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机械设备作为现代化的生产工具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由于磨损、疲劳、腐蚀和老化等原因造成性能劣化,甚至导致故障而造成严重后果。采取有效的方法,以减缓机械设备劣化速度,维持其原有的性能和技术状态,很有必要。基于此,本文对机械设备点检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设备的维护对策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机械设备;点检;问题分类;维护对策
前言:设备点检管理制度是一项科学的管理方法。它的基本依据在于再优秀的员工也有疏漏之处也存在着人的天生的惰性。而生产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恶性事故大部分都起源于设备的松动、积尘、缺油、缺相、短路、断路等简单故障的发生。人的天生的惰性加上简单故障即导致恶性故障或事故的发生。点检管理制度主要的任务就是通过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来克服人的天生惰性避免低级错误所导致的恶性事故的发生,并为企业全员设备管理打下基础。
1机械设备的故障分类
1.1按故障的发生原因分类
①劣化故障:当机械设备投入使用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零件将发生磨损,疲劳、腐蚀、蠕变以及金属材料组织改变等不可逆的变化过程,这些变化过程将使机械设备的功能随着时间而逐渐降低,因此而引起的故障称为劣化故障,或称时间相关故障。为了把握对象设备的劣化倾向程度和减损量的变化趋势,必须对其故障参数进行观察,实行定期的劣化量测试,对设备劣化的定量数据进行管理,并对劣化的原因、部位进行分析,以控制对象设备的劣化倾向,从而预知其使用寿命,最经济的进行维护。
②人为故障:由于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在违反使用规定和维护保养规定等情况下使用机械设备,如超载使用、超速使用及违反操作规程使用等,由此而造成的故障称为人为故障,亦称错用故障。通过日常的岗位培训,加强员工的操作技能水平,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减少人为故障的发生。
1.2按故障持续时间分类
①临时性故障: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的丧失某些局部功能的故障。这种故障发生后不需修复或更换零部件,只要对故障部位进行调整即可恢复其丧失的功能。通过设备的点检,及时发现及时调整,可避免造成更大的持久性的设备故障。
②持久性故障:造成设备功能的丧失一直持续到更换或修复故障零部件后,才能恢复设备工作能力的故障。
1.3按故障的形成速度分类
①突发性故障:由于设备本身各种不利因素和偶然的外界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类故障的特征是其发生的时间与设备的状态变化和设备使用过的时间无关,是在无明显故障预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因而又称为不可监测故障。
②渐发性故障:各种老化过程而造成的故障。设备使用过的时间越长,发生故障的概率就越高。这类延时的故障提供了进行故障监测的可能性,所以常称作可监测故障。
1.4按故障的性质分类
①功能故障:设备不能继续完成其预定功能的故障,常常是因为设备的个别零件损坏或卡涩造成的;
②参数故障:设备的规定参数超出允许的极限值而造成的故障,如传动效率降低。设备处于丧失工作能力或工作能力显著降低的故障状态。
1.5按故障的危害性分类
①灾难性故障;
②一般性故障。
1.6按故障是否发生分类
①实际故障:设备已经发生的故障;
②潜在故障:设备自身存在的可能发生的故障。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修规程,采取有效的故障诊断措施,将能防止潜在故障发展成实际故障。
2故障的预兆主要表现有以下形式:
①总体性能的变化。
这是一种十分明显的常见故障。如离心水泵不上量。这些故障迹象十分明显,容易察觉。在进行故障诊断时必须认真分析,才能正确判断故障的部位及其原因。
②振动异常。
机械设备的振动是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一种属性,是不可避免的。但机械设备在正常状态时振动参数的数值在允许范围内。如果机械设备振动发生异常,一定是由故障引起的。如转子的不平衡可引起径向上的振动加大。
③响声异常。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机械设备处于正常的技术状态时,在运转过程中能够听到的仅是一些均匀而轻微的声音。如果在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伴随其他杂乱而沉重的声响,如连续或间隙发出沉重的“当、当”金属敲击声。这些机械设备运转声响异常标志着机械设备的正常技术状态已经发生变化。
④过热现象。
