词社,其《碧腴词》中所及社友有“尉迟社兄”、“莲社兄”等。事见程珮琳《碧腴词》。
10.江人镜传杯会。腊尾春头,婺源江人镜(1822-1900)与同人作传杯会,座中籍陕、籍皖者三人,馀皆浙籍。事见江人镜《双桥小筑词存》。
11.皋社。会稽(今浙江绍兴)词人王继香(1846-1905)与山阴(今浙江绍兴)王诒寿(1830-1880)、会稽陶方琦(1845-1885)等结皋社唱酬。事见王继香《醉庵词》。
12.瞿绍坚消寒集。常熟词人瞿绍坚与词友结消寒集。事见瞿绍坚《吹月填词馆剩稿》。
13.邓恩锡结社。金匮(今江苏无锡)词人邓恩锡(1818-1879)与词友结有词社。事见黄燮清《国朝词综续编》卷二十一。
14.王寅消寒词集。高邮词人王寅与词友结消寒词集。事见王寅《北海渔唱》。
15.封豫结社。容县词人封豫与邑人王维新、覃武保等结社于里中之都侨山,称“侨山三子”。事见林葆恒《词综补遗》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