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论在现代城市设计中的应用论文_李真真,孟祥凤,焦子龙

海绵城市理论在现代城市设计中的应用论文_李真真,孟祥凤,焦子龙

莒南县规划局 山东莒南 276600

摘要:目前在现代城市建设中,海绵城市理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在具体操作环节,还需要整合设计城市建设中的绿地、河流、街道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等情况,并且重点做好储水、防水、循环等设施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在提升城市抗洪防涝性能基础上,确保城市建设在生态环境保护利用上发挥一定作用。本文结合海绵城市理论的基本内涵和建设要求,就其在现代城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阐述。

关键词:城市设计;海绵城市;应用分析

1.前言

在传统城市中,雨水系统规划设计坚持快速排除与末端集中控制相结合的理念,使径流雨水通过管渠、泵站等设施进行排放,对市政雨水管网设施、排涝设施造成了巨大压力,与此同时由于径流雨水夹杂大量污染物质,不仅会严重污染排放区域的水环境,而且还会造成雨水资源的浪费。基于这一现状,海绵城市理论得以形成与发展,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作为新的城市建设模式,海绵城市的理论尚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亟待在准确解读其概念的深层内涵基础上展开进一步思考,研究符合我国不同地域特色的具体实施策略和规范标准,以促进该理论体系的完善和成熟。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几点:规划上,加强各专业和部门协作,科学分析水文特征为先,合理配置空间资源;技术上,各地区应制定符合其地域条件和要求的专用技术指南,避免照搬模式;法规上,制定完善的法规政策和管理体系,做到开发有法可依,管理有法可循;实施上,辅以经济调节手段,加强政策支持与示范宣传,提高企业和市民减污、水体保护及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意识和行动力。

2.海绵城市的基本内涵和总体要求

2.1海绵城市理论的基本内涵

所谓海绵城市,顾名思义指的是让城市如海绵一样具有收放自如的弹性,增强应对复杂环境条件变化和各种自然灾害侵袭对城市带来影响的能力,如果遇到雨季,能够提高储水、吸附、渗透和净化的性能,而用水的时候能够及时将水排放出来以供使用,所以这种海绵城市最大的作用就是对水的充分利用。目前在进行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时候,往往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根本出发点,采取天人合一的办法,在保证增强城市抗洪排涝性能和不破坏生态环境基础上,有效地储存、洁净雨水,确保雨水能够得到很好的利用。以往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一般是使用水泵、管道等将雨水尽快排放出去,实际上这给一些市政公用设施增加了雨水处理的难度,而且雨水在流淌的时候经常会掺杂一些杂质,不仅会对水资源造成污染,也制约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但是海绵城市却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问题,只不过在进行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对城市生态环保和雨水处理系统全面整合考虑,以保证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解决城市存在的内涝问题,保证城市建设的绿色环保和生态效益的有机融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海绵城市设计的总体要求

由于海绵城市重点要保护生态环境,所以在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一般要根据城市的客观状况,因地制宜地进行总体把握和具体操作,尽量保持城市的海绵特征,也就是具有良好的储水、渗透、净化功能,在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的前提下,降低雨水流经区域的污染程度,保证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环境的有机融合,推进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进行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一定要注意不破坏城市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并且将可能会影响到城市建设的因素降至最低。这就需要尽最大能力保护好城市既有的各项生态系统,避免在海绵城市设计时破坏这些设施,特别是天然的河流湖泊以及绿化设施尽量不要破坏,而且要及时采取措施妥善地保护起来,如果一个城市中应有的水资源出现了匮乏现象,要通过储水设施的建设加以解决,而且要增加绿化、广场等场地建设,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以提升海绵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质量。

3.海绵城市理论咋在现代城市设计中的应用

3.1科学设计海绵城的道路

现阶段在很多城市,雨水流经道路的数量相对都非常多,这种情况不仅使道路遭受雨水冲刷污染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且极有可能破坏道路中原有的基础设施,给城市发展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目前在现代城市规划中,逐渐探索使用了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使用该理念有一点必须要引起重视,就是在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一定不能破坏道路的使用功能,不能造成交通的堵塞。目前比较通行的做法是:道路两旁和附近的绿化带处增加凹嵌结构的绿化设施,并且为路面增加渗透功能。具体操作的时候,一般是保持原来道路两侧和附近已经施工建成的绿地设施不动,然后在道路上再进行凹嵌结构的绿化带设计,这样即使遇到雨季也会使其能够及时地渗透到绿地里,增加了城市的储水、渗透和利用能力。不过受到污染或者不便于利用的雨水还是要马上排放处理,这就需要进行路面透水功能设计,但是如果道路需要承受的压力过大,建议最好不要进行路面透水设计,以防止影响道路的使用性能。

3.2增加水处理和绿化设施

目前在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为了实现城市的海绵弹性,往往要遵循生物学原理,对城市的空间环境进行有效地开发,以实现城市功能的安全、高效利用。现阶段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科学设计绿地空间和建设雨水处理的花园系统。规划设计绿地空间,通常比较合理的办法就是设计垂直的绿化设施。比如,在很多园林风景设计中使用比较多的就是屋顶花园,利用生态原理将雨水进行集中收集存储起来,房屋建筑物顶部的雨水一般都没有受到严重的污染,经过绿化设施净化,很适合用于农田或者花草树木等灌溉。而且水平和垂直结构的绿化设施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在净化雨水过程中通过采集和蓄积雨水就成为了非常好的收集雨水设施。建设处理雨水的花园设施,一般从里面到外部包含了砾石、砂石、土壤、覆土和储水等结构,而且为了便于雨水的采集和收储,还进行了穿孔的管道设计,一旦雨水的蓄积数量过多,能够及时地从管道排放出去,增加了城市防洪排涝功能,这样不仅保证了雨水的足够储备和高效使用,而且避免了雨水储存太多造成的制约植物的正常生长的状况,另外也防止了破坏城市当中原有的生态实施,确保了水资源的统筹利用,避免了洪涝灾害对于城市的侵袭和破坏。

4.结束语

目前在现代城市发展中,海绵城市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了城市规划设计环节,不仅有效地推进了城市化建设进程,也为市民群众提供了更为安全、舒适、洁净的生活空间,而且也极大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了地下水的充分补给和水资源的安全高效利用,推进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促进了城市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罕.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基层建设.2017(12).

[2]杨隆治.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中应用的研究[J].山西建筑.2017(16).

[3]孙奎永.雨水花园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4.

[4]汤佳.雨洪管理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4.

论文作者:李真真,孟祥凤,焦子龙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3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理论在现代城市设计中的应用论文_李真真,孟祥凤,焦子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