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动态系统取向的二语发展研究可视化分析
刘 茜1,2陈珊珊3闫正坤1
(1.安徽财经大学 文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2.美国威斯康星大学 教育学院,威斯康辛 麦迪逊 53705;3.宿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摘 要: 基于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及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以该理论取向的二语发展研究为主题的国内外文献数据(1997—2017年),借用CiteSpace5.1绘制科学知识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突变词分析、关键词分析,对比国内外该理论指导下二语动态发展研究在核心领域与热点演进的共性与差异。研究发现近20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核心领域主要涉及理论内涵与方法论、学习者语言系统与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热点演进路径均由理论建构到实证探究,国内多讨论混沌,国外则多关注涌现;国内相关研究发展较国外明显滞后,实证成果不足;教师身份、课堂环境及自主学习可拓展为国内研究的新热点。
关键词: 混沌动态系统理论;二语习得;二语发展;CiteSpace5.1
二语习得是研究本族以外语言的习得,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端至今,已经逐步发展为一门独立学科,其本质在于研究第二语言的发展过程与规律。多年来,国内外研究者采用不同的理论框架和视角,融合认知科学、计算科学等多种研究方法,已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跨学科特征明显。20世纪自然科学界兴起的动态系统理论(Dynamic Systems Theory, DST)、混沌理论(Chaos Theory)、复杂理论(Complexity Theory)、突变理论(Catastrophe Theory)等(下文统称:混沌动态系统理论)均强调系统动态特征,即系统随时间发生变异。该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研究,后因其在儿童运动与认知发展研究上成功应用[1]引发针对语言发展研究学者的关注[2]。混沌动态系统取向下的动态非线性二语发展研究挑战了传统简化论(reductionism)指导下静态线性二语习得研究,以崭新的视角考察二语习得进程的动态性、复杂性和变异性。作为二语习得研究理念与范式的突破性探究,了解其所涉核心领域与热点话题对现今我国相关研究者尤其重要。如李兰霞等认为[3]我国现有对混沌动态系统取向的二语习得研究综述多为单一的描述性讨论,尚无相对深入的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国内外对比研究。鉴于此,本文运用CiteSpace5.1软件,对1997—2017年间国内外混沌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二语习得研究相关内容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为我国研究者深入厘清相关研究的前沿主题与热点变化,促进我国二语习得动态研究范式的发展。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CiteSpace5.1知识图谱软件主要用于对学科研究前沿变化趋势探测和分析及对前沿与其知识基础之间、不同研究前沿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4]。本研究运用该软件,对检索所得相关文献绘制科学知识图谱。先通过聚类分析和突变词分析,从宏观上梳理国内外混沌动态系统取向的二语习得研究核心领域;再利用关键词热点时区图考察国内外相关研究热点及其变化,深入了解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本研究分别以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TM核心期刊集的SCI、SSCI作为国内国外文献来源数据库,检索时间跨度均设为1997—2017。在Web of ScienceTM中以“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dynamic systems theory”“CDST”等主题词设置高级检索表达式,语种选择英语(English),文献类型选为论文(article)及会议论文(proceeding paper),并将记录内容设定为全记录与包含所引用的参考文献,来源数据库数据的最近更新时间为2018年12月。与此同时,在CNKI中选择文献来源为期刊论文,以主题为检索类型进行高级检索,主题词包括“动态系统理论”“复杂系统理论”“涌现论”等和“二语”“教学”“英语”等。为确保所获数据为与混沌动态系统取向的二语习得研究密切相关之有效数据,经人工筛选,终由CNKI获得主题文献161篇,于Web of ScienceTM提取文献292篇。
