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绘画教学中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论文

在绘画教学中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论文

在绘画教学中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

杜建国

研究背景

传统的绘画教学 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是以幼儿习得绘画技能为目标的模仿性学习,只注重临摹训练,把幼儿视为被动的学习者,压抑了幼儿的主动性,阻碍了幼儿想象力的发挥,甚至泯灭了孩子的创造天性。传统的绘画教学模式是“出示范例——示范——幼儿模仿——教师评价”,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幼儿只是被动接受,偏重技能、技巧的训练,导致幼儿头脑里只有零零碎碎、长长短短的线条,只能勉强记住某种物体应先画这一笔、再画那一笔的绘画步骤,幼儿的绘画作品往往大同小异,内容单一,千篇一律。此外,如果离开教师的示范,幼儿就不敢下笔,毫无独立创造和想象的能力,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对绘画失去兴趣,绘画积极性大大降低。

首次适应算法FF(First Fit):和下次适应算法的不同,FF算法要先检查所有非空的箱子,如果第一个非空箱子能放进去该货品则放入,没办法放入的话再检查第二个非空箱子,以此类推;如果没有合适的箱子,就打开一个空的箱子。

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的绘画教学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在美术教学历经数年的改革后,许多教师又走上了另一个极端,即自由性美术活动。这样的活动只注重幼儿个性自由的发挥,片面强调个人情绪、情感的抒发,而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使幼儿美术误入自流状态。其结果是由于幼儿缺乏对事物的认识,又没有一定的表现技能作基础,丰富的想象难于用绘画语言进行表达,致使幼儿逐渐失去了参加绘画活动的兴趣,教育者错过了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的时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幼儿绘画教学的指导意义 通过对新《纲要》的学习,我首先萌发了新的幼儿绘画教学的思路,即以开发幼儿智力和提高幼儿审美能力为前提,带动幼儿绘画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提高;先教幼儿会想,再教幼儿会画,分清主次,明确目标。其次是教学改革问题:我们应摒弃陈旧的、不适宜的教育模式,走出一条改革新路;应以引导幼儿观察、感知事物特征和事物之间的关系为基础,以幼儿为主体,发挥、调动幼儿对绘画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教师为主导,采用多种方式让幼儿大胆作画,允许幼儿在绘画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情感,允许他们展开大胆想象,按照自己的理解作画,在“画胆包天”中去表现美,创造美。

创造性绘画教育的课题研究思路

兴趣是幼儿绘画活动的前提,观察是绘画表现的基础,想象是绘画创造的核心,创新是美术作品的灵魂。因此,我们紧紧围绕“以人为本,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宗旨”的教育目标,既尊重幼儿绘画活动的游戏性和自主性,又注重在活动中对幼儿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力求在幼儿的绘画表现力与创造力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将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与启发幼儿的想象、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融合在一起,解决多年来幼儿美术教师对幼儿绘画技能与自主创造关系的困惑。注重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是由幼儿的学习特点决定的,幼儿只有产生浓厚的兴趣,才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才真正有效。此外,兴趣也是幼儿日后学习的良好开端。

全文从金融创新理论、旅游休闲特色小镇资本运营基础、特色小镇运营可行性等几个方面对特色小镇资本运营理论进行了探究。从特色小镇的资本运营可行性上来看,特色小镇建设具有着投资与政策引导等众多方面的可行性,也就是说商业银行与国开行政策性投资能够为特色小镇的资本运营提供基础保障。从现有理论基础来看,在特色小镇资本运营模式与资本运营效率上还处于表层,需要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为特色小镇资本运营的可持续战略实现提供参考。

解放双眼,引导幼儿进行观察

部分职业院校缺乏通信专业系统的实训基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亲身体验通信网络的真实设备,致使对所学习的通信知识没有直观的、真实的印象,从而谈不上深入体会通信课程开设的目的性和重要性。有的学生实训环境不能对接企业的岗位群需求,学生的学习过程不能真实地对接工作过程。

物象分析法 物象分析法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事物进行描述性分析,帮助幼儿在事物与画面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建立起自己独特的造型符号。有了这个桥梁,幼儿的创作会更加积极主动,真正做到“我想得出来,就一定画得出来”。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和引导幼儿用自己理解的形象进行表述。如,在给幼儿讲了“太阳十兄弟”的故事后,我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你想象的太阳十兄弟是什么样子?他们发出的光芒是什么样子?为什么是这样?他们站在一起是什么样?”鼓励幼儿把看到的、想到的变成物象说出来,然后再画出来。由于孩子们的感受不同,创造的绘画语言也千差万别,创作的作品也都充满个性、栩栩如生,是真正意义的“儿童画”。

