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业该洗牌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旅游业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去年底,国家旅游工作会议上,朱镕基总理在讲话中对旅游产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给予了重要评价,这无疑预示着中国的旅游业在新世纪中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刚刚跨过新世纪的门槛,年初旅游业就爆出新闻——曲阜被“卖”了。买主是拥有赫赫有名的四大主题公园——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欢乐谷的所有者——深圳华侨城集团。深圳华侨城以每年3000万元的价格,买下了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及其他名胜的旅游经营权。
3000万卖的不冤
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被誉为东方文化发祥地的曲阜,近些年来却不得不面对落后的局面。当地旅游部门介绍,游客来曲阜的平均停留时间,80年代还有1.8天,现在已经萎缩到0.6天了。面对祖宗留下来的旅游资源和不景气的现状,曲阜人在经历了痛苦的思辨历程后,还是将曲阜的经营权交给了“外来的和尚”。因为曲阜人意识到,“曲阜缺的不是3000万元,缺的是人才、创意和市场运作能力。”
而在这笔旅游经营权的交易中,深圳华侨城依靠自己的品牌、资金、人才、市场经验,突破了旅游资源经营权的地方垄断,给自己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曲阜模式也给整个旅游业带来思考,一向带有突出地方色彩的旅游业,在面临大发展的今天,是否也像其他行业一样,该洗洗牌了。
一提到我国的旅游业,人们总是喜欢用地大物博,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来形容。然而现实是,全国1万多个旅游景点,大部分旅游资源处于一盘散沙的低水平开发阶段,而转化为有国际竞争力的名牌旅游产品的不多。
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凭借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实现了由旅游资源大国向亚洲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然而,在旅游业面临产业升级,向世界旅游强国目标迈进的今天,旅游业应该认清资源优势只是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条件,要有效利用资源优势,进而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还有许多条件需要创造。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如何打破旅游资源经营权的地域垄断。一位搞旅游的朋友曾讲过这样一个例子,有一座山地跨两省,日前,两省正按照自己不同的思路对属于自己的那一部进行开发。然而这种现状,很难令人对这一景区的前景感到乐观。
民营企业看中这块香饽饽
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竞争越来越激烈,旅游业在经营上也必须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体制。在过去经营者的观念里,搞旅游也就是卖卖门票,不需要什么投入,许多旅游企业根本就没有市场部门。然而今天,引进外资、融资、市场运作这些从前仿佛与旅游业不着边的经济概念,却成为旅游业的急需。尤其是随着加入WTO的临近,就显得更为迫切。
近几年,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有一点值得关注,那就是随着政策瓶颈的逐步放宽和民间资本力量逐步壮大,民营资本近年来开始大量进入旅游业。我国最大的民营旅游投资集团杭州宋城集团以及万向集团、广厦集团、横店集团、香港中云集团等也纷纷进军旅游业,高起点、大投入的旅游项目对整个旅游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震撼。
然而一些民营企业在经营旅游景点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开发景点的随意性很大,低水平、铺摊和重复建设现象突出,出现了一批低、散、滥的景点,一些地方到处“漂流”、遍地“峡谷”,景观雷同、淡而无味。北京中景园旅游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季诚迁认为,旅游景点经营并不是一般商业化的经营,它具有强烈的自身特性,经营者必须充分把握经济规律、市场规律和生态规律。目前国内的旅游咨询业发展滞后,也是民营旅游企业在投资、经营旅游项目时难以找准方向的重要原因。
光有自信还不行
不少世界旅游业内人士、世界旅游组织都预言,中国未来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接待地国家和世界第四大的旅游输出国。
世界看好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中国也充满自信地向世界宣布,在未来20年争取建成世界旅游强国,实现由亚洲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的历史性跨越。资料显示,中国接待入境旅游人数已位居世界第五,旅游外汇收入已位居世界第七位,占国家服务贸易创汇额的半数以上,旅游业已成为了中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许多地方的支柱产业或重点产业。
然而中国几十年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证明,如果要实现目标光有自信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清楚地看到与世纪旅游业的差距。世界旅游业总产出占世界GDP总量的10.7%,世界居民旅游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11.3%,世界旅游业的资本投资占总投资的11.9%。相比之下,我国目前的水平还不到上述指标的一半。
现实告诉我们,要加快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产业优势和社会经济优势的转化,建设国家级精品,创建世界级产品,加强民族化内涵,突出特色化建设,参照国际化标准,达到体系化发展,中国旅游业的改革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