我是一个70后,从走进教师这个行业、担任班主任工作开始,负面情绪就始终存在。生活中的压力,工作中的烦恼,总是容易让人忧郁、焦躁、不安、易怒。既然不可避免地会与负面情绪相遇,与其逃避躲闪,不如正确面对、合理解决。听读与我随行,帮我减压、给我灵感,让我做回自己情绪的主人。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1.混沌动态系统理论之于二语习得研究的核心领域
利用CiteSpace5.1对文献数据进行去重处理后,通过提取施引文献中关键词或名词短语归纳出聚类标签,每一个标签即代表关联密切的研究领域。在CiteSpace5.1参数界面内选取时间跨度为1997—2017,时间切片选择1年,以最小生成树算法(MST),对所选Web of ScienceTM来源期刊文献聚类,生成共被引文献网络聚类知识图谱,考察国外混沌动态系统取向的二语习得研究核心主题。图谱中聚类值Modularity Q值为0.5789,聚类内部相似度指标Silhouette值为0.5134,聚类合理,共得到10个聚类(如图1所示)。
图1 国外混沌动态系统理论视阈下二语习得研究文献共被引网络聚类知识图谱(1997—2017年)
国内该理论之于个体差异研究则主要考察动机动态发展特征、其与其他个体差异因素间的互动,以及相应学习策略的分析[30]。一方面,理论溯源了动态动机发展特征、开展动态研究必要性及研究中需注意的问题[31]。另一方面,相关实证研究也得以展开,研究思路多以借鉴为主调查中国大学生课堂学习动机的动态发展轨迹。如常海潮[32]基于定向动机流理论描述动机的变化机制,支持英语学习者学习动机是不断变化的动机流;自身愿望、成就感和恐惧失败为学习者动机减退和重建的主要影响因子[33]。此外,还有研究关注课堂阅读策略[34]和注意[35]。
图2 国内混沌动态系统理论视阈下二语习得文献突变词检测知识图谱(1997—2017年)
图1 可见聚类从大到小依次为:#0动机(motivation) #1自主(autonomy) #2加工理论(processability theory) #3动态系统理论(dynamic systems theory) #4一语磨蚀(L1 attrition) #5复杂动态系统方法(complex dynamic systems approach) #6词汇重整(relexification)#7变异(variations) #8移民(immigrants) #9学习风格(learning style) #10政策执行(policy enactment)。囿于篇幅,仅详细分析最大的前6个聚类,并将其统一归并以便讨论。聚类0与聚类1主要涉及二语学习动机与自主学习;聚类2、聚类3和聚类5以理论推介与应用内容为主;聚类4与聚类6则围绕学习者语言中的词汇发展。
采用二维超声及多普勒技术查出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方法已经不能实现一些先进的超声成像技术,其准确性不够,因此其应用价值大大受限。而新兴的超声成像技术即利用剪切波的弹性成像技术(SWE),这种技术能够利用定量测定的方法,分析检测出结节的软硬变化,一次为依据对病变部位进行诊断。该技术在国外被广泛应用到疾病的诊断,如可利用此进行腺体结节的诊断。但是近年来,在国内的相关报道还相对比较少见。因此本研究主要将SWE与常规超声诊断进行比较,探究SWE的在诊断甲状腺良恶性肿瘤所具备的优势,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词汇发展与语言磨蚀是国内外对语言系统研究的共同核心,词汇发展研究尤其体现在词汇产出CAF调查上。此外,词汇多样性[43]、频率[2]和词汇知识[44]也是国外考察的重点。而国内研究则偏向心理词库[45]和二语语块发展[46]。相较而言,国外语言磨蚀研究更成熟,国内鲜有突出贡献的文献。值得指出,文献共被引分析发现,郑咏燕[47]的研究成果为国际词汇动态发展研究作出了贡献。
