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问题--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问题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问题--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问题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问题——The Problem of Patriotism Education to students,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爱国主义教育论文,学生论文,Problem论文,students论文,Education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仅如此,这还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给予爱国主义教育以重要位置。他指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对象,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中国的历史。“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爱国主义教育,主要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应当引起社会的重视,特别是教育战线上园丁们的重视,分层次根据不同对象做好这一工作。

可喜的是,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印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我们进行切实有效的工作,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是青少年,“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幼儿园直至大学的教学、育人全过程中去,特别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并且明确地指出,“各类大专院校都要积极创造条件,开设中国历史、文学、艺术、科技等内容的传统文化的选修课,开设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讲座。大、中、小学校都要积极开辟爱国主义教育的校外课堂,对学生进行直观、形象的教育。中学高年级和大专院校,要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社会实践和军事训练等活动,增强他们对工农兵的感情和对国家的责任感”。《纲要》从原则上到方法,都给我们提出了操作性很强的要求,同时也说明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在整个爱国主义教育宏伟工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文试就学生中的爱国主义教育问题分层面地谈些想法。

一、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抓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工程。全国有在校中小学生近一亿七千五百万,他们是跨世纪的一代,将要成为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儿童少年时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时期,爱国主义情感的孕育是从幼年开始的。

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从努力发掘德育资源,积极开辟多种渠道入手。(1),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纲要》指出, “根据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加强中国近代、现代史及国情教育的总体纲要》和《中学思想政治、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学科教育纲要》的要求,制定各学科爱国主义教育的分科计划,把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分解,贯穿到各相关学科课堂教学中去”。根据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应充分重视结合教材,找出教材中与爱国主义教育有关的联系点,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点拨诱导。既要大讲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壮丽的山河、丰富的宝藏、勤劳的人民、优良的传统,讲她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以及古代的繁荣昌盛,以增强自豪感。又要讲近现代中国内忧外患,创伤累累,被列强凌辱宰割的辛酸往事和耻辱遭遇,特别是那一幕幕山河破碎、同胞被杀的惨剧,那一个个白骨累累的万人坑,那一座座象征国耻的古建筑遗迹,以及灭绝人性的细菌试验,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等等,不但要讲,更要让他们看。看完了还要引导他们反思,进行热烈讨论,弄清这是为什么?应该怎么办?以便化耻辱为悲愤,化愤悲为自尊、自立和自强,进而确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努力为中华崛起卧薪尝胆,刻苦读书。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点在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情感包括对祖国的爱,对祖国的忠,核心是对国家有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培养对国家的主人翁责任感,首先应培养学生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其次,培养学生在家庭,在集体中勇于承担责任;第三,是培养学生学会为社会、为国家承担责任,自觉地爱国家、爱家乡、爱集体、爱学校、爱班级,并为之奉献。

突出地方特色,注重发掘当地德育资源,利用各种阵地,多渠道地对学生进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学生参观革命旧居旧址,瞻仰烈士墓,充分利用社会上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历史古迹、风景胜地等作为教育基地,并聘请德育兼职教师,给学生上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课,坚持以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为主渠道,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加实践,把工厂、农村、集市、车站、影院作为社会活动大课堂。学校每年都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德育基地参观访问,作社会调查,了解老区在改革开放中发生的巨大变化,撰写调查报告和心得体会,并在全校交流。还可把三好学生的表彰会选在烈士陵园召开,以激发学生们缅怀先烈英雄业绩,决心继承革命遗志,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

把爱国主义教育与校史教育相结合。建立“校史陈列室”,宣传学校的光荣历史和光荣传统,以及大批校友在各条战线上建功立业,成为先进人物或劳动模范的业绩,组织新生参观校史展览,请老校长作校史报告,请先进人物代表讲自己成才的经历,激励学生热爱学校,珍惜学校荣誉,为祖国奋发成才。

