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年志愿者行为机制构建研究报告_中国青年志愿者论文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机制建设研究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研究报告论文,中国论文,青年志愿者论文,机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机制是指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志愿者服务机制是指志愿者服务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成熟并固定化了的关系或模式。研究志愿者服务的机制,就是要着重研究这些关系或模式。上世纪90年代后,中国的志愿者服务迅速发展,取得很大成绩,目前中国志愿者服务正处在良好的发展时期。但是,由于起步较晚,我国志愿者服务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不小的差距。其深层次原因在于相关机制建设的缺失。比如,我国志愿者服务的参与水平低,与志愿者服务的社会化机制、招募机制、注册机制、宣传动员机制、标准化机制不够健全关系密切。区域发展不均衡则和我国志愿服务的运作机制、动员宣传机制和立法机制的缺失有很大关系。因此,解决我国志愿者服务存在的问题,从机制建设入手是十分必要和切实可行的。

一、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机制构成

目前,国内专门针对志愿者服务机制的研究成果还较少见,尚未有学者对志愿者服务的机制做专门的全面的划分和归纳。笔者认为,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在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机制可以划分为外部机制和内部机制。外部机制主要处理志愿者服务同外界资源或主体的交流和互动,而内部机制主要处理志愿者服务本身如何高效、健康、持续地提供优质的志愿服务。具体而言,外部机制包括筹资机制、动员宣传机制、招募选拔机制、社会参与机制、协调机制、人力资本蓄养机制、监督检查机制等7个方面;内部机制则包括注册机制、运行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激励机制、标准化机制、评估机制等6个方面。

1.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外部机制

(1)筹资机制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资金大部分来自国家财政,社会募集资金起补充作用。以“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的资金落实和管理为例。针对该计划,中青联发[2001]22号文件指出:“扶贫接力计划所需资金采取社会募集与党政支持相结合的方法解决,在继续加大社会募集的宣传力度,进一步争取社会各方面资金的同时,鼓励各地从精神文明建设专项资金和其他相关资金中划拨部分资金予以支持。社会募集的资金须汇入省级(含副省级城市)以上团委指定的银行账号,根据捐助者的要求和项目实施情况统一划拨。资金使用应严格遵守有关财务制度,尊重捐助者的意愿,建立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

(2)动员宣传机制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动员宣传,包括单位组织动员宣传和社会公开动员宣传两种机制,目前正在从偏重单位组织动员向单位动员和社会动员宣传并重的方式转变。

社会公开动员宣传是指面向社会公众(主要是社会青年)的动员宣传。组织者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介向社会青年进行宣传,鼓励社会各界青年参与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单位组织动员是指通过各单位对其内部的青年进行宣传和动员。高等院校的青年大学生是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参与主体,也是宣传动员的主要对象,而高校的团委及其领导下的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学生社团是志愿者服务宣传动员的主要力量。

(3)招募选拔机制

青年志愿者行动遵循“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培训派遣”的原则,主要采取组织招募和社会招募两种方式。

组织招募是指定点面向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尤其是各大中学校,通过其中的专门部门来进行招募。例如,在大学,通常是由团委和学生工作部负责志愿者服务的组织和协调,有的由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学生社团参与承办或协办招募选拔活动。社会招募面向社会各界青年进行,不区分报名者的身份和职业。无论是何种报名方式,报名者必须要通过网上报名,然后进行审核和选拔。

(4)社会参与机制

社会参与机制通常表现为志愿者服务项目给社会各界提供的参与志愿服务的稳定渠道。经过15年的发展,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社区服务计划普遍建立了三级服务网络机制,即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站——青年社区志愿服务队的参与网络。截至2008年,全国已经建成24000多个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站, “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已达600万多对[1]。同时,各地还建立了一大批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和服务广场。目前,志愿者服务的基层网络已现雏形,包含街道社区青年志愿服务站、青年服务队并以此为核心构建的社区参与机制,极大地方便和促进了志愿者服务的社会参与[2]。

相对于志愿者个人参与机制而言,我国志愿者服务的机构参与机制存在更大的问题。目前,我国的民间机构要接受严格的双重管理体制,这造成不少民间机构因找不到挂靠单位而无法进入志愿者服务领域,有时也会给已进入志愿者服务领域的机构在运作方面带来不便。