首先,Dörnyei[22]提出二语动机自我系统(L2 Motivational Self System),即理想二语自我(ideal L2 self)、应该二语自我(ought-to L2)与二语学习经历(L2 learning experience),为动机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大部分研究表明动机是动态变化的,主要分为如下两类:一类以时间为考量。有关动机发展趋势长时研究得出初始动机会随时间轴的拉长而发生变化的结论,如Shoaib[23]发现的关键转换插曲(transformational episodes)影响外语学习动机,支持动机发展的动态性和变异性。另有研究表明学习者动机在短时区间(如秒/毫秒)也具动态波动性,如Waninge等[24]支持学习者动机短时(5分钟)内同样会发生变异。另一类研究则强调环境是影响动机波动和变化的重要因素[25]。
钻孔井口为1 m×1 m×20 mm钢板1块,预埋螺栓M20×630 mm 4套,20 mm肋板4块;钻孔井下托盘为1 m×1 m×10 mm钢板1块,4块300 mm×300 mm×12 mm四角托盘,17.8×8000 mm锚索4套。
国内研究普遍认为,语言的动态理论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11],由图谱可知,事实并非如此。国内理论构建大致经历了:(1)混沌论之于语言:几乎与Larsen-Freeman同期,张公谨[12]基于混沌学概念和主要特征提出语言是个开放、不断演化并受外界干扰的复杂系统,该理论适用于对语言作非线性分析及语言各个层面的动态探讨;(2)非线性动力学之于语言:张武江[13]从非线性动力学角度阐释其与混沌理论和复杂理论间的关系,强调研究语言系统的动力学机制尤为必要;(3)涌现论与动态系统理论之于语言:李小辉和董宝华[14]从涌现的基本内涵出发就语言系统中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梳理了涌现视角下二语习得研究的成果。沈昌洪和吕敏[15]关于动态系统取向的语言发展动态观与主流认知观和社会观融合可更好地解释二语习得相关现象,这一观点的提出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理念转变的关键。研究者争相借鉴,从理论起源、内涵特征及应用方法上探究表明二语习得动态发展比静态习得研究范式更具解释力[16]。此外,借鉴国外二语习得综合模式研究结论,符合中国语境的二语习得动态发展模式初具雏形,如环境-学习者-语言[17]模式和D-C-C,即动态系统理论、构式语法与联结理论一体的新范式[18]。
青岩刘为推进网商创业园区的建设,大力推进基础设施服务及配套设施服务的建设,如减免部分房租、提供贷款补助、免费光纤进户等。但调研过程中,我们仍然发现,超过半数的网商希望得到政府的资金补助和税收优惠,近半数受访网商希望获得贷款方面的资金支持,可见相关电商政策在青岩刘没有得到完全的落实。受访网商对各项扶持政策的了解不足,掌握的政策信息不准确,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增加网商们的创业成本,因此误认为青岩刘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融资贷款渠道受限等。
孔子曰“不知生,焉知死?”但是在川端康成看来,人,“不知死,何知生?”死亡对于人们而言是非常痛苦的,但是在佛教思想中死亡却是一种解脱,是所有教徒都为之向往的美好地带。川端康成曾经有感而发:佛道中所阐述的前世与来世都是无与伦比的抒情歌,在这个世界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可以比轮回转世的教诲交织出的梦境更为绚丽多彩,这也是人类创作的最美的抒情歌。在他的创作当中,他思考的死亡要比其他作家都更为全面与深刻,并且将死亡当作作品中的素材,从死亡中感受人生,从而给读者带来无尽的思考。
其次,理论视角的转变必然引发实证研究设计与分析工具的创新。以往研究设计将数据中变异视为噪音并不可取,如若剔除变异值进行均值分析,则无法捕捉和解释涌现[19]。国外研究者们对数据收集途径的探索集中在时间序列、纵向个案研究、微发展、回溯定性建模[20]等;数据处理方法有:移动最大最小极值、蒙特卡罗模拟、转速计等。文献梳理结果显示,国内在方法论上探究不足,多以上述国外成果的引介为主。
第二,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个体差异因素如动机、语言学能、学习风格与学习策略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的焦点[21]。国外混沌动态系统理论之于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聚焦于动机与自主学习两个层面:
