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技术在城市规划信息化工作中的开发应用论文_白永梅

GIS技术在城市规划信息化工作中的开发应用论文_白永梅

包头市城市规划信息管理中心 内蒙古包头市 014030

摘要:在经济技术发展中,城市建设水平呈现出了明显的提升性趋势,为了推动城市的长远发展,就需要明确城市特点及实际情况,并开展与之对应的规划工作,在优化技术指标的基础上,确保城市按照既定方向稳定发展。由于城市建设中所依托的技术体系在发展中呈现出了显著的个性化特点,为了提升开发效果与预期目标的契合度,就需要以城市发展为基准,将信息化与城市规划有机结合,对固定的设计形式加以利用。GIS技术作为城市规划信息化工作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应当重点开发及应用,促使其技术能效最大化发挥,为城市规划信息化工作的高效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GIS技术;城市规划;信息化工作;开发应用

引言

GIS技术是现代先进技术的重要代表,作为空间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信息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能够独立完成信息收集及运算等一系列工作,将城市规划与GIS技术有机结合,能够优化城市规划的信息化指标,促使其技术能效达到最佳标准,基于此,在现代城市规划发展中,应当以实际情况为主导,将GIS技术适配到信息化工作中。由于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涵盖范围广,关联要素多且复杂,这就需要保持数据的新鲜度,做到紧跟形势实时更新,一旦数据应用效果下降,将对城市规划信息工作产生消极影响。

1 概念释义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是在电子计算机网络系统支持下,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储存、检索、分析、显示和描述,生成并输出各种地理信息。GIS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采集与输入、数据编辑与更新、数据存储与管理、空间查询与分析和数据显示与输出。随着GIS的快速发展,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领域,尤其是在土地利用、资源管理、灾害监测、交通运输、城市规划、医疗卫生以及政府部门行政管理等方面,还为工程设计和规划、管理决策服务。城市规划是政府对城市空间资源进行调控的工具,而GIS不仅为城市规划海量的空间数据提供了更为科学的管理,还为城镇体系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城市设计在人口预测、工程选址、经济预测等方面提供了一种先进的分析工具。

2 GIS技术在城市规划信息化工作中的开发应用

2.1 规划方案的三维可视化

规划方案的传统展示方法主要集中在二维层面上,即利用总平面图、效果图和各种分析图进行方案展示,这些方法的缺点就是不能形象展示规划方案与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不能给非专业人员直观的感受,不利于设计人员和甲方之间的交流,这样就容易使规划方案存在不易发现的设计缺陷,造成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而二维GIS空间分析功能和三维GIS成熟的可视化技术,提出一个基于于VREagle组件的二三维联动方式的GIS系统体系结构,实现了在数据层面和可视化层面上的系统二三维联动操作。通过二三维联动技术在城市规划层面的应用可以实现在虚拟环境中人与周边景观的互动,特别是在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中,利用此技术规划人员可以实时交互地观察各方案在具体的基地环境中的效果,可以对方案中的建筑高度、体量以及整个城市的空间关系进行分析,还可以对一些重要的景观点进行视线与视域分析,有利于对山体景观等重要景观资源进行保护。

2.2 GIS技术应用于信息采集中

城市发展中涵盖项目多,影响因素普遍呈现复杂化特点,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城市规划信息管理难度,为了提高城市规划的有效性,就需要将各类关联因素纳入到重点考量范畴中,实现一体化管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GIS技术与遥感技术能够有机结合,实际应用阶段,二者可以在借助系统优势的基础上共同完成数据校准。在城市规划管理阶段,提升地域定位的准确性是首要条件,这就需要在开展信息采集工作时精准掌控地区特点,并开展与土地类型相一致的测量工作,核实设计面积,从而进一步明确土地利用的现实情况,通过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估获得标准数据及信息。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前提,对发展中涵盖的各类要素进行掌握及分析十分必要,同时还应当对以细化的工程项目为主导,创建规划数据库,借助实时更新的动态信息获取规划数据,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2.3 应用于模拟预测体系中

模拟预测体系在城市发展规划中占据重要地位,只有结合规划发展目标,不断提高预测应用体系的能效作用,才能在规划阶段突破体系建设的局限性,促使其工作内容更加有效及完整。在实际应用阶段,首先需要明确数据模型的差异性特点,以城市综合环境为主导,开展全面预测工作,并运用与之协调的分析方法明确城市规划内涵及方向。GIS技术在城市规划信息化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是否能够达到理想状态,与空间位置的定位质量密不可分,这就需要确保预测结果精准有效,只有这样才能为后续系统回归模型的创建提供基础保障,进而提升城市动态发展活力。实际上,模型预测中涵盖相应隐性的影响因素,这就需要在实际操作中以城市所属区域的经济发展指标为核心,对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全面提高系统分析及预测质量。

2.4 公共设施布局规划

城市公共设施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大多数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与城市住区的开发同步进行,而这种方式建设的公共设施往往从满足住区自身需求为出发点,因此这种各自为战的公共设施建设往往受规模、形式的限制,不能完全满足城市整体的需求,也不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因此从更大的区域看,就会发现此种公共设施布局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不是在人口较少的区域存在服务过剩,就是在一些人口稠密区公共设施布置又相对较少。利用GIS的缓冲区分析,就可以快速方便的发现服务盲区和过剩区,便于对规划方案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利用GIS的缓冲区分析、空间分析等功能极大的丰富了规划设计手段,使规划结果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摆脱了以往规划设计人员依据规范及个人经验进行公共设施布局的缺点,同时也弥补了传统城市规划依赖纯图形的工作方法,以及利用数字、图进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不足。在禹城市教育设施专项规划中就充分显现出传统的城市规划方法的不足和GIS的优势。此外,GIS在城市规划其他领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城市规划更具合理性和科学性,一个就是GIS将空间属性与非空间属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能非常方便的生成各类技术经济指标表;另一个重要领域就是竖向规划,在GIS中利用地形生成的不规则三角网(TIN)模型,利用三维分析功能可以快速精确地进行土方平衡计算,诈算出挖、填方的具体范围以及挖、填方的量。

结束语

随着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城市规划的物质属性逐渐被社会属性取代,GIS系统为空间大数据的处理提供了技术手段,有效的弥补了传统城市规划靠经验规划的不足,其将空间与属性有机结合的特性,将更好地满足今后城市规划设计的要求。但GIS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也存在局限性,在技术上需要根据规划市场对通用GIS专业软件进行二次开发。

参考文献:

[1]姜淑君.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3(23).

[2]张晓瑞周国艳等.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地理空间信息,2009(6).

[3]王广震.基于GIS城市规划设计方法及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4]乌伦.地理信息系统一一原理、方法和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论文作者:白永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5

标签:;  ;  ;  ;  ;  ;  ;  ;  

GIS技术在城市规划信息化工作中的开发应用论文_白永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