另外,生活是儿童创造思维发展的源泉,幼儿的生活环境决定着儿童绘画题材的内容。新鲜有趣的事物能够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引发绘画冲动。如在开展“秋天的回忆”绘画活动时,我启发幼儿:“秋天已经过去了,你们还记得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吗?你最喜欢秋天的什么?”小朋友纷纷回答:“树木会在秋天落叶,落叶有黄色的、红色的、绿色的,还有棕色的……”“秋天是水果丰收的季节,有梨、苹果……”于是,我又提出问题:“小朋友们在秋天做过许多事情,有些已经忘记了,但什么事情是让你难以忘记的呢?”晴晴说:“因为我属兔,所以妈妈在秋天为我织了一件上面有小白兔的毛衣,我穿上可好看了。”东东说:“我和妈妈在秋天捡拾了许多落叶,用它们拼成了一幅漂亮的图画,挂在了家里”……孩子们纷纷叙述着有关秋天的故事,并最终将看到的、想到的新鲜有趣的有关秋天的故事,用绘画的方式表达了出来。

联系生活,为幼儿提供想象空间

美术活动的内容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内容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那么孩子的作品就会丰富多彩。如“从幼儿园到家”“我的家”“一桌好吃的菜”等内容都和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是幼儿亲身经历和感受过的,易于引发幼儿的回忆,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说,越是幼儿熟悉的事物,越能引起幼儿的强烈兴趣,这种兴趣会使幼儿自觉地把美的事物变成自己表现的对象。

另外,在观察的过程中,我还注重教会幼儿有效的观察方法,如自上而下观察、由内向外观察、从大到小观察、由轮廓到特征观察等。以此培养幼儿观察的条理性,使在幼儿绘画时能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为其再现、想象、创造打下基础。

通过地下水系统脆弱性评价分析,可以掌握不同等级脆弱性的地下水分布,特别是了解地下水水质脆弱性高,即易于污染地区的状况。这样,地下水水质保护就能做到更有针对性。地下水系统的脆弱性,除了地下水系统固有的对污染物的敏感性外,还与天然或人为造成的污染源的位置和类型以及污染物距离含水层的相对位置和污染物的运移情况等因素有关。因此,应了解和掌握受水区地下水系统对污染物的固有敏感性,研究评价受水区地下水系统的脆弱性。

作品赏析法 引导幼儿多欣赏一些中外美术名家的作品和儿童优秀美术作品。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产生感受,理解和发现作品的表现手法和含义,让幼儿在获得艺术“营养”的同时,激发他们大胆表现和创新的欲望。如在带领幼儿欣赏了毕加索的《梦》后,可以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妈妈或对最喜爱的人的情感;在欣赏齐白石的《油灯》后,可以给孩子们提供画水墨画的工具和材料,激发幼儿尝试用水墨画的形式进行绘画创作……

以幼儿为中心,探讨绘画教学的方法

绘画教学方法的运用要起到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感受、想象、创造的作用。在实践中,我注重以引导幼儿的主动活动为出发点,在教法中以体现新的观念为重,将尊重、理解、鼓励融于活动之中,遵循教学方法开放、灵活的原则,大胆实践,勇于创新。

游戏情境法 学前期儿童的年龄特点是在认识和表达事物时会受到情绪、情感的影响,他们乐于表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游戏情境感染和调动幼儿,如情境表演、看录像、讲故事、变魔术等活动都是幼儿喜欢的游戏,这些游戏里包含着丰富的美术知识,同时创设宽松有趣的游戏环境,更易于幼儿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幼儿的游戏心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会以极大的热情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如,引导幼儿当“魔术师”,在圆形上添画,把圆形变成西瓜、手表等;进行“手影”游戏,让幼儿借形想象,将手影变化出“裤子”“大灰狼”“山坡”等各种形象;引导幼儿为“未来汽车城”设计“爱心车”“陆空两用车”“多功能车”等。