首先,关于基本内涵特征,国外后续的理论探讨以不同侧重详尽阐述了语言及语言习得复杂动态系统的几大核心特征,包括Larsen-Freeman[6]进一步指出复杂动态系统由不同的部分或主体(agent)构成,具有复杂性和异质性(heterogeneous),相对其他系统是开放的,与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适应(co-adaptive);各子系统之间的互动表现混沌,但亦有规律涌现,整个系统是自组织性的(selforganizing)[7]。De Bot[8]特别强调系统随时间不断发展变化,突出其动态性。系统对初始条件敏感,初始状态中发生的微小变化即可引起后续状态发生振荡,即蝴蝶效应(butterfly effect)。正是系统的这种动态性造成非线性,变化与输入不成比例[6],且不可预知(unpredictable)的变异性是复杂系统动态研究核心。Van Geert[9]认为,语言各子系统、学习者语言水平各维度、学习者个体差异各因素之间为支持性、竞争性、条件性的非对称互联关系(interconnectedness)。语言子系统并不共享同样的资源,其对粘连生长子(connected growth)概念的提出为二语习得中某些变异现象的发生提供了更清晰的解释。Hiver[10]基于Larsen-Freeman的复杂思维模型(complexity thought modeling)构建了动态集成(the dynamic ensemble)范式,从九个维度为混沌动态系统理论框架下二语发展实证研究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方法论指导。
结合案例,管理层希望将融资及经营中使用固定成本相关的杠杆概念作为风险衡量的一部分,以保持市场中竞争力。两种模式在固定成本使用上的差别,反映了两种不同的运营特点。
其次,自主学习主题突出成果以Murray[26]为核心,认为自主具有涌现性,与时空相联;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随其生活中的变化充满变异。此外,亦有讨论针对焦虑[27]、自我概念[28]及交际意愿[29]等。
图2国内突变词检测结果中,前十个突变词按中心性大小由强到弱依次为:个体差异、复杂系统、混沌系统、第二语言习得、动机、非线性、社会文化理论、动态范式、错误分析、系统。其中,动机反映个体差异因素,与个体差异共同指向语言学习者(language learner);非线性内容涉及语言发展,与错误分析、第二语言习得同指向学习者语言(learner language);复杂系统、动态范式等涉及理论与研究方法。综上,以下将从理论内涵与方法论推介、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和学习者语言系统研究三大核心领域分别就国内外研究进行讨论。
鉴于CiteSpace5.1尚未实现对CNKI来源期刊中文文献数据共被引知识图谱的绘制,软件中研究前沿提取主要来源于题目、摘要、叙词和文献记录的标识符,而突变词检测(Burst Detection)恰好统计短时间内数量等的突然增加,即可提供所关注领域的核心研究领域。故对所选CNKI来源期刊中文文献数据提取前十个突变词(如图2所示)。
可见,国内外都以动机为动态研究重点,但国外研究内容更丰富,实证研究手段更为多样。国内多理论阐述,中国外语学习环境下动机的动态实证研究匮乏现状或如前文所析,方法论探索不足所致,在广度与深度上亟待拓展。
第三,学习者语言系统研究。国内外混沌动态系统取向下对学习者语言系统研究主要涵盖: (1)对语言各个层面(如语音、词汇和句法等)的习得研究。其中以词汇与句法发展为研究核心,学习者口/笔语产出的复杂度、准确度、流利度(CAF)成为主要考察对象。国外多数研究结论支持语言发展的本质是变异,变异的数量与类型可解释真实发展进程。变异的核心研究:一是围绕个体间变异,如Larsen-Freeman[36]发现被调查学习者整体表现出CAF稳步上升的均值数据,无法描述个体变异性,整体中隐藏个体的进步、退步、峰值和峰谷;二则关注个体内变异,多以个体为考察主体,研究于不同时间轴个体内二语发展的变化趋势。如Spoelman 和 Verspoor[37]纵向追踪一名荷兰成人芬兰语学习者3年书面语,调查单词、名词短语及句子三个层面的复杂度和准确度,发现各层面变量间随时间延展相互作用,学习者学习早期准确度与复杂度的竞争关系因其语言水平的提升而消失。遗憾的是,各系统间相互作用的网络关系未能在该研究中予以明确。而国内对词汇CAF发展研究中最具代表性是郑咏燕[38],以词汇丰富度中词汇复杂度与密度考查16名英语专业学生1年期128篇写作中自由产出词汇发展特征。结果支持学习者自由产出词汇量与词汇丰富各维度间具支持性互联关系,词汇复杂度与多样性关系在不同学习阶段存在支持到竞争转换,印证了词汇发展波动性、动态性及语言浮现论假说。最近,吴继峰[39]描述了英语母语者的汉语书面语的动态发展进程。(2)作为双语或多语系统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40],语言磨蚀现象成为动态研究又一焦点。Meara[41]利用布尔网络模型对词汇磨蚀过程的观察,表明磨蚀事件与磨蚀间并非单一线性因果关系,为语言发展之动态性与学习者个体发展之变异性提供了支持性论证。国内成果显著的有倪传斌[42]关于中国大学毕业生外语词汇磨蚀的动态调查,指出磨蚀过程符合前快、中慢、后快这一动态模式,汉英语言距离可导致学习者语言磨蚀动态过程的表征差异。