(5)协调机制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协调机制主要属于体制内的协调,具有“部级牵头、逐级协调”的显著特征,具有较强的行政色彩。协调机制可分为中央级别的协调和地方各级的协调两类。

中央级别的协调可分为两类:一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青年志愿者行动和志愿精神的有关指示、要求和讲话等。比如,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先后对此发表了重要讲话,江泽民同志还为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题了字。这些讲话、指示和关心本身就是一种协调;二是团中央与各国家部委级别的协调。比如,为了实施“西部计划”,团中央同财政部、中组部、教育部等进行了部级协调。各级团组织间的协调具有明显的逐级协调的性质,各级团委是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主要的协调机构。

(6)人力资本蓄养机制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具有长效性,每年都会有大批新的志愿者加入,通过开展志愿者服务,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并逐步成为中国志愿者人才库里熟悉业务、训练有素的志愿者人才,为社会蓄养了大量的志愿者人力资源。

(7)监督检查机制

志愿者服务的监督检查机制是指开展的各种志愿者服务都要受到有效的监督,如服务项目设计是否合理、服务目标是否实现、志愿者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有效保障、财务状况是否清晰规范、管理运作是否高效等等。

西方志愿者服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包括官方监督、行业监督、媒体监督、中立机构监督和自我监督的有效的志愿服务监督机制体系。由于各种原因,青年志愿者行动目前的监督机制中只存在官方监督、媒体监督和自我监督。官方监督是指作为青年志愿者行动的主办方,如团中央、财政部、农业部等部门进行的监督;媒体监督是指新闻媒体进行的监督,到目前为止,媒体监督尚未发现青年志愿者行动的任何问题,有的只是正面的报告和宣传;自我监督是指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组织方、项目办、团委、志愿者个人都会对整个志愿者服务的过程进行各种反思和总结,这种监督方式多样,既可以是定期的,也可以是不定期的,既可以形成正式的自评报告,也可以通过宽松的经验分享会议来进行。行业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的缺失是青年志愿者行动健康发展的一个不足。

3.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内部机制

(1)注册机制

注册制度可以有效实现对全国志愿者的统一管理和个性化服务,是志愿者服务管理数字化的体现。青年志愿者行动目前普遍采用注册制度,注册制度已比较完善。2006年团中央颁发《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之后,青年志愿者行动迈向了注册志愿者管理的新阶段,所有志愿者按规定都必须进行注册。

《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促进了志愿者注册和服务的便利化,为公众的广泛参与提供了很好的途径。一是使公众注册更加便利。省、市、县、乡和大中专院校团组织、志愿者组织都可开展注册工作,社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中学的团组织、志愿者组织,经所在地注册机构同意也可以开展志愿者注册工作。公众可直接到团组织、志愿者组织提出注册申请,也可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提出申请;二是推动了志愿者服务就近就便。团组织、志愿者组织和注册机构,将根据服务对象的服务需求和注册志愿者的实际情况,发布服务信息、提供服务岗位,提高服务针对性和实效性。志愿者组织还通过签订协议、命名挂牌等形式创建了一大批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引导和动员注册志愿者就近就便到服务基地开展服务[3]。

(2)运行机制

中国的青年志愿者行动目前多采用长期化、项目化的运行机制。项目管理的核心理念是实行有效的和有限目标的管理,不着眼于宏大的目标;项目管理的环节包含确定目标、制定政策、项目过程的实施与监督、项目评估等环节。

青年志愿者行动开展的项目具有很好的可持续性,许多项目一般每年都会定期举办,并且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项目运作的方式和效果都比较理想。如“西部计划”经过长期实践与磨合,已经形成了比较好的项目运作模式。青年志愿者行动中也不缺乏临时性的志愿者服务项目,比如各种自然灾害后开展的志愿者服务计划。2008年“5.12”特大地震发生后,青年志愿者在震区进行各种救援服务。同时,团中央实施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抗震救灾专项行动,这是临时性的志愿者服务计划,为期1年。

(3)权益保障机制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在志愿者的权益保障机制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志愿者的生活补贴、安全、保险、休假等权益都是权益保障的重要内容。“西部计划”是志愿者权益保障方面的典型,志愿者在工作安全、医疗保险、意外伤害保险、休息休假、各种补贴等各方面的权益都得到较好的保障。

(4)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指为志愿者提供持续激励的制度性安排,目的是促使其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志愿者服务工作。对志愿者进行激励的方式一般包括经济激励方式、个人发展方面激励方式和精神激励方式。

