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武之望;济阳纲目;长安流派
武之望,生于明代,是我国长安流派的著名医家。其字叔卿,号阳纡,是陕西临潼阜广里广阳屯(今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广阳村)人。万历年间,武之望中进士,于安徽霍丘县任知县,而后调任江苏扬州任县令,后又因公正清廉,政绩卓越,升迁任吏部考功司主事,晚年任少司马总督陕西三边军务,77岁卒(1552-1629)。此人刚直不阿,从不以一己之利损他人前程,为官期间曾愤于官场的黑暗与险恶,遂辞官回乡,潜心研究学问。
武氏一生勤勉好学,嗜好研究岐黄之术,著有《济阴纲目》、《济阳纲目》、《疹科类编》等著作,被大众誉为“关中鸿儒”。《济阴纲目》共5卷,康熙四年(1665)汪琪重新修订后为14卷。主要阐述妇产科学方面证治方法,是对《证治准绳·女科》的内容重新编制,条理更为清晰,至今仍是中医妇科的权威性著作。《济阳纲目》是武氏继《济阴纲目》后,广泛搜集各大名医大家论著,分类论述内、外、五官科等证治,全面的总结了明代以前治疗内科杂病的方法与思想。全书内容包括内伤、中风、中暑等84种内科疾病[1],折伤、面目口齿等24种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治方法、应用药物。对于其中收纳的各个疾病,《内经》有关论述是该著作的基础,武氏在其上加以论述总结了各大医家经验及用药方法、学术思想,区别比较,深入浅出。
《济阳纲目》全书共108卷,其中论述增寿保健者4卷;论述病因者1卷;论述症状者5卷;论述内科疾病者67卷;论述外科疾病者12卷;论述温病者9卷;论述五官疾病者10卷。共收集了七千多首处方。每论一病,先按证分类,再辨证论治,后据治选方。各病均引录了明及以前的各家之学说,保存了许多如今罕见的医药资料,其范围之广,分类之细,不愧为武氏毕生之精力所注而成。
1汇集众编,別异比类,独具卓识
全书以病名分卷[2]。其中内科包括中风、中寒、中暑、中湿、感冒、伤风、瘟疫、大头瘟、瘴疠、内伤、饮食、脾胃、呃逆、噫气、吐酸、嘈杂、恶心、呕吐、吐利、霍乱、关格、泄泻滞痢、疟疾等。外科包括破伤风、折伤、金刃伤、杖打伤、汤火伤。五官科包括面病、目病、五绝、耳病、鼻病、口唇舌病、喉痹、牙齿。延寿保健包括种子、延年、养老等。每卷之下皆有诸论,如中风卷中“论中风之阴阳”、“论中风在腑在脏在经浅深之异”、“论中风形状之异”等。每论之中,皆罗列有多位医家或者引用著作中相关的观点,如中湿卷中,“论治湿分内外上下”,武氏分别阐述了丹溪“湿在上,宜微汗而解;湿在中下,宜利小便”的观点,也阐述了《证治准绳》中“湿上甚而热者,平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效而止;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的理念。再如喘急之论中,仲景言“喘未发时,扶正治其本,兼以清心降火,顺气化痰;已发辟邪,兼疏痰火”,也有东垣“热喘则用人参平肺散,寒喘则用参苏温肺汤”之治疗观点,更有王节斋“先喘而后胀者,主于肺;先胀而后喘者,主于脾”的病位探讨。各论均汇集了各大医家及著作中相关病证的不同观点[3],便于读者別异比类,参考选用。
每论之后,武氏又另述本病之脉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诸气卷中,脉法从《脉经》“脉滑者,多血少气;涩者,少血多气;大者,血气俱多;小者,血气俱少”和《脉诀举要》“沉弦细动,皆气痛证”及刘立之医家“沉极则伏,涩弱难愈;其或沉滑,气兼痰饮病也”的不同观点出发,总结出了诸气可能见到的不同脉象,并阐述了不同脉象所代表的病位病势。
2证各有治,治各有方,纲举目张
武氏在各论之下另设脉法,脉法之下则始述治法。如泄泻卷中,先论治泄之法,武氏列举了赵以德治“气暴脱而虚之顿泄”饮人参膏以补固元气,以“开其郁结,补其脾胃”治“忧思太过,脾气结而不能升举,陷入下焦而成泄泻者”[4]。而后武氏又列出了多种治法的对应方药[5]。如治湿泻方、治寒泻方、治痰泻方、治积滞泻方等,每类方中,少则一首,多则几十首。如治湿泻方中,武氏收录了燥湿汤(白术二钱、白芍药、白茯苓各一钱半、泽泻、车前子各一钱、甘草五分)、胃苓汤(苍术、厚朴、陈皮、茯苓、猪苓、泽泻各一钱、白术一钱、官桂、甘草各五分)、平胃散(苍术炒三钱、厚朴姜制、陈皮各二钱、甘草炙一钱)等方的煎煮方法以及不同变证的药物加减。每证各有一治,每治均有诸方,值得各学者仔细研读学习。
3分门别类,派分支析,次序有伦
在各卷中,武氏将临床可见的辨病变证可能出现的失误也逐一提出,一一讨论总结。如滞下卷中所论“辨赤白分冷热之误”,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提出“或言下痢白为寒者,误也”,通过分析得出“各随五脏之部而见五色,是谓标也。本则一出于热,但分深浅而已”的结论。还阐述了刘宗厚对河间观点的评价“河间谓赤白不当分冷热,……又谓五色各属五脏,……其论至当。”以及其对辨色的看法:“盖心主血,肺主气,白属肺金,此气受病也。赤属心火,此血受病也,赤白相杂,血气俱受病也。”其中,刘完素属于寒凉派,刘宗厚其父师从朱丹溪,属养阴派。论证必悉其源,武氏以不同派别的不同医家观点为可靠依据,阐述了对各病症辨证、治法上的不同或者相同的理念,给广大学者提供了丰富可靠的理论依据。
4总结
武之望一生功垂青史,乃一代名臣,而生平尤精于岐黄之术。《济阳纲目》旁征博引,分门别类,汇集了各家之精髓,各方之大成。论述精要而确切,组方灵活而完备。每卷中所引观点均有精准的考据,既有金元四大家的不同派别的观点,也有《素问》《灵枢》《准绳》中的原文,议论有本,援引有据。学者开卷易于寻方,病者揣脉无难于对证[2]。虽然限于成书年代久远,有少许不妥之处,但总体仍可被誉为医书中瑰宝,值得广大医者仔细研读品味。
参考文献:
[1]苏礼. 论《济阴济阳纲目》的内容及价值[J]. 中医文献杂志,1996,04:3-5.
[2]郭振球. 武之望《济阳纲目》的学术思想[J]. 陕西中医,1986,12:559-560.
[3]刘雅,陈震霖. 大长安医家武之望学术思想探析[J]. 湖南中医杂志,2014,09:1-3.
[4]洪文旭. 《济阴济阳纲目》脾胃学说初探[J]. 陕西中医,1997,06:279-281.
[5]曾勇. 武之望与《济阳纲目》[J]. 陕西中医,1982,01:47-48+39.
论文作者:王丹丹
论文发表刊物:《大众医学》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9
标签:济阳论文; 纲目论文; 医家论文; 论述论文; 陕西论文; 观点论文; 长安论文; 《大众医学》2018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