第一,理论内涵与方法论研究。Larsen-Freeman[5]首次引入混沌/复杂系统理论,即通过阐述混沌复杂系统理论的特征,类比自然界中复杂非线性系统,指出语言系统混沌又规律,受系统中各子成分的影响,并在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得以发展;语言习得过程是动态、复杂与非线性的,奠定了二语习得动态研究的理论基础。自提出以来,虽为二语习得研究的非主流范式,却吸引了一批学者持续关注,就该理论的内涵特征与研究方法两个维度展开探讨。
2.混沌动态系统理论之于二语习得研究的热点变化
关键词是对文献主题和内容的高度总结,在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中,关键词集中度越大,越能反映该主题研究的高关注度。词频越大,中心性越高,说明其具有转折性意义。利用CiteSpac5.1绘制混沌动态系统取向的二语习得研究国内外期刊文献关键词热点时区图(图3),以分析国内外热点变化趋势。
下页图3显示国内外出现频次较高且中心性大于0.1的关键词依次分别有:emergence, acquisition, language, English, classroom,model, motivation, identity等;动态系统理论、二语习得、非线性、复杂系统、二语发展、学习者、定向动机流等。可见,近20年来国外动态二语习得研究主要针对英语为二语,强调系统的涌现,探讨教学环境下学习者的二语动态发展进程,尤为关注学习者动机,以及教师身份。而国内研究重点关注混沌理论、二语习得过程中的非线性与复杂性特征及定向动机流。
如下页图3(右)所示,国外自1997年理论引入沉寂至2002年,2003年起热度增加,热点围绕动态范式理论构建及对英语二语或外语学习者语言发展变异性探讨,于2007年前后逐渐转为语言与语言习得动态性、复杂性,以及语境对学习者语言习得复杂进程的影响。2010年附近关注教学环境下身份、动机发展变化及教学启示,2014年后重点为准确度。在2003—2013年这一阶段,国外热点呈现丰富。而国内于1997—2007近十年间热点话题以混沌论引介为主,直至2008年混沌动态系统理论得到广泛关注,研究集中探讨语言与语言习得系统非线性、复杂性、混沌性特征。2013年起个体差异特别是学习动机的研究逐渐兴起,其中定向动机流为现今讨论的焦点,国内研究热点集中爆发于2008—2017年。
图3 国内(左)(外(右)混沌动态混系沌统理动论之于二语习得研究文献关键词热点时区图(1997—2017)
结合原始文献分析发现,总体上,国内外均历经前期理论溯源到后期实证探讨,对语言习得动态性的关注起点相当,但国内多讨论混沌,国外则多关注涌现。热点集中阶段上,国内演进明显滞后于国外。此外,国外对教师身份、自主学习以及教室环境中混沌动态系统理论应用的探讨可拓展为国内研究新热点。
三、结语
混沌动态系统理论的发展需要不断进行修正与完善,其最大贡献在于不仅为二语习得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和新工具,还改变了人们科学探究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方式[7]。迄今,该理论取向的二语发展研究虽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面临各种挑战。
本文利用CiteSpace5.1对中英文献的可视化分析梳理发现,混沌动态系统取向的二语习得研究主要涉及三个领域:理论内涵与方法论、学习者个体差异及学习者语言系统。国内外研究在核心主题和热点上存在共性与差异。首先,国内外同期将该理论引入应用语言研究,但国内集中关注混沌,国外倾向涌现,国内在方法论的探讨上成果有限。其次,国内外都以动机为热点,除动机外,国外以焦虑、自我概念、交际意愿和自主学习为内容的研究成果较为突出。相比之下,国内虽有学习策略的相关探讨,却缺乏实证支持。最后,学习者语言系统中词汇句法发展及语言磨蚀现象是国内外研究者共同关注的核心,学习者口/笔语产出的CAF是主要考察内容。同时,国外针对词汇多样性、频率和词汇知识的研究也取得一定成果,而国内则侧重心理词汇与二语语块的探讨。总体而言,国内相关研究发展较国外滞后,多理论引介少实证探究,近年来虽有增多之势,仍囿于研究方法匮乏致成果不足。对国内外热点演进的描述显示国内还未有混沌动态系统视角下对教师身份、自主学习等方面的动态探讨,后续研究可以此为新的研究热点展开讨论。值得指出的是,鉴于年代越久远的文献可能获得较多的被引量,近期文献会存在质量高却难被广泛引用的情况,给本研究带来一定局限。
