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上半年西南四省区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上半年论文,四省论文,情况论文,金融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1年以来,川贵云藏四省区(以下简称四省区)着力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需、加快结构调整以及深化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国民经济在上年增长8.43%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金融部门积极配合各省(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思路,继续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加大信贷投入和结构调整,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金融运行健康平稳。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经济增长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2001年上半年,四省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3119.92亿元,增长8.20%,增长速度略高于上年同期,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0.3个百分点。其中,四川完成1772.21亿元,增长8.70%;贵州完成457.17亿元,增长8.60%;云南完成830.54亿元,增长6.80%;西藏完成60亿元,增长10%。四省区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除云南省外,其余三省区GDP增速都远高于全国平均增速。
2.工业生产快速平稳,经济效益继续好转
上半年,四省区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811.10亿元,同比增长10.18%,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82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工业生产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平稳增长态势,其波动幅度与上年同期相比明显减少,但从4月份起,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分区域看,川、贵增速较高,分别为13.09%、10.80%,四川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09个百分点;云、藏增速略低,分别为7.30%、7.50%,低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工业经济效益承接2000年下半年的良好走势继续好转。四省区工业产销率达95.55%,较2月份提高3.09个百分点。1-5月,规模以上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59.08亿元,同比增长45.47%;亏损企业亏损额39.02亿元,同比下降13.2%。
3.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两升一回落”。
一是投资需求继续强劲回升,非国有投资快速增长。2001年上半年,四省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33.87亿元,增长22.83%,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15.0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增幅7.73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59.34亿元,增长18.76%,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12.09个百分点;更新改造投资121.95亿元,增长27.25%,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3.37个百分点。分地区看,贵州出现超常高增长,增速高达62.7%;云南增速较低,仅增长8.10%;四川和西藏分别为20.70%和19.20%,保持均衡快速增长。非国有投资明显趋于活跃,从而带动整个投资的较好增长。如四川省上半年非国有投资增长37.41%,高于同期国有投资25.21个百分点。
二是消费品市场继续活跃,消费需求增幅上升。2001年上半年,四省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4.21亿元,增长10.33%,增幅较去年同期提高0.67个百分点,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地区看,除四川高于全国平均增幅0.51个百分点外,其余省区均低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部分地区农村消费品市场的活跃成为今年消费品市场新的亮点,农村消费品市场已初步出现启动迹象。上半年,四川省农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总额411.54亿元,增长10.87%,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0.53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城市市场0.13个百分点。
三是受国际市场外部环境影响,出口波动较大,增幅回落。上半年,四省区实现出口值15.37亿美元,增长6.22%,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15.24个百分点。受国际经济增长放慢的影响,一度出现负增长,波动较大。
从上半年三大需求的增长情况来看,全辖经济增长主要表现为内需主导性经济增长,外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还不太显著。
4.物价回升,通货紧缩有所缓解。
2001年6月末,四省区消费物价指数为101.17%,比2000年平均价格总水平上涨1.17%,各省物价都呈正增长。物价水平的小幅回升主要是服务类价格上涨推动的,食品类价格继续小幅下跌,但跌幅有所缩小。从物价走势来看,今年物价延续了2000年下半年的上升趋势,在食品类微跌的情况下,价格总水平持续保持了温和的回升势头。根据今年上半年的农业生产形势,由于旱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粮食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下半年食品类价格可能出现小幅回升的势头,全年物价回升应成定局,通货紧缩已基本得到遏制。
