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大数据做好防治窃电论文_王飞1,陈小玲2,董成哲3

运用大数据做好防治窃电论文_王飞1,陈小玲2,董成哲3

(1.2.国网拉萨供电公司 西藏拉萨 850000;3.北京新源绿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0)

摘要:随着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建设的大力推进,先进的传感量测技术、信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与电网基础设施有机融合,电网实时和非实时信息高度集成、共享和利用,为各级电网运行和管理人员提供了全面、完整和精细的电力业务数据流。基于用电数据挖掘和营销业务创新的需求,利用用电大数据,对不同类型的窃电方式进行用电行为分析,从而掌握窃电用户的用电规律,为防治窃电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反窃电;大数据分析;用电行为

1概述

在信息与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供电企业也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取得了质的飞跃,目前大多数企业在生产时都应用了信息化自动化技术,但这些还远远不能够满足供电企业进行平时的营销管理。尤其是在防窃电领域,由于对窃电的监控技术不精和不够科学化的窃电量认定,导致出现资金消耗和线路损失严重。所以,为了加强在防窃电领域的工作,要积极将营销大数据投入到防窃电的工作领域中,以达到有效预防窃电的目的。

2现状分析

4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适当下调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和工商业用电价格。本次电价调整,上网与销售电价双双降价,直接影响国家电网公司经济效益,因此抓好反窃电工作,坚持杜绝各种‘跑冒滴漏’行为,降低线损,提高管理增效益,对于保证国网公司经济利益显得比任何时期都更加重要。

现今,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反窃电降损增效工作,反窃电技术研究中心的成立及反窃电稽查监控平台的建设,势必将会加速解决“攻击电表黑屏窃电”、“强磁铁窃电”、“高频干扰窃电”、“高压互感器窃电”等高科技新型窃电手段,并促进精准检查和预警防控能力的提升。

在建立健全反窃电工作系统过程中,数据的处理分析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所在。基于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大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分析的反窃电降损方案,可以筛选出疑似异常用电用户,对用户用电行为进行跟踪比对、诊断,从而实现反窃电工作的统一管控,在此基础上反窃电稽查人员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的对疑似异常用户进行排查,解决“查窃难、取证难”的问题,提高用电检查工作效率。

3大数据技术应用

3.1反窃电数据比对分析基本原理

电是无形的,我们不太好理解,但如果把电比作水,线路比作主管道,挂接在线路上的高压用户比作分管道,那么众多用户的电流、电压、功率等用电数据总和(用户数据)应该等于供电线路的电流、电压和功率等供电数据(线路数据)。当线路数据和用户数据不一致时一般会在用户侧找到相关的原因,而用户因用电异常造成的电流、电压及功率等异常时也势必会造成线路数据和用户数据的不一致。

通过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营销系统、PMS系统等不同系统的数据进行多维度挖掘分析,查找各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将数据隐藏的价值最大化,可以快速找到异常用电用户,及时对窃电用户进行查处。通过高压线损数据、用户负荷数据、用户用电信息数据,当用户窃电发生时,用户负荷数据和部分用电信息数据发生失真。大数据分析比对反窃电方法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将各类数据多维度比对分析,找出不同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从而重建真实的用户用电数据,通过和异常数据的分析比对,进而分析出用户的异常用电情况。

基于大数据技术对用户用电情况的分析计算是通过两种方式完成的,第一种计算方式是实时的,第二种计算方式是离线。实时计算主要是以流为计算框架,离线计算主要是以Hadoop为计算框架。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可以进行数据的分析计算,需要分为两步进行,首先将用户的用电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然后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提取分析,虽然这种分析方法较为有效,但是处理思路单一,不能将所有的异常用电情况进行覆盖,同时分析处理过程浪费大量的时间,然而应用大数据技术对现场用户用电情况的分析采用的Storm流计算方式,这种计算方式可以在接收现场用户用电数据的同时就完成了对数据分析和处理,真正做到了实时计算,提高了分析效率。

4大数据分析实施

4.1多维度、多模型的窃电行为与智能分析技术的应用

基于用电大数据的反窃电分析获取电力用户的用电数据,包括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表底以及各种异常上报事件数据等。可实现对用户的远程数据云分析(cloud analytics),可对用户的计量回路进行全方位的数据分析,自动甄别用户用电情况,能在检查的过程中合理取证,切实解决查窃难、取证难的问题。远程数据云分析可实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和稽查信息系统进行同期对比分析,快速准确的分析智能电能表和计量回路的数据,结合大数据分析系统,实现对用电数据挖掘、诊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2基于海量用电数据的能效水平分析技术的应用

