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浅水中钻孔灌注桩施工一般有筑岛法、围堰法及专业施工平台等施工方法,相对于输电线路单基混凝土量小、投资较少,以上方法不是一种经济的施工方法;且以上施工方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影响河道通航、防汛工作的开展等,且成本较高;而采用木桩作为支撑体系搭设工作平台进行施工能够克服这些弊端,有着明显的技术优势和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分析了一种方便、经济的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
关键词:输电线路;铁塔基础;钻孔灌注桩技术;分析
一、输电线路铁塔基础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分析
1.成孔技术分析
在输电线路铁塔基础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其成孔施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施工设备的选择。在对输电线路铁塔基础灌注桩进行施工时,为了保障施工质量,必须合理选择施工设备,当前我国输电线路施工中主要选用的是车载式井架型钻井机,该设备由于其具有不能自走的功效,因而其作为专业的施工设备,被广泛的应用于输电线路铁塔基础灌注桩施工中,但是该类设备对于那些需要多次搬迁,且流动性较大的施工作业,其效果并不好,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其灌注桩具有较大的孔径,其泥浆捧量较高,因而为了提升施工的整体效果,通常选用立式的泥浆泵与该施工设备配套使用。
二是钻头的选取。在输电线路铁塔基础灌注桩的施工中,由于其施工地层的土壤构成方面,主要是以粒径在5cm以下的粗砂、中砂,及砾石等构成,其土层较为稀松,因而处于施工成本等多方面综合考虑,选用梳齿型的钻头不仅能够有效的达到钻孔目的,还能极大的降低施工成本,提升工程总体效益。
三是对泥浆要求。由于在输电线路铁塔基础灌注桩施工中,其钻孔土壤多为较为稀松的粗砂及中砂且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同时此类施工作业其需要钻取较大的孔径,因而容易发生扩径坍塌的情况,因此在泥浆的选取时,一定要选用那些具有一定护壁效果的泥浆,同时在成孔过程中,在孔内注满水,且孔内水位高于地下水位,依靠孔内水的压力,使孔内的水压超过地下水的渗透压力,这样孔中积水可以阻止地下水涌入孔中,还能使孔中水向四周扩散,增加孔壁的坍塌能力。如果以泥浆代替清水,其效果更加显著,因为泥浆的比重较大,同样的水位差,可以产生较高的压力。当泥浆向孔壁四周扩散时,泥浆被砂过滤,附着在砂粒上,形成一层比较迷失的泥浆层,不但减少了孔中积水流失速度,而且增加了孔壁的坍塌能力。
此外,由于钻孔时,其速率较快,其出渣的数量也非常大,因此为了有效清除孔底沉渣,所选取的泥浆还必须具有一定的黏附沉渣的功效。具体来说所选取的泥浆,其相关参数需满足以下条件:失水量小16 ml/30 min,漏斗粘度保持在25~32 s,其密度控制在1.01~1.07 kg/L范围之间。同时应严把造浆质量,控制进尺,防止塌孔现象的发生。在松散和流砂中钻进,要适当加大泥浆密度、黏稠度、胶体率。
四是挖埋护筒技术。挖埋护筒是进行钻孔操作前的重要环节,为了保障输电线路铁塔基础钻孔灌注桩施工的质量,在护筒选择方面,应尽可能选取那些长度在1.8m左右,厚度在5.5 m左右的钢板卷制而成的护筒,同时其直径应略大于钻头直径,且具有较大的使用强度,不易出现变形等。此外,在设施护筒埋设操作中,首先以待测桩位作为中心,然后再进行基坑开挖操作,最后将护筒放置进去,再确定准确位置后,对其实施埋实固定处理。护筒埋设在黏土中要大于1 m,砂土中要大于1.5m。受水位等其他影响时应加高加深护筒。钻进速度应根据地层情况来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制笼与安装技术分析
制笼技术方面,其主要是将钢筋笼,制成整体笼的模式,同时在制作过程中,其偏离距离应满足以下几方面条件:
一是钢筋笼的长度方面,其变化范围不能超出+/-75mm范围之外;
二是其箍筋和箍筋的距离方面,其变化幅度不能超出+/-30mm范围之间;
