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武术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
阎小乐
(同济大学,上海 200092)
摘 要: 任何运动项目间的竞争都是人才与人才的竞争,因此在竞技武术训练中,只有加强对后备人才的培养,才能有效推动竞技武术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分析现阶段竞技武术后备人才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竞技武术后备人才的培养发展策略,旨在为今后竞技武术后备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 竞技武术;后备人才;培养;问题;对策
1 现阶段竞技武术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1 培养周期漫长、渠道单一
武术是一项十分具有特色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随着我国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武术所蕴含的文化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作为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青少年有义务对武术文化进行相应的传承。竞技武术是竞技体育中一个重要的比赛项目,相关部门应重视竞技武术后备人才的培养。现阶段我国竞技武术后备人才的培养渠道比较单一,大多数青少年从小进行竞技武术动作的练习,并通过参加各种级别的比赛来积累经验,不断巩固自己的技术动作,在取得了一定的比赛成绩后再由教练员进行选拔,使优秀的青少年竞技武术人才进入省队继续训练。这样人才培养周期漫长,而且渠道单一,不利于竞技武术后备人才的阶梯式培养,容易出现人才断层的情况。
3.1 制备生物样品 常见的样品制备方法有: ①含N同位素样品的制备,利用凯氏法或杜氏法将含氮有机生物样品转化为分子态的氮(N2);②含C同位素样品的制备,通过燃烧法将碳转化为气态的CO2;③含O同位素样品的制备,利用不含氧的催化剂在高温条件下使有机物转化为气态的CO2。
1.2 培养方式缺乏创新
随着竞技武术的不断发展,竞技武术的套路动作变得越来越丰富,参与竞技武术训练的青少年也越来越多。竞技武术的发展重点比较偏向竞技性,青少年会参加大量的比赛来锻炼自己的能力,整个人才培养都与比赛挂钩。随着练习人数的不断增加,竞技武术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教练员应针对此情况进行培养方式的创新,避免因为竞争过于激烈而导致愿意参与竞技武术的青少年数量减少。现阶段竞技武术后备人才的培养方式比较单一,大多数省队都以反复训练和比赛为主,在大型比赛之前对青少年进行封闭训练,过于重视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并提倡通过反复练习技术动作来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忽略了青少年比赛心理素质的培养,培养方式缺乏创新,运动员间缺乏交流,这阻碍了青少年竞技武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1.3 培养模式实践效果不足
近年来我国很多竞技体育项目的培养模式都进行了一定改革。对竞技武术项目来说,教练员应首先让参加训练的青少年了解竞技武术的发展历史,并对动作技巧进行详细的讲解,接着教练员再对青少年进行武术套路动作的选择,这种培养模式的理想效果是让不同类型的青少年都能够掌握自己擅长的一项武术动作。就现阶段训练而言,这种培养模式的实践性并不强,很多教练员并不会针对青少年练习的不同情况而选择不同的竞技武术项目,而是直接进行固定项目的分配,导致很多青少年无法练习适合自己的项目,且部分教练员不注重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合理调整,进一步导致培训模式的实践效果变弱。
1.4 培养模式上存在学训矛盾
现阶段竞技武术后备人才主要来自学校,无论是专业的体育学校还是常规学校都应考虑青少年对专业课的学习。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文化课成绩上有一定的进步,在进行文化课学习的过程中,竞技武术的训练时间就会相应减少,大部分教练员在制订培养计划时将重点放在了训练时间的分配上,很少考虑青少年要对文化知识进行定期学习,而且一些年龄较小的武术练习者认为进行武术训练就可以逃避文化课程的学习,进而在非训练时间放弃文化课程的学习进行武术训练,不能够进行学习和训练时间的合理分配,在培养模式上存在学训矛盾。
现阶段竞技武术人才的培养模式还比较传统,虽然竞技武术项目形式还在不断丰富,但很少有青少年能够去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而且在竞技武术练习开始时,练习者的年龄一般都比较小,还没有足够的能力选择自己适合的项目,而且很多教练员在练习之前没有对青少年的整体能力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一般来说,教练员会根据项目练习者数量的具体情况直接进行不同项目的分配,学生很少有自主选择能力。所以,在现阶段竞技武术后备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练员应让青少年作为人才培养的主导者,在训练之前对青少年的能力进行整体评估,并让青少年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竞技武术项目,确保青少年的主体地位。
