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人格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格论文,儿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心理资料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心理发展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人格的发展。人格也可以说是人的个性,是一个人一贯的行为模式。
儿童的人格形成和发展要经历几个阶段。在每个阶段父母和家庭是否能满足和适应儿童人格发展的需要,决定了儿童的人格能否良好地形成和发展。
一、0~1岁。婴儿非常依赖父母的照料。父母应该以慈爱和常用的方式照料孩子,满足孩子的需要。婴儿在接受父母的照料时,能从中发现和体验某种一贯性、可预见性和可靠性。婴儿处于寒冷、潮湿、饥饿中,他们能够希望别人来解除他们痛苦。有的父母会迅速及时地解除婴儿的痛苦;有的父母会按照规律和计划行事,按时给婴儿换尿布、喂奶,他会发现父母的照料是一贯的、前后一致的,他们就会感到父母很可靠。如果父母的照料没有规律,让婴儿处在痛苦中,就会觉察到父母不可预知和不可信赖,在他需要时便对父母产生一种不信任感。婴儿和父母建立一种良好的信任感,对今后的发展很重要。
婴儿在出生几周后,情绪才开始慢慢分化和发展,开始他的情绪是原始而单一的,在几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才逐渐发展出多种复杂的情绪。良好的情绪发展对儿童一生都十分重要,在婴儿期,父母和孩子能交流和沟通情感,会使婴儿的情绪健康发展,也会促进婴儿与其他人的交往。
在这一阶段信任父母的儿童敢于希望,而缺乏足够信任的儿童必须为愿望是否得到满足而担忧。
二、1~3岁。在这个阶段,儿童成长很迅速,学会走、说话、与人交谈,整个世界对他们是非常新奇的,不论是什么都要去看一看、试一试,充满好奇。他学会了控制和排泄大小便,能够“随心所欲”地探索周围的一切事物。但是,儿童这时并不知道他们的“探索”对自己是否有害,也不知道是否会被社会接受。因此,儿童从这时起就介入了与父母的意愿相互冲突的矛盾中。
父母应鼓励和促进儿童的“探索”行为,按照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向,控制儿童的行为。孩子在这个阶段,父母什么也不许他乱摸、乱碰,严格地规范他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甚至不公正地体罚他,这样会使儿童的自主性很难发展起来,他们经常感到疑虑,体验到羞怯。如果父母过份溺爱孩子,不按社会规范控制孩子的行为,不管孩子做什么,都容忍、支持他,使得孩子也很难明白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行为是将来社会不允许的,将来同样也会感到疑虑和羞怯。
在这个阶段中,如果儿童的自主性得到发展,会在生活中更主动、积极奋斗。
三、4~6岁。儿童的一双小手能够做各种精巧的事情,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特别是形象思维得到充分发展,会大胆地幻想、想象自己的生活和未来,开始探讨他们能成为哪一类的人,并为此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独创精神。他可能会兴致勃勃拿着一团泥娃娃告诉父母;他能设计出了不起的机器人;也可能拿着一张涂鸦的画纸,说他发明了一种宇宙飞船。总之,孩子正在模仿成人去做更多的事,并充满了想象力和独创性。孩子的自信心、自尊、自主、创造性、想象力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如果在这个阶段,父母常常讥笑、讽刺、甚至是羞辱儿童,儿童常常会体验到内疚、自卑、缺乏自信心,缺乏自尊、创造性和想象力。如果一个人缺乏自主性,而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安排好的狭隘圈子里,他们的生活也就缺乏目的性。
四、6~10岁。儿童此时在小学中度过。开始学习具体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谋生做准备,从现在开始,他必须去学习,以具备社会生产者所拥有的生活和专业技巧。他们必须学会与别人交往和合作的能力。在成长过程中,儿童必须形成一种勤奋感,只有形成一种勤奋感,才能战胜儿童的自卑感,培养儿童的能力,为将来的生活奠定基础。
如果在每一阶段不能满足和适应儿童的需要,就会使他们出现人格发展问题,这些问题将来成为其人格中的一部分而伴随一生。梢恢智诜芨校拍*
战胜儿童的自卑感,培养儿童的能力,为将来的生活奠定基础。#
如果在每一阶段不能满足和适应儿童的需要,就会使他们出现人格发展问题,这些问题将来成为其人格中的一部分而伴随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