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幼儿园 语言 德育渗透
一、儿童文学听赏,带领幼儿感受真善美
儿童诗歌、散文、儿童故事,无论哪一种文学形式,它们都是真善美的载体,优美的句子,动听的词,曲折反复的情节,情绪丰沛的主人公,它们是幼小心灵的朋友,是即将围绕着幼儿一生的德育答卷之开篇。
《三个强盗》是坏的,救助小孩和穷人的行为却是好的;蛇是凶狠的,但《克里克塔》的正直勇敢是受人尊敬的;《城市里最漂亮的巨人》本来是邋遢的,但却因为帮助其他动物而变得神采奕奕…孩子们认知中最初的对与错,好与坏,都因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而变得立体起来,当幼儿被种种角色的性格所浸染,认识到美与丑的斗争、善与恶的较量,就能习得最初的道德认知。
读到金子美玲的《白帽子》,如果幼儿也有同样的白帽子,他是否会有同样或者更为美好的期盼;读到《落叶》一片片飘落下来,如果幼儿也眼见树叶飘零,树叶会变成谁的小船;读到散文诗《听雨》,沙沙沙,雨点在屋顶跳跃还是在悄悄钻进花蕊。在成人眼中无用的细节,是幼儿眼中的全部,失落的帽子是善意的,雨点是调皮可爱的,落叶是慷慨的,诸如此类的性格品质像绵密的针脚,蛰伏在文学作品的字里行间。
幼儿会像《失落的一角》,不停追求完美却发现自己残缺的乐趣,变得自信开朗;会像《幸运的一天》中的小猪,勇敢,巧用智慧解决困难;会像《凯琪的礼物》中的荷兰女孩,懂得感恩,也会像富有的美国朋友一样慷概有爱。在文学作品的渗透中,不知不觉养成积极乐观,开朗健谈的性格,并且逐渐变得坚强、勇敢。
在儿童文学听赏活动时,教师要精心挑选题材,角色特点由简单到复杂,冲突从明显到不明显,拒绝善与恶脸谱化、标签化。在组织听赏时,为幼儿营造轻松自在的环境,语调轻柔,帮助幼儿理解语言美,发现身边事物的天真可爱。在听赏活动后组织幼儿自由表达,或者续编、仿编,及时肯定幼儿的表达和想象。
从虚构的童话故事到现实的作品欣赏,幼儿不仅能在语言领域中习得道德认知,提升自己的性格品质,还能推己及人照顾同伴,体谅和原谅他人的过失,并且渴望获得优秀品质,像文学作品中的榜样靠齐,这是德育在语言领域中的第一个目标。
二、谈话和辩论,引导幼儿表达和尊重多元
生活中的话题很多,幼儿对于一件事,会有多种观念,多种态度。语言领域中的谈话活动和辩论活动正是由一个话题而引发开来,不仅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将引导幼儿厘清谈话和辩论中说与听的规则,在这个多元化发展的当代,为自己据理力争,同时尊重对手,允许不同的声音,这是一种幼儿必须具备的社会规则和社会意识。
在设计谈话或者辩论活动前,幼儿需要累积经验,形成观点,搜集资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开车好还是步行好、砍树好还是不砍树好、水和粮食该不该节约、早到还是迟到、早睡还是晚睡、该不该看动画片、变成大人还是小孩等等,诸如此类的话题中包含了规则意识、社会责任、环保意识、社会道德。
在组织谈话或者辩论前,教师要精心准备话题,寻找幼儿有较多生活经验或者社会上较为热点的话题,没有经验可以创造经验,先体验再讨论。在谈话或者辩论中,教师角色需要边缘化,把主导权和规则的制订权交给孩子。在活动后,教师提炼话题中的重点, 肯定幼儿正确的观念,同时尊重所有合理的意见。
当幼儿在搜集资料和讨论的过程中,明白事物的两面性,在利弊中寻找合理的度,在与他人的交谈中积累交往和谈话经验,这是德育范畴中社会道德观念、社会角色等意识萌发的表现。
三、经典阅读,帮助幼儿建立文化自信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对未来。我们的幼儿作为国家未来的人才,文化自信需要从小开始培养。
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充分体现了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准则,这是中国人不同于其他人的特殊标记,是我们需要不断传承中国魂。古有精忠报国的岳飞,今有千难万险要回国的钱学森;古有守信好学的宋濂,今有一诺千金的画家李苦禅;古有节俭成习的苏东坡,今有克勤克俭的董必武…尽管有些传统在飞速发展的中国当代看起来“不合时宜”,但我们必要挖掘出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核,发扬光大,在我们的新一代中重现古今中国人的伟岸形象。
经典阅读的形式很多,可以是看绘本、听故事,也可以编成歌曲唱诵如《游子吟》,跟随音乐感受伟大的母爱,变成故事表演如《孔融让梨》,在表演过程中体验礼让的快乐等等,在阅读的过程中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幼儿的主动性,从而达到提升道德素养,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的目的。
四、延申语言维度,保护幼儿亲社会行为
语言领域中,除了有声教育,还有无声的肢体语言,在幼儿园,教师的举止动作,面部表情,声音高低,肢体动作都在无形中引导幼儿做出相应的反应。活泼生动的教师、温柔的动作、轻轻的摸头、幼儿园的每日一抱、失落时的安慰都是正面的语言, 增加师幼感情的同时,幼儿也在观察、模仿中习得亲社会性行为。
亲社会行为也可以看作是幼儿德育的外显表征,是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德育实践。自信、开朗、健谈、坚强、勇敢、分享、快乐、尊重、礼貌、友爱、团结,这些优秀品质无一不是德育的成果。
总之,在语言领域中渗透幼儿德育工作,是容易执行并且高效的。同时,教师需要不断关心和爱护幼儿,持续关注每一个幼儿的心理发展状况,关注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引导幼儿形成优秀的性格品质,在一日常规和家园合作中不断巩固幼儿的规则意识,并在每个学科中渗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忘初心,勇担德育使命。
参考文献:
【1】周卫卫.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探索[J]. 中华少年, 2016(27).
【2】陈钇潼. 关于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德育渗透的探讨[J]. 好家长, 2019(2).
[3]侯远秋.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德育渗透策略探究[J]. 新课程(上), 2017(10).
论文作者:吴东雪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4
标签:幼儿论文; 德育论文; 语言论文; 社会论文; 幼儿园论文; 道德论文; 教师论文; 《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