根据学生特点,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依据课外活动的教育性和近期实效性的原则,通过学科渗透和增加活动课的途径,进行“爱我中华知识竞赛”,其内容应突出两个方面:1、历史和现实中有突出代表性的为中华民族的延续和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的那些可歌可泣的事件和人物;2、能够激发爱国自豪感和振奋民族自信心的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辉煌业绩以及一些政策、时事的问题。开展“中国人了不起”、“中国的改革开放成就了不起”,“做一个新时期了不起的中国人”、“爱国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学唱百首爱国主义歌曲,阅读百种爱国主义教育图书,观看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视片,并与校、班会和团队活动有机结合,开展书评、影视评论活动。同时,组织学生与海外校友开展《祖国在召唤》的通信活动,举办《祖国颂》诗朗诵、《社会主义好》歌咏赛,《我爱祖国》征文等活动。此外,学校还应把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相结合,把爱国主义思想落实到日常言行之中。

结合时代特点,探索新形势下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路子。在实施“一二三四五”工程,即一情(国情)、二史(近代史、现代史)、三学(学雷锋、学赖宁、学“十佳”)、四化(教育整体化、制度化、系列化、阵地化)、五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把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以及民主法制教育、精神文明教育有机结合,以精神文明教育为思想品德教育的起点,以传统教育为突破口,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形成整体化德育框架。

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条主线。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强化十项工作:1、强化国旗、国歌的礼仪教育;2、更生动地进行祖国历史的教育,特别要宣传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和爱国英雄人物;3、歌颂祖国壮丽河山,介绍民族风情;4、宣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发展规划,激发学生建国之情;5、强化为祖国学习的动力教育;6、宣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7、进行中国为世界、为人类作贡献的国际主义教育;8、进行遵纪守法、做中国好公民的教育;9、将理想教育与报效祖国的责任感、迫切感教育结合起来,坚持“三个面向”教育,鼓励学生做到21世纪的主人,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10、建立学校—社会—家庭的爱国主义教育网络。

遵循爱国主义认识、情感、行为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根据中学、小学不同阶段的特点,其爱国主义教育也呈现出不同的层次特点:

(1)小学教育:注重故事性。小学生正处于儿童发育时期,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和感性认识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差,理性分析能力特点差。因此,这时期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注重故事性。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可以用内容浅显、语言通俗、广泛流传的故事来启发教育学生。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文明展览,名胜古迹,进行有关爱国主义内容的节目表演、游戏活动、知识竞赛以及其它活动。用这些故事情节性极强的方式长期教育、感化、熏陶学生,在他们内心深处逐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初中教育:注重情感性。初中学生处于青少年阶段,其感性思维能力已明显增强,但理性接受能力软弱。因此,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注重情感性。

教师在教育中可以恰当利用学科教学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各学科应相互配合,互为一体,对学生形成一个综合印象。同时可以通过报告、演讲、旅游等多种形式来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高中教育:注重逻辑性。学生随着年龄增长,知识增多,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对事物的认识分析理解已初步成熟,理性辩证思维能力不断加强,对问题的分析理解多从逻辑条理角度出发。因此,这时期对他们进行教育应注重逻辑性。

高中学生在小学、初中学习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爱国故事,已具有一定的爱国主义情感,这时他们需要在理论方面深刻理解爱国主义。教师应抓住时机,在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理论教学。各学科教育充分发挥各自的潜力,从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同时可以通过语文写作、论辨、报告会等多种形式从理论逻辑角度教育学生树立爱国主义世界观。

二、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高等学校的学生,处在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一个人对国家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和强烈的爱国心,一般形成于这个时期,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对他们的一生将发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应不失时机地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培养教育大学生的全过程之中,把爱国主义教育扎实、生动、自然地落到实处。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是当前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当然要引导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上去。但是,其基调应该是由浅入深,即从自尊、自强、自爱、爱家庭、爱同学、爱师长、爱学校、爱家乡、爱民族等教育做起,条件具备时再适度地引入较高层次。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大学生价值取向和思想倾向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的目标出发,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应主要采取以下方式: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有计划地从各个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贯穿和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政治理论课直接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通过哲学、文学课,进行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通过经济与管理课程结合进行中国国情的教育;通过历史课讲中国的悠久历史,讲历史发展过程和规律,讲中华民族近代遭受的苦难和屈辱,讲中华民族优秀儿女为民族解放和社会发展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讲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从而从突出时代特征入手,在大学生中树立我国历史和现代爱国主义英雄形象,颂扬爱国之举,增强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并着重引导他们认识和处理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纵观当今形势,增强忧患意识,明确历史责任,激发爱国热情;第二,弄清弘扬民族自尊、自信、自强不息的精神与改革开放、引进创新的关系;第三,认识爱国之情、建国之责和报国之能的关系。

