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分析论文_陈彩梅

(龙岩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福建龙岩 364000)

【摘要】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3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另外1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两组患者病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但是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长、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护理效果,保证治疗质量,缩短患者住院病程,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针对性护理干预;常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2-0285-02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症,起病急,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且患者发病时往往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增加治疗难度,提高患者死亡率[1]。除了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治疗措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助于保证患者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病死率。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分析。以下是本次研究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3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另外1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中男11例,女4例,年龄分布在35~75岁之间,平均年龄(53.69±4.19)岁,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后的0.5~4d内,平均发病时间为(2.03±0.26)d;对照组患者中男10例,女5例,年龄分布在36~74岁之间,平均年龄(52.39±4.11)岁,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后的1~4内,平均发病时间为(2.01±0.12)d;所选患者均由临床确定诊断,且均符合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效果[2]。所选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病程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获取所选患者及家属同意,均已签订知情同意书。

入组标准:患者在接受本次治疗之前未接受过其他治疗措施[3]。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异常患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患有其他严重疾病,(例如肿瘤等);患有精神类疾病,不能配合本次研究的;既往参加过类似研究的[4]。

1.2 方法

1.2.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具体措施包括:患者入院后,使用心电监护对患者基本生命体征进行观察,预防患者各种导管出现扭曲、脱出等,每天早晚对患者分别进行一次口腔护理措施,保证患者口腔湿润;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扣背等操作,并指导患者家属在旁学习,防止患者出现压疮,帮助患者进行排痰;根据患者情况随时为患者更换床单,保持患者皮肤的干燥性,对患者居住病房环境进行打扫、消毒;对于输液患者做好输液护理,严格控制液体滴速,患者胃肠功能好转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肠内营养。

1.2.2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患者突然发病后,心理上对于健康人转为危急病人的身份转换不彻底,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情绪,导致患者治疗积极性降低,不利于患者恢复。相关人员可以根据患者情绪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合理引导,嘱患者家属尽量多陪伴在患者身边,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增加患者治疗积极性。同时加强对于患者呼吸道的护理措施,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对于有痰不易排出患者,除了进行扣背等护理措施,必要时根据患者病情实施吸痰处理,防止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为保证患者的氧储备量,在对患者进行吸痰之前,使患者吸纯氧3~5min,痰液粘稠患者,进行雾化吸入,促进痰液排出。

1.3 观察指标

通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来对比护理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均经SPSS20.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其表现形式为平均值±标准差,组间及组内比较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且符合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表1获知,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方面均显著更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比较

3.讨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疾病,起病较急,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且患者发病后4d内往往会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使患者病情持续发展,不利于后续治疗措施,影响患者恢复及预后,造成病死率增高。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除了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也有助于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对于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率效果显著。

而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在患者发病后,突然转变为危重病人,患者心理上会出现恐惧、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影响治疗效果,根据患者性格特点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同时告知患者家属在此期间陪伴在患者身边的重要性,让其感受到家人的关怀,提升治疗主动性。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发病机制复杂,病情危急,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以及有效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在患者入院后,加强对患者呼吸道的护理,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吸痰、吸纯氧以及雾化吸入等措施,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本次研究发现,通过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两组患者病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且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死亡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证明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保证治疗质量,减少患者住院时长,提高患者生存率。

综上所述,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对其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使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增强临床治疗效果,提升护理人员服务质量,缩短患者住院病程,对于患者的恢复及预后起到促进作用,可以在临床上加强对其的使用。

【参考文献】

[1]苏杨梅.观察个体化序贯护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8):161-163.

[2]虎琼华,张献全,王志伟,周瑜,崔巍,徐治波,徐兵.不同机械通气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8,24(2):140-142,157.

[3]马丽,伏添,王成立,何明森,王学莉.奥曲肽联合持续性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效果观察[J].疑难病杂志,2018,17(1):46-50.

[4]张友健,王瑶,陈霞,汤小伟,叶美琳,彭燕.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J].山东医药,2018,58(2):1-4.

论文作者:陈彩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9

标签:;  ;  ;  ;  ;  ;  ;  ;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分析论文_陈彩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