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业经营战略组合优化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组合论文,日本论文,经营战略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向世界展示了其经济发展的奇迹。这种高速发展的经济奇迹固然与日本经济体制和国家经济政策以及日本民族的特征息息相关,但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最直接原因则是日本企业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而这种经济效益则应归功于日本的企业经营战略和管理行为。
本文意从日本企业的经营战略角度,分析日本企业成长过程,并就其成功深层原因——三个基本经营战略选择及组合优化——进行论述。
一、日本企业的基本经营战略选择
企业经营战略是指按照企业在长期经营中要求达到的目的,与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相适应,作出资源分配的决策,并指出达到目的途径和手段。下面,我们首先分析日本企业的战略选择。
1、基于知识的战略选择:产品战略
所谓基于知识的战略选择,就是在企业的输入要素中重视知识投入的份额选择知识密集型的产品作为产品开发战略,以知识为输入而赋予产品新的特性,使生产出的产品具有高的附加价值。
日本的自然资源甚是贫乏,为此,日本企业为在世界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在企业战略规划中采取了“避短原则”,放弃经济发展开始阶段惯常采用的以原材料密集型产品为发展导向的经营策略,取而代之以知识密集型产品作为经营导向,以产品的高附加价值而获取超额利润。
就知识对产品的投入而言,我们可把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为创新产品所需要的知识,这类知识是属于全新的,应用这种知识所生产出的产品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全新产品。当这类知识应用于产品开发的过程中,不但需要以雄厚的资本为支撑,而且将冒较大的风险;第二类知识是为产品开发所需要的知识,应用这种知识所进行的产品开发是指通过现有的销售渠道,对原有的市场提供与原有产品供给有关的新品种,或对原有产品作实质性改进。就日本企业而言,其所追求的企业经营战略恰恰是后一种知识的应用,即:以信息的组合处理、产品的更新设计、专门技术的工艺应用和产品性能的变换添置来增加产品的功能、效用和效益。这些往往被竞争者忽视的“随机知识”,被日本企业予以有序的组合,使其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同时,知识所创造出的附加价值,又为企业创造了利润。
日本企业之所以采纳这一战略选择,除了前述之资源贫乏原因之外,还因为日本的总体科技水平并不发达,而其在经济起步时可供企业使用的资本也有限,并且,在当时,世界市场已被其它发达的西方国家所占领。面对这样竞争局势,日本企业取得市场优势的唯一出路在于,它提供市场的产品必须是:价格最低、价值最大、质量最好、产品新颖以及提供特别的销后服务。而达到这些目的的唯一手段就是应用知识资源。
2、基于联合的战略选择:组织战略
所谓基于联合的战略选择意指企业的协作联合关系,即:不论是在企业的内部还是企业外部的纵向关系,都强调协作关系,以求降低一般控制成本而谋取共同利益。
日本企业采取这一战略选择是基于日本社会文化环境的左右。
日本社会具有“忠”与“和”的价值指向。在“忠”的范畴,传统的日本社会文化侧重于群体的统一,倡导集体合作精神;而“和”是人们向往并努力争取达到的一种界。日本民族的单一性和社会结构的同质性,使日本国民的意识和行为趋于同一水平,人们都能以协调一致的心态积极工作。就此,日本企业经营战略之一就是强调团体意识而一致对外竞争。正是由于这些社会文化特征,使得日本企业的纵向联合存在现实可行性。
但是,日本的这一纵向联合并不是纵向一体化的企业组合,而是以协助为枢纽的共同利益非正式群体,使得日本企业的联合战略不但实现了常规纵向一体化固有的优势,而且避免了一体化产生的管理复杂以及前后向产品的相关联而对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牵制的缺陷。日本企业这种依靠互相信任、自我维护的纵向协作关系其实完全是一种非强迫机制,其之所以存在联合的唯一缘由即是为了谋取更大的经济利益,这种经济利益来自于控制成本的降低和节省了不必要的投资支出。正是这种联合效应,使日本企业对于竞争者更具有攻击性。
3、基于效率的战略选择:生产战略
所谓基于效率的战略选择意指在生产过程中,持续不断地提高资金周转率和劳动生产率,以极少的非生产性资本投入,求取最低生产成本。
日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战略就是不断地提高生产率,把资金周转的加速、劳动效率的提高作为企业永无禁止的改进目标。随之战略而提出了如下战术:看板存贮系统、零库存管理、质量管理小组、零次品控制等等。
