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与提高的关系
高考试题“以纲为纲、以本为本”,考前复习要回归教材,回归考试大纲。《考试大纲》对考什么,考多难,怎样考,都由具体规定和说明。只有吃透《考试大纲》,才能少作无用功。回归课本、回归基础,找到自己的不足,拾遗补缺就是提高。不存在基础过火,只有基础不实。扎实的基础就是能力的提高。像今年新、老教材合卷,不能丢弃考纲、教材两个宝。只有首先掌握好两个宝,才能不背离中心,围绕中心选择一些针对性强、涵盖知识多的题目进行针对性的有效训练,才能做到真正的提高。
二、点与面的关系
高考是一项全面考察学生知识及能力的考试,知识覆盖面大,对重点内容的能力要求也高。复习要针对自己的特点,每个同学到最后的差异更大。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弱势、软肋,根据历次测试中的错题,对相关问题集中起来进行整理和专项复习,有的放矢,从中归纳出解题方法和技巧。其次,把握数学主干:代数的“两数两式”(函数、数列、三角式、不等式),几何的“两线”(立体几何的直线与平面、解析几何的直线与曲线)。
三、质与量的关系
过多过难的训练题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疲于应付,没有回味和自己支配的时间,只是机械地操作,不能真正的消化,甚至产生厌学心理。过少过容易的训练题,达不到要求,学生盲目乐观,结果考试时手忙脚乱。我们倡导以质代量,以少胜多,以不变应万变。题目要典型,要选择反映数学学科特点的题目,针对自身特点,重思想、重方法,务必每题弄懂弄透,纵横联系,不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严密性,切忌“会而不对,对而不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讲与练的关系
反映到学生是听与做的关系。讲要把学生从题海、书海中解放出来,必须精讲、精练。讲是为了练,练是为了消化,讲练相辅相成。学生要以自己老师的复习计划为主,听不懂及时记录。如果上课不听,自作聪明,搞自己的一套,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肯定得不偿失。每个学校老师的复习计划一般是全组数学教师周密研究的,有针对性的。对老师第二天要讲的题要做一些预习试做,这样听时会明确解题的主要方向和知识联系。对学生当天作业、当天完成,教师及时批改、查找原因。教师讲中有练,练中有讲,才能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定理,发觉深层内涵,日积月累,逐步提高,由练熟达到熟练。同时还要处理好联系与反思的关系。贪多而忽视反思,切忌“只顾低头拉车,不会抬头看路”。我们认为要反思本题涉及知识是否熟练,反思方法是否清楚,反思解决此题是如何切入,反思是否存在弱点,反思错误的根源。这样反思会有新的收获,做到以一当十,使复习达到:基本知识系统化,系统知识考点化,考点知识能力化,培养能力持久化,模拟考试规范化,心态平和和谐化。
五、看题与动笔的关系
在复习的最后阶段要把做过的试卷进行系统消化和整理,实现由量变向质变的转化,要分门别类进行梳理,不能只看题目和解答却不动笔,要思考并动笔演算、推演相结合,通过独立地研究题目和独立的解体,进行思考和感悟去理解消化。通过看历年高考的标准答案,提高解题的规范性,根据本人高考阅卷体会,许多考生会而不对,对而不全,解题规范性差,缺少必要说理,跳步严重,无逻辑性,张冠李戴,字迹潦草凌乱,难以辨认而失分的情况十分普遍。要养成条理清楚,步步有据,不跳步骤,简洁规范的良好习惯。要强化这些基本功的训练,做到一次算对,会题不失分,并提高解题的速度。
六、应试与心理的关系
数学高考不仅是知识的较量,也是心理素质和考试技巧的较量。要把自己多年积累的扎实的数学功底、熟练的基本技能和出色的解题能力转化为你的高分。还取决于考前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应试技巧和临场发挥。保持内紧外松的临战心态,启用选拔考试技术:通览全卷,全面解答,先易后难,先熟后生,审题细,答题快,立足中下题,跳一跳高难题,统筹时间,复查收尾。考试过程放得开、挺得住、思想集中。“我难人难我不畏难,我易人易我不大意”。以优良的人性情感、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的人生价值观走好高考这一人生的一“小”步。
论文作者:包志旻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3
标签:关系论文; 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知识论文; 能力论文; 题目论文; 数学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