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文学艺苑论文_樊庆珍

漫游文学艺苑论文_樊庆珍

樊庆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旗诺敏中学 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0)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8-008-01

自主性阅读是相对于被动阅读、机械阅读、他主阅读而言的。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帮助学生把需求转化为明晰可行的目标,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和强烈兴趣,密切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的思考方法和学习策略。

怎样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注意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并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展开阅读呢?我主要通过以下两点对学生进行自主性阅读训练:

一、自主性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

1、先学后教,注重学生主体

实行自主性学习,首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消除学生的思维惰性。为此,教师应转变观念,坚持“先学后教”,确保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最好不要先作介绍或提示,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进入阅读境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品读,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获得独有的感受。

2、提供充分的时间,保证充分的诵读,引发思考,提出问题

在自主性学习的课堂上,教师必须提供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对教材进行诵读。《新课程标准》颁行以来,有些人对它的理解有偏颇,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和围绕文本的基本内容进行深思和质疑的时间越来越少。在教师指导下的反复诵读,有层次地诵读几遍甚至半小时,也许比教师讲同样的时间效果好。假如只满足于学生的粗读便浅尝辄止,学生对内容不甚了解,根本无法推进阅读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其结果是“读如不读”。只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才会有学生积极的思考,才会有学生的独特感受。要让学生有积极的思考,就要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应该完全放弃提问权。关键在于怎么问。当学生真正有了阅读障碍,需要帮助时,教师的点拨式提问方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从提问的内容角度分析,当学生的思维比较狭隘或者出现阅读偏向时,教师发散性和逆向性的启发式提问仍是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从提问的策略角度分析,教师的“搭桥式”提问是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

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提问有着质的不同。学生提问是为了顺利阅读,建构自己的“独特体验”,而教师提问是为了帮助学生、引导学生而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例如,我在学校执 教公开课《安塞腰鼓》时,采取了如下的思路:导入→学生速读课文,谈自己的感受、疑问→问题相对集中,小组讨论→师生一起确定重点问题,全班研讨→总结评价。“整个教学思路从以教为主改为以学为主,教师教的思路顺从学生学的思路,学生由带着问题读变为在读中提出问题,学生与教师一起参与了学习目标的制定和学习过程的展开,教师所作的一切都是在为学生的学服务。”①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是启开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一把“金钥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1、让学生与课文直接对话

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是学生直接接触古今中外大量优秀范文的好机会。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学生带着课文和自己的初步理解和感受走向教师,向教师求教。为了让学生与课文直接对话,我们甚至可以事先不限定什么目标和目的,完全让学生接近文本,充分自由地接近作者的心灵,去触摸作者的思想情感世界。

2、调动教师的教学机智,合理地进行质疑、解疑

在班级集体性思维过程中,教师适当的提示、提问、示范,是组织和促进集体性思维过程的基本因素,是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问题的关键是教师应当有敏锐的观察和果断地把握集体思维流向的教学机智,在适当的时机,提出适度的问题,以组织和促进集体性思维流程”。以我校举行的两节公开课为例,教师的教学机智往往表现在以下一些关键处:

引发观念矛盾。在《最后一课》的课堂教学中,有的学生认为主人公是韩麦尔先生或小弗朗士。教师敏锐地观察了这一观念矛盾,把学生的理解困惑和“错误”准确地披露在班集体中,引发研究、讨论和争辨,这样就可以及时把集体性思维引向深入。

辨识细微差别。小弗朗士在对待法语、对待先生的态度上前后有着怎样的差别?这种区别说明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辨识这些细微的差别,也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需要。

提出新鲜课题。在《我的叔叔于勒》教学中,有的学生提出了约瑟夫这一身份有何作用?为什么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去写?这些问题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鉴赏小说,而教学参考上未必涉及这些新鲜问题。

3、了解课文标题。“题好一半文”,好的题目往往用精警的词语提挈全文,对课文内容和主旨做富有特色的浓缩和概括,立意高妙。学习《伟大的悲剧》一文时,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标题提出问题:谁的悲剧?—引出课文的主人公;什么悲剧?引出课文的内容—斯科特及其队友探险途中悲壮的覆没;这场悲剧为什么是伟大的?引出本文的主旨——应该怎样看待胜利和失败?

4、要求学生预习,针对不理解的地方发问。预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但学生对预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致使师生配合非常困难,想要形成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就更难了。在课堂上要花大力气要学生阅读文本,课堂看上去松散难看,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思维,不断提出疑问和解决疑问。

5、设置提示,引导学生模仿性提问。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本身的特点,精心设计提问,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讨论,积极思考,渐渐产生提问的欲望。

教师在引导学生质疑、解疑时注意以下几点:

1、怎样处理“伪问题”及“共性难题”

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敢问的勇气,还要注意培养他们善问的能力。应该看到,学生的提问质量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学生的问题有时存在“伪问题”,针对那些没有思维含量或思维含量不高的问题,就告诉他们查找什么工具书和资料,或请同学帮助。

2、让学生从被追问的状态中解放出来

原来授课讲究将问题串成一体,这看上去的确很有条理,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疑问,课堂上学生忙于回答教师的“十万个为什么”,弄的疲惫不堪,挤占了大量的时间,却无时间解决学生真正的问题。影响了课堂效率,甚至会破坏文本阅读的美感。

总之,学生从敢问到会问,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体会。作为精神家园净土的神圣课堂,教师理应以自己的人生感悟、人格力量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

论文作者:樊庆珍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8月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2

标签:;  ;  ;  ;  ;  ;  ;  ;  

漫游文学艺苑论文_樊庆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