二、金融运行的主要特点
四省区金融部门以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中心,积极配合中央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方针,有力支持了辖区产业结构调整,同时增加消费贷款,支持了消费需求的增长,有效缓解了市场疲软。金融运行呈现以下特点:
1.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操作力度逐步加大,金融机构存、贷款适度增长。
2001年6月末,辖区人民银行再贷款、再贴现余额280.1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1%,比年初增加37.43亿元。新增再贷款主要投向为农村信用社支农再贷款,上半年农村信用社再贷款新增28.05亿元,同比多增7.16亿元。人民银行再贴现、再贷款投放力度的加大,较好地支持了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拓展和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的需求。
截止6月末,四省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776.7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27%,增幅略快于一季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83个百分点;各项存款比年初增加547.29亿元,同比多增116.29亿元。
截止6月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533.1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83%(按可比口径计算),增幅较一季度末降低2.1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87个百分点。上半年贷款增加349.24亿元,同比多增35.2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292.03亿元,增加111.90亿元,同比多增37.75亿元;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余额429.07亿元,增加44.28亿元,同比少增13.93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350.50亿元,累计增加165.44亿元,同比少增27.52亿元。新增贷款如剔除国家开发银行和建设银行对攀钢43.5亿元贷款“债转股”对基本建设贷款造成的统计不可比因素,上半年金融机构实际新增贷款392.74亿元,同比多增78.7亿元;中长期贷款实际新增208.94亿元,同比多增15.98亿元。上半年贷款增长11.83%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3.63个百分点,信贷投放保持了对经济增长的较强支持力度。
2.企业存款与年初基本持平,波动较大,稳定性有所提高。
6月末,企业存款较年初增加4.00亿元,同比少增124.19亿元。从走势上看,前6个月企业存款波动幅较大,季末大幅增加,如3月份、6月份分别增加45.40亿元和92.35亿元。同时,企业定期存款增势明显好于活期存款,新增存款稳定性大幅提高。上半年,新增企业定期存款13.91亿元,同比多增6.75亿元,企业定期存款的增加额超过了全部企业存款增加额。企业存款大幅少增的主要原因:一是企业产销形势较好,支付活动频繁。如四川省长虹公司仅6月支付货款就达7亿元。二是企业投资大幅增加。如我分行监测的四川省208户重点企业,5月末短期投资高达27.6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1.67亿元,增长414.41%,长期投资141.8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3.02亿元,增长30.58%。
3.储蓄存款超常增长,存款稳定大幅提高。
随着降息效应的逐渐减弱,储蓄存款自去年10月份回升以来,今年出现了超常高增长态势。6月末,储蓄存款较年初增加401.96亿元,同比多增146.77亿元。从时序来看,前6个月剔除季节因素影响,储蓄存款波动不大,均保持了同比多增的态势。存款稳定性大幅度提高,1-6月新增储蓄中定期占比达61%,比上年同期提高22.68百分点。
另外,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同业存放款(以证券公司保证金存款为主)上半年增加88.85亿元,同比多增72.16亿元。
4.信贷投放结构呈现积极变化。
各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在增加信贷投入的同时,加大信贷结构的调整力度。一是工商业贷款业务呈现缓慢增长和收缩态势。上半年新增贷款中,工业贷款增加42.39亿元,同比多增56.15亿元,增幅低于全部贷款增幅1个百分点,商业贷款下降89.12亿元,同比多降37.71亿元。其原因主要是工业生产形势较好,商业旺销,企业能及时归还贷款和农副产品收购贷款多减少。
如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营业部,上半年累计收回流动资金贷款13.9亿元,全辖农副产品收购贷款比年初下降51.12亿元,同比多降11.68亿元。二是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新增农业贷款70.24亿元,同比多增加18.42亿元,农业贷款增量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达20.01%,同比提高3.51个百分点。三是积极发展票据融资市场。新增贴现贷款14.72亿元,增长27.56%,同比多增9.92亿元。票据贴现已成为部分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主渠道,如交通银行成都分行今年上半年贴现贷款新增量已占到全部贷款新增量的50%。四是新增长、短期个人消费贷款共计105.77亿元,同比多增55.80亿元,个人消费贷款增量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达30.27%,较上年同期提高15.23个百分点。五是金融机构资产趋向多元化,有价证券及投资大幅增加。上半年金融机构新增有价证券及投资59.96亿元,同比多增36.15亿元。六是信贷资金向高信用等级企业集中。各金融机构为降低信贷风险,普遍实行信贷退出机制,严格控制增量投向,加大存量结构调整步伐,贷款大量投向高信用等级企业。如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按其总行要求,已开始逐步收缩和退出部分BBB级和A级企业的信贷市场,该行上半年累计安排的18亿元流动资金贷款,79%投向AA级(含)企业。
