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上海 201399)
【 中 图 分 类 号 】 R7【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550 -1868( 2015) 10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个体化给药方案和用药指导,并通过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提高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方法: 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和用药指导,并通过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对照组不予以任何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5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用药依从性和血糖值等调查。 结果 :干预组随访5个月与干预前比较,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显著提高(P<0.01),而对照组改善不明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比对照组控制的更好(P<0.05)。结论:临床药师通过用药指导、健康教育及强化提醒,能够改变患者不良的用药习惯,提高用药依从性,但干预时间与效果的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考查。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环境因素的改变,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中国糖尿病协会最新调查发现,中国糖尿病(DM)患病率高达9.7%,全国糖尿病患者接近1亿,中国已成为糖尿病增长最快的国家。随着疾病的进展,各种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及致死率也在不断增高[1]。因此,糖尿病已是继心脑血管病、肿瘤、之后的第三大致人死亡的疾病。目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种类繁多,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维持血糖正常水平,如何指导患者足疗程足剂量合理规范用药,避免无效治疗甚至引起并发症、造成糖尿病并发症而加重病情,是目前临床工作的重要内容[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3]。以及201 1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糖尿病诊疗标准,选取2014年1月~3月本院门诊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其中干预组患者由药师参与指导用药,其余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前瞻性的观察。干预组50例,其中男 24例 ,女26例,年龄27-78岁,平均50.3±10.41岁。对照组50例,其中男29 例,女 21例,年龄25-72岁 ,平均 49±11.35岁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和用药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组 (1)临床药师根据调查结果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时辰药理学、药剂学等参与医师对糖尿病患者用药,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2)普及患者及家庭成员的糖尿病知识: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治疗原则、饮食原则、如何预防糖尿病等。(3)指导患者需长期用药,保持稳定的血糖,切不可血糖一降就减量或停药,血糖一升又服药。(4)督导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与医师或药师联系,切不可擅自更改药物或停药。(5)做好随访及时了解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同时记录患者的咨询及需要帮助的问题。(6)用药原则:按糖尿病类型选择药物;依患者体形选择药物;按高血糖类型选择药物;按有无其他疾病选择药物;按年龄大小选择药物;考虑服药的依从性等。
1.2.2 对照组 不进行任何干预。
1.3 效果评价
1.3.1 用药依从性调查 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通过Morisky的推荐标准,通过4个问题调查患者用药依从性:1、是否有忘记服药的经历;2、是否有时不注意服药;3、当自觉症状改善时,是否曾停药;4、当服药后自觉症状更坏时,是否曾停药。以上 4个问题答案均为“否”,则依从性佳;1~2个答案“是”,则为依从性较差;3~4个答案“是”,则为依从性差。
1.3.2 用药依从性差的原因调查:在干预前对用药依从性较差和差的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用药不依从性的原因的调查,并有针对性进行个体化用药、加强用药指导、强化用药提醒等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
1.3.3统计学方法 临床药师干预5个月后,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²检验,P以<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用药依从性 干预组经药师干预后依从性佳发生率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依从性较差、差的发生率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干预前后用药依从性比较 [例(%)]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研究大多从临床医学、临床护理学的方面对患者用药依从性研究,较少关注临床药师对患者用药依从性干预的研究。糖尿病患者不按处方配药;服完药物后不补充药物;随意更改药量、用药时间或漏服;擅自更改药物或停药;服用药物时饮酒;医师或药师未及时提醒患者药物的不良反应,一旦发生不良反应患者自行停药;患者及家属缺乏糖尿病知识等,造成血糖时高时低,都可引起一系列急性并发症的发生,治疗难度更大,经济负担加重,会进一步影响遵医行为,浪费大量有限医疗资源,也使社会和家庭的财力承受巨大的压力。
本研究提示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差的原因主要是治疗疗程长中途停药、生活不规律忘记服药等,这与大部分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针对问卷调查的100名糖尿病患者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及强化提醒措施,以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但在临床药师干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难点,例如由于就医的随机性,无法进行统一的用药知识培训等。由于课题时间限制,干预时间总计为5个月,且课题经费有限只能从空腹血糖指标监测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其他指标未涉及。干预时间过短及评价指标单一是本课题的局限性,患者用药依从性与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性,需进一步随访分析。
参考文献
[1]ChoeHM,Mitrovich S,Dubay D’et a1.Proactive case management ofhigh-risk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by a clinical pharmacist: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Am J Manag Care,2005,l 1:253-260
[2]刘彩华.用药指导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安全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8,14(2):156
[3]计文超,骆英,俞建.用药指导对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行为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8):169
论文作者:丁琦, 董先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界》2015年10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8
标签:患者论文; 糖尿病论文; 糖尿病患者论文; 药师论文; 药物论文; 血糖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药界》2015年10月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