基础网络系统平台在4k技术电视播放实践一体化网络系统中的功能主要分为数据传输和信息通信两个部分,它可以结合不同业务子系统的实际需求,为其提供稳定高效的路由支持和网络接入。业务支撑系统平台是4k技术电视播放实践一体化网络系统的联通和管理枢纽,它对系统信息、接口协议进行了定义和实现。主体业务系统可以细分为新闻、非新闻类节目、广告、媒体资源管理等多项系统。其他业务系统是指不属于主体业务范围的其他业务的支持系统。[2]此外,各技术系统之间存在系统接口,系统接口关系是指两个系统之间的定位关系。
参考文献:
[1]Smith L B., Thelen E. A Dynamic Systems Approach to Development:Applications.[M]. Cambridge: The MIT Press, 1993.
[2]Ruhland R, Van Geert P. Jumping into Syntax: Transi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losed Class Words[J]. 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98,16(1).
[3]李兰霞. 动态系统理论与第二语言发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43(3).
[4]Chen C. CiteSpace II: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 i c Literatur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 57(3).
[5]Larsen-Freeman D.Chaos / Complexity Science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1997, 18(2).
[6]Larsen-Freeman D, Cameron L. Research Methodology on Language Development from a Complex Systems Perspective[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2008, 92(2).
[7]Ellis N C, Larsen-Freeman D. Language Emergence: Implications for Applied Linguistics -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J]. Applied Linguistics, 2006, 27(4).
[8]De Bot K. Introduction: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 as a Dynamic process[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2008, 92(2); De Bot K, Lowie W, Verspoor M. A Dynamic Systems Theory Approach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Bilingualism, 2007,10(1).
[9]Van Geert P, Steenbeek H. Explaining after by before: Basic Aspects of a Dynamic Systems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Development[J]. Developmental Review, 2005,25(3–4); Verspoor M, Lowie W, Van Dijk M. Variability in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 from a Dynamic Systems Perspective[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2008, 92(2).
[10]Hiver P, Al-Hoorie A H. A Dynamic Ensemble for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Putting Complexity Theory into Practice[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2016,100(4).
[11]徐锦芬,雷鹏飞.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课堂二语习得研究: 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7,157(1).
