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8年11月27日至12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西班牙、阿根廷、巴拿马、葡萄牙进行国事访问,其间出席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习近平主席此访是激荡国际风云中的一次领航之旅。出席G20峰会,校准全球经济治理前进方向,引领中国同主要大国关系行稳致远。欧洲拉美之行,推升“一带一路”合作发展势头,开辟中欧、中拉关系广阔前景。本刊就此采访了来自西班牙、阿根廷、巴拿马、葡萄牙等国的专家学者。受访学者均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此访重大意义,对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更大成就充满期待。
基于大数据的智慧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研究——以广西中小企业为例 ………………………………………… 莫锦萍(1/11)
为2018年中国外交“点睛”
——习近平主席访问欧洲、拉美四国并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
本刊特约记者/赵晨光
2018年,对中国外交而言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也是习近平外交思想和实践取得丰硕成果之年。回顾过去的一年,国际形势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充满不确定性。[1]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正确指引下,中国外交经受住了挑战和考验,取得了重大成就。特别是2018年11月27日至12月5日,习近平主席访问欧洲、拉美四国并出席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的系列外交活动,更为2018年的中国外交完美“点睛”。
引领国际多边主义航向
G20峰会始于2008年,是国际多边合作的重要平台和体现。近一个时期,世界重要经济体协调意愿不足、国际合作动力减弱,逆全球化潮流涌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全球化进程受到严重冲击。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和受益者。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表明,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遵循多边贸易体制可为国家的快速发展提供持续的外部动力。在此背景下,国际社会对习近平主席此行全过程高度关注,期待中国为全球化注入新能量。
推进多边主义是贯穿此次“点睛”之旅的重要主题。习近平主席出席G20第一阶段会议并发表题为《登高望远,牢牢把握世界经济正确方向》的重要讲话,提出“坚持开放合作”“坚持伙伴精神”“坚持创新引领”“坚持普惠共赢”,明确表达了中国支持、推进多边主义的坚定立场,为处在关键当口的国际形势增添了稳定性,为经历深刻变革的国际体系提供了方向感,为充满忧虑情绪的国际社会注入了正能量。[2]习近平主席还参与了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贸易等峰会议题的讨论,指出要坚持“三个导向”——开放导向、包容导向、规则导向。这些倡议是习近平主席2018年在国际舞台上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延伸,突出开放、合作、发展、规则的重要价值,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赢得了与会代表及国际社会的高度赞同。
欧洲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方向。[6]作为此次“点睛”之旅的欧洲目的地,西班牙、葡萄牙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并取得早期收获。习近平主席此访推动了中葡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的签署,以及中西、中葡一系列重要合作的达成,对中欧共建“一带一路”形成了助推效应。拉美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是“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方。在中拉共建“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习近平主席通过2018年末的“点睛”之旅,对阿根廷、巴拿马进行了十分成功的国事访问。中阿同意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扩展至“一带一路”倡议,携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对接双方发展规划,统筹推进各层次各领域交流合作。中巴同意加强“一带一路”倡议和巴拿马“2030年国家物流战略”对接,不断开拓合作空间、打造合作亮点。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2]《万水千山只等闲——习近平主席访问西班牙、阿根廷、巴拿马、葡萄牙并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为国际形势增添了稳定性、为国际体系提供了方向感、为国际社会注入了正能量》,http://www.rmlt.com.cn/2018/1207/534755.shtml?from=singlemessage。
根据较大型广告牌匾的结构,可将其简单化,抽象成一个符号,但符号的设计应具有代表性。在符号设计时,可把它分解为一个主干体和若干个广告牌匾。同理,该类符号的绘制只需一个位置坐标和高度值即可。
习近平主席2018年末的“点睛”之旅,引领了国际多边主义的航向,推动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拓展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宏图,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全球治理问题上,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系列重要主张,为迷雾笼罩中的全球化进程注入了继续前进的正能量。面对当前充满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的国际形势,未来的中国外交不会一帆风顺,但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正确指引下,新时代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定将乘风破浪,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该计算方式弥补了PLC控制系统没有模拟量模块的缺陷,但是存在一定的延时性和误差。通过长时间的生产实践,对于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该延时和误差对絮凝剂制备系统并未造成影响。
冈萨雷斯认为,习近平主席此次对西班牙的国事访问对于增进西中两国相互了解、推进两国更紧密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佩斯塔纳表示,葡中合作十分重要、潜力巨大,一方面,近年来有大量中国投资注入葡萄牙,促进了葡中双边关系的发展;另一方面,从地理上讲,葡萄牙作为中国与西欧开展合作的门户,可在中欧合作方面扮演重要角色。马豪恩教授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再度访阿并指出,习近平主席是参会各国领导人中唯一对阿根廷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元首,这凸显了中国对中阿、中拉合作的高度重视,对阿根廷来说中国不是威胁而是机遇。巴尔加斯表达了相似的观点,认为巴拿马及其他拉美国家应该独立思考,更多从理性、务实的角度看待与中国的合作,而非对中国的合作善意进行无端揣测。
[1]《在2018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开幕式上的演讲》,https://www.fmprc.gov.cn/web/wjbzhd/t1620761.shtml。
拓展共建“一带一路”宏图
