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生活化视域下高校瑜伽教学模式探析论文

体育生活化视域下高校瑜伽教学模式探析论文

体育生活化视域下高校瑜伽教学模式探析 *

黄美蓉

(中国矿业大学 体育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摘 要 :在论述瑜伽修习价值和体育生活化本质的基础上,指出将体育生活化理念融入到瑜伽修习和瑜伽教学中,是可能的,也是必然的。以体育生活化的本质为暗线,以瑜伽教学的目标、内容、过程、方法和评价等环节为明线,阐述了在高校瑜伽教学的各环节中,将体育生活化与瑜伽修习高度融合的过程和意义。

关键词 :体育生活化;高校瑜伽;教学模式

早在民国初期,张伯苓就提出体育要生活化[1],大半个世纪以后,韩丹再次强化了体育生活化的概念和理念[2],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研究者开始关注体育生活化。而瑜伽为“一致”“结合”或“和谐”,是自我和原始动因的结合,即相当于“天人合一”,是控制心灵的波动,是远古人类悠久智慧的结晶[3]。可见,体育生活化与瑜伽修习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所以将体育生活化理念融入到瑜伽修习和瑜伽教学中,是可能的,也是必然的,瑜伽课程已经在大学体育课程中悄然生长。

一 、体育生活化与高校瑜伽教学目标

体育生活化的本质,既是体育运动实践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向生活的回归,是体育与日常生活的融合,也是体育自觉的过程和结果。“回归”意味着体育向生活实践靠近,意味着从“科学活动”“知识活动”和“理论活动”向“实践生活”的回归。因此,学校体育必须必摒弃“工具至上”和“技术至上”的体育技术观。体育在本质上离不开生活,是生活孕育了体育。从发生学的角度讲,体育原本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是体育的基础和本源。生活与体育似乎是孪生姐妹:生活是人类存在的形式,有人类即有了体育。原始人凭借生命冲动挑战命运,依靠生存本能与自然界抗衡,他们表现出来的嬉戏,是近乎动物快感的体现,而恰是这些,为近现代体育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基本的运动形态和必要的活动素材。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活信息化的发展,体育逐渐与生活脱离,丧失了其原有的生命力。当代体育只有从“工具体育”“手段体育”“功利体育”回归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去,才能重新恢复其生命力。体育必须将生活实践和生活世界视为奠基性的、根本性的东西,向生活实践回归,这就是体育生活化。因此体育生活化要求高校瑜伽教学必须摆脱其工具性、手段性和功利性,要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作为其出发点和归宿。

体育生活化要求体育以“融入”的方式回归到人们的生活中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强调的是“融入”和“渗透”。一切行为的发生都是人内心世界的外部呈现,体育生活化更为直接的问题是:人们是否参与体育活动,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人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和谁一起参与体育活动。体育生活化虽然最终要注重外部表现,但不能忽视体育意识、体育精神、体育类型、体育设施等内容。绝大多数学者都是在常识语境下解读“体育生活化”的,这是必要的,但是我们需要从更多语境下来考察体育生活化,如政治语境、经济语境、哲学语境等。因为体育生活化的研究内容更侧重于体育如何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体育活动怎样变成人们日常的自觉自愿的行为,体育意识、体育精神如何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态度等。因此,高校瑜伽教学的目标包括三个方面:(1) 不仅要把瑜伽体式、呼吸和冥想的外在形式教给学生,更要把瑜伽理论、瑜伽精神和瑜伽意识潜移默化地传达给学生;(2) 要让学生懂得如何把瑜伽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3) 要让瑜伽成为学生自觉自愿的行为。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语境下,“现实的人”的历史发展性是指摆脱了“自我意识”和“感性直观”拘囿的现实生活过程中的个人所具有的不断拓展其创造性本质和生成现实社会关系体系的特性。这种历史发展性蕴涵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现实的人”是历史发展的现实出发点,它根本上摆脱了“意识活动”的支配,而成为支配“意识活动”的现实力量;二是“现实的人”的发展和历史的发展是统一的,二者统一的基础就是物质实践活动。

