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工程在抗震设计中的探索论文_周海涛

建筑结构工程在抗震设计中的探索论文_周海涛

身份证号:13290319751013XXXX

摘要: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在建筑设计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抗震设计关乎到建筑的整体安全。抗震设计中必须要依照数据计算与具体情况的有机结合,并不是简单的评价数据计算,应当合理利用以往的实践经验,力求设计出最优化、最合理的建筑结构抗震方案。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遵循的基本原则,然后分析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主要思路,最后提出增强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的有效对策,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有效对策

引言

抗震设计在建筑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阶段,我国的经济水平发展飞快,人们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水平的追求,对建筑结构的性能也有了关注。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建筑物结构损伤的基本现状、重点理论和基本设计分析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相应的误区,供实验参考和分析。

1建筑结构抗震技术的基本认识

1.1中国地震的历史教训

中国的国土面积十分广泛,根据有关的资料显示,2018年是我国的地震高发的年份,据不完全的统计,仅仅超过5级的地震在2018年就超过了90多例,尤其是轰动世界的汶川地震,更是给我国国民造成了无法挽救的经济损失以及心理伤害。在距地震30多万km2的地区,已有700万幢房屋倒塌。在20世纪,自1976年以来,世界上已有100多万座房屋倒塌,20个省发生了100多场破坏性地震。在1万人死亡后,中国意外遭遇或经历了一次以上的大地震。1920年的海原地震造成23.4万人死亡,1976年的河北唐山地震造成24.2万人死亡。

1.2我国建筑结构抗震理论存在的问题

从建筑结构工程史上吸取的经验教训受到了例子的关注。世界上抗震设防的基本类型是插入吸收地震能量的一般结构。换句话说,建筑物的准基础和上部结构被设计成将完全不可分割的刚体插入到地球中,从而建筑物能够承受地震破坏。研究建筑物的作用、强度和构造是必要的。对建筑结构工程的研究和指导,对象的整体抗震能力和历史惩罚,充分说明城市建筑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学校。①实现超高层、超高层和多层建筑的建设。不同类型的建筑物通过不同的地基深度映射到地震冲击波的大小。地基越深,地震冲击波传播速度越高。②建筑物和地面。铁路、公路、电力电缆、污水管道等城市建设设施的增加,是影响城市地震场地效应变化的直接因素。在目前的地震导引中,既没有建筑物基础的自震理论,也没有地基和基础块效应引起的严重问题。

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我国因为国土面积广,很多地震频繁出现的区域都包括在内,这些区域经常出现地震,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地震发生中的建筑物倒塌是导致灾害的关键原因,特别是楼层较高及抗震能力不强的建筑物,其一旦倒塌直接影响人们的经济损失和生命安全。目前,在我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为了确保建筑物具有较强的抗震力,使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护,必须要认真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原则:第一,就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来说,因为其设计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繁琐性,在设计中必须要根据建筑物的具体特征选择适合的计算方式,比如:动力分析法等等。第二,设计中的弹性。其是为了确保整体建筑物内力位移对建筑物所产生的影响,利用有效的计算方式可以正确计算建筑物在地震发生中的实际内力位移情况,并且利用计算着重分析有关位置。

3建筑结构抗震技术分析

3.1震级M和地震烈度I对建筑结构的破坏分析

在地震工程中,地震烈度概率密度函数曲线用于评价地震,出于研究目的,我们可以忽略它,为了研究里氏震级地震和里氏震级地震之间的关系,日本使用里氏震级地震强度图。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使用里氏震级地震烈度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中国的地震强度分为12度:低于3度时,有些人在室内感到气喘吁吁,绞盘轻微晃动,但没有人感觉到。只有仪器能记录下来,-6。睡觉醒来,吊灯摇晃很大,大多数人感到户外动物感到不安,电器被撞倒,房屋被轻微损坏;7~8度砾石,房屋工程受损,烟雾受损,地面开裂和喷砂,水,安全交叉下沉,管道受损,居住的房屋也会受到大的影响,除此之外,靠近海洋的居民还有可能受到海浪的影响,对人们的居住环境造成无法挽救的伤害。

3.2地震烈度概率密度函数分析

地震种类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小震、中震以及大震。通过对地震的发生进行研究,我们可以知道地震的烈度是有一定的函数关系的,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对函数关系进行分析,避免地震对人们造成的伤害。

3.3地震波中P、S对建筑结构造成的危害分析

当地震发生或意外发生时,冲击波只有两个方向。当地震发生或意外发生时,震源分离产生的能量以波的形式传播到地球,包括压缩波和剪切波。地震发生时,只有少数同方向的建筑物不会被摧毁,一半以上的建筑物不会被摧毁,这些建筑物也不会取代冲击波。它还会遭到破坏,地震冲击破坏的后果难以消除,自然向上坍塌,这就是为什么万座高层建筑从地基开始,地基被拆除,上部结构不能自然存放。从震源到特定区域的第一波是拉-拉波(pull-pullwave)的腹部,拉-拉波通常通过陡坡从地面发射,导致地面的垂直运动和下沉,以及直接冲击波的比率。水平波更敏感,而相对强的剪切波在[7]之后从震源传播到水平激波。到达某一位置的第一个波是rap波,它通常从地面急剧分布,甚至产生直角地面运动。直角振荡比横向振荡更容易受到冲击。

4增强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的有效对策

4.1确定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各项标准

通常,在进行建筑结构工程抗震结构设计前,设计师必须要综合各项资料信息确定抗震设计标准,只有确保标准依据是正确的,才可以为后期的设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就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标准来分析,其主要参考依据是建筑地震设防标准,充分考虑到将来使用中地震对建筑工程所起到的作用力,以此全面分析地震作用力,掌握建筑物抗震能力等级,这是进行抗震设计的前提工作。

4.2建筑结构的具体选型

一般来说,选择建筑工程结构类型关乎到抗震设计,在设计中是不可或缺的内容,而且还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实际使用效果。在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结构类型的正确选择。结合建筑物的具体使用要求以及结构特征进行仔细分析,通常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立面结构以及平面结构,在设计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较多的,必须要紧紧围绕结构的可靠性落实到位。例如:选择结构类型时,既要简洁安全,防止繁琐复杂影响抗震效果,又要重视整体的和谐型,只有确保自身结构具有整体性的特征,才可以使抗震效果得到大大的提升。此外,在选择建筑结构类型时,还需要多角度分析构件的强度,保证整体结构可靠,提升抗震能力。

结语

随着我国住房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质量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财产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要忘记结果。有后遗症的老师应该充分注意建筑物,避免悲剧重演。只有坚持科学假设和结构抗震设计,我们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建筑师只有避免悲剧的重演,才能在建筑抗震设计中起到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0-13.

[2]周云,徐彤.基础隔震结构的能量设计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0,20(3):116-122.

[3]赵岩.中国地震设计反应谱评价,地震工程与工程,2006(3):53.

论文作者:周海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0

标签:;  ;  ;  ;  ;  ;  ;  ;  

建筑结构工程在抗震设计中的探索论文_周海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