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众所周知,城市供热系统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关系着我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因此做好城市供热系统工作。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是供热大国,每年在供热系统中投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然而我国的供热系统在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急需解决。本文分析了供热系统常见技术通病的及处理。
关键词:供热系统;技术通病;处理;
供热的技术水平是否先进直接关系到供热面积的发展,发生技术问题,如果技术水平非常先进,就能得到合理、迅速的解决。近几年来,许多供热企业存在着许多技术通病,也就是存在的一些问题具有相通之处。这些技术通病如果不能得到妥善的处理将会大大影响供热质量,还会造成能源浪费,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一、实例分析
某住宅小区, 总建筑面积为60万m2 , 其中住宅楼49 座, 幼儿园一座,住宅楼为多层及小高层板楼, 最高为11 层。该小区现实际供暖面积为35.9 万m2 , 供暖计算热负荷为1.62×104kW。
二、供热系统技术通病的分析
1.管网泄露。由于管网老化严重, 容易出现事故漏水。当失水量较大时, 应及时排查。某小区某次事故失水, 运行人员虽然发现了事故, 但在查找过程中发现管道具体走向不明确, 部分地沟未清理而无法通行, 无法及时排除故障, 造成长时间的大量失水。另外, 在测试过程中也发现失水量较大的小区各入口阀门漏水严重, 部分阀门一经触碰即开始漏水。因此, 应在供暖季结束后加强管道阀门的维修, 及时更换损坏的阀门和腐蚀严重的局部管道, 对部分无法通行的地沟进行清理, 以便在出现事故失水后能尽快排除。
2.供水各支路负荷平衡。很多小区当锅炉房投入运行后, 由于锅炉容量富余, 故陆续扩充供暖面积。在新增供暖面积时, 往往随意增加支路, 却忽视支路间的负荷平衡。因此在供暖规划时应尽可能使支路负荷平衡, 一方面可以节省循环水泵电耗, 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供热均匀, 若实际条件不许可, 可增设调节阀, 并进行合理调节。
3.建筑末端常见问题。一是同一个小区建筑保温水平不尽相同, 新老建筑更是差异较大, 同时不同末端方式混杂的现象较为普遍, 经常导致出现建筑内某些房间已经达到供暖要求, 而部分房间还偏冷的情况。此时很难通过进一步的流量调节解决问题, 只好提高热源供水温度, 增加供热量, 这就导致原来满足供暖要求的建筑室内温度过高, 形成楼栋之间的水平失调, 造成能源浪费。二是楼内阳面、阴面太阳得热存在差异、不同立管的水量不同等会造成楼内各立管的负荷变化不一致, 而目前对于立管基本无末端调节手段, 这样就造成楼内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平失调。
4.锅炉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锅炉房运行管理人员为非专业人士, 凭经验指导锅炉的运行管理, 没有相关理论、运行规则加以指导和约束, 甚至当燃煤锅炉更换为燃气锅炉时, 仍沿用燃煤锅炉的管理经验, 供暖运行调节随意性较大。一些小区供热系统的维修人员, 或是缺乏技术指导, 或是责任心不强, 解决问题时敷衍了事。笔者在测试中发现, 一用户因散热器不热多次报修, 维修人员每次均用一小水泵将散热器内凉水抽出。这种饮鸩止渴的方法不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而且造成大量热损失。
三、处理
1.气候补偿器节能技术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随室外温度的变化供热系统的热负荷也随之改变, 因此供热系统需要设置节能设备来调节供热锅炉的出力, 达到经济运行能源的目的。该小区热力站主要设置气候补偿器, 同时设置超声波流量计、温度表、压力表等热计量装置, 并在每组换热器的一次水侧供热管道上设置电动调节阀。气候补偿器通过温度传感器测量室外温度、热用户室内温度及二次水侧供回水的温度。供热系统自动控制器根据气候补偿器测量的各项温度参数及已设定的供回水温度曲线, 通过控制器的软件设定程序计算后, 调节换热器一次水侧电动调节阀的开度, 改变一次水的流量, 并控制二次水循环泵的转速。热网监控中心与换热机组现场控制系统通过ADSL 通信技术互换数据, 随时采集热源和热力站的运行参数, 对供热系统的流量、温度、压力进行在线监测, 通过变频设备控制热源内循环泵的转速实时控制供热系统一次水供热管网的流量, 达到降低热源的能耗及电耗的目的。
2.供热外网的运行调节。一是采用分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方式的具体应用
。目前供热区域一、二次网均采用定流量质调节运行方式。这种方式在整个采暖期网路循环水量保持不变,只根据室外温度变化调整供水温度,因此在运行管理方面比较简便,而且系统比较稳定。但是由于整个采暖期流量保持不变,特别对二次网而言,有的区域为了缓解管网水力失调,解决末端用户的供热效果,常采取大流量小温差方式,造成循环水泵电耗较大,运行不经济。对于居民区而言,每天用热的时间较长,但一般在室外温度较高的中午(10:00—13:00)和晚间(22:00—2:00),供热温度适当降低并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根据以上情况,各供热区域的变流量时间段及流量划分。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室外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低于-6℃)不考虑变流量,另外每天变流量运行的时段内虽然管网存在一定的水力失调,但基本上不影响用户的用热效果。在管网初调节后,以换热站总供回水平均温度为基准温度,通过测温枪从管网由近到远的顺序进行细调。对于大于换热站供回水平均温度的环路的用户关小阀门,对于小于换热站供回水平均温度的环路的用户开大阀门。经过反复多次调节后,待各热用户供回水平均温度和中端基准温度的差值不超过1℃,即二次网的供、回水的平均温度基本相等,此时各用户的室温基本上达到一致,则供热系统热力工况和水力工况实现了热量平衡。 对于一些供热半径较大的区域,在实现初调节和细调节后,末端用户室温仍然达不到的情况,对末端主要支线采用环状形式布置连到一起,形成环状管网取代枝状管网,可起到互补作用,改善供热效果。通过以上手段的调节,管网水力工况基本稳定,用户室温合格率达到98%左右。
3.许多供热企业对水力工况还缺乏必要的认识,设备陈旧,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对新技术了解甚少,缺乏专业知识,使供热出现很多问题。一些企业针对供热问题虽然采取解决措施,但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导致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浪费。热量的分配总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尽管在设计的时候已经非常精确,但实际隋况与设计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如管径、水力不平衡等因素都会影响热量的分配。改善水力不平衡的状态需要进行反复的调节,而且工作量很大,往往也只能起到改善的效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有足够的资金,就可以采取自动控制进行调节。但是此种方法的成本较高,应用范围较为狭窄。通常,一些供热公司在关键位置都没有安装压力表,给系统的管理造成很大的不便,出现问题无法了解。因此,压力表的安装数量和位置要符合要求,这样才能为提高供热质量、解决技术问题起到了很好的支持。
供热系统的技术通病得到顺利解决的前提是普及供热知识,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其真正意识到节能降耗的意义。企业要鼓励员工积极了解最新技术,吸取经验,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真正提高供热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付任宇.对供热系统节电技术的研究.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1):105.
[2]李惟毅,史维秀,崔志强,等.公共建筑供热节能探讨.暖通空调,2017(8):26.
[3]沈子玲.浅析分布式变频泵在供热系统的节能作用.硅谷,2017(12):142.
论文作者:徐永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系统论文; 管网论文; 温度论文; 回水论文; 流量论文; 水力论文; 通病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