“一带一路”倡议是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抓手,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公共产品和规模最大的合作平台。在2018年8月召开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热烈响应,共建“一带一路”正在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4]截至2018年12月,又有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签署文件总数达到140多个。[5]
阿根廷知名中国问题专家马豪恩教授认为,中国在多边主义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的主张和实践十分重要,是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有力回应。葡萄牙学者路易斯·佩斯塔纳认为,在全球化面临挫折的大环境下,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为国际社会增添了信心,展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表明中国将勇敢地站在国际多边主义的前列。巴拿马学者李姿·巴尔加斯表示,十分赞同习近平主席此访提出的一系列重要主张,认为中国正在将自己的发展经验和智慧重塑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灯塔,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发展。西班牙学者安娜·冈萨雷斯认为,习近平主席的讲话极具中国哲学意味,用以人为本的理念诠释合作、发展问题,审时度势,眼光长远。墨西哥学者伊玛·阿莱翰德拉认为,美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是不可能长久的,各国只有坚持多边主义才能实现共赢,中国在支持和践行多边主义的过程中,不是要求其他国家做什么,而是积极寻找契合点、包容他国诉求,这是中国主张更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佩斯塔纳表示,“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将全球不同国家、地区联通起来的巨大潜力,在该框架下,各共建国深度合作,能够获得更多收益。冈萨雷斯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意义重大,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与西班牙的互联互通水平,更为中西两国开展对拉美等地区的三方合作带来了机会和希望。马豪恩教授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为拉美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中拉共建“一带一路”应重视中国—拉共体论坛的作用,真正对接双方需求,找到合作的重点和方向。巴尔加斯表示,巴拿马作为拉美的门户,巴中共建“一带一路”将为本地区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促进地区国家意识到改变本国前途命运的必要性。此外,各位学者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文化交流对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认为文化交流是共建国与中国加强了解的重要纽带,“讲好中国故事”有助于“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走深走实,在更广层面上获得共建国的支持和认可。
通过2018年末的“点睛”之旅,习近平主席进一步推动一系列双边、多边外交取得新进展。在欧洲,对西班牙、葡萄牙两国的访问是习近平连任中国国家主席后首次访欧。适逢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中西两国建交45周年以及中葡建交40周年前夕,习近平主席此访调动起了欧洲国家加强对华合作的更大积极性,推进中西、中葡双边关系进入新阶段。在拉美,此访是习近平主席第4次到访拉丁美洲、第2次访问阿根廷,同时也是中国国家主席首次访问巴拿马。习近平主席的到访进一步加强了中拉整体合作,拉紧了中国同阿根廷、巴拿马关系的纽带。
在参加此次G20系列会议之余,习近平主席还同与会多国领导人开展了一系列双边、多边会晤,以点带面地织紧了中国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习近平主席应邀同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会晤,为推动中美关系取得进展指明了方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会晤,延续了中俄元首在重要多边场合举行会晤的传统,凸显中俄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同印度总理莫迪举行的2018年第4次会晤,增进了中印战略互信与协调合作。此外,习近平主席还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德国总理默克尔、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沙特阿拉伯王储穆罕默德等多国领导人举行了双边会晤,出席了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中俄印领导人会晤等多边外交活动,推进了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取得新进展。[3]
在翻译古诗的过程中,重构意象变成了关键。因此,我们需要通过认知语言学来探索译者如何把意象的历史和内涵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首先,在诗词创造的开端,诗人头脑中出现了他从客观世界所感知到的物体,和他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之后它们会变为意象并夹着诗人的所思所想被写入诗中。其次在意象重构阶段,译者应该有一次富有想象力的跨越行为,跨越时间、空间、语言系统、文化障碍,加以饱满地理解意象语境,把意象背后的隐含意义翻译到目标语中。当目标语读者阅读完译文之后,他们也会基于自己的世界认知,形成他们脑海中的特有意象。
2018年,中国外交在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和深化友好交往,积极探索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际关系新路,引导大国关系沿着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轨道发展,为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形势提供巨大的稳定性。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主旋律,实现了对西方主导的国际关系模式的超越。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道,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鲜明旗帜,展现了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和新风貌,充分反映了中国为全球治理作出的重要贡献。
[3] 同 [2]。
[4]《习近平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http://www.gov.cn/xinwen/2018-08/27/content_5316913.htm。
[5] 同 [1]。
塔巴林,藏语意为“解脱园”,修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相传是噶丹东竹林寺第三世扎唐活佛倡建。当时,在距寺院约有五里的林地中,有一处尼姑庵,只有几名尼姑住在简易木棚中修习。另外在奔子栏镇支央村有一处小的尼姑庵,也只有几名尼姑,僧舍也极其落魄。鉴于迪庆境内没有一座像样的尼姑寺,三世扎唐活佛决定合并两处小的尼姑庵,用内地买来的布匹换下现今的寺址(寺址原来是东竹林寺所在地),并命名为“塔巴林”,为广大女性信徒提供了一处修行地。
[6]《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http://ydyl.people.com.cn/n1/2017/0425/c411837-29235511.html。
【DOI】 10.19422/j.cnki.ddsj.2019.01.008
(作者单位:外交学院周恩来外交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魏丹丹)
标签:中国外交论文; 十国集团论文; 习近平论文; 领导人论文; “点睛”论文; 峰会论文; 欧洲论文; 拉美论文; 外交学院周恩来外交研究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