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铁二号线晚点事件分析及应对措施论文_马文星

西安市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运营分公司 西安 710016

摘要:本文通过对西安地铁二号线晚点事件的统计分析,准确识别导致晚点的设备原因和非设备原因,并对造成晚点事件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说明,提出改进方案,为提升西安地铁安全、准点运行服务提供帮助,也可为其它城市地铁控制晚点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铁、晚点事件、原因、改进方案

引言

西安地铁2号线客流强度较大,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运营数据报告》(2018年第一季度)显示,西安地铁2号线客流强度为3.33万乘次/公里•日,仅次于广州地铁1号线(5.36乘次/公里•日)、2号线(3.94乘次/公里•日)、8号线(3.80乘次/公里•日),北京地铁2号线(3.68乘次/公里•日)。居国内地铁线路第5位。

高峰时期2号线列车一旦出现晚点事件的发生,北大街、小寨、钟楼等大客流站短时会聚集大量客流,会给车站带来较大客流组织压力和安全隐患。作为地铁运营管理者,如何更好的减少列车晚点、提高列车准点率,保证运营安全,是需要持续研究和不断解决的难题。

1.列车晚点统计

2号线是西安地铁首条运营线路,一期工程主线于2011年09月16日通车试运营;南延伸段2014年06月16日通车试运营,为贯穿市区南北中轴线的核心线路。全长26.8公里,设21座地下车站,平均站距1.28公里。也是西安市内客流量最大、最为重要的线路。北大街站与一号线换乘,小寨站与三号线换乘。2018年4月日均客流98.62万人次,历史最大客流为2018年3月2日,为112.8万人次。最小行车间隔为2分33秒。西安地铁2号线自2011年9月16日至2018年5月31日晚点原因统计如表1。

由表1可以得出,2号线影响晚点的事件主要原因是设备故障造成,但非设备原因造成晚点的事件占比也比较高,占15%以上。同时,通过统计可以看出,2011年至2017年,2号线晚点事件次数没有随着客流的增加和行车间隔的降低而持续增加,而是在2014年达到顶峰后,随着故障设备的问题整改和管理方式的改进而降低,但2018年不到半年的时间,发生晚点的次数已经达到去年全年的水平。

2.晚点原因分析

引起列车晚点的原因总体可分为设备因素和非设备因素。

2.1 设备因素

可能造成列车晚点的设备因素包括有车辆设备、信号设备、供电设备、工务设施、屏蔽门以及地铁系统中的其他设备故障。根据近几年对2号线晚点事件分析,设备因素造成的晚点主要为车辆、信号设备故障。其中,车辆故障主要有制动无法缓解、VVVF故障、线路松动、SKS模块故障、门控器问题等;信号设备故障主要有输入输出板卡(MTOR)故障、区域控制器(ZC)或车载控制器(CC)故障、CC死机、车地通信中断、计轴死机以及列车不确定度偏大等;屏蔽门故障主要是风压过大无法正常关闭引起。

2.2 非设备因素

造成列车晚点的非设备因素包括员工因素、乘客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其中,员工因素有调度业务不精炼、行车组织欠佳、命令发布不妥,司机操作不规范、不熟练,专业人员故障反馈不及时,故障处理慢等;乘客的不文明乘车行为主要有挤上挤下,故意阻挡屏蔽门关闭等情况。此外,在对晚点事件进行分析时,也发现列车晚点事件的起因虽然是设备故障,但是地铁公司员工后续操作不当、乘客不文明乘车行为以及管理漏洞等也会间接造成晚点时间延长。因此,加强地铁公司的内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对西安地铁2号线列车晚点事件中常见的非设备因素造成晚点及延长晚点时间的原因进行分析说明。

(1)维修维护人员综合能力欠缺,设备维修质量不佳,且故障处置时间过长。如电客车司机室侧门检修时,门锁螺丝未紧固牢,列车在运行的过程中,随着不断的震动,螺丝掉落,导致侧门不能关闭;屏蔽门控制电源DC/DC模块(UT1、UT2)进线端电路转接板内部端子排灼烧,专业人员排查故障用时30分钟。

(2)调度员业务素质不高,调度命令不规范,不熟悉故障处理流程。对于轨道交通系统而言,设备系统发生故障后,调度员的指挥直接关系着列车能否安全、正点运行,这就要求调度员灵活调整行车组织,忙而不乱。在故障发生初期,由于故障排查或造成列车降级运行,列车晚点的发生与调度员没有直接关系,但在故障处置过程中增加晚点时间长短与调度员的指挥紧密相关。例如,调度员与司机的联控用语不规范、不标准,造成故障反复确认、汇报,影响处理时间。

