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临床观察探讨论文_郑建新

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临床观察探讨论文_郑建新

福建省中医药大学 350000

【摘 要】目的:探讨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内科160例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纳入研究,根根患者病情分为A组(n=82,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和B组(n=78,有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经治疗,两组均无死亡病例。A组显效40例,有效3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0.0%,B组显效22例,有效29例,无效29例,总有效率63.7%,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17.378,P<0.05)。结论:临床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内科急诊呼吸衰竭,应根据患者病情选取恰当的机械通气方法。

【关键词】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呼吸功能障碍,导致肺功能受损,从而影响气体交换,致使机体缺氧,引起机体产生一系列代谢紊乱。机械通气是利用机械装置来代替、控制自主呼吸的一种通气方法,临床一般用于治疗支持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也是抢救呼吸衰竭的主要方法,机械通气包括无创正压通气和有创正压机械通气,多项临床应用证实,二者各有利弊[1-2]。为探讨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效果,本文将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内科160例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纳入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将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内科160例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纳入研究,排除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其中男86例,女74例,患者年龄26-72岁,平均48.2±10.8岁,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18min~24h,平均6.2±1.0h。患者临床表现为明显的呼吸窘迫、呼吸困难,患者血氧饱和度<90%、动脉血氧分压<60mmHg、二氧化碳分压>45mmHg。根根患者病情分为A组(n=82)和B组(n=78),经初步统计,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大于0.05)。

1.2方法

及时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在患者就诊后30min内为患者建立一条以上有效静脉通路,清理患者呼吸道,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若患者不存在意识障碍,能够进行自主呼吸,未发生误吸,咯痰有力,可给予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若患者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超过1小时,仍存在呼吸困难症状,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大,应立即给予患者有创正压机械通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入院患者如出现呼吸停止,也应及时给予有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给予患者有创正压通气治疗时,首先经口进行气管插管,不能成功插管的患者,将气管切开进行插管。在对患者实施上述急救治疗措施的过程中,还应给予患者原发疾病对症治疗,并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状况。

1.3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肺部杂音和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生活能力恢复正常;有效:患者肺部杂音和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生活能力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患者肺部杂音和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生活能力无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连续性计量资料,先做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用“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2检验。以α=0.05为检验准则。

2结果

经治疗,A组显效40例,有效3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0.0%,B组显效22例,有效29例,无效29例,总有效率63.7%,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17.378,P<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

3讨论

呼吸衰竭是导致急诊内科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无创机械通气的使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呼吸状况,纠正患者进行性低氧血症。但临床观察发现,也有一部分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不能通过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得到改善,此时临床医师应立即给予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的使用不仅能够有效纠正患者的进行性低氧血症,同时能够有效改善全身供氧状况,有效控制患者呼吸衰竭病情,继而能够为患者疾病的进一步治疗获取更多宝贵时间。总之,及时、有效的机械通气是降低呼吸衰竭患者死亡率的有效方法,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使用适当的机械通气方式,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4]。

本组研究对我院内科160例急诊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分析,根根患者病情分组并分别予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和有创正压通气治疗。经治疗,两组均无死亡病例。A组显效40例,有效3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0.0%,B组显效22例,有效29例,无效29例,总有效率63.7%,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刘金强研究报道[5]无创正压通气组治疗有效率87.27%,有创正压通气组为63.64%,无创正压通气组明显高于有创正压通气组,组间差异明显,与本文研究结论吻合,且在治疗有效率方面无明显差异,此外,研究还发现创正压通气组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有创正压通气组。本组研究样本容量有限,因而关于并发症未进行深入分析。综合上述,临床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内科急诊呼吸衰竭疗效确切,应根据患者病情选取恰当的机械通气方法。

参考文献:

[1]陈浩.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22:18-19.

[2]许丽.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方法与效果[J].中国医学工程,2013,11:97.

[3]董文生.呼吸衰竭患者急救使用机械通气的方法与效果[J].医药论坛杂志,2015,03:51-52.

[4]王振贤,郑友峰,梁勇等.机械通气治疗合并呼吸衰竭的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4):916-917.

[5]刘金强.急诊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4,11:97.

论文作者:郑建新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  ;  ;  ;  ;  ;  ;  ;  

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临床观察探讨论文_郑建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