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
【摘 要】目的:讨论分析总结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50例患者均采用经口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连接呼吸机行机械通气,操作时需严格无菌操作,对气管导管积极护理,注意气道的温化和湿化。结果:经积极治疗和有效护理后,治愈42例,死亡8例。结论:气道的顺畅,呼吸道分泌物的有效消除,供氧充分,合理纠正二氧化碳的蓄积,与此同时积极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配合精心的护理是机械通气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所在,同时可以明显降低气管插管的相关并发症。
【关键词】急诊内科;气管插管;护理体会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he nursing experience of tracheal intubation. Methods:50 patients underwent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hrough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or tracheotomy. Strictly aseptic operation was required. The trachea was actively treated,and the airway was warmed and humidified. Results:After active treatment and effective nursing,42 cases were cured and 8 cases died. Conclusion:The smooth airway,the effective elimination of respiratory secretions,adequate oxygen supply,reasonable correction of carbon dioxide accumulation,at the same time active disinfection and isolation and aseptic operation,with careful care is the key to success i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patients,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related complications of tracheal intubation.
Keywords:emergency internal medicine;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nursing experience
气管插管术是急诊科应用于危重病人和需吸氧病人的呼吸道管理中最广泛、最有效最简便、最迅速的手段之一。它保证了呼吸困难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支持了不能够自主呼吸患者的呼吸功能,维持了重症患者的供氧,为机体功能恢复提供保障,是急诊科的重要抢救措施之一,是抢救危重患者、复苏濒死患者及治疗重症患者的重要技术,也是急诊科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重要抢救技术。我科从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气管插管患者50例。现将其气管插管患者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50例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11~79岁,其中因重度心脏病入院6例,严重创伤入院8例,急性脑血管疾病入院12例,肿瘤病危入院7例,急性中毒6例,呼吸心跳骤停7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4例。50例患者均采用经口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连接呼吸机行机械通气。结果治愈42例,死亡8例。
1.2插管位置确定
气管插管通常在紧急情况下由医生插人,护士应经常检查并确定气管插管是否在位。气管插管的开口位置应在气管隆突上1-3cm,一般成人插管深度在22-23cm左右。过浅容易脱出,过深则顶在气管隆突而影响通气,甚至插人一侧支气管(往往进人右支气管)。气管插管插人后或带有气管插管的病人刚刚进人CIU时,护士应立即听诊两肺呼吸音是否对称,调整好气管插管的位置,测量气管插管外露距门齿的距离,每班交接,定时检查。气管插管用胶布牢固固定,翻身时,一定要注意气管插管,呼吸机管道的位置,防止过度牵拉致插管脱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气管插管方式
一般情况下,患者去枕仰卧,头向后仰,将患者上身向同侧床边倾斜30度,使患者的头颈部置于床边框处,头垂与脊柱成45度斜型体位。清除患者口鼻分泌物显露喉头肉眼直视下气管插管。若患者分泌物过多或喉头水肿,视野不清,使用喉镜完成气管插管。若患者反射敏感,心血管反应强烈不能接受经口气管插管时,采取鼻插管方式。操作非常困难者协同麻醉师完成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完成后,对于心脏停搏的患者,尽快给予心肺复苏,除颤等相关急救方式,积极完善对症治疗,查找原发病始予补液调节机体代谢紊乱等其他协助抢救方式。
2结果
经积极治疗和有效护理后,治愈42例,死亡8例。
3.讨论
3.1湿化护理
3.1.1环境湿化
由于气管插管的患者下呼吸道与外界直接相通,缺少了上呼吸道的湿化、加温、过滤的作用,导致呼吸道干燥,痰液粘稠,易生成痰痂,阻塞气道。因此,做好湿化护理尤为重要。室内保持一定的温度(18-22 ℃)和相对湿度(50-60%)室内空气湿化方法包括地面洒水、空气加湿器,以保持室内湿化。
3.1.2气管湿化
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后,上呼吸道对进入的气体的湿化作用消失了,必将导致下呼吸道失水、黏膜干燥、分泌物干结、纤毛活动减弱或消失,排痰过程不顺利,气道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感染等并发症均有可能发生。所以对人工气道的患者,首先应加温加湿吸入气体,可通过蒸汽、雾化和直接滴注的方法。雾化常用方式有超声雾化和氧气加压雾化。雾化常用药物:(1)沐舒坦 15mg+艾全乐 2ml 雾化吸入;(2)沐舒坦 15mg+艾全乐2ml+普米克令舒1ml雾化吸入;(3)沐舒坦30mg雾化吸入。3 次/d,每次10-15min。
3.2吸痰护理
吸痰是气管插管后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主要措施。如操作不当会导致缺氧和低氧血症。吸引时间过长、吸引压力过大或吸管太粗都有可能导致患者肺不张、心律失常、气道痉挛、气道损伤等。因此,护理人员要掌握正确的吸痰技巧,按需吸痰,严格无菌操作。要求操作者位于患者一侧,边吸痰边观察监护仪上显示的心率、心律,若出现心率骤然下降或心律不齐,需暂停吸痰,待缓解后重复操作。吸痰过程中严格遵循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原则。
3.3口腔护理
插管刺激口腔黏膜,可是分泌物增加,因此应加强口腔护理。做口腔护理时,必须在气囊充气的情况下进行。护理液可根据口腔的pH值选择。pH值高时,可选用2%-3%的硼酸溶液;pH值低时,可选用2%碳酸氢钠,亦可用NaCl溶液灌洗再吸出。导管远端附有气囊,且易充气,故灌洗液不会进入气道。
3.4呼吸机管道护理
呼吸机管道是细菌主要积聚地,绝大部分细菌都来源于患者的呼吸道,所以更换一次呼吸机管的时间就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雾化器内的无菌液体应更换1次/d,雾化器补充液体时,宜彻底清除剩余的液体,待清洗干净后,再装入无菌液体。冷凝水是高污染物质,应及时排掉,避免返流入肺内。
3.5皮肤护理
定时翻身拍背,骨突处予以保护,根据患者皮肤情况,选择适合的保护工具,注意关节功能位的护理。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给予床上浴,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清理二便,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要注意皮肤的护理。
3.6其他
①临床观察:仔细观察患者神经精神症状和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如血压、体温、呼吸和尿量等的变化;②拔管前先彻底清除干净口、鼻、咽喉和气管内的分泌物,同时完全吸氧后再拔管;③拔管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每2小时更换体位1次,避免褥疮的发生,吸痰管应保持一定的长度;④加强心理护理:患者因语言交流困难,长期卧床,有焦虑和恐惧感,护理人员应耐心解释以取得合作,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朱红.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体会[J].哈尔滨医药,2007,27(2):67-68.
[2]张国艳.全麻术后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J].医学信息,2012,2 5(5):163.
[3]何红艳何瑞红.心脏直视手术后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J].现代护理,2001,7(6):79 .
论文作者:石玉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9月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6
标签:气管论文; 患者论文; 呼吸道论文; 气道论文; 分泌物论文; 操作论文; 呼吸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9月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