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机场区位优势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_空港论文

宁波机场区位优势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_空港论文

宁波航空港的区位优势及其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航空港论文,宁波论文,区位论文,可持续发展战略论文,优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宁波航空港现状规模

宁波民用航空业起步较晚。1984年11月16日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有关文件,利用建于40年代的军用庄桥机场,军民合用首次开通宁波与上海的空中航线。但是,宁波航空港发展速度却非常之快,截止1998年12月先后开通了香港、澳门、北京、广州、厦门、西安、上海等29条航线,每周150个航次,与国内近20 个省市以及港澳地区筑起了空中桥梁。目前,军民合用机场的历史早已结束,宁波栎社机场按一级规模二级机场建成,并拥有了自己的航空公司。自1996年起旅客吞吐量就已超过百万大关,货邮吞吐量在120万吨以上,挤身全国较大机场行列。

2 宁波航空港区位特征分析

宁波位于祖国大陆东南沿海,据山控海,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在行政区划上与台州市、绍兴市相邻,东北方与舟山市、嘉兴市隔水相望。共有陆域面积9365KM[2],人口为533万。

2.1 雄据全国海岸线中段位置, 又处我国黄金水道长江出海口南侧,是贯通我国东西,连接南北的海陆交通要冲

我国大陆海岸线自北仑河口至北国的鸭绿江入海口全长约18000 多KM,宁波恰好处于大陆海岸线居中位置。海岸线的轮廓如同大陆地形一样主要受地质构造条件所控制,我国岸线处在新华夏构造体系的几个不同隆起带中,再加上南北纵跨几个热量带,因此海岸类型非常复杂。宁波处在这些不同海岸类型的分界点上。不仅如此,宁波在区域位置上位居我国最长河流——长江出海口的南翼,这样长江黄金水道与沿海航线就构成了全国规模水路运输“T”字型框架。宁波正好处在这“T”字型框架的交叉点上,是沟通我国东西,连接华夏南北的交通要冲。

2.2 位于我国“T”字型经济带的交汇点,是全球环太平洋经济圈西岸中轴位置上重要的经济节点

海岸带是全球经济最为发达地带。我国也不例外,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珠海经济区、海峡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都分布在这一经济带中,这里是我国开放度高、基础设施好、资金实力最雄厚、劳动力素质最高、所占国民经济比重最大的地区。与沿海经济带相对应的是以长江水道为轴线,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带。这两个巨型经济带构成了我国宏大的“T”字型经济框架, 而宁波区域位置又正好位于这一巨型经济“T”字型框架结构的交叉点上, 其经济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2.3 深水海港缺少大型河港配套, 海港与经济腹地的联系带有局限性

北仑港是世界上少见的深水良港,但是缺少大型河港相配套,因此海港自然腹地面积不大。虽然在我国的近现代史上宁波、厦门、上海与广州同为重要海港,但前二者因缺少内陆水运网络与海港相配套,其发展速度明显落后于后者,要弥补这一局面必须从二方面入手:一是作为上海组合港的一员发挥其深水良港的功能,承担大型船舶的中转及大型集装箱运输的任务,以优势互补方式共享长江腹地;其二是通过“陆海、海空”联运方式加强与腹地的联系,香港、新加坡都是这方面成功的范例。

3 宁波空港经济腹地经济特征及经济地域结构分析

宁波空港经济腹地与海港的腹地是紧密相关、互为促进的。按惯例,空港经济腹地可从三个范畴观察:一是与海港相联系的港口城市产业经济,其二是空港所在地的区域经济产业,其三是国际港航运辐射面的产业经济。据此宁波空港的经济腹地可以分为二个层次,第一是以宁波市域范围为基础加之通过海陆空运输网络相联结的地带,第二是经宁波海空港中转进出的洲际吞吐量所涉及的地区。前者即所谓的内陆经济腹地,后者为海洋经济腹地。现就空港内陆腹地形态分布与经济地域结构的特征分析如下:

3.1 以宁波市域为核心的内陆腹地经济发展迅速, 目前其总体发展水平已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始化阶段,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以宁波市域为核心的内陆腹地,国民经济获得突破性进展。截止1997年底,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897.4 亿元(当年不变价),其中第一产业为85.4亿元,占总产值的9.5%;第二产业为511.3亿元,占57%;第三产业300.7亿元,占33.5%[1]。尤其是1992年以来全市经济整体运行更加稳定、快速。从1992至1997年,年均增长20%,成为解放以来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作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的工业经济更是如此,国家在宁波进行了大量投资,使原先的“轻、小、集、加”的工业经济逐步向“重、大、外、高”的方向转化。现在,宁波已形成以石油、精细化工、电力工业为主体,电子、冶金、医药、建材、交通、食品、工艺美术等多行业协调发展的工业体系,集约化、外向型程度不断提高。到1996年,全市工业企业已达81377家,比1991年增加了近1倍;产品销售收入为816.3亿元,比1991年增长1.43倍;上交税金37.9 亿元,比1991年增长1.81倍。1993年宁波市便进入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鄞县、慈溪、余姚、奉化、象山1995年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目前宁波市总体经济发展已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初始化阶段。

众所周知,一个地区旅客生成密度在一定阶段内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的,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工业化城市发展初级阶段,人们出行以派生性需求为主,旅客生成密度处于低水平;第二阶段为工业化中期,旅客的本源性需求增大,旅客生成密度迅速增长;第三阶段为工业化后期,旅客生成密度已转入低速增加阶段。因此,目前空港腹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将极大地推动空港的发展。

