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摘要: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社会的共同选择。城乡规划建设是目前我国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但在规划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对城市建设起到帮助作用。
关键词:城乡规划;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城市规划是维护公共生活空间秩序的重要方式,在社会发展当中确保城市的合理建设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经济、政治、文化等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城市规划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息息相关的关系,其基本原则如下:
1、综合性原则
城市的规划,要综合考虑与城市发展相关的各种元素,譬如自然环境元素、人文环境元素、生活生产元素等,并将这些元素融入到统一规划当中,全面提高规划后城市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生活生产质量水平,并体现出城市规划的社会价值,譬如道路的规划建设,既要做好自然环境的保护措施,同时要考虑便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这样才能发挥规划的整体质量,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够建立相应的联系。
2、人与自然的协调原则
城市规划同时,也是改造自然的过程,重新营造出人类的生活居住环境。如果自然环境的改造破坏性太强,而且没有办法恢复原来的生态自然系统,那么即便短期内经济得以发展,未来也不可能持续性地为人类的服务。因此城市规划必须强调自然环境的保护,将建设开发与自然环境保护结合在一起,避免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脱节。
二、城乡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城乡规划随意性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规划在建设中的地位极其重要,规划是城市建设的蓝天,是城市建设的法律。所有的城市建设包括市政基础设施,城市广场,社区街道,景观绿化等建设都应该纳入到城市规划的行列中。然而,在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经常被改变,表现出了很强的随意性。究其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第二,地方领导的更替。第三,利益驱使。首先来自地方的利益,地方政府为了寻求财力大多热衷于土地出让,这些都牵涉到城市的规划。其次是个人利益,有些个人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操纵或诱导规划的调整,从中牟利。这一切都使现阶段部分城市的规划出现了随意性大特征。
2、乡镇企业布局分散,污染严重
我国的乡镇企业总体来说,规模还很小、资金不足、技术水平落后,主要是一些加工简单、产业链较短,彼此联系不多的小型劳动密集型产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遍地开花,布局分散,造成极大的环境污染,不仅极大地损害了农村的自然面貌,而且侵占了大量的农业用地,加之对“三废”治理乏力,污染源已出现由点向面扩散的趋势,环境质量令人堪忧,由于布局分散,环境治理成本相当高,目前珠三角一带的乡镇基本都存在严重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治理投入相当大。
3、缺乏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规划的公众参与度不够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一些城市为了改变形象早出政绩,大搞特搞献礼工程,形象工程,片面追求建设的高速度,忽视客观规律,盲目蛮干,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损失。
4、不注重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
任何一个城市,从形成到发展,都有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伴随这一过程的必定会有大量的文化遗迹。但是在现阶段的旧城改造过程中,蕴涵了深厚文化底蕴的大量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历史文化街等遭到了严重破坏。
三、城乡规划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一项重要的指导思想,它对于提高城乡规划的科学性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影响着城市未来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城乡规划工作中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1、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建设体系
要在逐步健全完善城乡规划建设体系的同时,按照城乡统筹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综合考虑城乡之间、局部与整体、当下和未来等各种关系,统筹兼顾,促进城乡规划建设工作协调稳定的推进。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争取更多的人们参与到城乡规划建设中来,增强城乡规划建设的凝聚力,不断提高城乡规划的编制水平。要高要求、高标准的做好城乡统筹的规划。另外,要结合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城乡建设规划,保持城乡规划建设与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步调协调一致,进一步增强城乡规划建设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2、规划中强调前瞻性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系统要将可持续发展作为规划建设的总依据,在保证城市协调发展的同时,提高城市环境,建立起绿色和谐的交通系统。在规划城市交通过程中,需要符合城市发展的需要,也要为人民日常工作和生活提供便利。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构建一体化的公共交通体系,加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在增加道路数量和道路宽度的规划中,可以将高架桥作为至关重要的选择用于城市交通的建设。
3、树立清洁与生态的观念
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并重,走污染综合防治道路,而不是先污染后治理。清洁人类生产、生活环境。采用生物技术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以达到清洁农业生产环境的效果。鼓励企业清洁工艺生产,实施排污收费,限制污染工业发展。加大污染治理力度,配套污染处理设施,重视废物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发展与环境并重。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中结合地貌、气候、水文、生物等自然要素,使城市与自然共存,从宏观上改变人类环境,从整体上营造一个高效能、高效益、无废物、无污染物质能量循环的环境。从大环境角度出发立足城市,将规划所关注的范围拓展至市域,而不是限于城区。整体考虑城市绿地与市域生态绿地。在城市布局上运用公园、林荫道、水系等构造绿色开敞空间,并使之利于用自然通风降温。在城市设计上,尽量增加局部的自然生态要素并改善其结构,利用建筑环境及本身的形体来处理通风和日照,组织立体绿化和水面,以减少空调和电照明。
4、重视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规划,保证城市与乡村之间发展的平衡协调发展。在经济发展中,城市与乡村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由于受区域的影响,各县域或城镇在产业结构上存在雷同,工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存在分散重复等问题。另外生产要素的区域可流动性较差。由于受现行的管理体制、利益分配和地方保护等因素的制约,生产要素跨行政边界的流动性较差;一些城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相对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农民的饮水工程、河流污染治理、农业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等问题亟待解决。城市与乡村之间不断地进行着信息与物质等的交换。城市越是发展,这就交流就越是频繁。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除了要根据自身的特色因地制宜进行规划建设之外,还需要考虑到乡村的规划建设,制定综合性发展的规划。例如建设生态城市的同时,也要建设生态乡村,从而形成城市建设中的特色,建立一种独具风味的“田园城市”等等。这样既保证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同时拉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保证城乡之间的和谐发展。
四、结束语
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城乡建设走有序、持续、健康的发展道路,建立渐进、高效、合理的发展模式。城乡规划作为指导社会发展目标的蓝图,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如何从区域规划到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各专业规划,甚至建筑设计中遵循这一战略,所需研究的问题相当广泛,期待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龚晓义.城乡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
[2] 王波,姚宏伟. 村镇规划建设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科技博览,2012
[3]郑新凡.关于城乡建设规划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分析[J].环球人文地理,2014
论文作者:李正军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2
标签:城市论文; 城乡论文; 规划建设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可持续发展论文; 城乡规划论文; 自然环境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