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社区体育运动场所规划的分析方法论文_丁婷婷

探析社区体育运动场所规划的分析方法论文_丁婷婷

——以惠州市惠城区社区体育运动场所规划为例

丁婷婷

惠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惠州科学开展社区体育运动场所的建设工作,社区体育运动场所规划是一项综合的民生工程,需要兼顾多方利益的博弈,规划不但需要注重科学的规划方法,更要实现公平高效。本文以惠州惠城区为例,探析一些关于社区体育运动场所规划的分析方法。

关键词:社区体育运动场所;案例分析;规划分析

惠州市作为珠江三角洲地区性中心城市之一,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群众对运动健身、休闲游憩、邻里交流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强,因此提高城市宜居环境与公共服务水平,建设社区体育运动场所成为迫切任务。

社区体育运动场所的规划是一项综合的民生工程,需要兼顾多方利益的博弈。规划不但需要注重科学的规划方法,更要实现公平高效。

1.概念解读

社区体育运动场所:为满足社区居民休闲、健身和娱乐等多元化需求,在社区内(或邻近社区)规划建设的休闲运动空间、绿化景观以及配套服务设施等要素的集合,适合不同年龄人群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同时兼有一般社区公园绿地功能的综合性设施。

可见,社区体育运动场所不仅具有方便群众体育锻炼的功能,而且其配套服务设施可以完善社区公共空间的功能,绿化与环境设施也能美化社区环境。

2.规划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收集详尽的基础资料,必须实地勘察仔细核对体育场馆以及社区体育设施的现状情况。

(2)通过问卷调查或者座谈方式,了解各社区的人口结构、生活方式,初步掌握群众的意愿和对社区体育设施的需求。方案阶段及时公示,综合采纳群众意见作为校核方案合理性的依据。

(3)编制过程要注重与区政府、国土、体育、水务、文化、园林、财政等多部门的沟通,有助于用地和设施建设的可行性研究。

3.案例分析

惠州市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性中心城市之一,惠州市规划社区体育运动场所的范围为惠城组团(市中心区、惠城外围组团),规划面积约558.4平方公里。

3.1现状设施情况及存在问题

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统计,惠城区目前的体育场地1237个,场地面积共计约1404020平方米(不包含健身广场、绿道、健身路径面积),其中数量较多的是篮球场(446个),乒乓球场(239个)和羽毛球场(151个)。按场地分布看,场地主要集中在教育系统、居住小区、工厂等地。

目前惠城区街道、社区的公益性体育场地所主要分布在文体中心、公园和广场等用地上,以健身器械、健身场地和室外健身路径等体育设施为主,设施类型偏少,规模偏小。根据现场勘查情况,社区居民体育活动项目以散步、健身舞、羽毛球、篮球、跑步为主。

现状社区体育运动场所有21处,使用率较高的主要位于用地面积较大、环境宜人且贴近社区的综合性公园。社区体育运动场所总数量少、分布不均;体育设施种类单一,数量不足,难以满足不同年龄人群需求;体育设施等级较低、质量标准不高,维护管理经费缺乏,大型体育场馆公益性和共享性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社区体育运动场所分级

参照《广东省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指引》等相关要求,将惠城区的社区体育运动场所分为以下三类:

级别用地面积设置要求

市区级5万平方米以上惠城区至少1个以上

镇街级1~5万平方米每个镇(街道)至少1个以上

社区级1万平方米以下所有镇(街道)所辖社区至少1个以上

3.3场地设施配置标准指引

按照社区体育运动场所的类型,对场所面积和配置体育运动设施的要求可进行以下几类:

(1)利用现状公园绿地、体育用地的空闲地进行改造。体育设施的增加不能破坏生态环境,不应破坏原有的总体布局,在减少拆迁和移植树木的前提下,选择空闲地放置体育设施。

(2)已做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规划公园绿地、绿道驿站、绿化节点。结合规划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布局和功能分区,通过对公园局部的调整,增加和完善公园中体育活动场地。

