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事情变得更糟:对人口问题的新担忧_人口问题论文

使事情变得更糟:对人口问题的新担忧_人口问题论文

雪上加霜——人口问题新忧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忧思论文,雪上加霜论文,人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口问题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说到底是个经济问题。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经济大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近10多年获得了最快的提高,这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的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是主流,是历史上难得的机遇。但机遇与挑战并存,改革开放的10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人口问题形势严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已刻不容缓。

一、人口总量控制方面的形势依然严峻,人口迅猛增长的势头虽然得到遏制,但出生绝对数很大,流动人口生育管理漏洞很多,早婚、早育问题仍很严重。

——人口出生绝对数很大,人口统计数字不实

近年来,由于各地认真贯彻了中央关于计划生育工作既要抓紧又要抓好的指导方针,出生率已降到较低水平,1993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18.09‰,江苏省人口出生率为13.97‰,但全国出生人口为2126,净增(扣除死亡人数)1346万;江苏出生人口为97万,净增56万。我国1993年出生人口相当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人口的总和。江苏出生人口相当于一个近百万的大县人口。如此巨大的出生绝对数,严重地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人口统计数字瞒报、漏报的现象严重。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以下简称“计生委”)1993年10月曾对两个省抽查了32个村,发现农村人口出生报表漏报率高达35-40%。苏北有一个县的计生委领导深入一个乡,查出1991-1994年漏报超生数132个,县政府又组织人员查了8个乡12村,发现仅1994年第一季度的出生漏报率就达35%。另据省计生委最近一次对村级的抽样调查,苏北有一个村,1994年1-3季度,向乡报出生数为9个,无一超生,均为一孩生育,但实际情况却是出生数为23个,有15个为计划外生育,出生漏报率高达65.5%。究其原因,一是实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尚缺乏经验,有些地方考核评比单纯以出生率高低排队,并把考核结果与干部的奖惩、升降、任免紧密挂勾,致使一些思想作风不端正的基层干部在统计数字上弄虚作假;二是分解下达上级人口计划不科学,层层克扣指标,使基层难以完成,有的乡就瞒报出生人口;三是统计人员或是不负责,或是素质低,致使统计质量差。为此,必须进一步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反对欲速而不达的高指标,同时要认真改进统计工作。

——流动人口生育管理的漏洞

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口的大流动。人口流动有利于经济发展,但同时也给计划生育带来了新的问题。一些人钻空子超生多生,甚至重婚纳妾。例如江××到广州当建筑包工头后,从1982年开始重婚纳妾,先后娶了7房“姨太太”,生了7个孩子。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1990年,全年离开户籍所在地1年以上并跨越市、县范围的流动人口有2135万,离开户籍所在地1年以下的流动人口数,全国有8000万以上。随着近年来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我国人口流动频率明显加快。1993年,全国离开户籍所在地1年以下的流动人口数在1亿以上;1994年,这一数字还将继续上升。

流动人口的增长是伴随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但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至今仍是漏洞不少,问题较多。现在,全国每年出生人口中,有1/10为流动人口所生,绝对数高达200多万,随着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由流动人口所生育的孩子的比重将随之增大。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涉及到民政、公安、卫生、建筑、税务、工商等有关部门,需要结合这些部门的工作,进行综合治理,才能取得成效。目前的困难是,还没有真正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机制。

——早婚早育的势头

早婚早育、未婚先孕直接对计生工作形成冲击,一直是计划生育工作棘手的问题之一。

根据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1989年,我国15-19岁女姓人口为6086.5万,比1981年减少70万,然而,1989年15-19岁的妇女生育的孩子数却从1981年的38万人增加到135万人。从早育的胎次构成上看,1989年早育的孩子中有14万为第二胎,是1981年相应数字的6倍,三胎及三胎以上者几乎增长了10倍。由此可见,早婚不仅带来了早育,而且带来了多育。

要克服早婚早育,当前需要做的工作是:严明婚姻法规,加强婚姻执法;同时,应运用经济杠杆,限制早婚早育行为,还要加强对青少年的青春期教育和性教育。而这些,需要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外进婚”中的早生和超生问题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吸引外省一些较贫困地区的妇女纷纷到本地来寻找“白马王子”。当地男青年与外省女青年的婚配(简称“外进婚”)与日俱增。据调查,江苏省扬州市1985至1987年“外进婚”占这一时期结婚总数的6%,而1988年至1990年“外进婚”占这一时期结婚总数的13%。

“外进婚”打破了千百年来通婚范围狭窄的格局,有利于优生优育,但“外进婚”也有它的消极方面。表现在:

(一)违法同居、重婚的现象严重。据调查,“外进婚”同居不领证的占80%以上,在这些“外进婚”的妇女中,多数一无身份证,二无婚姻证明,年龄小的声称“未婚”,年龄大的不是说“丧偶”就是说“离婚”,扬州市胡庄乡严某,1988年3月从河北省将31岁的陈某带回家同居,调查时陈某说:“我嫁过一个男人,男方提出了离婚,我就改嫁了,但没领离婚证。”

(二)早婚、早育冲击计划生育落实,干扰户籍管理。江苏姜堰市1987年至1989年期间共有“外进婚”2213对,其中女方不到法定婚龄的885人,约占总数的40%,最小的只有15岁,16岁就当了妈妈。还有一部分“外进婚”不仅早婚早育,而且多婚多育。昌松乡建明村共有“外进婚”36对,其中生二胎的就有5对。基层干部反映“外进婚”:“户口未迁难管教,计划生育没有招,肚子大了往外跑,地址不明无处找”。