过热现象通常发生在发动机、变速器、制动器、轴承等部位。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无论机械设备工作多长时间,这些部位都应保持一定的工作温度。如果这些部位的温度超过了规定的温度,即称为过热现象,表明机械设备的某一部位存在潜在的故障,如变速器或轴承发生过热现象多属缺少润滑油所致。
⑤裂纹的扩展。
机械零件表面或内部的缺陷和损伤是导致机械故障的一种隐患。所谓零件的表面或内部缺陷是指金属机件或材料在机械加工(包括焊接、锻造、铸造、压延等)过程中引起的夹渣、疏松、气孔、砂眼、裂纹等。其中以裂纹缺陷对机件的影响最为严重。在“老化”过程中机件的磨损、断裂、腐蚀等各种形式的损伤状态中都会产生裂纹。机件中存在的裂纹不一定都会造成各种,裂纹在达到某种尺寸之前完全可能不使机械设备的工作能力明显下降。所以问题不在于裂纹是否存在,而在于这种裂纹是否会很快扩展,而导致机械设备的工作能力下降。
3机械设备科学维护的对策
3.1建立并完善机械设备的管理制度
(1)建立较为健全的机械设备办理部门,关于机械设备的办理要遵循“科学规划、统一办理、专人担任”的机制,构成较为体系的办理机制。一起,还要将专业性的办理和全员办理进行交融。做到安全出产,人人有责。
(2)严格履行三定准则(定人、定岗、定机),每一台机械设备都要有专人进行担任。三定准则是从基础上进行修建机械设备的办理,这项准则是否可以很好的履行,在很大程度上决议着修建企业的出产率、安全情况以及机械设备的完好率,所以在准则履行过程中,要保证人员岗位的稳定性,正常情况下最好不要变化人员岗位。防止由于岗位人员关于机械设备了解不行而误操作或操作不妥造成丢失。
3.2对机械维护管理人员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设备的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变化中。这就对机械设备维护人员的专业化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这种形势下。需要针对机械设备维护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技能进行相应的培训,在保障机械设备维护管理工作人员能够对机械设备的维护工作进行专业化的操作之外,还需要对机械设备维护人员对于机械设备出现故障的判断能力和反应力进行锻炼,保障当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时,机械设备的维护管理人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出故障发生的点,同时针对故障进行及时的维修。
3.3加强对机械设备进行技术改进
面对机械设备中比较落后的技术需要进行相应的技术改进。首先相关的机械设备维护工作人员应该针对机械设备的型号和相关资料进行全面的了解,利用新的维修技术、新的机械设备工艺技术以及新材料对比较落后的机械设备进行相应的技术改进,主要是针对机械设备中能耗比较大、污染比较严重、工作效率低下以及使用比较长久的机械设备进行技术改进,从而提高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和性能,保障机械设备使用的安全。
3.4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机械设备保养工作
清洗保养,清洗保养主要是针对机械设备进行清洗工作,因为机械设备有时候处于一些环境比较差的状态中进行工作,机械设备在这种环境中容易导致机械设备上面铺满灰尘,长时间不进行清洗就会影响到机械设备的质量,导致机械设备在使用中出现安全问题,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就需要针对机械设备进行清洗工作,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清洗保养工作。润滑保养工作,这项工作适合于大型的机械设备,这些机械设备在进行工作中一般具有比较大的工作量。所以在长时间的高效运作中,机械设备容易出现问题,为了机械设备能够继续进行高效运作,需要针对机械设备进行润滑保养。
4结语
通过专业化的设备点检工作,进行有效的分析比较,总结规律,积累经验,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跟踪掌握设备运行状况,达到变被动维修为预知维修的目的,最大程度控制维修成本,确保设备正常运转,达到设备生产利用率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高佳.机械设备检修与故障诊断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26)
[2]王文亮.机械设备检修与故障诊断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34)
[3]陈艳梅.新形势化工机械设备维护管理工作策略[J].化工管理,2015,(30)
[4]李仕伟.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J].科技视界,2015,(23)
[5]设备点检管理(一)[J].卜铁生.设备管理与维修.2008(07)
论文作者:高永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机械设备论文; 故障论文; 设备论文; 发生论文; 工作论文; 裂纹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