经济激励最常见的是通过支付志愿者的各种补贴实现的。较为齐全的补贴、补助和津贴是保证志愿者服务正常开展的必要条件,同时会有较强的物质激励性。此外,将志愿者在志愿服务期间的表现同其单位的薪酬标准、奖励等挂钩,也是一种常用的经济激励方式。

个人发展激励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如参加“西部计划”的志愿者在报考公务员时享受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和总分加5分的优厚条件;同时也有可能获得担任镇团委副书记(“三支一扶”志愿者)的机会和工作经历,这无疑会提升志愿者将来找工作的优势;另外,主办方通过召开专门的招聘会来为志愿者解决工作,或将参加志愿者服务的经历作为职业晋升的参考条件等做法,都是个人发展激励的重要方式。

精神激励是对志愿者的重要激励方式。按照服务的时间,组织者给志愿者颁发铜质、银质和金质奖章。推荐表现优秀的青年志愿者参评“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和“全国十大杰出青年”,都是巨大的精神激励。

(5)标准化机制

标准化机制是指将志愿者服务分成不同的服务类别,然后按照不同的类别制定相应的服务标准。标准化机制是志愿者服务质量的保障。笔者认为,志愿者服务的标准主要包括志愿者服务的操作标准、效果标准和管理标准。操作标准用来规定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的方式方法;效果标准主要用来规定志愿服务要达到的效果;管理标准是指志愿者服务要由标准的流程进行管理。

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没有明确的、统一的服务标准,现存的服务标准比较粗糙[4],这不利于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服务内容的扩展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也不利于志愿者服务的评估与国际合作等。

(6)评估机制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国际志愿者服务已经形成了完善的评估体系,这个评估体系包括:政府评估、行业评估、媒体评估、专业机构评估和内部评估(如图1所示)。有了完善的评估机制,志愿者服务项目的经验和面临的问题才会厘清,才能促进志愿者服务项目的改进和发展。

具体而言,政府评估是政府相关部门对志愿者服务项目进行的审核和评估;媒体评估是指媒体通过民意测验来对志愿者服务进行宏观的满意度评估,或通过记者采访调查的方式来对志愿服务项目进行评估;内部评估是指志愿服务的项目办公室自己进行的评估;行业评估是指各志愿者服务组织的行业协会对特定的志愿者服务项目进行评估;专业机构评估是指由独立的专业机构对志愿者服务项目所作的评估。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目前存在政府评估、媒体评估和自我评估三种评估方式,以内部评估为主,行业评估和专业机构评估则比较缺乏。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要从加快建立和制定志愿者服务的各种标准这样的基础性工作入手,大力完善行业评估和专业机构评估机制。

二、志愿者服务机制的国际比较

西方志愿者服务的机制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和细化。一是在志愿者服务领域全面引入了项目管理的理念和方法。通过项目规划、项目设计、项目运作和项目评估对志愿者服务活动进行有效的运作、管理和质量监控;二是对志愿者的激励机制的研究非常深入。比如,美国学者迈克·伊文和雅克布森等研究制订了志愿者服务动机指标体系Volunteer Motivation Inventory(VMI)和志愿服务功能量表volunteer Function Inventory(VFI)。后来,奥墨托等人修正和完善了这些量表,发展成为包括10类动机、44个指标的志愿者动机量表。通过满足不同的志愿者的参与动机,就可以达成有效的激励。中国在志愿者动机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志愿者的有效激励。

另外,中国的志愿者服务和欧美的志愿者服务相比,还有两点根本性的不同:一是志愿者服务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中国的志愿者服务总体上还停留在社会弱势群体及其生存需求上,欧美已上升到满足发展型需求的层面。二是关注层面不同导致的志愿者服务的运作机制和操作形式的不同。所以,中国的志愿者活动的机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那些在志愿者服务发展初期遇到的问题。通过志愿者服务机制的国际比较,有助于我们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有助于借鉴西方先进经验,推动我国志愿者服务事业的发展。

1.筹资渠道单一、民间资金进入的障碍大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筹资渠道比较单一,绝大部分款项来源于行政拨款。相比较而言,民间捐助资金的比例不高。民间机构的进入渠道受限,导致很多有意从事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的民间机构无法发挥作用。