自觉是指人们走出习惯和想当然的状态,形成自知、自决、自主的精神状态,并持续强化、体验和反省这种状态,并在此基础上产生决断和毅然决然的行动[4]5。“自觉”是人类逐渐改善客观条件,加深对万物的认识,无限接近事物本质和客观规律的过程[5]。体育自觉的内涵,是指进行体育锻炼的主体自觉自愿地坚持科学的体育锻炼方式,从而养成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而体育生活化的过程,不仅仅是个人和社会对体育的认识达到工具理性与目的理性统一的过程,还是社会的体育需要与个人对体育的自由追求的和谐统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能够正确地认识并按照体育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地进行体育活动。体育生活化是体育自觉的过程与结果,因此,体育生活化要求高校瑜伽教学的目标,是在瑜伽教学过程中达到工具理性和目的理性的统一,达到社会需要与个体发展的和谐统一。因此,这就需要克服传统瑜伽教学目标的不足。传统瑜伽教学的目标是教会学生记忆瑜伽体式名称,学会瑜伽体式修习方法,掌握瑜伽呼吸方法等[6]。体育生活化要求下的瑜伽教学目标,是要学生能够自主地、自由地、自觉地进行瑜伽练习,把瑜伽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能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学校各种资源,选择合适的修习伙伴,进行瑜伽修习。高校瑜伽教学的目标,是把瑜伽修习尽可能地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二 、体育生活化与高校瑜伽教学内容

天津自贸试验区于2015年正式挂牌成立。2018年5月《进一步深化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中指出,努力将自贸试验区打造成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

根据上述高校瑜伽教学目标的要求,其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全面而深刻,兼具理论和实践。笔者对7所高校瑜伽教学内容的调查结果显示:71.3%的学生表示教师只讲解过少量瑜伽理论知识,20.8%的学生表示教师认真讲解过瑜伽的理论知识,还有7.9%的学生表示教师根本就没有进行理论知识介绍;实践教学主要以形体和呼吸形式为主,分别占比100%和85.7%,这两项尤其是体位或形体教学,是75.8%的学生最满意的实践内容,主要是因为这两种教学内容实施可行性较高,都可以从相对简单的动作入门,呼吸法也是贯穿于整个瑜伽练习过程中;10.8%的学生十分了解自己练习的瑜伽所属体系,83.2%的学生不太清楚自己所练习的瑜伽所属的体系,这说明大多高校在瑜伽教学中只注重体位练习等实践环节,而忽略了瑜伽理论知识对教学效果的奠基作用。瑜伽的起源、发生、发展以及未来趋势,瑜伽精神、瑜伽体系和派系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瑜伽课并不仅仅是对一系列瑜伽动作的练习,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瑜伽对生活的意义,并学会享受瑜伽所带来的精神愉悦。

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一般体现的是体育教师的价值取向。也就是说,教师喜欢或者擅长什么内容,就选择教哪些内容。而体育生活化要求瑜伽教学内容的确定与选择,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要,是为了学生的学而选择教学内容。所以,在高校瑜伽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还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采取与学生商议的形式,来确定瑜伽的知识、体式、呼吸冥想等修习内容。另一方面,体育生活化要求教师和学生商定的瑜伽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要关注学生日常生活的细节,从而使瑜伽修习能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无缝对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了解自己身心发展与瑜伽修习中各个部分、各个体式、各种呼吸方法等的关系,从而自觉地进行瑜伽修习。

在高校瑜伽的教学过程中,所谓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就是提倡学生自主合作,创新瑜伽的学习方式,从而将传统的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教学方式,改变为学生主动、老师指导的教学方式。比如,在学习瑜伽动作时,老师在课前不教给学生任何动作,而是将要学习的瑜伽动作的功效告诉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来收集相关视频进行自学或小组研讨学习,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探讨和展示。在展示的时候,教师和其他小组的成员可以对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指导,之后教师再把正确的瑜伽动作教给学生。在学生练习的时候,老师巡场对学生进行逐一指导与纠正。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创新,还会使学生对瑜伽动作记忆得更加深刻。当然,这一过程必须要有教师的参与,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要组织好学生的自主学习、探讨和练习过程,并对学生的学习和表现进行汇总、评价,对表现较好的学生和小组进行适当的肯定和表扬,而对其他学生和小组进行鼓励,这样就会使整个教学过程既民主,也充满活力。