(3)整合闲置地、边角地规划公园绿地、体育用地等。

社区体育设施的设置应多元化,具备娱乐性,趣味性,挑战性,兼顾不同年龄层次的居民健身需求,设置符合大多数人健身需求的体育项目。对常规运动场地尺寸和建设要求进行分析,按照一定面积场地允许建设的运动设施的构成规律,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A型(600~3000平方米):

设施配置要求满足各年龄人群基本健身需求,并增加邻里社区活动等内容。建议布置健身场地(舞池)、羽毛球场(或篮球场)、乒乓球台、健身器械、儿童游憩场地、棋坪及休息石凳等。该类型体育运动场所应优先满足健身场地(舞池)和儿童游憩场地的用地要求。

B型(3000~6000平方米):

设施配置能开展较为综合的体育活动及提供较完善的配套服务。建议布置健身场地(舞池)、门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台、健身器械、儿童游憩场地、棋坪、休息石凳、管理用房(含公厕)、停车场等。该类型体育运动场所需考虑灯光照明设施,绿化覆盖率不低于50%。

C型(6000~10000平方米):

设施配置以满足不同年龄人群的各种运动需求,营造一定的环境景观品质。建议布置健身场地(舞池)、门球场、篮球场、5人制足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台、健身器械、儿童游憩场地、棋坪、休息石凳、管理用房(含公厕)、停车场等。该类型体育运动场所需考虑灯光照明设施、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绿化覆盖率不低于50%。

D型(10000平方米以上):

设施配置种类齐全、数量丰富,能满足各年龄人群各种运动需求、社交需求,同时能为各项体育赛事提供场地。建议布置7人制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台、羽毛球场、网球场、门球场、游泳池、儿童游憩场地、健身场地(舞池)、健身路径、健身器械、棋坪、休息石凳、管理用房(含公厕)、停车场等。该类型体育运动场所需考虑灯光照明设施、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绿化覆盖率不低于50%。

4.社区体育运动场所的规划要点

4.1以人为本,兼顾公平

社区体育运动场所建设要符合公众意愿,选择体育设施的种类要符合当地社区居民的使用需求。在布局球类和健身广场这类易造成噪音的社区体育设施时,要避免对社区居民的生活产生干扰。社区体育运动场所布局遵循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市区级与镇街级体育运动场所面积较大,集中布置各类体育设施,增加设施利用效率。社区级体育运动场所应考虑人群空间分布,设施服务范围的衔接,既要兼顾公平原则,方便服务对象就近使用,但又要避免设施的重复建设。

4.2因地制宜,有效利用

尽量利用或邻近现状公园绿地、体育用地安排社区体育设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将体育设施和公园绿色空间相结合,使公园绿地兼具休闲和健身的双重功能,但同时要设置一定的缓冲地带或者绿化隔离,避免产生干扰。有条件选择闲置地、边角地等未利用地规划社区体育运动场所,在建成区有效利用土地资源。

4.3整合资源,综合高效

场地选址宜与绿道网络、节点相结合,发挥更大的综合效益。以规划引领建设,分市区、镇街、社区三级,建成后与绿道网、慢行系统连接起来,构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全民健身网络。将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与文化、商业、老年人设施相结合,增加吸引力以及便民程度,实现综合高效利用。

4.4控制与指引并重

规划根据设置要求,对每个社区体育运动场所的用地面积进行了控制,并根据配置标准明确体育设施的种类和数量,为下一步场地布局作出指引,但对于场地的环境设计又留有空间和弹性。

4.5结合实际,分期实施

从实际出发,结合实际需要和建设的可行性,明确建设时序,制定分期实施计划。近期建设的应是严重缺乏社区体育设施,无法满足邻近社区居民迫切需求的场所。在现状公园绿地、体育用地增加完善体育设施的选点也应近期安排。

5.小结

社区体育运动场所作为一种复合型的新形态,不但能提升城市形象,也势必会促进经济,体育、文化综合发展,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广东省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指引

[2]董金博.深圳市社区体育设施配置研究[学位论文].硕士.2012

[3]黄丽芳.社区体育公园规划方法研究[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4,(11)

论文作者:丁婷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8

标签:;  ;  ;  ;  ;  ;  ;  ;  

探析社区体育运动场所规划的分析方法论文_丁婷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