美国《税法》规定,企业有义务向政府交纳所得税或者捐款给慈善机构,这样就保证了财富可以从经济部门转移到社会发展部门,从营利部门转移到非营利组织。美国的基金会掌管着60%的美国财富。美国《基金会法》规定各种NGO、NPO可以向基金会申请资金从事慈善事业。在美国,个人捐款、民间基金会捐款是志愿者服务资金的最主要来源。其原因在于美国已经形成浓厚的慈善捐赠的社会氛围。比如美国富豪巴菲特,目前已将个人财产的90%,进行了捐赠,逾400亿美元,盖茨夫妇的捐赠额超过280亿美元,索罗斯的个人捐赠也达到60亿美元之巨。

而根据民政部统计,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慈善组织虽取得快速发展,但全国基金会的资产总额总共只有近300亿元人民币[5],尚比不上索罗斯的个人捐款总额。

2.社会化招募机制不足

社会化招募机制包括通过民间慈善机构或志愿者服务机构(各种NGO和NPO)的人员来进行招募,或者直接招募吸纳这些非营利机构的成员。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社会化招募机制相对不足,而组织招募机制则比较完善。大学招募是最为普遍的志愿者招募形式,大学生是中国青年志愿者的主力。

在国外,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是志愿服务的重要构成力量和直接的推动者。在美国,70%的人至少属于一个非营利组织,25%的人是4个或以上组织的成员,1998年美国参加志愿服务的人数超过1亿,也就是说,美国每两个成年人中有1个人参加志愿服务[6]。生命力强大的各种非政府组织构建了美国志愿者服务强有力的社会招募机制,奠定了美国志愿者服务的强大优势,提供了丰富的志愿服务的人力资本,积累了大量的专业人才。美国在全球志愿者服务领域之所以能够独占鳌头,大量的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和民间基金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支持作用。

3.志愿服务监督机制不完善,缺乏行业监督和第三方监督

发达国家的志愿者服务的监督机制比较完善,五种监督方式独立进行,用各自擅长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监督,这样比较全面和客观,能达到比较好的监督效果。

中国的志愿服务事业缺乏行业监督和第三方监督。发展行业监督和引入专业机构的监督(第三方监督)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其他三种监督存在自身不可克服的弊端。政府监督的手段比较单一;自我监督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媒体监督则明显力度不够。而行业监督和第三方的专业机构监督则可以有效避免上述三种监督方式的弊端。

4.注册机制推广力度不够,注册比例总体较低

在志愿者注册制度的政策规定方面,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注册机制已达到了国际水准。但由于中国志愿服务的正式注册机制建设起步较晚,目前中国的注册志愿者比例相对较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志愿者占国民人数的30%,其中多数为注册志愿者。而在中国,根据民政部数据,志愿者占总人口的11%[7],注册志愿者的比例仅占全国人口的1.7%[8],可见中国注册志愿者的比例偏低。

5.激励层次较低,深层次激励缺乏

通过梳理世界各地的志愿服务方面的政策可以发现,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都把大学生、中学生作为志愿服务的主要群体,并构建了相应的激励体系,这些激励措施多是层次低的经济性刺激或者是法律的强制性要求。例如,尼日利亚政府和泰国政府给大中学生志愿者颁发证书,有此证书,就可以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升学条件;韩国的首尔采用了高考直接加分的方式;美国政府更为直接,给服役期满的志愿者一笔丰厚的奖学金;墨西哥政府把毕业文凭与志愿服务挂钩;法国政府规定所有成年男子必须要从事志愿服务,否则会被判处2年有期徒刑;中国政府则把参与“西部计划”或其他大型基层志愿服务作为就业和国家各级公务员系统录取的优先条件。如何进行深层次的激励,是世界志愿者服务事业面临的共同难题。

6.志愿者服务的标准不够规范

在志愿者服务的初始阶段,志愿者服务不存在标准的困扰,因为在这个阶段,只要是志愿者服务,就是社会所需要的,就会受到欢迎。然而,到了志愿者服务的发展壮大并走向世界的阶段,统一的标准就显得异常重要了。有了标准,就可以有效地提升服务的质量,丰富服务的内容,创新服务的形式和方法;同时,完善的标准体系使客观准确的评估成为可能。因此,为我国的志愿者服务建立明确统一的服务标准必须提上议事日程。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志愿者服务的国际间比较、学习、合作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和潮流。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志愿者服务的大国,中国的志愿者服务也迫切需要进行积极的国际合作和国际对话。需要强调的是,学习并非全面照搬,因为中国有自己特有的组织方式和国情、民情、社情。共青团组织对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成功运作表明,我们的某些特有优势和资源对志愿者服务的发展也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未来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机制建设,一方面要积极借鉴西方的成熟做法,另一方面也要发掘自身优势和资源,必须在充分理解国情,坚定立足基本国情的前提下,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

