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讲政治”的讲话——“讲政治”: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讲政治论文,江泽民同志论文,讲话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近一个时期,江泽民同志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一定要讲政治”。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来理解这些讲话的精神,“讲”,一是认识,是反映,二是实践,是行动。“讲政治”,既要有科学的认识,又要有积极的行动,要把认识和实践统一起来。
一
讲政治,首先是要如列宁所说的那样,“从政治上正确地看问题”(《列宁选集》1995年第三版,第4卷第408页)。为什么要从政治上看问题呢?因为认识的对象之中确实有政治,或确实与政治相联系,人们的认识必须如实地反映它。这是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基本要求。认识只有当其与客体相符合时才成为真理。如果政治是客观对象中所固有的,人们却因为缺乏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对其视而不见,或者因为有意无意地躲避政治、“淡化政治”而掩盖了事物中客观存在的政治,那就是主观认识不符合客观实际,是一种认识上的错误。“讲政治”不是人为地将某种客观对象中本来没有的东西强加给对象,给它贴上政治的标签,而是将对象自身固有的性质揭示出来。由于事物的本质是存在于现象背后的,只有透过现象才能认清本质和规律,因此科学地认识对象中固有的政治殊非易事。最近中央多次强调一定要讲政治,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我们的一些同志在纷繁复杂的事物面前,往往缺乏政治头脑,不去从政治上看问题,看不见其中固有的政治。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政治”这个概念的基本含义,是阶级之间的关系,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阶级利益实质上是经济利益,阶级斗争根源于经济利益上的对立,而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是集中了的经济。无产阶级的政治就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无产阶级专政就是无产阶级对政治的领导。列宁说:“什么是‘政治’?①无产阶级先锋队对本阶级群众。②无产阶级对农民。 ③无产阶级(和农民)对资产阶级。 ”(《列宁全集》第41卷,第379 页)邓小平同志在谈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工作不能离开现实政治时说:“我这里说的政治,是国内外阶级斗争的大局,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在现实斗争中的根本利害。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99页)无产阶级的政治表现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无产阶级为了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而展开的阶级斗争,列宁称之为“狭义的政治”(《列宁选集》第4卷,第694、696页); 另一方面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所从事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列宁称之为“国家建设的政治”,“经济方面的政治”(同上书,第308页)。 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3页)这里所讲的就是后一方面的政治。因此,在我国现阶段,讲政治,应该对两个方面的政治都有科学的认识,有清醒的头脑。
第一,讲政治,就要清醒地认识我国现实社会中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的阶级斗争。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之一就是,阶级斗争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是它在一定范围内还将长期存在,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激化。这种斗争集中表现为资产阶级自由化同四项基本原则的对立,斗争的核心依然是政权问题。这种斗争同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们之间的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密切联系、相互交织。资产阶级自由化同四项基本原则的对立和斗争,实质是要不要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斗争,这种政治斗争大量地经常地表现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理论斗争。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当然并非都是阶级斗争,学术是非之争当然并非都是政治斗争的表现,但是,意识形态仍然具有阶级性,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有些确实具有阶级斗争的性质。思想宣传阵地,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资本主义就必然会去占领。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是一个客观存在,既不应该缩小,也不应该夸大,无论缩小或者夸大,都是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背离,都要犯严重的错误。邓小平同志曾经多次指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长期性。他在1987年说过:“四个现代化,我们要搞五十至七十年,在整个四个现代化的过程中都存在一个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08页)“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整个过程中,至少在本世纪剩下的十几年,再加上下个世纪的头五十年,都存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问题。”(同上书,第 211页)1992年,他在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中再次强调:“十二届六中全会我提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还要搞二十年,现在看起来还不止二十年。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后果极其严重”(同上书,第379 页)。江泽民同志也严肃地向全党提出:“要以充分的说服力、强烈的感染力和坚强的战斗力,长期不懈地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和斗争。”(《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这些重要论述现在并没有过时。近年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大量事实再次证明了它们是完全符合实际的科学论断。在一些报刊、书籍、研讨会上以各种形式出现的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张私有化的观点,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宣扬西方议会民主的观点,攻击马克思主义、鼓吹消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观点,否定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宣扬“告别革命”的观点,反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公开主张追随美国去当“孙子”的观点等等,都不能不说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影响。在我国台湾,李登辉要搞“台独”。在国际上,西方敌对势力要“西化”、“分化”我们,要把他们那套“民主”、“自由”强加给我们。树欲静而风不止,这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面对这些事实,如果我们不善于从政治上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不保持高度的警惕,熟视无睹,不以为非,就难免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