(2)举办专题报告会,着重引导大家注重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远大目标。以“爱国、成才、跨世纪”为教育主题,集中专题讲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大学生的崇高职责”,引导他们认识热爱祖国、忠于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就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具体体现在有集体主义思想,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落实到行动上就是报国。报国靠真才实学,把满腔的报国志转化成才的动力,为爱国而成才,用成才去爱国,跨入新世纪,修成栋梁材。从而自觉地把自己的学习与祖国的建设事业联系起来,承担起祖国的重任。同时,邀请革命前辈作革命传统报告。

(3)注重身边事,利用活教材,用榜样的力量教育大家。如组织优秀学生报告会,宣传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先进事迹,表彰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邀请在四化建设中建功立业的校友,回母校向同学介绍自己的成长过程,以推动刻苦学习、努力工作、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的良好风气的形成。同时学校还可组织学成归国人员深入院系、班级以自己的所见所闻及亲身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正确认识西方社会。

(4)利用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组织“献爱心活动”,“爱我中华演讲会”、思想行为规范知识竞赛、爱国主义教育电影晚会、歌唱祖国的文娱会演,以及赞美祖国的书法、绘画展览等,使大学生在活动中培养高尚的道德审美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

(5)根据教学计划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有关规定,组织和引导大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活动。以近现代史实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作为爱国主义生动教材,适当组织学生开展现代爱国主义史迹百点调查活动、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史迹专题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组织学生利用假期赴延安、冀鲁太行山、沂蒙、苏浙皖等抗日根据地进行采访等社会实践,在青年人和革命前辈之间架起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同时,还应注意引导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当前社会状况和我国的基本国情,感受社会主义祖国前进的步伐。

(6)对海外的大学生则应以最佳切入的角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认识中国人”、“认识你自己”的讲座专题方式是适应台港澳学生、华侨学生及华人学生心理特点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切入角度。对他们的爱国主义教育,着重是引导他们关心祖国的各项建设,以各种方式支援和参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实际上,祖国的各项事业都深深牵动海外学子的心,如为华中、华东水灾捐赠巨款,组织为国内希望工程募捐活动等等。

总的来说,大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就形式来说,应该主要从这样几个方面来把握:一是作为系统工程。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全员化铺开(即全体师生都有教育与被教育的权利与义务)、全过程推进(即自始至终一以贯之,从不间断)、全方位深化(即应通过课上课外,校内校外的各种可能渠道,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深入进行)。二是弘扬优势。即应善于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理论优势、文化优势及学校所在地的地域优势与传统优势。三是最佳切入。单纯从纵向即历史演变的角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不够的,应该引入新的横向的切入点,把中国置于变化的国际竞争格局中加以考察,以纵横结合为大学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切入方式。同时,还应该善于以文化取向(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文化发展相结合)来表达政治取向(将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主义教育相结合),以避免人们对爱国主义的认识产生“审美差”和“时间差”。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应重点避免六个误区:一是避免简单类比、否定改革开放的误区;二是避免无视国格、不作历史分析的误区,要驳斥“如果中国当年沦为殖民地,现在许多地区也会像香港一样繁荣”的荒谬论调;三是避免以偏概全、低估爱国主义热情的误区,不能认为近年来学生兴起的“出国热”、“经商热”等就等于学生们爱国主义热情消失;四是避免扬中抑外、狭隘民族主义的误区;五是避免举此抑彼、绝对化片面化的误区,应注意大学生忧患意识的培养;六是避免一味考古、单纯后馈思维的误区,爱国主义教育要讲历史,但“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更为重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过程,爱国主义教育贯彻在这一过程的始终。在学生中开展深入切实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艰苦的工作过程。因此,在这项伟大的教育实践中,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而应该像《纲要》所要求的那样,打持久战,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上人们的心理特征和思想动态,作好爱国主义教育。从认识论角度说,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是为了唤醒主体自觉,焕发民族精神。因此,一切形式主义,政治运动式的作法,都不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标签:;  ;  ;  

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问题--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问题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