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新优势,整合新亮点--用品牌培育树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品质_集聚效应论文

凝聚新优势,整合新亮点--用品牌培育树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品质_集聚效应论文

集聚新优势 集成新亮点——以品牌培树提升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新质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精神文明论文,创建工作论文,新亮点论文,优势论文,品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江苏省如东县大力开展文明品牌培树工程,立足科学发展的新实践,敏锐感知、善于挖掘工作中的特色做法和独特成效,在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领域中积极培植和推广一批新时期文明创建的新典型,以新典型树立新标杆,以新标杆激发新活力,以新活力催生新亮点,有序、有力、有效地提升了全县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新质态。

一、文明品牌培树工程的意义解读

1.顺应了创建要求。各行各业经过多年文明创建的洗礼,积累了不少的工作经验,一些单位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个性,但更多的却产生了几许困惑:如何才能摆脱老一套、放弃小儿科,在新的平台上追求新的跨越?在大面积调研走访、倾听基层呼声的同时,经过对全县略显平淡的创建现状的深刻反思和由低到高的创建规律的理性分析,如东县浓墨重彩地推出文明品牌培树工程,这无疑给文明的大池注入了源泉,为创建“瓶颈”的突破平添了爆发力。顺势而为才会顺风顺水。

2.孵化了品牌意识。对于企业品牌的价值认同早已深入人心,而对文明品牌的认知更多的还只是停留在口头和表面。通过文明品牌培树工程的强力主导和持续渗透,如春风化雨使创建的“春笋”渐次破土。不少的单位开始意识到,创建工作的高层次,集中表现在创品牌上;创建工作的高水平,关键要靠品牌来支撑。创品牌不仅能得分,而且能加分,不仅有价值,而且能增值;不仅有实效,而且出高效。在品牌创建的参与和探索过程中,一些单位开始尝到甜头,增加了劲头;也化解了被动,变成了主动。

3.放大了叠加效应。随着文明品牌培树工程的深入开展,各单位不断推出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主打强项和拳头产品,形成了“几何”叠加效应,一批品牌活动、品牌文化、品牌人物、品牌典型脱颖而出,渐成燎原之势。见义勇为的好青年纪晓飞荣登今年6月“中国好人榜”榜首,多次擒凶的好司机葛纪军当选第二届江苏省道德模范,市文明新风典型和县“道德明星”如群星闪耀。如东供电公司的“共产党员服务队”、汽车公司的“雷锋车”、中行的“微笑,发自内心”温馨服务等众多品牌更是享誉江海大地、惠及如东儿女。

二、文明品牌培树工程的路径解码

1.典型带动。品牌的创建既要有深厚的基础,又要靠长期的积累,虽然不同的品牌有不同的特点,但其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经历、经验还是同样可资借鉴的。如东精心搜集多年来各个门类品牌创建的成功案例,深入挖掘剖析老典型成长轨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汇编成《如东县十年文明创建十佳品牌集锦》,印发给各个参创单位学习参考。同时,通过新闻媒体持续不断地放大典型效应,带动激发起各行各业的追崇心理和效仿意识。

2.行政驱动。行政手段往往是初始阶段集成共识、集中意志的最快捷、最有效工具。连续两年制定下发《全县文明创建品牌培树工作的意见》,从创建内容、评审机制、考核奖惩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刚性要求创建内容主要围绕“创造一方和谐优美的环境、建立一套服务发展的机制、形成一种学习创新的氛围、落实一批联创共建的项目”等方面展开,把有无创建工作的创新案例作为县级文明先进单位的评选要件,而能否培树起自身的品牌则是省市级文明先进单位的前提。在召开面上的动员大会后,又分口子、分条线、分时段召开现场会、推进会,以约束力驱动内生力。

3.载体推动。精心策划活动载体,在为各单位指引创建方向的同时,又能提供伸展的空间和创造的舞台。顺时应势向全县推出阶段性和长周期的重点工作安排,从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发现和培植特色亮点和品牌典型。在全县“服务发展我先行”的活动中,产生出行政服务中心的“绿色通道”服务品牌;在“学习型、创新型”如东建设中,形成于扶海大讲坛等品牌;在“和谐村居”联创共建活动中,涌现出如东地税四分局“六帮六送”春风行动等一批示范项目;在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中,滋生起“宾城之夏”等精品力作。

