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康复护理;心理干预;脑卒中;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3-YS
脑卒中为临床多发性脑血管病症,多发以中老年人中,其高发生率、高致残率及高致死率的特点,使其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一个脑血管病症。目前临床干预治疗脑卒中的治疗手段得到不断的发展与创新,但其居高不下的致残率还是给患者、社会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为其选择科学效果护理干预手段对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提升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本次研究中笔者将脑卒中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作为论述中心,就康复护理+心理干预的临床效用进行揭示,将2016年9月-2018年11月期间至我院接受干预治疗且满足研究样本纳入标准的8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样本主体,现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选2016年9月-2018年11月期间至我院接受干预治疗且满足研究样本纳入标准的8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样本主体,根据其护理措施差异性将其分成AB两组,为A组(41例)患者施以常规化护理,在此基础上施以B组(41例)患者康复护理+心理干预。本次研究入选患者均符合我国脑血管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A组入选患者含男26例,女15例,占比值为:63.4%:36.5%,录入年龄范围在62-85岁,数据中量为(65.7±2.4)岁;B组入选患者含男25例,女16例,占比值为:60.9%:39.0%,录入年龄范围在61-84岁,数据中量为(65.1±2.2)岁;入选患者的基础资料数据间对比可见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
1.2方法
为A组患者施以常规化护理,即常规化的入院宣教、病情监护、用药指导及饮食及睡眠护理。在此基础上施以B组患者康复护理+心理干预:①心理干预:脑卒中具有突发性,患者接受干预治疗后面对自己肢体障碍或语言障碍往往难以接受,同时对治疗预后效果的顾虑、接触陌生的环境、担心自己成为家庭累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极易伴焦虑、紧张或者对治疗持悲观的心态,负面心理的出现不仅对治疗配合度不利,同时对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也产生巨大的影响[2]。护理人员应该在完成其他护理工作的同时,对引发患者负面心理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与总结,针对其引发因素为其定制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方案,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脑卒中的发生机制、特点及相关的干预方法及预后,以康复良好的患者作为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症,坚持完成康复的信心[3]。②康复训练护理:首先需要告知患者坚持康复训练对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康复取得的重要作用,对训练内容、过程及目的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讲解。患者还处在卧床休息的时期,需引导其选取正确的卧床姿势,预防压疮、患肢痉挛、关节变形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增加患者痛苦。为预防压疮的形成,护理人员需定时为患者翻身,对其受压局部皮肤进行按摩,使其血液循环恢复至正常水平。其次,需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尽早为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重要训练内容包含自己刷牙、洗脸、脱衣及穿衣,在轮椅的辅助下至卫生间完成大小便,在支具的辅助下自己完成卧姿的更换与翻身动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评价标准
评价不同护理手段对患者心理状态及Barthel指数的影响。本次研究对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价应用汉密尔顿评价表进行,包含HAMA及HAMD量表,各表最高为10分,患者得分越高表示其心理状态越不理想。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收集的数据均接受SPSS23.0统计学软件统计与分析,以(¯x±s)揭示计量材料(研究数据范畴内),以±揭示个体间变异程度,将t作为数据检验;使用率(%)表示研究数据中的计数资料,并使用χ2进行检验。当p<0.05,则可知数据间差异性,在可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2结果
2.1 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价
B组患者接受康复护理+心理干预后,HAMA评分为(5.64±1.21)分,HAMD评分为(6.13±1.21)分;A组患者接受常规化护理干预后,HAMA评分为(8.97±2.04)分,HAMD评分为(9.64±2.24)分;由此可见,干预后B组患者取得的HAMA与HAMD评分均显著优异于A组,数据差量显著(p<0.05)。
2.1 2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相较
B组患者接受康复护理+心理干预后其Barthel指数评分为(85.49±2.64)分,而A组患者接受常规化护理干预后其Barthel指数评分为(71.64±3.62)分;由此可见,B组患者取得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A组,数据间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我国老龄化社会不断发展使老年化病症的发生率逐年上升,脑卒中为(cerebralvascular accident,CVA)临床常见的多发性急性脑血管病症,以缺血性为主,多发于年龄大于40周岁的男性中,其具有高发性、高致死率及高致残率的特点,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威胁[4]。本次研究笔者将脑卒中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作为论述中心,就康复护理+心理干预的临床效用进行揭示,对其结果数据分析可见,干预后B组患者取得的HAMA与HAMD评分均显著优异于A组,数据差量显著(p<0.05);B组患者取得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A组,数据间差异显著(p<0.05)。
由此可见,为脑卒中患者患者施以康复护理+心理干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心理状态得到显著改善,为临床护理脑卒中患者的理想方法,值得对其实施及推广手段进行进一步剖析。
参考文献
[1]李金明.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8,21(16):1820-1826.
[2]沈洪萍,张婷婷,于龙娟.脑卒中患者瘫痪的康复护理现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5):24-27.
[3]东志远,王玉龙.康复护理结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3):81-84.
[4]陈以华,陶月仙.我国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服务模式研究现状[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6,6(06):49-54.
论文作者:林艳 罗玉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1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脑卒中论文; 数据论文; 评分论文; 状态论文; 指数论文; 《药物与人》2019年3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