第二,讲政治,就要清醒地认识国家建设方面的政治,经济方面的政治。
经济与政治本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为什么说经济建设也是政治而且成了当前最大的政治呢?因为经济建设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着工人阶级的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成了社会主义国家同包围着它的世界资本主义之间对立和斗争的主要形式。1920年11月,当苏维埃俄国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的烽火尚未完全熄灭时,列宁就及时地提出:“我们走向战胜白卫分子的每一步都会使斗争的重心逐渐转向经济方面的政治。”“现在我们主要的政治应当是:从事国家的经济建设”(《列宁选集》第4卷,第308页)。列宁深刻地阐明了这种经济建设的政治意义,他说:“或者是断送苏维埃政权所取得的一切政治成果,或者是为这些成果奠定经济基础。现在没有这种基础。我们应当做的正是这件工作。”(同上书,第587页)因此,列宁认为,这是一场严重的竞赛, 是考试,“这是同私人资本进行竞赛的考试。或者是我们能在这场同私人资本竞赛的考试中及格,或者我们完全失败”(同上书,第669页)。 他又说:“这不是竞赛,这是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之间拼命的激烈的斗争”,“实际上这是两个不共戴天的敌对阶级的又一斗争形式。这是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斗争的又一形式”(同上书,第679、681页)。
但是,经济建设客观上具有政治意义是一回事,人们主观上是否认识到了经济建设的政治意义又是另一回事。如果不讲政治,不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就可能将经济同政治割裂开来,以为经济建设与政治无关,忽视或否认经济建设中的政治。这种割裂主要从两个方面表现出来。
其一是,只懂得“狭义的政治”而不理解经济建设方面的政治,不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当前最大的政治。这样,就不能深刻地理解和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甚至以为既然要讲政治,既然政治与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那就可以将阶级斗争问题提到首位而将经济建设置于次要的位置上,偏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邓小平同志反复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意义,他说:“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2页)“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体现出优于资本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7页)我们只有坚持讲政治,用政治的眼光去看经济建设,深刻理解经济建设的政治意义,才能始终自觉地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
其二是,忽视经济建设的政治方向和经济建设中的政治斗争。一切生产都是社会的生产,一切生产力都是同一定的生产关系结合在一起的生产力,社会生产不仅生产出物质产品,而且生产出一定的生产关系。因此,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是发展生产力,创造物质财富,同时也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改革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方面与环节。生产关系都是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一定生产关系的坚持、发展和改革直接牵涉着人们的物质利益,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始终存在着如何对待各种生产关系的问题。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等一系列方针,不仅关系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且关系着现代化建设的方向,这就是经济建设中的政治。邓小平同志说:“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四个现代化前面有‘社会主义’四个字,叫‘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同上书,第138 页)他还指出:“某些人所谓的改革,应该换个名字,叫作自由化,即资本主义化。他们‘改革’的中心是资本主义化。我们讲的改革与他们不同,这个问题还要继续争论的。”(同上书,第297 页)江泽民同志明确地提出:“要划清两种改革开放观,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改革开放,同资产阶级自由化主张的实质上是资本主义化的‘改革开放’的根本界限。”(《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的实践反复证明,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始终存在着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还是搞资本主义化的问题,这就是经济建设中的政治方向问题;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的两种改革开放观的斗争,就是经济建设中的政治斗争。诚如邓小平同志所说:“这个斗争将贯穿在实现四化的整个过程中,不仅本世纪内要进行,下个世纪还要继续进行。”(《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04页)这种经济建设中的政治,无论人们是否自觉地认识到它,都是一种客观存在。讲政治,要自觉地认识经济建设中的政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
二
讲政治决不仅仅是一种认识活动,它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以实践为目的的认识和科学认识指导下的实践。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始终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并且将实践提到首位。它认为实践优于认识,问题不仅在于说明世界,更重要的是改变世界。人们之所以要追求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认识即真理,归根到底是为了用它去指导实践,改变世界。我们坚持从政治上看问题,如实反映客观存在的政治,是为了在实践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如果以为讲政治不过是“讲讲”而已,如果只是因为看到中央多次强调要讲政治,听到别人在讲政治,于是也不得不应付一番,跟着“讲”一通,却并不联系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并不准备有什么实际的行动,那就只能简单地重复一些人们熟知的政治口号,就势必将“讲政治”变成一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政治空谈,不仅毫无积极的效果,而且令人生厌,适得其反,败坏无产阶级政治的声誉,并且给某些本来就主张“淡化”政治、脱离无产阶级政治的人们以反对讲政治的口实,导致种种不讲政治、忽视政治现象的反弹。这样就背离了党中央强调讲政治的精神实质。毛泽东同志说:“一方面要反对空头政治家,另一方面要反对迷失方向的实际家。”(《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803 页)我们学习贯彻中央关于讲政治的指示,必须始终注意既反对不问政治,又反对空头政治,既反对迷失方向的实际家,又反对空头政治家。
