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清新区石潭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55890
摘要:中小型河道的治理工作主要包括控制、调整河势,截弯取直,扩宽河道等。通过对河道治理工程进行管理,能够促进河道治理工程的目标达成,为河道两岸的居民生活生产提供保障。本文基于我国中小型河道的现状,对中小河道综合治理技术方法的发展特点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对河道治理工程的施工提出了可行的方案,最后提出了中小型河道治理工程的管理措施,希望能够对我国中小型河道的治理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小型河道治理工程管理措施
引言
中小型河道在我国分布范围广,若是得不到良好的治理将会极大的影响我国农村的农业生产,甚至可能造成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为了保证中小型河道治理的质量,需要加强对河道治理工程的管理。
一、中小河道综合治理技术方法的发展特点
最近几年,在科研技术投入的促进下,在众多水利设计、施工及相关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小河道综合治理的技术方法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方法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中小河道治理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污染方面的原因,也有河道淤积方面的原因,河道治理目的和任务的不同,治理技术方法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现在中小河道综合治理的方法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现在在河道综合治理当中较为常见的模式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态修复法三种,但是其中涉及的技术方法则是多种多样的,以物理法为例,其中包括截污清淤法、环境调水法、曝气充氧法等等,化学法有化学絮凝法、重金属化学固定法等等。不同的技术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河道治理项目,因此可以说河道综合治理技术方法的多样化发展趋势非常明显。
2、生物修复的方法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传统的河道综合治理当中,物理法和化学法占据主要地位,主要是因为这两种治理模式工期短、见效快,但是这两种治理方面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河道淤积、污染等问题,这是因为没有考虑治理效果的持续性,也没有意识到治理方法与生态环境直接的协调性,往往治理一段时间好一段时间,然后再污染、再淤积,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最近几年,随着人们对河道治理的认识的加深,生态修复的方法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这种方法充分尊重了河流流域的自然生态规律,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使用多种生物修复的方法,虽然见效慢,但是却能够比较彻底的解决长期存在的河道淤积和污染问题,尤其是河道污染的问题,一些地区的中小河道经过生物修复以后恢复了原来山清水秀、鱼虾满堂,大大提高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水平。
二、中小型河道治理工程施工方案
1、施工总布置
本着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易于管理、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施工平面布置。
中小型河道整治工程堤线布置原则为:1、堤线布置应与河势流向想适应,并与大洪水主流线大致平行;2、两岸堤防的间距相等;3、堤线力求平顺,各堤段平缓连接,不得采用折线或急弯;4、堤防工程尽可能的修筑在地质条件较好、比较稳定的滩岸上,尽可能避免软弱基础及居住民房。
河堤堤距的间距确定原则;1、河堤堤距应根据流域防洪规划分河段确定,上下游、左右岸应统筹兼顾;2、河堤堤距应根据河道的地形、地质条件,水文泥沙特性,河床演变特点,冲淤变化规律及不同的堤距的工程造价等经济指标,综合权衡分析确定。
2、土石方明挖
开挖程序:施工准备→开挖→基面清理→验收。施工准备期包括场地清理、测量放线等。
土方开挖:挖前先用人工清除开挖区域内的杂草、垃圾、废渣及指定的其它障碍物。开挖安装自上而下、分层开挖的原则。土方采用人工进行开挖,并运到指定的弃渣场。
石方明挖:基础石方开挖采用严密的爆破安全技术措施,确保石方开挖施工安全,开挖采用浅孔,少药量弱松动爆破,用人工运输并堆放到附近,以备利用,运距10-20米,造孔时距建基面20厘米时停止施爆,然后采用人工挖清的方式进行。
建基面的清理: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挖到设计高程后,把表面的尘土浮渣清理干净,并把表面积水排除干净,建基面的基础完整性和力学强度应瞒足施工图纸规定的要求。
基础的检查和验收:在开挖过程中,定期测量校正开挖的平面尺寸和标高以及凯文面的平整度。开挖完成后,按照技术规范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再会同甲方现场技术人员对开挖的基面尺寸和标高,以及开挖的平整度进行检查和验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土石方填筑工程
小型河道治理工程土石方填筑量不大,主要用于河堤两边的回填,属一般土石方回填,对碾压强度不是很高。其施工流程为:运料、卸料、铺料、夯实、施工质量检测等。