(3)设备接口问题。不同设备接口不匹配,导致故障发生的实质原因不能明确,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列车晚点问题,同类问题有再次发生的可能。比较常见的如车辆与信号接口问题,因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在接口协议谈判时将一些细节忽略,导致在运行时相互磨合中存在不匹配的现象,致使车门与屏蔽门不联动、列车牵引电机红点报警、不明原因紧急制动等故障多次发生,相关专业各自查找原因均无异常,对事故责任相互推诿。

(4)驾驶员现场操作不当,延误处理时间。因目前国内地铁建设发展较快,重要岗位司机的培训周期长,流动大,新司机较多,常常会伴有人员操作不熟练、相互间配合不默契及现场人员遇到问题心理素质差等现象。因列车驾驶员为现场故障处理第一人,对处理问题的熟练程度及心理素质要求高,由于人员参差不齐,能力欠佳,驾驶列车过程中易出现冲欠标、故障排查方向错误,不能及时复位按钮等操作问题,导致晚点增加。

(5)故障处理指南不完善,修改不及时。因设备经常会发生意向不到的故障,现有故障处理指南不能全面覆盖故障现象,也存在故障现象描述与故障表现不相符,不能有效起到指导现场的效果。另一方面,许多初次遇到的故障未引起足够重视,专业管理部门没有及时将处理指南增补完善,往往是同类问题多次出现后,才想到完善指南。

(6)乘客不文明行为。因乘客习惯的问题,很多市民按照乘坐公共汽车的方式坐地铁,即到站后再往门口走,遇有客流大、车厢人员多的情况时,走到门口车门已经开始关闭,有乘客就会阻挡车门关闭,扒车门等现象。还存在部分通勤乘客出门都是计算好时间,赶点坐地铁,与过安检、进闸稍微耽误一点时间,乘客就会抢上,导致车门不能及时关闭,直接造成列车无法准点到达。

3 应对措施

3.1 完善规章制度,规范作业标准

地铁运营单位首先应该建立完善的规章体系,用于指导、规范生产一线员工操作。在地铁开通初期,由于人员到位、运营经验等因素影响,建立的规章制度大多数是借鉴其他城市地铁公司的做法而制定,不一定适合自身的生产实际情况,因此需要不断地修订、改进。完善的规章体系是在经验教训上总结出来的,要不断地积累经验,对暴露出来的问题不断总结、提炼成规章标准。

3.2 注重教育培训,提升业务素养

加强培训管理,落实三级教育培训制度,即分公司、部门、班组培训,提高培训的系统性。各级管理人员也要加强对员工培训需求的调研分析,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实操培训、故障处理、案例分析为主,提升员工的操作技能和工作能力。培训要力争做到时间安排合理、地点选择合理、形式灵活多样,提高培训的合理性,增强参训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员工对培训的认同。同时,注重培训效果,做到培训主题鲜明、内容详实。

3.3 加强安全管理,提高责任意识

作为企业单位要把安全工作摆到各项工作的首位,地铁行业尤为如此。地铁公司应要求员工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将安全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强化工作措施,把安全责任分解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不留死角。采用正确的方法,及时发现、处理异常或危险状态;及时巡视检查;发现设备异常状态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做到不留故障过夜。

3.4 梳理专业接口,明确职责分工

地铁涉及专业多, 如车辆、信号、通信、供电、工务建筑、机电等。地铁开通初期,各项规章、规定不健全、不完善,各专业分工不明确,容易造成推诿扯皮,以致影响工作推进速度,降低效率。因此,对接口模糊的专业应尽早明确设备维修管理职责、接口界面及出现设备故障后各部门职责,促使各部门在处理设备维修接口问题时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

3.5 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响应能力

针对不同系统、不同专业面临的主要风险,积极做好应对准备,结合设备更新、技术发展、人员等因素的变化,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对于发生频次较高,或者发生频次低但发生后造成的损失和影响较大的事故/事件,应适当增加应急演练频次,提高员工应急响应能力。演练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评估演练效果,不断提高演练水平。

3.6 加强引导宣传,普及文明乘车

地铁运营单位通过制作动画宣传短片、有奖知识竞答等形式加强车站人员对乘客的积极引导,宣传排队候车、文明乘车、到站提前到门口等待,做文明市民。

4 结束语

引起地铁列车晚点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设备因素和环境因素不可控,然而通过在地铁企业内部加强管理和宣传引导,可以降低因员工业务技能不强、各岗位配合不力及乘客不按规则乘车以及因管理不足造成的列车晚点事故,让地铁运行更安全快速。

参考文献:

[1]何江,陈春华. 广州地铁乘客因素导致列车晚点分析及措施[J].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4 (4):65-68。

[2]江志彬,苗秋云. 城轨交通列车运行延误影响及其减缓措施[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9 (5):59-62。

[3]史丰收,陈斯卫. 地铁列车晚点分析与控制[J]. 都市快轨交通,2008 (2):41-43。

论文作者:马文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西安地铁二号线晚点事件分析及应对措施论文_马文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