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我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专栏——省港大罢工对香港的深远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香港论文,主权论文,深远论文,港大论文,专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25年“五卅惨案”在上海发生,引爆了全国范围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具有光荣传统的广州与香港工人,为声援内地人民的反帝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大罢工。这就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省港大罢工”。这场在世界工运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大罢工,不仅掀起了中国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而且对香港社会产生了深远广泛的影响。
“五卅惨案”的消息一传到香港,就在广大香港同胞,尤其是工人阶级中激起了强烈的义愤。他们对英、日帝国主义在中国国土上横行不法,残害自己同胞的暴行十分痛恨,对港英当局长期压制中国民众的种种措施也十分不满,纷纷起来抗争。正在这时,邓中夏、苏兆征等著名工运领袖受中共广东区委委派,先后来到香港。他们一到香港,即与香港各工会团体及工人群众广泛接触,筹划罢工行动。1925年6月15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出“为五卅惨案致香港各工团信”,号召香港工人阶级“敌忾同仇,为民族独立之先锋,引导全国同胞一致动员,向帝国主义者反攻。立即通令全体工友一致罢工,以制帝国主义死命。并希提出要求条件,不达目的不止。”
1925年6月19日,省港大罢工开始。香港海员、电车、印刷等行业的工人率先停止了工作,其它行业的工人也纷纷跟进。6月21日,全港工团委员会发布“罢工宣言”,宣布“中国自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除了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侵略之外,还要加以武力的屠杀,是可忍,孰不可忍?故我全港工团代表联席会议,一致决议与上海、汉口各地取同一之行动,与帝国主义决一死战”。大批罢工工人为了表明坚持斗争的决心,从6月20日起纷纷离开香港回到广州,与广州的罢工工人并肩战斗。香港的经济社会生活因此立即受到严重影响,港英当局大为震动,急谋应对之策。他们采取惯常使用的高压恐怖政策,对罢工工人的要求根本拒绝考虑,宣布紧急戒严,调集大批英军进入市区,镇压罢工。一时间,在香港的大街小巷里,到处密布荷枪实弹的英国和印度军警,大肆搜捕罢工工人。为了向支持罢工的广州国民政府施加压力,港英当局还宣布对广东的燃料、粮食等必需品禁运,并派出三艘军舰驶入广州内河,实施武力恫吓。1925年6月23日,广州各界群众与香港罢工工人共10余万人举行示威游行,声讨英帝国主义的上述强盗行径。当游行队伍行至广州沙面租界对岸的沙基时,英国巡捕和停泊在珠江上的英军军舰竟向游行群众开枪开炮,当场打死50余人,打伤170余人,其中包括许多香港罢工工人,这就是著名的“沙基惨案”。英帝国主义的暴行,并没能吓倒香港工人,反而更激起了他们的满腔愤慨。“沙基惨案”发生后,原先意存观望的许多香港工人,纷纷加入罢工行列,罢工队伍在半个月内增加到25万人以上,其中有13万人回到广州,准备长期斗争。
大批香港罢工工人回到广州,大大增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的进步力量,促进了广州国民政府对港英当局采取更强硬的政策。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宣布对香港实行封锁,不再给香港提供食物蔬菜,在其管辖区内厉行抵制英货。参加省港大罢工的工人是执行这一封锁行动的主要力量。为了统一领导、坚持斗争和更好地实行对香港的封锁行动,1925年7月3日,省港两地罢工工会联合举行了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领导罢工行动的统一组织——省港罢工委员会,苏兆征当选为委员长。这使得省港大罢工有了一个能长期坚持斗争的精干领导核心。罢工委员会成立后,组织了强有力的工人纠察队,分驻深圳、海口等地,禁止食物外流,扣押走私物资,严厉抵制英货,使广州国民政府封锁香港的政策很快收到了实效。
1925年7月,香港的对外交通运输几乎完全断绝,工厂大批停工,商店纷纷关门,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供应严重短缺,整个公用事业完全瘫痪,街道上常常除了军警巡逻队之外,几乎看不到行人,到处是堆积如山的垃圾粪便而无人清理。许多外国商人和侨民,包括在港的英国人都纷纷离开香港,一时间,昔日繁华无比的香港,变成了“死港”、“臭港”。1925年7月27日,港英当局召开“公民大会”,以“大会”名义致电英国政府,要求派军去进攻广州,镇压大罢工。英国国内当时处于由煤矿工人率先发起的全国同盟总罢工的困扰之中。因此,英首相鲍尔温复电港府:“香港困苦伦敦至深系念,惟综观全局,现时无法出兵。”港英当局一计不成,又再生一计,企图利用省港大罢工和封锁香港对其他列强利益造成的损害,以及列强对中国争取民族独立自由运动的恐惧与仇视,来结成镇压省港大罢工的“国际联盟”。
