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复杂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的应用研讨论文_唐超

关于复杂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的应用研讨论文_唐超

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勘测设计院 湖北武汉 430223

摘要:在工程项目建设前,为充分掌握工程区地质概况,需对工程区进行初勘及详勘工作,为设计部门提供详细的地质资料,从而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最大程度上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但是在一些复杂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的勘察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复杂的地质条件会影响勘察的质量与结果的准确性。本文重点研究了复杂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的实践应用,以期促进我国岩土工程勘察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复杂地质;岩土工程;勘察

1岩土工程勘察的意义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岩土工程勘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充分了解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作用对工程建设的进行有着较大的帮助,其重要性有以下几点:①查明了工程区地质概况。通过地质测绘及岩芯钻探取样,真实的掌握工程区地形地貌条件及地下岩土体结构,判断是否存在不良地质结构及构造。②查明了水文地质条件。通过钻孔测地下稳定水位,查明地下水位分布高程,判断后期工程建设(例如基坑开完)是否受地下水影响,通过取样分析,评价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影响。③数据采集与分析。通过现场原位测试及取样室内试验,提出工程区各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为工程建设设计提供有利的数据指标,进而给出合理的设计方案。④不良物理地质现象消除。通过现场调查,可充分了解工程区及周边存在的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对项目的规划和设计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2复杂条件下岩体工程勘察技术

2.1工程地质测绘

工程地质测绘工作的目的即是查明工程区地形地貌特征同地层、不良地质间的关系,之后再划分地貌单元,以此对复杂地质条件区域岩土体厚度、地质年代、形成原因、性质以及分布等情况进行了解,同时判定岩层风化程度。

2.2岩层钻探技术

在该技术中,通常使用DDP-100型车装钻机以及台式钻机。在实际作业中,需要保证粘性土岩芯采取率在90%以上,且砂土层岩芯采取率在75%以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钻探过程中,采用全部采芯、泥浆护壁以及回转钻进等方式,在实际钻探中,做好对土层的宏观特点观察以及描述,并对土层在垂直、水平方向所发生的变化做好详细记录。通过该种方式的应用,即能够对工程区域地层的结构特点以及分布情况进行了解与把握,在对不同深度岩土层采样样本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保障岩土勘察当中的指标能够测定的更为顺利、有效,以此为后续工程的开展提供重要基础资料。

2.3原位测试技术

静力触探试验技术使用的装置为原装的液压静力触探探头,在获得信息后,则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整理与分析,适用于土层及软土结构。标准贯入实验以标准落锤自由落体方式实现,并在原位测试前做好清孔工作,保证其锤击速率为20次/分钟,适用于土层。此外,也可以使用动力触探法,该方式能够有效实现碎石土及风化基岩物理力学指标的确定。

2.4室内试验技术

为掌握工程区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以室内试验方式对其开展分析,以此对岩土当中的部分物理力学指标进行判定,为后续岩土工程评价以及分级工作的开展提供精准依据。在岩土勘察试验中,其主要内容有地下水化学类型的确定、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测定、砂土定名以及土层压缩性判断这几方面。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室内试验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物理性指标进行研究与分析,并通过合理室内试验的建立相应指标。

3复杂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的实际案例

3.1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为8层框架结构。勘察工作中,主要对地层结构、时代成因、下卧层以及持力层特性、地基稳定性进行勘察,以此为后续地基设计以及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3.2勘察方式与设备

第一,钻探。使用DPP100-4汽车钻机,φ145螺纹钻头开孔,以高速低压的方式钻进。当遇到砂土层后,在使用泥浆护壁处理后双壁岩芯管钻进。第二,取土试样。在钻孔中,对于地下水位以上部分,使用黄土无衬薄壁取土器处理,地下水位以下部位则使用双壁岩芯管以及活阀式取土器争取不扰动土的试样,土试样等级为I级,从标准管当中采取砂土扰动样。

3.3地形地貌及构造

目标区域场地属于大陆构造侵蚀形成的黄土塬,地势北部较低、南部较高,整体地形较为平坦。目标建筑区域周围不存在断裂带,即可以不考虑断裂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3.4地下水埋藏条件

本次勘察工作,在部分勘探孔当中见地下水,属于局部上层滞水类型,粉质粘土为其主要含水层。在勘察过程中,测定稳定水位埋藏深度在15.6m~18.3m范围内,在原锅炉房附近,地下水位相对较浅。主要是受到生活用水下渗以及大气降水方面的影响,在遇到具有隔水作用粉质粘土层时,则将形成上层滞水。

3.5场地不良地质作用

根据井探、原位测试、外业钻探以及现场调查,目标场地附近并不存在不良地质作用,适合作为建筑用地。

3.6场地地震效应

根据场地钻孔波速测试结果,从场地土覆盖层厚度以及性质方面判定该场地为II类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VIII,设计加速度为0.2g,为建设一般场地。根据地下水埋藏条件以及场地土性质,该场地不具液化特征,即可以不考虑地震液化方面的影响。

3.7基础方案建议

该场地有厚层黄土状粉土分布,层厚变化不大、层面较为稳定,为厚层湿陷性黄土,且分布较为均匀,在经过处理后可以作为持力层应用。在没有处理情况下,避免直接以黄土状粉土作为建筑施工的持力层。根据经济、安全以及合理的原则,建议使用浅基础施工,以灰土挤密桩方式处理,并根据上部结构要求对黄土状粉土的湿陷量进行消除。承载力特征值方面,则需要通过现场多桩地基荷载试验确定。在具体设计中,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把握:第一,由于该场地为自重湿陷性场地,除了不对黄土层桩饱和正侧阻力计算外,需要对桩侧负摩擦力进行扣除;第二,由于卵石层顶面具有粉细砂层的分布,在施工中当在桩端标高位置遇到砂层时,需要穿透进入1m以上。

4结语

在一些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因为工程的地质比较多样化,因此给勘察人员的勘察工作带来了较多的不便,并且因为一系列的因素影响使得工程的勘察质量大幅度下降。在工程勘察施工的过程中,勘察人员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状况确定合适的勘察方法与勘察设备,最大程度上确保工程勘察结果的准确可靠,为工程项目的顺利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还应不断提升勘察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积极引进符合现代技术理念和设备,以为复杂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长远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雷晓莉.关于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勘察的若干思考[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3,12(01):32-33.

[2]吴士杰.复杂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的应用与实践[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2,35(03):36.

[3]孟悦.岩土工程勘察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技术应用[J].江西建材,2012,(06):232-233.

论文作者:唐超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8

标签:;  ;  ;  ;  ;  ;  ;  ;  

关于复杂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的应用研讨论文_唐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