三、完善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社会事业社会办”已是社会共识。大力培育公民社会,依靠公民社会来推动志愿者服务,是被各国志愿者服务发展证明的普遍规律。目前政府在志愿者服务方面的定位存在一些缺位和越位现象。缺位是指政府在公共服务、规则制定、公平保障方面做得不够;越位表现在政府既是志愿者服务的管理者、规则制定者,又是志愿者服务的参与者,这就使得我国志愿者服务的党团行政色彩较重,限制了民间资源的进入和积极性。因此,政府应深刻把握志愿者服务的发展特点,放手民间,依靠和培育公民社会,推动志愿者服务的社会化。政府应充分相信和发动公民社会力量来进行社会建设,下大力气推动形成志愿者服务社会化的有效机制。

1.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机制

应放手发展民间基金会,来推动和发展民间机构(各种NGO和NPO)的募捐行动,推动和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机制,这一机制中应包括行政拨款、民间基金、企业捐赠、个人捐赠和国际援助多元筹资渠道以及税收优惠等政策性扶持机制。

2.完善社会化招募机制

一方面要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宣传板、现场宣讲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在社区、非正式组织及网络社区的招募力度,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着力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为社会招募的扩大打下良好的基础。

应坚持低门槛的准入制度和高标准的监督评估制度并举,放手让民间机构和组织参与志愿者服务和慈善事业,最大限度地调动民间积极性来参与志愿者服务,参与社会建设。首先,凡以从事慈善事业、志愿者服务等社会事业为宗旨,且符合法人条件并遵守法律法规的民间机构,政府都应允许其存在并赋予其合法性。低门槛的志愿者服务准入制度,可以充分调动一切资源促进社会福利和社会建设;其次,降低准入条件,并不意味着放松监督和管理,相反,要对庞大的民间机构群体进行更为严格、高标准的监督和评估。政府应定期对志愿服务机构进行监督,对服务质量进行专业化评估,对于管理存在严重问题的及时予以处理。

3.完善和发展评估、监督机制

要在继续巩固完善自我评估、政府评估和媒体评估机制的基础上,着力发展专业机构评估和行业协会评估,建立全方位、多元化的评估机制。着力完善和发展志愿者服务的监督机制体系,重点发展专业机构监督和行业协会监督,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的体系。在志愿服务比较发达的广东省,于2008年12月5日成立了由省青年联合会、省红十字协会、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等9家社团共同发起的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这种机制创新突破了条块分割和行业限制,有利地整合了志愿服务方面的社会资源,也为行业协会监督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4.建立满足多层次需求的志愿者激励机制

西方奥默托等学者在研究志愿者服务的动机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沿,他总结出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十类动机分别是:职业发展、被承认、社会互动、互惠性、投射生活、自尊、社群性、价值观、认知领悟和保护性。笔者据此提出相应的激励策略和实施建议,以期加强我国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建设(见表1)。

5.加快制定志愿者服务标准

要加快制定各类青年志愿者服务的标准体系和岗位要求,细化工作说明。在各类志愿者服务中,应建设三个维度的志愿者服务标准:《志愿者服务的操作规范》、《志愿者服务的效果规范》和《志愿者服务的管理规范》。

6.推动中国志愿者服务的国际合作机制建设

国际合作是志愿者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们必须选择的发展战略。要进一步加大志愿者服务国际合作机制建设的力度。一是要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志愿者服务标准体系;二是要在管理和运作机制方面积极进行国际合作、交流和对话,互通有无,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运作机制;三是要形成在全球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广泛开展志愿者服务的有效机制。我国的志愿者服务不仅要学习别人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走向全球开展志愿者服务实践,在提升国家软实力、促进世界人民福祉的过程中,摸索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志愿者服务机制。

标签:;  ;  ;  ;  ;  ;  ;  ;  ;  

我国青年志愿者行为机制构建研究报告_中国青年志愿者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