4.评选促动。在评选中突出了两个性:一是群众性。坚持典型从群众中来,不管是涉及个人还是集体荣誉,都交由基层群众推荐产生。坚持典型由群众来评,无论是每年一度的“三十佳”道德明星,还是“十佳”文明示范品牌,如东都要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最大限度地发动广大群众投票推举,凭票说话。二是过程性。不是到了年终一评了之,而是在从创新案例上升为文明品牌的历练中,不断地宣传推介、做大做强。累积和创造知名度的过程就是培育和树立品牌的过程。

5.推广联动。在品牌培树的过程中,始终做到上级媒体与本县媒体协同联动,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优势互补,平面宣传与立体宣传有机结合,打好推广的“组合拳”,形成整体的强势。在新闻媒体开辟专题、专栏,常年不断地介绍涌现出的典型做法;通过南通文明网组织网上热议和风采展示活动;摄制《品牌的力量》电视专题片,在市县电视台播放,并刻录成光盘发放至各个单位。同时还通过举办《新风颂》、《和谐的旋律》等大型电视直播颁奖晚会,形成聚焦、放大效应。户外广告、文艺演出、橱窗画廊,一切可能调动的工具和形式,都尽可能成为品牌宣传和推广的载体,也就有可能产生出最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

三、文明品牌培树工程的启示解析

(一)坚持把改进服务作为品牌培树的立足点。文明品牌来源于服务实践,是优质服务的结晶,是行业服务的标杆。要把改进服务作为首要任务,计划方案要围绕服务目标来制定,要点核心要根据服务内容来明确,载体活动要按照服务方式来展开,成果转化要瞄准服务质态来体现。做到“两个紧扣”:一是紧扣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把服务质量作为检验创建成效的基本要素,把完善标准作为评判创建水平的重要依据,形成有利于打造高质量、高标准服务品牌的评价导向。通过完善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态度、拓展服务领域,增加品牌中便民、高效、诚信的“含金量”。二是紧扣基层、群众、项目等服务对象的要求。树立“把客户当亲人”的宗旨,实行亲情式、个性化、“一对一”管理,大力推行延时服务、上门服务、跟踪服务,以人性化超值服务赢得社会广泛赞誉,努力做到过程零差错、时空零距离、质量零投诉、规范零障碍。让服务行业成为传播爱心、传递新风的高尚行业,让服务窗口成为彰显美德、促进和谐的文明窗口。

(二)坚持把开拓创新作为品牌培树的着力点。创新是社会进步的不竭源泉,也是文明品牌创建的第一动力。着力抓好“三个创新”:一是创新理念。全新的理念是正确指引品牌创建的意识灵魂,更是共同提高文明品牌创建层次的力量源泉。在正确的价值理念、民本理念、职业理念基础上,完善创新程序理念、时效理念、业绩理念,让“以人为本”的理念时时体现,“百姓口碑、最高荣誉”的导向处处强化,“工作就是服务”的精神人人践行。二是创新模式。从做大品牌、放大效应、扩大影响的高度把握,在丰富文化内涵、跻身一流品牌方面实现跨越。从基于实际、便于操作、易于推广的角度看待,在选准主题定位、改变传统教育手段方面谋求突破。三是创新载体。坚持区分层次、分类设计、力求实效的原则,在处理行业、部门、单位载体的关系时要强化系统性,更加注重大小衔接、上下联动。在量化考核指标、规范过程控制时突出实践性,更加注重软硬协调、大众与独特并用。在运用技术手段、丰富内涵时要讲求实效性,更加注重新老互补、传统与现代融合。

(三)坚持把打造特色作为品牌培树的切入点。特色是文明品牌的灵魂,也是得分点和竞争力所在。努力实现“四个形成”:一要形成主题特色。文明品牌的主题必须鲜明而有特色,需要紧密契合自身行业的发展规律,选取最能够准确体现自身本质和特点的主题,制造先声夺人的效果。二要形成思路特色。需要大胆整合现有资源,运用已有成功经验,找准最能够实现活动意图的路径,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打破束缚,开拓视野。三要形成文化特色。文明品牌是产生于经济领域的一种文化现象,必须坚持质量、形象、理念和文化相统一。品牌培树要与文化建设相结合,深厚润泽培养文明品牌的精神土壤,深度挖掘支撑文明品牌的文化内涵,保持文明品牌创建旺盛持久的生命力。四要形成管理特色。要着力构建充满活力、管用有效的品牌创建管理机制和运行体制,建立完善衔接紧密、科学高效的目标分解、措施支撑、过程控制、考核评价等管理体系,为深入推进文明品牌创建提供有力保障。

标签:;  ;  

凝聚新优势,整合新亮点--用品牌培育树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品质_集聚效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