观察引导法 绘画活动是视觉艺术感受活动,离不开幼儿对作品的细致观察。由于幼儿乐于表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因此我在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时,首先注重激发幼儿对生活及事物的热爱,并在观察的过程中引发幼儿对事物的情感和体验,使观察与感受紧密联系,为孩子的创作活动提供丰富的生活,为孩子的表现和表达积累大量素材。如在指导幼儿绘画“从家到幼儿园”时,先引导幼儿观察和回忆:从家到幼儿园的路上,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高楼、房屋是什么样子?路上遇到了哪些人?发生了什么事……并请幼儿在交流后作画。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抓住事物的特征,并把自己的感受和联想表现出来,使幼儿的绘画作品生动而充满童趣。

观察是幼儿绘画的基础,而观察的过程首先依赖于视觉对客观事物特性的反映。只有当幼儿头脑中鲜明地浮现出某个形象时,他们才有可能根据形象进行描述和表现。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引导幼儿进行日常观察。我会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从春天刚刚钻出土的小草,到冬天光秃秃的大树;从淅淅的小雨,到纷纷的大雪……让幼儿尽情欣赏大自然的神奇,感知大自然的魅力。在观察的基础上,我还会引导幼儿在头脑中再现观察过的事物形象、回忆有趣的经历,以强化幼儿的生活经验,积累绘画的素材。

异丁烷R600a,沸点-11.73℃、凝固点-160℃,属于碳氢化合物的一种,分子式为C4H10且不含氯原子。故即使不慎泄露于大气中也不会破坏臭氧层,且其GWP值非常小,符合环保要求。异丁烷有较低的饱和压力和较小的压缩前后压差,如果更改压缩机尺寸,则R600a系统将有更高的能源效率与较低的噪音,并可取代R12系统。

幼儿看得越多、经历得越多,留存在心中的印象就越多,绘画作品的表现内容就越丰富。观察并不是让幼儿照实描绘他们所看到的对象,而是通过观察来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为其大胆、生动地表现事物奠定基础。

过程指导法 针对以往幼儿在绘画时,教师常处于无目的地巡视,或过多的询问干扰了幼儿创作思路等问题,我尝试探索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需求和教师应该如何真正做到因人而导、因需而导。如对自信心不足,不敢下笔的孩子,可以通过手把手或在纸上示意的方式,帮其迈出第一步;对不知道如何丰富画面的幼儿,在旁帮助其添上关键的几笔,并为其提供新的方法扩展、丰富画面……此外,当幼儿沉浸在绘画活动中时,教师不必过多“干涉”,避免影响幼儿思维的流畅性。

作品评价时,应站在儿童的立场上

理解孩子,读懂孩子的作品 幼儿的绘画作品是其情感的表露,反映的是幼儿的内心世界,所以要看懂孩子的画,首先要读懂孩子的心,要了解孩子的绘画意图。如大班幼儿萧萧的《关水龙头》,画的是一个小女孩,看见水龙头在滴水,伸手去关。他把小女孩的手臂画得长长的,虽然这不合情理,但也恰恰反映出小女孩关水龙头时的急切心情,是小作者要突出表现的地方。因此,我在评价幼儿作品时,会尽量深入儿童心灵深处,细查他们的感受、想象和理解等心理能力的发展,发现他们固有的发展潜能和智慧。总之,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看孩子的画,才能真正读懂孩子的画。

不轻易否定孩子的作品,要尊重孩子的艺术创作 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们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对幼儿作品的评价更多的应是鼓励与建议,而最忌否定幼儿的作品。如紫馨小朋友在画《鱼》时,给鱼画了一个圆圆的头和两只圆圆的大眼睛,活像一个小娃娃。其他的小朋友见了马上说:“这不像鱼,真难看。“紫馨听后非常伤心地低下了头。这时,我走过去对她说道:“紫馨画的是娃娃鱼吧。娃娃鱼还有鱼鳍呢,没有鳍它怎么游啊?”紫馨听了,马上高兴起来,不仅添画了鱼鳍,还在旁边画了水草和水泡泡。可见,教师的一句话,可以让幼儿在良好的情绪下完成作品,还保护和鼓励了幼儿的创造力。

让幼儿参与作品评价 教师可以先不急于让幼儿上交画作,可以组织幼儿观摩同伴的画作、介绍自己的作品,从而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总之,幼儿的绘画教学应重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幼儿在绘画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只要教师引导得好、适时为幼儿“搭架”,孩子的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就会得到充分发展。儿童时期是人类大脑成长和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让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关键期,通过美术教学为儿童一生的成长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高丽营第三幼儿园)

标签:;  ;  ;  ;  ;  ;  ;  ;  ;  

在绘画教学中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