4、混凝土工程
用胶轮车从搅拌系统站运料到施工平台,,再转入仓浇筑,浇筑后用插入试或振捣器振捣,然后再进行平面处理。
底部基础面在浇筑之前必须冲洗干净,清楚残渣、浮土及松动基岩,,在混凝土入仓之前应先用水泥浆喷洒基础表面,在表面处于潮湿状态时立即浇筑,以保证混凝土与基础的黏结效果。
新浇筑混凝土初凝后铺草袋遮阳保暖并及时洒水养护。使混凝土表面经常处于潮湿状态,每一块混凝土浇筑时用软管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为28天。
5、砌体工程
砌石材料应材质坚实鲜艳,无风化剥落或裂纹:石材表面无污垢,水锈等杂物;砌石强度不低于400#,砂的质量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规定。砂浆用砂要求粒径为0.15-5mm。水泥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现行标准;并按不同品种、标号、出厂批号堆放、库存、袋装水泥的出厂日期不应超过3个月,散装水泥出场日期不应超过6个月,堆放高度不应超过15袋。
水的水质、水内所含杂物及物理化学特性均应达到规范要求。水泥砂浆的配合比必须满足施工图纸规定的强度和易性要求。
砌石应采用铺浆法砌筑,砂浆稠度应为30-50mm,,当气温变化时,应适当调整。在转换处和交接处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的面,必须留置临时间断处,并应砌成斜差,砌体的尺寸和允许偏差,要符合规范的要求。
砌筑毛石基础的第一个石块用座浆将大面朝下。毛石基础的扩大部分如做成阶梯形,上级阶梯的石块必须压倒下一阶梯石块的二分之一。
三、加强中小型河道治理工程管理措施
1、科学规划、设计、审查
通过对河道治理工程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能够为工程质量提供保障。在中小型河道治理工程设计过程中,要本着上下游、左右岸相互统筹的原则进行,要结合河道实际情况和具体现状,除了要为因势导力、截弯取直之外,还要为河道提供一个平顺宽阔的场所,让其能够保持畅通和稳定。另外,宽河固堤时,要为泥沙的淤积留下一定的空间。让淤泥能够顺利排出。一些河道的滩面较宽,河道的淤积情况比较严重,那么在河道治理时,要有较宽的间距,让河道能够有断面调节洪水和泥沙。除此之外,河道治理工程措施要能够和生物措施进行结合,通过在水流顶冲以及近堤段进行布置控导、护岸等,能够达到重点设防、控制阶段的效果。
2、细化法律法规
要通过将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细化并研究、学习,让工程管理中需要的各项资料、信息和数据等都能够完整保存。要对河道治理工程管理工作中需要的资料申报、审查、管理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让其能够具备应用价值和可操作性。通过组织不同层次的培训、讲座、交流等,让上下级单位之间、兄弟单位之间能够进行交流和沟通,增强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3、统一标准
从地方政府到河道治理的主管部门,要在河道治理工程管理工作大原则中,保持高度统一,并要相互进行配合、交流和支持,逐步树立起河道治理管理部门的权威性,通过依法管理各项工作,保证主管部门的合法权益和职能得到发挥。
4、加大非防洪工程的监管力度
首先,对于一些新建的项目,要从申报环节着手,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防洪法》、《水法》中的相关规定进行资料的审查工作,并要共同对项目占用河道和影响抗洪能力等事项进行交流和协商,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双方签署协议。其次,对于已经批准开始建造的项目,要建立起监督管理机构,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保证每一个环节都是合法、合理、科学、有效的。
5、提高管理意识
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能够正确看待河道治理工程,并对管理工作给予支持和配合,通过张贴宣传报、普及法律法规知识等,让群众能够明确河道治理工程的出发点和意义。另外,要利用世界水日、12.4法制宣传日等特殊事件,组织一些宣传活动,让群众能够全面了解河道治理工作。其次,要加强内部人员的配置和管理队伍的建设,让管理部门中的领导者能够充分意识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合理配置管理人员,保证河道治理工程能够规范、有序、科学、合理的进行。
结束语
我国中小型河流数量众多,因缺乏治理而水患频繁、环境恶化,其综合治理对充分发挥治河工程功能效益、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小型河流综合治理应着眼于在充分总结以往水利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社会发展对水利建设的需求,更新治河理念,采取合理措施,营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道环境,还中小型河流以碧波荡漾、自然生态的本来面目。
参考文献
[1]宁忠新.河道治理的有效方法探究.科技资讯.2012.8.
[2]张建炜.河道生态环境污染防护及治理策略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12.12.
[3]郑月芳.河道管理.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6.
[4]王景阳.浅谈河道治理工程的质量管理.建设与施工,2011.6.
论文作者:吴浩威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30
标签:河道论文; 治理工程论文; 综合治理论文; 方法论文; 基础论文; 技术论文; 措施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