日本企业提高生产力的另一途径则是开发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日本企业惯常使用的人力资源开发手段有:开放式的沟通,工作岗位轮换与岗位培训,竞争性的工作评估体系,强调群体的力量与努力,以及群体决策机制等等。
日本企业把效率作为生产战略的另一表现形式就是追求单位劳动力与资本投入的最大价值产出。这就使得日本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也强调知识的效益作用,通过知识在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应用以谋取生产成本的大幅度降低,特别是降低非生产性的投资费用。
二、日本企业经营战略组合优化
下面我们讨论日本企业在以上述三个战略选择为导向而进行的经营战略组合优化,因为这种组合优化产生出了预计不到的优势。
1、产品和市场的选择与培育。
日本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过程中,首先着眼于具有长期潜力的国际市场。这种市场或行业往往具有下述特征:第一,产品易于出口并且产生具备标准化规范;第二,与本国其它行业所追随的发展目标相匹配;第三,产品需求波及全球并在世界市场上具有强大需求增长率;第四,产品具有很高的价格弹性;第五,行业或产品属于知识密集型并具有很高的附加价值;第六,市场竞争者只会对产品视以不强的威胁;第七,具有潜在的经济规模效应;第八,产品能以自身的特点优势而采用差异性策略进攻市场。
日本企业一旦成功地打入市场后,其采取的第二步骤是不间断培育市场。就此二个主要策略是:“零顾客反馈时间”策略和“零产品改进时间”策略。所谓“零顾客反馈时间”就是随时随地调查顾客的潜意识反映以发现顾客对产品的真实反响与市场的真正需求,并以此作为改进产品的起点;第二个策略是指连续不断地改进产品,使产品在市场上永不淘汰。正是基于这二个“零时间”策略,日本企业能够泰然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以从不延迟的反应抓住市场给予企业的每一次机会。
2、先发制人的低价进入市场。
日本企业开始打入国际市场时常常先是以仿制竞争者的产品,以低价策略引入市场。先求取部分顾客的试用,再以质量优势分割已有的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最终使顾客相信,只有日本产品最好,此由而占领市场份额的绝大多数。日本企业进攻市场开始之时,往往不以短获利的目标行为导向,而是以导够的市场占有率来换取长期的市场经济规模,以此得到长期的市场利润回报。
日本企业的这一经营战略被称之为“学习曲线定价”——低价格打入市场—占领市场—再扩大市场占有率—由经济规模而降低成本—长期效益回报。这一系列过程的战略要则是:投入市场的是市场已有的同类产品,产品具有较强的学习曲线效果,改进产品能产生较高的附加价值,而日本企业在产品定位时已成熟地考虑了这些因素,使“学习曲线定价法”充分地发挥作用。
低价进入市场的另一结果则是竞争者被迫退出市场。由于日本企业战略选择的一个基本点是以效率为本。因此,日本的高生产率导致日本产品的低成本,而与低成本相应的低价入市却不能被竞争者所接受,以此而使竞争者难与日本企业对垒抗争。相反,日本企业却不断的渗透市场,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
3、改进产品以求取市场利益。
日本企业一旦进入市场并占据一定比例的市场份额之后,紧接着则以建立其产品价值的领导地位作为其产品的继续策略。实际上,日本企业成功的关键就是连续不断地鉴别、改进、演化产品,以谋取产品价值的领先地位。
为达到这一战略目的,日本企业采取的手段是:高速度的开发改良产品与服务;改进产品的质量并对产品赋予新的特性;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日本企业对产品的改进,并不是应用“创新”的概念或手段,而是凭借于顾客的潜意识需求,赋予产品新的特性,包括依据于市场的产品细分化以及产品的完美化。这种增加产品特性的过程并不意味着制造成本会大幅度地增加,但是,产品的价值与市场需求潜力却大大地提高了,由此而使日本企业在市场上争得了超额利润。
4、提高产品价格以谋取超额利润。
当日本企业改进产品,生产出领导产品之后,日本企业也就从吸引顾客的“低价策略”过渡到“产品诱导”策略,即由产品本身的质量和特征诱导顾客的购买动机。也正是由于产品自身的特征所引发的购买愿望,使其产品具有较低的市场价格弹性,其直接后果就是提高产品的价格不会轻易丧失已有的市场占有率。如此日本企业在达到一定的时机后必然提高产品的市场价格。
提价后,企业增加的收入就能使资金产生良性循环。雄厚的财力投资于规模经济与产品革新,同时,高额利润投入到大量的促销活动中,由此往复,取得更高额利润。
而对竞争者来说,由于日本企业原先的低价入市,迫使他们不顾盈利与否而相应降价。一旦过了一段时间后,日本企业处于谋略有约而提高产品价格,竞争者也往往会失重式的同时提价。可是,在提价后的市场,顾客的心理反映与先前截然相反。由于日本产品在市场上已处于领先地位,由此对顾客常产生一种错觉,以为是其它企业先提价,而日本企业只是步其后尘。其结果必然是先提价的日本企业在市场毫无受到提高价格的惩罚。就此为止的高价策略正好补偿了以前低价入市策略所造成的短期损失。
以上我们分析了日本企业经营战略,正是这些战略规划促使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