[12]张公瑾.混沌学与语言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3);张公瑾.走向21世纪的语言科学[J].民族语文,1997(2).
[13]张武江.非线性动力学与语言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6).
[14]李小辉,董宝华.涌现理论及其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J].中国外语,2008(4).
[15]沈昌洪,吕敏.动态系统理论与二语习得[J].外语研究,2008(3).
[16]李兰霞. 动态系统理论与第二语言发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3);戴运财,周琳.动态系统理论视域下的二语习得研究:不足与对策[J].外语界,2016(3);杨连瑞,等. 动态系统论与第二语言发展研究[J].外语教学,2017,38(4);王涛.从二语习得到二语发展:一个动态的观点[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132(4);贾光茂.争议与应对:二语习得涌现论研究的进展与启示[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5(2).
[17]戴运财,王同顺.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二语习得模式研究——环境,学习者与语言的互动[J].山东外语教学,2012,33(5).
[18]韦晓保.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的新视角:D—C—C 模式[J].外语界,2012,153(6).
[19]Van Geert P, Van Dijk M. Focus on variability: New Tools to Study Intra-Individual Variability in Developmental Data[J]. Infant Behavior and Development, 2002,25(4).
[20]Dörnyei Z. Researching Complex Dynamic Systems: Retrodictive qualitative modell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J].Language Teaching,2014,47(1).
[21]Dörnyei Z, Skehan P. 18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The Handbook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2003.
[22]Dörnyei Z. The L2 Motivational Self System[J]. Motivation, Language Identity and the L2 Self, 2009,36(3).
[23]Shoaib A. 3 Affect in Lifelong Learning: Exploring L2 Motivation as a Dynamic Process Amel Shoaib and Zoltan Dornyei[J]. Learners’stories:Difference and Diversity in Language Learning, Ernst Klett Sprachen, 2005.
[24]Waninge F, Dörnyei Z, De Bot K. Motivational Dynamics in Language Learning:Change,Stability, and Context[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2014,98(3).
[25]Campbell E, Storch N. The Changing Face of Motivation a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Motivation over Time[J]. Australian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11,34(2); Ushioda E, Dörnyei Z. Beyond Global English:Motivation to Learn Languages in a Multicultural World: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2017,101(3).
[26]Murray G. The Social Dimensions of Learner Autonomy and Self- Regulated Learning [J].Studies in Self-Access Learning Journal, 2014, 5(4); Murray G.Autonomy in the Time of Complexity : Lessons from Beyond the Classroom[J].Studies in Self-Access Learning Journal, 2017,8(2); Murray G. Autonomy and Complexity in Social Learning Space Management[J]. Studies in Self-Access Learning Journal, 2017,8(2).
[27]Gregersen T, Macintyre P D, Meza M D. The Motion of Emotion: Idiodynamic Case Studies of Learners’ Foreign Language Anxiety[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2014,98(2).
[28]Mercer S. Understanding Learner Agency as a Complex Dynamic System[J].System, 2011,39(4).
[29]Macintyre P D, Legatto J J. A Dynamic System Approach to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Developing an Idiodynamic Method to Capture Rapidly Changing Affect[J]. Applied Linguistics, 2011,32(2).
[30]李绍鹏,杨连瑞.社会动态视角的二语动机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 2015,36(1);赵昌芝,杨连瑞.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认知动机交互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2012(10).
[31]郑咏滟,温植胜.动态系统理论视域下的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 理论构建与研究方法[J].外语教学,2013,34(3).
[32]常海潮.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变化机制研究——基于定向动机流理论的定性考察[J].外语界,2017(3).
[33]梁洁.英语专业大学生二语学习动机变化轨迹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6).
[34]徐锦芬,刘文波,雷鹏飞.外语教学环境中阅读策略发展的研究——以动态系统理论为视角[J].当代外语研究,2017(6).
[35]王小宁.动态系统理论视阈下二语词汇习得中的 “注意” 机制运作研究[J].外语界,2015(6).
