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型住宅建筑方案设计要点探究论文_龚诚

生态型住宅建筑方案设计要点探究论文_龚诚

摘要:近年来,人们不断研究有利于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其中“生态建筑”的设计概念成为了当今建筑设计的主流,绿色环保生态型住宅小区也就应运而生。生态型住宅是结合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合理地安排组织建筑与其它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完美的融入周围环境中。

关键词:生态型;住宅建筑;方案设计;实例分析

1.生态型住宅建筑的基本特征

1.1建筑物要尽量保持和开辟绿地,在建筑物周围种植树木防风、遮荫,改善景观,保持生态平衡。重视室内空气质量,保持新风在室内的流动。重视人文景观的保护,建筑物附近有价值的古代文化或建筑遗址应予保留并妥善安置。

1.2建筑物的资源、能源和其他消耗至最低程度。建筑物应该充分有效地使用水、能源、材料和其他资源。尽量利用清洁能源(如地热与太阳能、水能、生物能和风能),保护与改善自然环境。

1.3建筑物应有合理的朝向布局,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建筑物的形体布置合理,应减小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以减少采暖与制冷能耗,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应该采用高效保温隔热构造,并具有良好的自然采风系统以及充分的自然通风条件;建筑物内的房间设置、布局恰当,既满足使用舒适度,又节省能源。

2.生态型住宅建筑方案设计要点

2.1住宅建筑朝向的生态规划

建筑朝向是生态设计策略中应该重点考虑的一项因素,因为建筑朝向对住宅的影响比较大,而且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出现设计问题,所以在建筑朝向方面实行生态规划。例举建筑朝向生态规划中的策略控制,如:

2.1.1住宅建筑可以在冬季环境中,全面的利用太阳光,通过太阳直射的方式提高室内的温度,减小传统能源供热的规模,实现安全、健康的供热;

2.1.2夏季时期,建筑朝向经生态规划后,可以降低光照直射的影响,辅助住宅建筑降低室内温度,还能表现出节能的特点;

2.1.3根据季节的要求,设计生态化的建筑朝向,既要满足通风要求,又要解决冷风直吹的问题;

2.1.4建筑朝向生态规划时,要考虑地形的影响,避免用地消耗过度;

2.1.5建筑朝向中还要符合住宅布局的需求,不能出现矛盾设计的情况。

2.2根据住宅建设地点,因地制宜应用绿色技术

绿色生态住宅非常强调因地制宜,就是要根据建设地点的特点,经过综合的分析,合理建设,绝不能生搬硬套。设计时,应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及其它地域条件,比如,当地可大量生产竹子,则可利用竹质建材来代替木质建材。另外,根据建设地形情况,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集热和制冷,从而减少因采光、通风、供暖、空调所导致的能耗和污染。如炎热的南方地区可更多的考虑防止太阳辐射和眩光的措施,寒冷的北方地区则应更加注重建筑的保温。

2.3充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

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建筑设计时充分利用自然光既可以节约大量的照明能耗,而且阳光还可以杀毒消菌,保证人们的身心健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自然采光就是将日光通过一定的技术用于白天室内的照明,并保证其照明质量比人工光源优质。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中也十分重要,它能够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传统建筑中常见的自然通风有夏季穿堂风,它不仅简单易行,更重要的是它减少了夏季用于空调的能耗。因为其本身通过空气对流能够带走室内的高温气体、潮湿气体、污浊气体,取而代之的是外界新鲜干净的空气,给人们提供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充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通常是相互结合的,一般来说可根据建筑和当地气候的实际情况在房间或者中庭顶部开设窗户,在采光的同时,由于室内外的风压和热压,形成有条不紊的自然风。

2.4住宅建筑采光、遮阳设计

建造生态建筑时,需要考虑到阳光对住宅进行直射而影响室内的温度环境。在设计时应巧妙的利用日光的光照作用,既可以保障建筑可以合理的采光,在冬天能够有一定的光照,又要保证在夏季避免阳光的直射影响室温。在夏季需要在建筑的外形设计上进行一定的遮阳设计。对于当地的气候条件要进行精确的计算,满足采光和遮阳的具体要求。

2.5防止“热岛”现象的出现

生态住宅建筑周围的热环境既与气流的流动有关,又和周围的辐射系统有密切的联系。生态住宅建筑受材料、布局、绿化面积等的影响,在建筑周围可能有“热岛”现象的出现。

因此,科学的设计、绿化布局、水景设计,都可以降低“热岛”效应,营造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尤其需要指出,生态住区的建设不仅仅是增加绿化面积,如果在绿化区只种植花草,没有和水景设施、保持良好通风等结合在一起,那么绿化改善热环境的作用也未能发挥出来,并且在浇灌草地上浪费了很多资金。

3.某生态型住宅小区建筑方案设计实例分析

某住宅小区,占地面积7万m2,以多层和小高层框架结构的住宅为主,总建筑面积近10万m2,小区定位为现代生态型高尚住宅区。

3.1规划组织形式

整个小区规划遵循了中国传统的南北朝向的建筑布局结构,汲取了江南传统的造园艺术,针对地段的特殊位置,采用其特有的系统设计的概念进行空间的组合,以景观主轴为人流交通中枢。并通过主轴进入每个组团形成一个崭新的空间序列:住户――宅间绿地――组团绿地――公共绿地;建筑南北向以小高层、多层为主,加上东西向的围合,高低错落,这一规划打破了传统的或现有的居住小区规划的模式,同时住宅建筑的布局也打破了以往的小间距、狭长、闭塞的空间感觉。整个小区构成了别具特色的、向心围合的、开敞多用途的绿色大宅院和住户日常生活是最直接贴近的交往、休息、活动空间,而且大大改善了生态环境条件,增加了户外活动的内容,丰富了邻里之间的社会交往,还给现代居住模式提出了新的理念。

3.2交通组织

该小区采用环路网状将小区的多个清晰的结构加以分区并成网状向各个目的地延伸。尽可能减少设计小区内机动车流与人流活动的交叉和并行长度,利用环境暗示的方法多重限速。特别注意消除车流对社区绿化系统的穿越,以保证整个步行系统的维护。另外,为方便残疾人,在园区内还设了残疾人坡道。

3.3景观空间

整个小区由两岸的景观所带动,并着力于对景观视线的组织安排、分析和组合视景,小区的主入口景观轴线与沿江景观轴线交会于中心活动广场。景观与人及为人所用区域和空间的联系,确保功能和景观的相互和谐,是我们努力探索的重点。同时开阔的景观空间设计,使小区内部空间视觉走廊畅通,并对视线产生持续的向心性吸引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住宅建筑应从空间角度去关注人们的生活,生态宅建筑更应如此,要在现代住宅建筑的基础上从更加宏观的环境与资源角度关注人类生活,它将住宅与环境资源及人类活动更加紧密地融为一体,它在注重空间使用效率的同时,更强调发挥环境和资源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陈苏维.探索现代生态型住宅建筑设计[J].新材料新装饰.2013.

[2]马晶.现代生态型住宅建筑设计的探索与思考[J].商品与质量.2016.

[3]王延彬,焦瑞军.浅析生态型住宅建筑设计理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

论文作者:龚诚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4

标签:;  ;  ;  ;  ;  ;  ;  ;  

生态型住宅建筑方案设计要点探究论文_龚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