基于用电大数据的反窃电分析,实现反窃电业务的全方位、全过程管理,提高反窃电管理水平,建立反窃电工作的长效管控机制。系统通过植入专家库反窃电诊断模型并建立大数据挖掘分析模型,系统根据数据库中存储的异常告警数据并结合历史负荷数据的分析,自动判断并筛选出用电异常的用户,以直观的列表方式显示给管理员,并可以按线路、台区等选择、支持用户名智能检索,以方便快速浏览。

4.3为用电检查人员提供实时远程反窃电指导工具及分析工具

基于用电大数据的反窃电分析可以为用电检查人员提供实时远程的可疑用户筛选、数据诊断、电费追缴计算、远程取证、业务指导等方面的支持,对用电检查人员的工作提供了指导性意义。同时,对用电检查工作进行记录与分析,协助用电检查人员工作。

4.4为反窃电移动检测设备提高实时管理平台

目前,移动反窃电设备被普遍应用在各地的反窃电工作中,具有安装方便、隐蔽等特点,集检测、取证、查处于一身,但缺乏远程统一管理与数据的系统平台的支持,往往都是单兵作战,用电检查人员需要现场部署与现场取数、分析等现象。基于营销及用电大数据分析建模,可以为移动设备提高统一的管理平台、数据存储平台与设备操控平台,可以使移动监测设备与远程反窃电分析系统结合,发挥更大的反窃电作用。

5运用大数据分析可解决的问题

5.1远程锁定窃电行为,精准计算追补电量

窃电行为具有手段隐蔽、高科技化、数额巨大的特点,不但给供电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对于反窃电查处、取证、追补电量计算增加了困难。针对上述问题,国家电网制定了《接入电网的反窃电监测设备技术规范》,系统解决了反窃电设备接入电网、可靠性设计及信息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GE-2010Z远程反窃电设备能够接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远程锁定窃户,精准计算损失电量,是防治窃电行为的长效方案。

5.2精确锁定窃电位置,有效获取窃电证据

窃电分子为应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等远程监测系统,目前多采用间歇式窃电方式,出现了“人到窃电停、人走窃电始”的现象,基层用电检查人员面临查窃难、取证难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便携式智能远程反窃电设备的自动摄像取证,精准锁定窃电位置及监测高频干扰、强磁铁窃电等功能,24小时值守模式能够有效解决查窃难、取证难的问题。

5.3批量排查、智能诊断、方便快捷

低压台区内的小动力用户和居民用户数量多,排查工作量非常大。台区降损工作繁重、效率低下是一直摆在用电检查人员面前无法解决的难题。

为解决此问题,我们推出了台区反窃电工具,本产品具有“批量排查、智能诊断、方便快捷”的特点,同时具有智能诊断电表故障功能,作为单兵智能作业装备,可大幅提高低压台区用电检查工作效率。5.4筛选大区窃电户,提升反窃电水平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得省级、大区级反窃电诊断与技术运维服务的推广得以实现,这对于大区管理以及同一调度等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6结束语

基于大数据技术开展反窃电稽查工作,毫无疑问能够支持稽查人员提高稽查精确度与工作效率,能在检查的过程中合理取证,切实解决查窃难、取证难的问题。远程数据云分析可实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和稽查信息系统进行同期对比分析,快速准确的分析智能电能表和计量回路的数据,结合大数据分析系统,实现对用电数据挖掘、诊断。可以快速、准确定位窃电用户,为电网挽回大量的经济利益。同时,指导、规范用电检测工作,为用电检查工作人员提供确实可行的检查方案与可疑用户信息,提高用电检查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用电检查人员的劳动强度。

其次,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为反窃电专家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为反窃电工作以及反窃电研究搭建了专家支持平台,对现场用电检查人员,起到了技术引领与技术支持的作用。综上所述,运用大数据做好防治窃电工作,对国网公司的降损增效意义重大,值得深入研究与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尚凡.佟翾.田晓霞.刘喆成.冯盛兰 重要电力客户供用电安全管理探析;电子技术应用2017年.

[2]刘岩.魏彤珈.巨汉基.崔文武.董成哲.韩文欣 基于用电大数据的反窃电行为分析;电子技术应用2017年.

论文作者:王飞1,陈小玲2,董成哲3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  ;  ;  ;  ;  ;  ;  ;  

运用大数据做好防治窃电论文_王飞1,陈小玲2,董成哲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