三 、体育生活化与高校瑜伽教学过程

体育生活化要求人们关注体育的多元价值,而体育价值观念是人们对体育这一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感觉、思维、评价、判断的综合体现,它直接影响人们对体育的态度和情感,从而影响着人们的体育行为。作为体育生活化所要求的体育活动,由于存在体育兴趣等主观条件和体育外部客观条件的差异,人们的体育价值观念表现出强身健体、休闲娱乐、社会交往、现实目标等多元化的特征。因此,在高校瑜伽的教学过程中,对瑜伽价值的宣传要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冥想价值、呼吸价值、每一个瑜伽体式的价值、欣赏他人修习的价值、与他人共同修习的价值等,都要向学生宣传到位,要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善于选择恰当的体式来进行修习,比如心情不好时,选择倒立体位;久坐之后,选择颈部功法等。

传统的高校瑜伽教学过程主要表现为:教师示范,学生跟做;学生重复练习,教师巡视[7],或者是教师从头至尾带领学生进行练习。体育生活化要求在高校瑜伽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自身需要和喜好,进行单独、小组或者集体练习。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所学动作进行展示,要让学生明白,瑜伽并不是只有在体育课上才能练习,在平时的生活中也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练习的。而且,瑜伽练习不仅可以单人完成,也可以两人或者多人配合完成,是可以互相帮助的。

体育生活化要求人们的体育行为要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成为他们生活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体育锻炼行为和体育观赏行为等也要与人们的生活相融合,体育消费行为更要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一部分。因此,在高校瑜伽的教学过程中,也要有瑜伽观赏行为。瑜伽有其自身特点,修习者在修习过程中,一般注意力都放在自身感受上,有部分修习者习惯闭上或者微微闭上双眼,无法进行观赏行为。因此,要把瑜伽修习过程和瑜伽的观赏行为都在高校瑜伽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让学生养成观赏别人修习瑜伽的习惯,在观赏过程中,发现美,也发现不足,从而探知自己的心灵深处。

体育生活化要求人们对体育要有一个全面且科学、客观的认知,从而形成积极的、科学的体育价值观念,这种积极、科学的体育价值观念能够促使人们发生相应的积极的、科学的体育锻炼行为。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的形成,是人们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动力,也是让体育锻炼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的前提,也就是让人们的体育锻炼具有自主性。传统高校瑜伽教学主要采取教师讲解和示范练习为主的教学手段,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体位动作并配合正确呼吸方式。而体育生活化要求在高校瑜伽教学中,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中老师教什么样学生学什么的状况。因为传统的高校瑜伽教学方法,不仅抑制了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的能力,而且还制约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这样的教学方法是难以培养学生学习瑜伽的兴趣的。

四 、体育生活化与高校瑜伽教学方法

传统的地理水纹记号主要以地图图例为主,不能满足我国水利建设的需要。世界各地的地理水纹记号大同小异、种类繁多,我国的现代地理水纹记号虽然与之有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少差异。地理水纹记号覆盖面比较广,内容比较丰富,种类比较繁多,而针对水利的水纹记号又具有不规范、不全面等特点,不利于我国水利现代化的建设。

谢洛夫这种抒情式的艺术风格特征深深影响了莫斯科画派的形成。科罗温、列维坦、阿尔希波夫和阿列克谢·斯特帕诺夫等画家在其影响下,纷纷开始摆脱既定的观念束缚,跳出分析法的窠臼,转而采取一种生命抒情主义,即所谓的“诗意现实主义”。而谢洛夫的“生命之美”即是这种“诗意现实主义”最坚定持久的代言者。

在瑜伽教学中,音乐的选择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8]。瑜伽音乐的主要作用,是让练习者在练习时能够得到放松,将练习者带入一个清静愉悦的世界,让练习者感到心胸开阔,怡然自得,暂时忘记心中的烦恼和压力。因此,在选择瑜伽音乐时,要选那种让练习者感到宁静,可以完全陶醉其中的音乐。