党中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在原则问题上一定要旗帜鲜明,注意分清一些基本界限。这不仅是一个提高认识的问题,而且是一个积极行动的问题。分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不能仅仅满足于从一般理论上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而且要联系社会生活和实际工作,弄清哪些理论观点和举措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哪些观点和做法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在实际行动上而不是口头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分清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同私有化的界限,不仅要弄清在经济学中哪些观点和理论是正确地阐发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的,哪些似是而非的时髦理论实际上是主张私有化的,而且要在经济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始终坚持党的正确方针,反对各种形式的私有化。分清辩证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界限,不能只是翻一翻教科书,查一查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什么是形而上学,而是要努力学习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它去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识别并克服种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表现。分清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议会民主的界限,不仅要从理论上弄清民主的实质,而且要在行动上坚持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反对用西方议会民主来否定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各种企图。分清社会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界限,应该认真审视自己主管的地区和部门,看一看各种书刊、报纸、影视、音像制品等等精神产品,哪些是在传播社会主义思想,哪些是在宣扬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并且采取有效措施,扩大社会主义的思想阵地,抵御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对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的侵袭。分清西方先进东西同崇洋媚外的界限,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对外开放的方针,广泛地吸收世界各国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创造的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同时批判和克服崇洋媚外的错误思想,同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们的图谋作斗争。分清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同消极颓废生活方式的界限,要在行动上坚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廉洁自律,防微杜渐,反腐防变。
在实际上而不是口头上讲政治,必须坚持政治与经济的统一,政治与学术文化的统一。毛泽东同志指出:“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这是毫无疑义的,年年如此,永远如此。”(《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803页)既然经济建设是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 也是当前最大的政治,那么,讲政治,也应该主要贯彻于经济建设之中。无产阶级政治对社会主义经济具有强大的反作用,我们要用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和思想工作为经济基础服务,坚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并保证经济建设任务的完成,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思想和政治就不能有效地发挥统帅和灵魂的作用,讲政治就可能变成搞一些空洞的东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列宁说:“今后最好的政治就是少谈政治。更多地发动工程师和农艺师,向他们学习,检查他们的工作,不要把代表大会和会议变成空谈的机关”(《列宁选集》第4卷, 第362页)。无产阶级政治与社会主义的学术文化也是统一的。 政治与学术,政治与文化,既相互联系,又决不等同,它们之间是辩证的统一。学术和文化决不能脱离无产阶级政治,政治也不能代替学术和文化。政治工作和思想工作应该贯彻到学术和文化工作之中去,保证学术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并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学术文化园地的繁荣。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宝库中包含着关于政治的丰富思想。江泽民同志关于“一定要讲政治”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同时总结了新的丰富的实践经验。我们学习贯彻这些讲话的精神,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既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要面向社会现实,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入研究现实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用理论上的坚定保证政治上的坚定,这样“讲政治”,才能将认识和实践统一起来,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
标签:政治论文; 改革开放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邓小平文选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资产阶级革命论文; 工作方向论文; 经济学论文; 经济论文; 讲政治论文; 列宁选集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