“外进婚”带来的早生和超生问题,绝非一个部门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在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职能部门需要协同行动,加强管理,这样才能兴利除弊,使“外进婚”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人口身体素质有了长足的提高,但问题仍很严重,优生工作亟待加强。

建国以来,我国人口身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婴儿死亡率由1949年的200‰。下降到1989年的31‰,人的预期寿命已由1949年的35岁提高到1989年的70岁。有些健康指标已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旧的传统观念在群众中影响很深,人口身体素质存在着严重问题,优生工作需要大力开展。

——全国残疾人数量多,比例高

据1987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157.9万人中,有各类残疾者为7.7万人,现存率为4.9%,平均每20人中就有一名残疾人。若以1986年末全国总人口10.6亿人为基数,则全国当时约有各类残疾病人5164万名,占全国总人口的46.8‰左右。

——遗传病种类多,发病率高

据报告,现已发现人类遗传病5千余种。如兔唇、腭裂、无脑儿、脊柱裂、白化病、精神分裂症和先天愚型等。据1986-1987年四川省进行遗传病流行病学的调查,在被调查的126876人中,发现患者5358人,占总人数的4.2%。按当年的全国人数标准推算,当年全国约有4452万名遗传病患者。

——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人数多

据1986年10月1日至1987年9月31日全国出生缺陷调查表明,一年中共调查1243084例围产儿,共查出出生缺陷6172例,其发生率为13.07‰,若按当年出生人数23543188人计算,每年全国约有30余万名新生儿为出生缺陷患者。

——智力低下患病率高

据1987年全国6大行政区域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的“0-14”岁儿童智力低下流行病学调查,在85170名受检儿童中发现智力低下者862名。推算全国0-14岁儿童智力低下患病率估计为1.20%,当时全国0-14岁儿童智力低下患儿约300万左右。

——贫困山区痴呆病人婚配后果极为严重

在以上情况下,一些遗传病患者仍在生育后代,给中华民族的繁衍带来严重后果。据有关资料报导,1991年10月,有人对安徽岳西县来榜区痴呆病人和他们婚配生育痴呆子女数情况分别进行了详尽的摸底调查。发现:全区共437名痴呆病人,占人口总数的9.8%;婚配人数95人,占痴呆病人总数的20%;生育痴呆子女数68人,占生育子女数的43%。其中羊河、青天、明山三乡成年痴呆比例较高,分别高达18.8%、14.4%和13.6%。痴呆病人生育痴呆子女的比例分别占52%、50%和50%。痴呆病人比例高的乡,大部分人口处于偏僻的山旮旯里,与外界社会交往频率较低,形成血缘关系极为浓密的近亲繁殖,这是贫困山区痴呆病人多且不断繁衍的重要根源。

有人口专家提出必须对痴呆病人婚前实行绝育手术,使其不再繁衍痴呆病的后代,免得贻患社会、贻患后代,这应引起有关领导的足够重视。

为了认真解决人口身体素质的问题,一要明确管理体制,由卫生部门或计生部门统一管理,并健全完善组织网络;二是制定优生法规,做到有法可依;三是加强优生优育的宣传教育,面向农村普及优生知识;四是加强优生优育的科研工作,培养指导优生优育工作的专门人才。

三、人口结构(主要指出生婴儿性别结构)方面的新失衡现象。

出生婴儿的性别结构应当是自然平衡的。但随着计划生育的深入开展,一些人受旧的传统观念的影响,重男轻女思想严重,有的利用B超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千方百计弃女育男。

——B超对胎儿性别失常的影响

利用B超进行选择性人口流产对我国婴儿性别的影响,近年来屡见报端。

1992年1月13日中国人口报发表的“个体户不应发展B超检测业务”一文,报导了江苏省不少个体户利用B超作胎儿性别鉴定发家致富的现象,并呼吁有关部门制止这种现象随意发展。省有关部门曾发文明令禁止,省政府分管卫生和计生工作的副省长也早有批示,提出要对违者从严处理。我省××市卫生院曾处理过该县小纪中心卫生院一B超室工作人员利用B超擅自作胎儿性别鉴定造成计划外生育的事件。

目前,我国男性人口已经多于女性人口。1992年部分省市抽样调查和1990年“四普”资料表明,我国总人口中男性占到51.5%,女性占到48.5%,相差3%,其中25至49岁独身男性是独身女性的15倍。抽样调查和人口普查结果还表明,在每年出生的2000多万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多出生300余万,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14,失调的人口性别比意味着我国大陆现有光棍汉4,000多万,到本世纪末仍要增加2000多万。为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严禁用B超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部分农村遣弃女婴现象严重

笔者从有关部门获悉:近年来,部分农村遗弃女婴现象日趋严重,也是男女人口比例失衡原因之一。

以上种种“新忧思”,对于我国早已存在着的人口问题,犹如“雪上加霜”。它直接滞阻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必将贻患中华民族经济腾飞的千秋伟业。严肃对待、认真解决,已是当务之急。

标签:;  ;  ;  ;  

使事情变得更糟:对人口问题的新担忧_人口问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