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部县千秋乡小学 南部 637300)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思维活动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我做过不少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现谈谈自己的做法与体会,与同行交流。
一、建立和谐友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与学生建立良师益友型的师生关系,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践证明,小学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教师,也就爱屋及乌的喜欢他教的那门学科。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我们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了解并理解他们,让学生感到有亲切感、信任感、期望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兴趣盎然的主动投入到主动学习活动中来。这样,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就是给学生提供让问题意识萌芽的合适土壤,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等方式,把枯燥的数字、符号,抽象的概念、公式,变成有实用性、愉悦性的全体场景,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和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其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中。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教学重点,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我在课堂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我先出示一个面积为6平方米长方形框架,然后把它的一组对角向外拉,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时我提问:同学们能说出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吗?学生甲回答:它的面积不变,还是6平方分米。学生乙回答:它的面积变了,比6平方分米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刻,教师不必急于肯定或否定这两位学生的回答,给学生留一个悬: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怎样求得呢?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他们一定会探索其中的缘由,而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设这种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这样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益。
三、让数学教学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千克与克的认识》一课中,我让学生当顾客,模仿购物场景,同学们把要买的物品先在手中掂一掂,再估一估,最后拿到售货员那里称一称,看看自己的估算准不准,把估算和实际称的数据请记录员记录下来。看到孩子们掂、估、称的那股认真劲儿,让我感受到了在实际操作中孩子们在认真地感受物品的质量。在评选“小小一抓准”后,有的同学激动地说:“老师,您知道我们为什么估得那么准吗?那是因为我们心里有一杆秤,我们有生活的经验。”这样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益突出。
四、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本来就是通过不断尝试,寻找规律的一门科学,苏霍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对于小学生来说,让他们体会尝试,敢于尝试,通过尝试不仅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更体验了自主探索获得成功的喜悦之情。例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学生很容易地通过所列的2、5的倍数找出能够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也请学生罗列出3的倍数“3、6、9、12、15、18、21、24、27……”学生说,个位上的数从1—9都有,这怎么找规律呢?我让学生认真观察每个数各位上的数,细心的学生观察了一阵说:“我试着和个位加十位的和正好能被3整除。”一句话提醒了同学们,每个学生都动手算起来,一会儿,几乎每个学生都惊奇地喊着:“是的,是这样的!”学生们的脸上都绽放出喜悦的光芒。在学生探究性的学习中,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激发,教学效益得以提高。
五、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教学中用数学课件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一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图形的平移、旋转”中,我利用课件制作了各种图形,在方格纸上来演示各个图形平移、旋转的过程,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演示过程中体验图形转换的特点,生动形象而且学生易于理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高涨,使得既定的教学目标很好地完成。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多媒体将数学的教学过程直观地、形象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六、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喜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成功会给学生在学数学时心理求知的动力。在数学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表现的机会,充分利用“低、小、全、快”的方法,阶段型的开放学生的梯级思维。由浅显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对习题作出正确的解答。学生经过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或创造性的思维取得一次次的好成绩,并为获取的成功渐进式地感到高兴和骄傲,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最终让学生明白只要开启心智就有希望,就能成功。当失败时,会加倍努力,直到成功为止。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板书、作业时要因人而异,分层次地提出切合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成功的希望,从而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心情体验,以巩固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蕴含着许多能激起学生兴趣的因素,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挖掘利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创造性学习的兴趣,联系实际,大胆探索。若能如此,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随着老师的努力与日俱增,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论文作者:陈会林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8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4
标签:学生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激发学生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面积论文; 教师论文; 教学中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8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