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低工资:调整收入分配重中之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中之重论文,收入分配论文,低工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亟须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其中尤其应该高度重视的是低工资劳动者。
低工资劳动者收入状况堪忧
国际劳工组织将低工资定义为工资中位数2/3以下水平。虽然由于数据获得比较困难,无法据此对中国低工资者工资水平进行准确统计,但占中国城镇劳动者大多数的低工资劳动者呈现如下显著特征。一是受教育程度低。受中等及以下教育的劳动者在全国城镇就业人口中的比重为83.8%。二是从事低技能劳动。他们的就业集中在三个行业,农林牧业水利业生产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及相关人员和商业、服务业人员的总和占城镇就业人口的77.5%。三是合同期限短。2010年没有劳动合同或合同期限比较短的农民工总量为24223万。四是多数在非正规组织以及小型企业就业。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显示,至2008年底,我国中小型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已达1亿人,占全部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83.6%。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六次中国职工状况调查》数据,72.4%的普通工人月工资低于全国平均工资水平。从受教育程度看,职工受教育程度越高,月工资水平越高。大学本科文化程度职工的月工资,约为初中文化程度职工的2倍。从职业看,全国职工月平均工资为1366.69元,其中普通工人为1155.88元,为全部职工平均水平的84.6%,为高层管理人员工资的39.2%,为一般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70%左右。从技能看,工人的月工资水平和技术等级正相关,占全部工人70%以上的无技术等级的工人月工资水平低于全部工人的平均水平。
当前工资决定机制不利于低工资劳动者
总体而言,我国基本形成了“市场机制决定、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国家监控指导”的工资体制。在市场决定的工资机制中,低工资劳动者处于劣势,导致其工资低。因为低工资劳动者数量较大,在就业市场上供过于求;低工资劳动者的劳动具有高度同质性,可替代性强;低工资劳动者的人力资本含量低;歧视性制度因素使其处于不利地位。因为大部分企业民主程序履行不力或者根本没有职工民主参与企业管理,劳动定额和工资标准基本上由企业方决定。低工资劳动者就业的行业竞争激烈,压低工资成本或了一种必然选择,劳动定额偏高、劳动报酬偏低,甚至利润大量侵蚀工资。
提高低工资劳动者工资水平 政府作用不容忽视
工资收入是劳动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也是最重要的民生问题。提高低工资劳动者工资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扩大国内消费的基础。这个问题不解决,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必将落空。有一种观点认为,提高低工资劳动者的工资会使我国失去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其实,这种低成本优势是不可持续的。当前我国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占全部成本的比重较低,适度提高低工资劳动者的工资,不会超出企业承受范围。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所长刘开明的调研数据显示,2004年深圳的人工成本占生产成本的6.92%,上海是61%,而且,上海的人工成本在逐年下降,从2001年的8%降到了2004年的6.1%。因此,提高3%—4%的人工成本,并不会超出企业承受范围。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工资完全由市场决定,必须发挥政府、工会等组织对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调节作用,在低工资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的我国,更应如此。
在提高低工资劳动者的工资方面,政府应发挥其公共服务和宏观调控的职能。一是为低工资劳动者提供公共服务。首先,促进教育公平,加强对低工资劳动者的技能培训。其次,为低工资劳动者提供相关信息和指导。再次,发展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降低或减少低工资劳动者的就业成本。最后,促进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二是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制度。三是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引导建立和完善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工资支出保障机制、工资指导线制度、工资指导价位制度、行业人工成本信息、劳动定额制等。
标签:收入分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