五 、体育生活化与高校瑜伽教学评价

目前高校瑜伽课程的考核方式是以教师评价为主,一般都是综合学生的测评成绩和平时成绩进行评定,但这两项内容占总成绩的比例有所差异。教师在考核时,特别注重学生的瑜伽技能,即瑜伽动作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协调性,学生平时出勤率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项考核内容,以考核学生学习态度是否端正。笔者调查发现,只有28.6%的瑜伽教师将瑜伽理论知识作为考核内容,这主要是因为瑜伽教师一般把教学重点放在实践教学上,只教授少量的瑜伽理论知识。笔者通过调查还发现,目前只有7.1%的高校采用小组互评的考核方式。另外,有42.1%的学生认为考核内容主要集中在对瑜伽技能的考核方式上是不恰当的,因为部分同学身体基本素质较差,即使积极投入到瑜伽的学习中,对瑜伽的认知以及技能的掌握也是有难度的,在技能考核时必然落后于基本素质优秀的同学,从而导致自信心和自尊心严重受挫。

体育生活化要求体育活动成为人们的一种日常性的生活行为,因为体育的价值和功能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一段时间和过程的。而且,维护和提高健康是一个缓慢积累的生理化过程,体育的其他功能的实现(例如增加心理健康)同样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对高校瑜伽教学的评价应该采取多元的考核方式,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将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学习态度相结合,将自选考核内容和规定考核内容相结合,关注学生在练习瑜伽课程前后对瑜伽技能掌握的进步程度,将大学生自评和互评结果作为考核的重要参考内容,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瑜伽的兴趣,以及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养成终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理念。

因此,对高校瑜伽的教学测评,可以采用前测和后测相结合的方法。在开课前,对每位同学进行一次素质测评,并留底存档;然后通过一段时间的瑜伽学习后,让学生进行瑜伽技能展示,以便教师对学生在这段时间的瑜伽学习后的形态结构、身体机能、运动素质等方面是否有改变进行考察,从而对学生的技能展示前后的提高幅度进行打分,以实现过程评价。教师综合前测和后测的成绩,最终给出合适的成绩。另外,在瑜伽教学中,平时成绩可以由班级的体育委员来完成,体育委员综合同学平时的出勤情况和课堂表现,给出相应的平时成绩。这样,平时成绩加上教师的前测和后测的综合成绩,即为学生的瑜伽成绩,这样就比较客观公正地反应出学生的瑜伽练习程度,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进行瑜伽修炼的积极性,将瑜伽练习内化为一个自觉活动,从而实现体育的生活化。

参考文献 :

[1] 张伯苓.不懂体育者,不可当校长[N].中国教育报,2014-07-31(3).

[2] 韩丹.论体育生活化[J].福建体育科技,1991(3):1-5.

[3] 朱瑛,马艳.瑜伽形体练习对女大学生生理指标影响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61-64.

[4] 李晓文.学生自我发展之心理学探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 时海芳.试论我国体育从“自为”走向“自觉”的发展趋势——把握体育本质推动我国体育走向自觉发展之路的哲学思考[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8.

[6] 占玲玲,张荣华.武汉地区普通高校瑜伽教学现状与对策发展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8(1):71-73.

[7] 王小鹏,周云鹤,王会儒.我国大学体育课瑜伽教学中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运动,2017(18):99-100.

[8] 葛一雯.音乐在瑜伽教学中的作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7(21):108,110.

Analysis of College Yoga Class Teaching Mode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Sports Life

HUANG Meiro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China)

Abstract : On the basis of discussing the value of yoga practice and the essence of sports life,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it is possible and inevitable to integrate the concept of sports life into yoga practice and yoga teaching. Taking the essence of life-oriented sports as the dark line and taking the objectives, contents, processes, methods and evaluation of yoga teaching as the bright lin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high integration of the process and meaning of life-oriented sports and yoga practice in various links of yoga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 sports life; college yoga class; teaching mode

DOI: 10.3969/j.issn.2095-333X.2019.01.034

*收稿日期 :2018-11-16;

修订日期: 2018-12-12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7FTY001);中国矿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一般项目(2015YB42)

作者简介 :黄美蓉(1980-),女,江苏南京人,中国矿业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体育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33X(2019)01-0130-04

(责任编辑:吴海霞 实习编辑:赵世宏)

标签:;  ;  ;  ;  

体育生活化视域下高校瑜伽教学模式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