针对英帝国主义的上述毒计,同时考虑到形势的发展与变化,罢工委员会召开会议,讨论了因应之道。省港大罢工与封锁香港,当时在一方面确实沉重打击了港英当局,使香港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受到严重影响,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但在另一方面,大批罢工工人齐聚广州,对广州各方面也形成很大压力。由于实行封锁政策,广州等地的商业贸易受到很大影响,一向依赖向香港输出食物蔬菜等为生的大批农民的生计顿时成为问题。需求不振还使广州各地的资产阶级及中小商人的经营发生困难,经济利益受损,开始对支持大罢工产生动摇,广州国民政府本来就十分紧张的收入也随之大大减少。至于其他列强,由于其切身利益大受损害,也有可能与港英当局联合对罢工采取统一行动。有鉴于此,罢工委员会会议在1925年7月底,果断改变了过去全面封锁抵制的办法,把“反对一切帝国主义”的口号,改为“单独对英”,以集中力量打击主要的敌人——英帝国主义。罢工委员会经与广州国民政府协商,设立了以“凡不是英国货、英国船及不经过香港者,可准许其直来广州”为原则的“特许证”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对香港的封锁。这一制度的实行,首先拆散了英国企图建立的“列强同盟”,其他列强的船只和商人从1925年8月起,开始绕过香港直接来广州从事贸易经营活动,并利用有利时机,大赚了一笔。其次,这促使了广东经济的发展和广州国民政府财政税收的大幅增长,并照顾到了过去因罢工及封锁而利益受损的广东资产阶级及部分农民的利益,调整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内部因大罢工长期坚持而趋于紧张的各种关系。1925年8月起,来到广州的外国商船和外国商人络绎不绝,广州的商务“突然兴盛,不仅比罢工开始时兴盛,而且比没有罢工以前,还要兴盛。”广东各界因此对支持大罢工长期坚持下去的热情持久不衰。而财政收入每月增加了数百万元的广州国民政府,也得以履行诺言,每月都拨专款给罢工委员会,并有余力采取各种措施来帮助坚持斗争的罢工工人。这样省港大罢工坚持斗争直至胜利就有了坚实的基础。最后,这一制度的实行,使封锁香港的政策得以长期坚持,给港英当局造成了致命的打击,对香港社会产生了深远广泛的影响。
如果说前一阶段的罢工和封锁,对香港的影响还只是外在、短暂和浅层次的,那么从1925年8月起,这种影响就变为内在的、长期的和深层次的了。这首先表现为大批的工厂和商店包括许多著名的有实力的大企业由短暂的关门而变为纷纷倒闭,仅1925年11~12月间,就多达2000余家。香港的股票价格也因此狂跌,股市濒于崩溃。由于堵死了最主要的渠道,一向为香港经济发展中心的转口贸易一落千丈。1925年香港输入内地的货物比1924年减少了27.8%,1926年更减少了49%,内地输港货物,1925年比1924年减少了34%,1926年更减少了46%。港英政府的收入因此大为减少,据《中国海关册》的统计,罢工与封锁期间,港英当局每天至少损失700万银元。香港的整个财政经济陷于一片混乱,人心惶惶,弥漫着一种末日将要来临的气氛,当时的英国报章哀叹“香港正成为一座即将消失的城市”。面对这种情况,过去一向强横的港英当局不得不向香港罢工工人低下了其高傲的头颅,被迫与其一向看不起和极端仇视的广州国民政府以平等地位展开谈判,谋求妥协,以结束罢工和封锁行动。
1926年12月12日,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从大局出发,省港罢工委员会主动宣布结束罢工。这场长达18个月的大罢工是二战前香港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对香港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多方面至深且巨的影响。罢工工人向港英当局提出的要求政治自由、法律平等、普遍选举、劳动立法、民族平等等6个条件,不但使全体港人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大大激发了港人的国家意识和主权意识;而且反映了香港工人阶级对港英当局残酷压迫的反抗,表明了罢工不仅仅是为了自身待遇改善的经济斗争,更是为了争取国家自由、民族独立的政治斗争。正如廖仲恺所言:“这次罢工的目的,是为国家谋自由与独立,争国家的地位和争民族的人格。”从此,华人参政,争取民主权利,扩大华资力量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成为全体港人关注的焦点,这大大改变了70余年来香港社会的发展轨迹,对此后香港经济的腾飞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大的作用。大罢工还显示出了觉醒了的中国人民和香港同胞团结斗争的巨大威力和不可侮的英勇精神,迫使港英当局认识到:如果排斥占人口总数98%以上的华人,香港的政局不会稳定,经济也不可能繁荣。因此港英当局对其统治政策采取了重大的调整,逐步放松了对华人的歧视与压迫。香港第17任总督金文泰一上任,即打破了行政局历来不许华人参与的惯例,首次委任了一名华人为行政局成员,之后又扩大立法局组织,增加了两名华人非官守议员。在社会和文化教育政策上,港英当局也逐步开始调整,1927年香港大学设立中文系,改变了历来港大只以英文授课的做法。所有这一切,都扩大了香港同胞的参与范围,调动了广大港人的积极进取精神,对香港的繁荣稳定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因此,省港大罢工对香港产生的深远广泛影响,我们必须给予积极的评价。它表明:香港的繁荣与稳定,主要是依靠广大香港同胞的勤劳进取和英勇斗争,以及祖国人民的支持扶助。香港今日的骄人成就,港人的民主自由权利和美好生活,不是靠港英当局的恩赐得来的,而是靠港人自己的艰苦努力。在香港即将回归祖国的今天,我们也因此更有理由坚信:有着光荣传统,勤劳勇敢、智慧进取的香港同胞,一定能在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怀抱中,使香港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