由式(7)和(8)可知点(0,0),(1,0),(0,1)和点 (1,1)是均衡点。令 p'=可知,当满足时,点(p',q')也是均衡点。
2 竞技武术后备人才培养策略
2.1 让青少年作为人才培养的主导者
平模颗粒机采用平模和与其相配合的圆柱形压辊为主要工作部件,按工作部件的运动状态分,平模制粒机有动辊式、动模式、模辊双动式3种,动模式和模辊双动式常见于小型平模制粒机,动辊式则一般用于较大机型。按压辊的形状分,又可以分为锥辊式和直辊式两种。
2.2 针对训练情况不断丰富培养方式
竞技武术后备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从青少年的选拔到培养都需要适当的训练方式与之配合,教练员应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断探索适合人才发展的培养方式,将不同的竞技武术项目进行恰当分组,对各项目共同点和主要区别进行详细讲解,同时教练员应意识到仅仅通过动作技巧的讲解是不足以让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一成不变的训练方式对提升训练效率起不到促进作用,教练员应改变现在训练模式的单一现状,在训练过程中丰富训练方法,不再仅将技术动作的规范作为训练重点。此外,教练员应利用互联网技术搜集尽可能多的教学资源,定期组织青少年观看竞技武术比赛的视频,使整个训练过程变得更加丰富,吸引青少年将足够的精力投入到训练中。
2.3 不断创新教练员的训练理念
一定程度上教练员是青少年武术训练的领路人,为青少年传授竞技武术动作要领及比赛规则,让青少年享受到一个相对专业的训练平台,所以在竞技武术后备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相关部门应重视教练员的地位。现阶段很多训练中心的教练员都有一定的训练资历,能够带领青少年参加更多的世界大赛,但他们的训练方式过于传统,导致后备人才培养效果并不理想,从而出现人才断层的情况,不利于我国竞技武术发展。在提升后备人才专业能力的同时也应将教练员的专业素养进行一定的提升,为一些资历较老的教练员注入新的训练思想,丰富训练理念,以不断提高竞技武术后备人才队伍的数量与质量。
2.4 培养一专多能型后备人才
一专多能型人才是未来人才培养的主要发展趋势,在竞技武术后备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也要向一专多能型人才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在对青少年进行训练的过程中不应只注重武术技能的提升,还应培养青少年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现阶段很多专职武术人才对一些武术比赛和武术技术动作掌握得非常全面,但对其他方面的知识并没有足够的了解,今后的发展道路也比较单一,不利于青少年今后的发展和成长。所以,教练员要重视一专多能型人才的培养,在训练过程中融入一些必要的基础教育,保证这些后备人才今后的全面发展。
2.5 丰富人才培养的评定方式
现阶段我国竞技武术水平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竞技武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向着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但仅仅拥有比较完善的训练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在训练过程中还要重视教练员与青少年之间的沟通,教练员能够及时指出青少年在训练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动作,青少年可以及时对自己的动作进行调整,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竞技武术实力,同时也要保证青少年练习者能够对教练员的训练方式进行及时评定,定期指出教练员训练方式与自己的接受能力存在的不匹配之处,教练员也能够根据青少年的评定对自己的训练方式进行改善。所以,在竞技武术后备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教练员应转变传统的训练思想,不断对评定方式进行丰富,使教练员与竞技武术的后备人才一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佳静,刘敏. 我国武术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 运动,2015(19):39,41.
[2]刘国峰. 多元文化生态影响下的武术发展走向研究[J]. 中华武术(研究),2017,6(11):17-19.
[3]陈红梅. 传统武德传承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价值[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7,37(3):132-135.
中图分类号: G8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151X(2019)07-061-02
投稿日期: 2019-03-04
作者简介: 阎小乐(1991—),助教。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