3.2 产业布局高度集聚区域开始形成, 在经济地域结构上中心区实力不断增强,但经济发展水平北高南低的地域差异依然存在

作为区域中心城市,首要条件必须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实力的经济集聚中心。象世界最大海港啊啊啊鹿特丹就拥有以联邦德国的鲁尔工业区为核心,包括莱茵河流域的重要工业区和德、比、英、法等国部分经济中心在内的强大经济集聚中心。近年来宁波市依托老市区发展了以北仑港为中心的港口工业区,以石化厂为中心的镇海工业区。中心经济腹地内产业布局全方位展开,相对雷同的产业布局已经打破。结合地域优势,各具特色的产业地域结构正在形成,产业经济一体化趋势增强,一个以北仑和镇海为增长极,以市老三区为依托的产业布局高度聚集的组合型核心已经初具规模。中心区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据统计1997年中心区内生产总值已达329.2亿元(当年不变价),占全市总产值的37%。 中心区对周边地区的吸引力、吸引范围不断增加,区域中心的功能日趋完善。由集聚区往外,产业逐渐扩散,经济发展水平依次降低,经济地域结构在形态上表现为圈层特征。另一方面,因经济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诸方面影响,位于空港腹地南部的奉化、宁海、象山等县市经济发展水平要明显低于北部的余姚、慈溪、鄞县等县市,形成北高南低的地域差异。不过最近一段时间来,南部地区经济发展势头很好,发展速度要快于全市平均水平,因此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改变这一局面。中心集聚区的形成和经济实力的增大将十分有利于进一步拓宽空港腹地空间。

4 宁波航空港的发展前景及可持续发展战略

宁波航空港的区位优势和广阔腹地,决定了它有较充分的发展潜力。但目前宁波空港的规模明显偏小,其优势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这对宁波运输业的整体发展十分不利,更不利于发挥宁波港口城市的综合功能。从国内外同类地区的情况看,宁波航空港的发展潜力还是非常大的,关键在于能否找到既适应自身特点又符合航空业发展一般规律的发展战略。

4.1

宁波航空港发展规模预测为较正确地预测宁波航空港发展规模,本文应用灰色系统模型[GM(1,1)]、灰色关联度分析、相关分析、客货生成密度分析、弹性系数分析等方法,根据宁波航空自身发展趋势,厦门航空港发展实绩,宁波自身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等相关因素,对宁波航空港的发展趋势作了多角度的预测。限于篇幅,本文只引述预测的主要结论,如表1[2]:

表1 宁波市航空港发展规模预测

客运

预测 弹性旅客吞吐量旅客生成密度

年限 系数 (万人次) (人次/人)

2000 3.71

420

0.76

2010 0.43 724—785 1.24—1.34

客运

预测 弹性旅客吞吐量旅客生成密度

年限 系数 (万人次) (人次/人)

2000 2.83

2.93.2

2010 2.2437.4—52.512.5—17.5

4.2 宁波航空港可持续发展战略

如前所述,宁波是我国重要的港口城市,但宁波的深水良港北仑港缺乏大型河港相配套。因此,加强航空港的建设对宁波这个港口城市的综合功能的发挥有其特殊的意义。

4.2.1 树立全局观念,准确定位航空港的作用与功能

航空业的发展是经济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和重要标志,在一个现代化的大中城市中,如无一个与其地位相适应的现代化空港是难以想象的。但是,如果不顾城市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盲目地发展航空业就必然带来一系列问题,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因此,首要问题是空港的作用与功能准确定位问题,具体来说宁波空港发展必须面对以下两个问题:其一宁波最大资源优势是深水港,但这个深水港缺乏大型河港相配套,阻碍了港口与腹地的联系,因此也就影响到宁波这一最大资源优势的发挥;其二宁波周边城市如上海、杭州、舟山、温州都拥有自己的机场,而且这个城市群相互间距离很近,集聚程度很高,航空业竞争异常激烈。据此,笔者认为宁波空港发展要与海港的发展紧密结合、统一规划,要考虑海、陆、空国际多式联运业务,充分发挥海空港的联动效应,在港口城市综合功能的发挥上定位宁波空港的作用和功能。并且,宁波空港应重点考虑建设成为华东地区货物空运中心。

4.2.2 增强集疏运系统建设,进一步扩大经济腹地

目前,宁波空港直接腹地仍然有限,主要原因是由于集疏运能力尚不足。因此,要加强集疏运网络的建设,应尽早将甬金铁路、甬温铁路、甬温台高速公路列入建设项目。加快沿海铁路大动脉的建设,将京沪、沪杭、萧甬线逐步延伸至温州、福州、厦门、汕头、广州、珠海等城市,真正确立宁波港交通干线节点的地位。另外,杭州湾跨海通道是联结上海浦东和杭州湾南翼腹地,构成长江三角洲城市带和港口群体,形成“东方大港”的最优通道,应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尽早实施。

4.2.3 迎接知识经济挑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市的产业结构得到了较快的调整和优化。但是,高新技术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支柱产业尚未完全形成,企业抗风险能力不足,第三产业发展仍然速度较慢。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已成为经济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今后应稳步发展农业,充分利用地理区位优势,加快发展创汇农业,建立农产品出口体系;工业应形成以石化、能源、钢铁、冷冻、修造船等为支柱的产业结构。要重视“临空型”工业的布局和发展,使之成为工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使宁波的经济实力得到全面的加强,这是实现航空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来稿日期:98—11—16;收到修改稿日期:99—01—15

标签:;  ;  ;  ;  ;  ;  

宁波机场区位优势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_空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