5.金融机构风险化解取得进展,扭亏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全辖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一方面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盘活存量资产,加大对存量不良资产的催收和处置力度;另一方面健全内控机制,严格控制增量不良资产的产生。通过人民银行和各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金融风险有所化解,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均较年初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截止6月末,全辖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下降1.16个百分点,川、贵、云,藏分别下降1.29个、2.25个、0.44个和2.07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效益有所好转,扭亏成效显著。上半年,全辖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累计盈利5.78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5.51亿元;城市商业银行、信用社等中小金融机构累计亏损9.11亿元,同比减亏 5.22亿元。金融机构效益回升的主要原因:一是金融资产质量有所提高,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下降,贷款本息回收较好。二是中小金融机构法人结构治理初见成效,效益出现回升。如辖内城市信用社单一法人试点运行情况良好,部分城市信用社效益大幅度回升。
6.外汇存款增势回落,外汇贷款继续萎缩。
6月末,全辖金融机构外汇存款余额36.31亿美元,比年初增加0.96亿美元,同比少增1.31亿美元。外汇存款增势回落主要是受B股市场对境内投资者开放后,外汇储蓄存款同比少增1.40亿美元影响。外汇贷款余额19.42亿美元,比年初下降0.83亿美元,同比多降1.22亿美元。受有效需求不足的影响,外汇贷款沿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萎缩趋势。
三、对当前经济金融运行中几个问题的看法
1.经济增长基础尚需巩固。
从今年全辖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来看,国内外经济环境比2000年要差一些,世界经济增长的减速,特别美国经济增长的放缓,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从全辖国民经济和工业经济上半年的走势来看,二季度以来增长速度都存在一定程度放缓迹象。随着外部因素不利影响的逐步体现,全辖经济可能会出现高开低走的格局。因此,进一步夯实经济增长基础,坚持扩大内需仍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要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继续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增加对基础建设和设施投入,货币政策可调整为稳健偏宽的政策,支持内需的扩大。
2.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依然不高,结构调整力度仍需加大。
从辖区工业经济效益来看,虽然较2000年同期所有改善,但企业亏损面居高不下,亏损企业亏损额仍然较高。1-5月,全辖亏损企业亏损额达39.02亿元,部分企业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亏;亏损面最高的贵州为50.54%,最低的四川仍高达40.73%。结构调整方面,涉及深层次的体制性结构调整,如国有企业的进退安排,成效还不大。一些被淘汰的小企业生产能力,随着经济环境的好转,可能死灰复燃,对供需矛盾产生新的影响。
3.信贷资金对技术改造投资支持力度尚需加大。
今年以来,全辖技术改造投资保持了27.25%的较好增长势头,但金融机构技术改造贷款却持续萎缩。6月末,金融机构技术改造贷款余额328.03亿元,较年初下降20.06亿元,同比多降32.20亿元。
4.信贷退出机制和信贷管理权限的集中,资金供求结构性矛盾更趋突出。
当前各国有商业银行按企业资信状况和信用等级,对信贷结构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对资信状况和信用等级较差的企业和一般的中小企业实行信贷退出机制。同时集中信贷管理权限,基层行处的信贷自主性大为降低,对中小企业信贷供给减少,而中小金融机构受自身资金实力限制,尚不能填补国有商业银行退出后的信贷空间,一般中小企业得不到相应的信贷支持,贷款难的反映很多。另一方面各国有商业银行竟相向少数优势企业提供信贷支持,造成各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向部分企业集中,加大了潜在的信贷风险。
5.信贷资金向大城市集中趋势明显,中小城市和农村经济得不到相应信贷支持。
6月末,成都、贵阳、昆明、拉萨四个区域性中心城市贷款余额为3017.46亿元,占全辖贷款余额的40.06%,今年贷款新增量200.65亿元,占全辖贷款新增量的57.45%。同时,伴随部分金融机构的“中心城市”战略的逐步实施,此种趋势会更加明显。如建设银行四川省分行本年贷款规模的80%由总行直接下达给成都市,且不得在各市州调剂使用。
6.下半年资金矛盾趋于紧张。
从上半年各金融机构贷款投放情况来看,贷款投放量较大,各金融机构明显处于超规模或超负荷运行,下半年信贷资金供给会较为紧张。以四川省为例,一是实行信贷规模管理的各国有商业银行,上半年已完成全年计划的50%以上,最高的建设银行四川省分行已完成86.97%;二是实行比例管理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大部分机构都突破了规定的比例控制或处于高比例运行;三是农村信用社贷款增长依重于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为保证经济增长的合理资金需求,下半年一方面各金融机构要积极向总行申请追加信贷规模,大力组织存款,增加资金来源;另一方面人民银行针对当前票据贴现融资发展和支农再贷款使用较好的情况,追加再贴现贷款支农再贷款,缓解金融机构资金来源紧张的状况。
标签:金融论文; 信贷规模论文; 新增贷款论文; 信贷业务论文; 经济论文; 企业贷款论文; 投资结构论文; 金融机构论文; 上半年gdp论文; 再贷款论文; 信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