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哲学与哲学应用_哲学论文

应用哲学与哲学应用_哲学论文

应用哲学与哲学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哲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本文从应用哲学与哲学应用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上,论证了创设马克思主义应用哲学学科体系的客观必然性。

在当今世界的社会实践中,人们提出新的哲学概念——应用哲学,作为新时期的思想武器。这一名词的出现,对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课堂上解放出来,变成群众手里的锐利武器,具有积极意义。本文试就应用哲学与哲学应用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略陈浅见。

一、哲学的应用性

哲学自诞生以来,就是从总体上把握世界的理论体系,它靠理论论证和逻辑分析最一般的规律,系统地回答关于世界最一般的问题。所以,哲学既区别于具体科学,也具有鲜明的应用性。同时,哲学是从各门具体科学中抽象和概括出来的最一般的观点和原则,即哲学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这也体现哲学的应用性。哲学原理应用于哪一门具体科学,从中揭示出相对独立的规律,便可以冠之以哪门具体科学的哲学,这也是说得过去的。

哲学发源于何年代无从考究。通常的说法,哲学思想萌芽发源于原始社会,而系统的哲学思想是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才形成的。古往今来,各种哲学学说都代表着一定的集团的思想,反映一定集团的要求,为一定集团的利益服务。

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两大哲学学派。不管是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还是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它们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为了应用,它们从其产生起便成为构造它们的集团的工具。在纷争中,各持己见来解释世界,改造世界,形成了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唯物主义哲学为了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不断地总结和概括实践活动的经验,吸收科学发展的成果,不断地推进唯物主义发展。这是唯物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表现。唯心主义哲学从一些人类尚未能解释的精神与物质的关系的现象而产生宿命论,把自然力人格化,形成鬼神的观念。剥削阶级利用当时劳动人民的愚昧无知,以鬼神左右人间的谬论来吓唬老百姓,使他们成为顺民,以巩固剥削阶级的统治地位。这是以往统治阶级坚持唯心主义的主要原因。无论是主观唯心主义还是客观唯心主义,它们的本质都是把精神说成世界的本原。到了中世纪的欧洲,客观唯心主义便形成一种“经院哲学”,它作为基督教的官方哲学,是以哲学的形式论证基督教教义的思想工具。可见,唯心主义哲学也有它的应用性。唯物主义者以科学的态度,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解释世界现实,教育人民群众的觉醒,以客观真理同腐朽统治阶级的荒谬作斗争。

哲学应用的广泛性展现在反映世界上千差万别、五光十色的事物和现象,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各个领域。人们用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对这个世界的普遍本质进行概括和总结,不但要有科学的世界观,也要有科学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是哲学应用的必备前提,哲学应用的发展,使有人着重于方法论方面的研究,于是派生出应用哲学。应用哲学就是从方法论方面去探究事物和现象的规律性的,目的在于能找出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马克思主义应用哲学

马克思主义应用哲学是以唯物辩证法为基础的,也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为基础的。方法论是离不开世界观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这是两者统一的方面,但又有区别的方面,世界观是对世界总的看法,而方法论是在总的观点指导下,去研究和解决世界上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应用哲学是以此作为出发点的。

关于方法论的理论问题,是黑格尔第一次指出哲学方法论的特殊性质,并把哲学方法论和具体科学的方法论区别开来。哲学的方法论是更高层次解决问题的方法论。马克思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因素”,创立了唯物辩证法。今天,人们从现代社会主义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提出创设马克思主义应用哲学有其客观的必然性。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从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用性,而创设马克思主义应用哲学,是顺理成章的。

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21页)代表一个时代的哲学,都是该时代实践经验和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的总结。人们处在改革开放的时代,从哲学的发展观来看,现代人民不仅要科学地认识、说明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改造世界存在的难题,因势利导,使其向“三有利”的方向迈进。对此,哲学的应用是否科学关系甚大。这样,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解释、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创设马克思主义应用哲学的学科体系是十分重要的。

应用即是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们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是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同实践的三个特点紧密联系,这就是它的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人们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指导实践,离不开这三种物质活动基本形式,也就必然具有实践的三个特点。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经验层出不穷,必然提出许多课题,必然要求人们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法则,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并给予科学的回答。人们通过对一个个具体事物、具体过程的实践、认识,汇集到整个社会的实践、认识,这是一个无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除了需要有正确的世界观,还需要有科学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应用哲学正是适应这种新形势,需要人们去能动地改造世界而产生的。

三、应用哲学与哲学应用的辩证统一

有的理论家承认“哲学应用”的现实,而不承认“应用哲学”的相对独立性,即不承认创设“应用哲学”的学科体系。笔者认为,应用哲学与哲学应用是“同工异曲”。两者的共同点是作用相同,都是为了能动地去改造客观世界;两者的差异是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名词去探讨问题。应用哲学是从大量的、普遍的哲学应用中的内在的必然的客观规律性出发,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建立自己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

在哲学史上,哲学应用在各种哲学体系中有不同的解释和作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应用,着重于从“修身养性”方面来解决客观世界问题,提出“天下者,国之本也。国者,乡之本也。乡者,家之本也。家者,人之本也。身者,治之本也。”(《管子·权修篇》)认为个人的道德修养,是治理好家庭以至整个国家的关键所在。问题的解决在于个人的德行方面。黑格尔哲学思想的应用是以“绝对观念”来解释整个世界的发展,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者的哲学思想的应用,着眼于饮食起居、商业牟利。实用主义的哲学思想的应用,是指个人被动地应付环境的活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第一次把实践的概念引入认识论,明确指出实践是认识活动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应用,是以客观的物质活动为基础,它是人类自觉的应用、社会现实的应用,其主体是人民群众。个人的哲学应用是社会整体应用哲学的组成部分。无数的具体学科的应用哲学群体,如管理哲学、经济哲学、教育哲学、人的哲学、爱情哲学,等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应用哲学的科学体系。

应用哲学与哲学应用具有统一性:

其一,差异的统一。人的概念的每一差异,都应把它看作是客观矛盾的反映。客观矛盾反映人主观的思想,组成了概念的矛盾运动,推动了思想的发展,不断地解决了人们的思想问题。我们承认应用哲学与哲学使用之间的矛盾,这主要是认识上的矛盾。这种矛盾通过人们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理论上的探讨,达到共识,统一思想。

其二,互为前提的统一。“应用哲学”和“哲学应用”都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在过去的辞书中是找不到这两个词目的。这两个概念出现以后,由于人们的争议,它们便构成了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互相依存的统一体。这种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属于人民内部认识上的矛盾,解决矛盾的方法,不是一方克服或者代替另一方,而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讨论、理解,使矛盾得到解决,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进步和共同前进的性质的统一。

其三,互相促进的统一。人们对应用哲学和哲学应用这两个概念的认识,不是在头脑里自生的,它是人们在哲学原理指导实践的过程中的能动的反映,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新概念。既然实践是这两个新概念的来源,实践也应该是提高对它们认识程度的动力。实践亦是检验它们的真理性的客观标准,这也是人们认识这两个概念的目的。人们应该让这两个概念在新时期的经济建设中和其他领域的实践中和经受检验,使双方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发挥哲学应用的功能。应用哲学的学科体系也能够在实践中健康地成长。

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应用哲学的学科体系的建立及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应用关系的认识,只能在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中,实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最后才会有一个确切的结论。

标签:;  ;  ;  ;  ;  ;  

应用哲学与哲学应用_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