三是其主筋和主筋距离方面,其变化幅度不能超出+/-20mm范围之间。此外,对于全部的钢筋接触点,都要实施焊接处理,尤其是在对声波检测管平行的接触点实施焊接处理时,应选取其笼内直径的两个端点予以焊接,同时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在其下面安放一垫衬板;在钢筋笼的安装技术方面,首先借助吊车设备,对全部钢筋笼予以吊直处理,随即再使用吊车及导管支架将其安放到钻孔中如图1所示,并保障其安放位置的准确性,最后将钢筋笼予以固定处理,将其固定在护筒上面,由此完成钢筋笼的安装操作。
3.砼的灌注技术分析
在输电线路铁塔基础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砼的灌注技术也是其最为核心的施工技术之一。砼的灌注施工技术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清理钻孔。在进行砼灌注施工前,还必须对钻孔实施清洁处理,在清理钻孔时,主要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一种是正循环方式,该方式只需要借助稀泥浆,以及适量清水等就可以对钻孔底部的颗粒物予以清除,但是该清理方式对于颗粒较大的砾石的清理,其效果并不好;另一种清理方式是反循环模式,该清理方式主要借助泵吸原理实现对较大颗粒的砾石的有效清理。
二是砼的灌注技术。在对灌注桩实施砼的灌注处理前,工作人员要对相关的灌注设备予以检查,在保障设备使用安全后,方可进行灌注操作。在砼的灌注施工中,一定要保障其施工的连续性及紧凑型,避免由于故障原因而导致的灌注中断情况的发生。同时要安排相关的施工人员对灌注过程予以全程监控,浇灌用的砼导管一般分若干节,上加漏斗,导管在钢筋笼内要有一定间隙,其直径大小要能使砼灌注时能保持畅流。各节接头处要加橡胶垫防止跑气进水。灌注到最后阶段时,为保证砼灌注时有一定的冲力,要保证砼导管高出孔中水位3 m以上。砼应浇灌到高出规定的高度,以备在浇灌承台时去掉与泥浆水相混合的砼,并实时对灌注情况予以检测,以获得准确的取管深度及用时数据信息。
此外,在砼浇筑过程中,必须检测混凝土坍落度,坍落度要求在180~220mm范围内,并在现场制作混凝土试块。每根桩1组试块,每组3件。试块现场掩埋,与桩同条件养护28 d后送试验室检测。施工人员监控质量应把握上述几个关键步骤,进行不定时抽检,并对每道工序详细做好施工记录。浇灌完成后,要安排施工人员及时将导管取出,并拆除相关设备,以便后续施工操作的顺利进行。
二、质量控制措施
1.对原材料、配合比的监控
碎石的尺寸最好不超过导管的L6,一般选取25mm~40mm就可以了,水泥做好选用标号高于420#的普通硅酸盐水泥,骨料应该进行正确级配,使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和易性,最好将坍落度掌控在18cm~22cm这个范围。掌控好第一批混凝土的用量。混凝土的导管的第一节底管的长度必须大于4m,第一批的混凝土用量必须将导管进入混凝土的埋深超过1m,控制应该按照桩的直径来拟定。
2.对提升设备和拆管的控制
混凝土的灌注操作必须连续进行,由于桩内的混凝土面在一直提升,所以应该及时提高、拆除导管,拆卸导管之前一定要利用测绳对混凝土面的高度进行测量,测量的目的是得出导管需要提升的高度,也就是拆管节数的埋管深度最好可以控制在2m-3m,太多反而会影响灌注的进度甚至导致塞管,太少则容易引起浮浆或者是泥巴夹层。
三、结束语
经过对铁塔基础实施有效的质量监控,工程施工结束以后,通过相关的质检部门采用低应变或超声波的方法进行测定而得出的结论,其成桩质量良好,桩身完好无缺,符合设计规定,运营一年以后,勘查发现,基础几乎没有发生沉降。
参考文献:
[1]朱天浩,徐建国,叶尹,等.输电线路特大跨越设计中的关键技术[J].电力建设,2010,(4).
[2]祝永坤,王宝成.高寒地区输电线路铁塔基础冻害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内蒙古电力技术,2011,(6).
论文作者:岳晨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8
标签:钻孔论文; 泥浆论文; 导管论文; 铁塔论文; 线路论文; 混凝土论文; 基础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