[36]Larsen-Freeman D. The Emergence of Complexity, Fluency, and Accuracy in the Oral and Written Production of Five Chinese Learners of English[J].Applied Linguistics, 2006,27(4).
[37]Spoelman M, Verspoor M. Dynamic Patterns in Development of Accuracy and Complexity: A Longitudinal Case Study in the Acquisition of Finnish[J].Applied Linguistics, 2010,31(4).
[38]郑咏滟.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自由产出词汇历时发展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7(2).
[39]吴继峰.英语母语者汉语书面语动态发展个案研究[J].现代外语,2017,40(2).
[40]De Leeuw E, Mennen I, Scobbie J M. Dynamic Systems, Maturational Constraints and L1 Phonetic Attri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ism,2013,17(6);Schmid M S, Köpke B, De Bot K. Language Attrition as a Complex,Non-Linear Developme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ism, 2013,17(6).
[41]Meara P. Modelling VocabularyLoss[J].Applied Linguistics, 2004,25(2).
[42]倪传斌.外语词汇磨蚀的动态过程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45(6).
[43]Booth P. The Variance of Lexical Diversity Profiles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Learning Style[J]. IRAL -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2014,52(4).
[44]Caspi T, Lowie W. The Dynamics of L2 Vocabulary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f Receptive and Productive Knowledge[J]. Revista Brasileira de Linguística Aplicada, 2013,13(2).
[45]郑咏滟.二语心理词库的动态系统发展与频率效应[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38(5).
[46]段士平.动态系统理论视域下的二语语块发展研究[J].外国语文,2014,30(4).
[47]Zheng Y, Y. The Complex, Dynamic Development of L2 Lexical Use: A Longitudinal Study on Chinese Learners of English[J].System, 2016(56).
A Visualization Analysis of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 Research Based on Chaotic Dynamic System
Liu Qian1,2 Chen Shanshan3 Yan Zhenggun1
(1.School of Arts, Anhui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Bengbu 233030, China;2. School of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Wisconsin-Madison, 53705, USA;3.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uzhou University, Suzhou 23400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re collection of Web of Science TM and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 data (1997-2017) which takes the theory of L2 development research as the theme in the CNKI database, this paper draws scientif i c knowledge maps by using CiteSpace5.1, takes the analysis on cluster, mutation, key keyword, and makes a comparison on the commonal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core f i eld and the hotspot evolution of the second language dynamic development research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is theory at home and abroad. The research f i ndings are listed as the following: the core areas of relevant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in the past 20 years mainly involve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and methodology, learner language system and learner individual differences; the path of research hotspot evolution is from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to empirical exploration;the domestic research mainly discusses of chaos, while the research in foreign countries pays more attention to emerg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levant domestic research is lagging behind foreign countries with insuff i cient empirical results; the new hotspots in domestic research can be expanded into the domain of teacher identity, classroom environment and independent learning.
Key words: the theory of chaos dynamic system;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 CiteSpace5.1
中图分类号: G353;H19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9499(2019)09-0155-05
doi: 10.3969/j.issn.1674-9499.2019.09.062
收稿日期: 2019-06-14
基金项目: 安徽省高等学校质量工程试点项目“大学英语精读1智慧课堂”(2017ZHKT007);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GXYQ2018100);安徽财经大学校级科研项目“基于心理认知结构的二语阅读熔断效应研究”(ACKY1863);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大学生学术论文不端影响因素分析及预防机制构建与效果检验”(201910378303))
作者简介: 刘茜(1982—),女,安徽蚌埠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二语习得与应用语言学研究;陈珊珊(1983—),女,安徽宿州人,副教授,香港教育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学法研究;闫正坤(1982—),男,安徽蚌埠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
[责任编辑:李慧慧]
标签:混沌动态系统理论论文; 二语习得论文; 二语发展论文; CiteSpace5.1论文; 安徽财经大学文学院论文;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育学院论文; 宿州学院外国语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