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日本丛林惨败的历史_蒙巴顿论文

高原日本丛林惨败的历史_蒙巴顿论文

日军高原丛林惨败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军论文,丛林论文,高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乌”号作战

英帕尔(今译因帕尔 作者注)—科希马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次重大战役。不过 ,由于当时欧美人的视线主要集中在欧洲战场,所以这次战役“几乎是在不被人们觉察的情 况下进行的”。但是,正如美国战史学家德鲁·米德尔顿指出的那样,“在英帕尔—科希马 的高原丛林中,英国和印度的军队几乎全歼了日本第15军。西方和日本的历史学家评价这是 历史上日军在陆战中遭到最惨重失败的一次战役。日本军队在开始发动这次进攻时约有10万 人,结果有53000多人在战斗中死亡或失踪,并且败退回原来进攻的出发地。这是日本陆军 历次进攻战役所没有出现过的事情。”

在英帕尔—科希马战场上,充满了艰难困苦和流血牺牲。而指挥这场战斗的盟军司令官是 家族谱系中“几乎与欧洲每一国的皇室都有密切的血亲关系”的英国皇族贵胄路易斯·蒙巴 顿勋爵。

1943年8月,蒙巴顿在英美两国首脑的魁北克会议上被决定任命为东南亚盟军总司令,这时 他年仅43岁。

在东南亚地区,1943年2月,日军专门设立了驻缅方面军。通过逐步增加兵力,至1944年2 月,日军在缅甸的兵力共为8个师团。其中,素有“小东条”之称的牟田口谦也中将的第15 军辖有第15、第31和第33师团。这3个师团编制员额充足、武器装备完善,是日本驻缅方面 军中战斗力较强的师团。方面军的其他部队,有第28军所辖的第2、第54和第55师团,与日 本驻缅方面军直接对峙的盟军作战部队是:斯利姆将军指挥的英军第14集团军,部署在印度 东部的英帕尔——科希马地区和缅甸南部的若开地区;

自英美首脑的魁北克会议以后,日本人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了盟国在印度的兵力集结以及 蒙 巴顿东南亚盟军司令部的建立对他们的潜在威胁。

1943年低,牟田口中将认为,对印度东部的进攻应尽快进行。因为他的第15军所担负的防 御面积过于宽广,时刻得准备对付来自中国云南、印度的利多和英帕尔三方面盟军的反攻。 如果仅仅采用防御战术,是无法在未来的战斗中取胜的。必须先发制人,将对手的反攻根据 地予以占领,以进攻战术来达到守卫缅甸的目的。牟田口还认为,只要用大约3个师团的兵 力以及足够3个星期食用的粮食轻装奇袭,便可在短期内攻占英帕尔。

1944年1月7日,东京大本营以“大陆指第1776号”的指令,正式批准了代号为“乌”号的 英 帕尔—科希马战役计划。

接到批准的命令后,牟田口十分高兴,决定在2月11日纪元节——传说中的神武天皇即位日 发 起进攻。

牟田口对印度的进攻为什么首先选择了英帕尔呢?这是由于英帕尔的重要战略地位决定的。 英帕尔是印度东部与缅甸交界地区的一座边境城市,位于吉大港(今属孟加拉)通往阿萨姆邦 的交通干线上。该城周围是曼尼普尔山脉,近郊是长40英里、宽20英里的英帕尔平原。自英 军被赶出缅甸后的两年中,这里已建成一个巨大的军事和后勤补给基地。平原上,遍布着大 型巴沙式营房(用竹子和芦苇编成的营棚)、医院、军械仓库、弹药库、工场以及军事基地所 需要的各种大型设施,四通八达的沥青公路从基地中间穿过。此外,从1942年起,就开始从 原始丛林中辟建的一条宽阔的汽车公路,把英帕尔和转运军需物资的重要铁路终点站迪巴普 尔连接了起来,使之具有供盟军未来反攻部队使用时所应具有的各种条件。因此,日军的“ 乌”号作战选中了英帕尔。

牟田口的具体进攻计划是这样的:第15军全部人马渡过印缅边界地区的钦敦江后,第33师 团和第15师团分别从南面和东面向英帕尔进攻,而第31师则向英帕尔以北的科希马进攻。牟 田口之所以要占领科希马,就是希望其第15军能继续西进,进一步攻下阿萨姆邦的门户 迪 马普尔。这个狂妄的日军少壮派将领,并不满足于仅仅占领英帕尔一地,但为了不在表面上 与大本营批准的“乌”号作战方案相违背,他在其第15军的计划中只是说,占领英帕尔后应 确保控制其西面的山脉,为以后的作战作准备,实际上暗示了他的最终目标是夺取整个阿萨 姆邦,并与蒙巴顿的主力部队进行决战。

3月8日,牟田口中将指挥第15军的10万官兵渡过钦敦江,拉开了英帕尔一科希马战役的序 幕。

二、英帕尔方向的激战

当10万日军赶着作为肉食给养品的大批活牛、活羊横渡钦敦江时,蒙巴顿还正在利多的一 座陆军医院里住院治疗眼伤。

驻缅日军渡过钦敦江的消息使他心急如焚。于是,他不顾医生的劝阻,离开医院飞抵位于 卡米拉的英军第14集团军司令部,与该集团军司令斯利姆中将研究对付目前局势的办法。

斯利姆见蒙巴顿眼缠着绷带被人牵引着走进自己的司令部,感动得不禁紧紧地拥抱着他, 然后,立即向他汇报了当前的战事情况。蒙巴顿听了斯利姆的汇报后决定:把在钦敦江以西 沿边境进行防御的部队,撤至英帕尔附近高地上来组织防御,即先放对方深入进来。因为他 认为,这样一来就会使牟田口越来越远离自己的后方基地,日军进攻部队不仅要被迫背靠着 宽阔的钦敦江作战,而且还得完全依赖很不可靠的丛林运输线。此外,盟军方面的空中优势 不仅会保证可能遭包围的一些部队的补给供应,而且还能阻止对方获得补给品,即轰炸其地 面运输队。又由于雨季即将使一些干涸的河床变成汹涌的急流,日军必须在雨季到来之前迅 速夺取决定性的胜利,否则就不得不面临一场灾难。

日军渡过钦敦江后,初期的进展比较顺利。担任主攻英帕尔任务的是柳田中将的第33师团 和山内中将的第15师团。柳田是情报官出身,指挥作战的经验稍欠;而山内系30年代初期毕 业于美国军事院校的将领,与土生土长于日本军队的牟田口在性格和作风上都有些不同之处 。他们对专横跋扈的牟田口一直不怎么服气,但又不得不服从。

第33师团的出发地域在第15师团以南,该师团渡江后即分为3个突击队,其中左翼有两个突 击队,右翼安排了一个突击队。为夹击歼灭铁定、栋赞地区的英印第17师。这3个突击队于3 月15日至18日之间分别进到栋赞东侧及辛格尔地区。这时,第17英印师及其千余辆汽车正遵 照 后撤命令,以纵队之形行进在栋赞南北一带悬崖峭壁上的羊肠小道和曼尼普尔河的深山峡谷 之间,被日军追咬住。牟田口得知这一情况后,大为欣快,以为会很快堵截围歼该部敌军, 取得全歼一个英印师的重大胜利,但万没料到,这时第33师团的指挥官们错误迭出:其中之 一是,该师团右翼突击队的第214联队插进第17英印师后撤路上的一个要害地点吐特姆后, 误以为对方已经通过此地了,于是轻易地放弃了这个绝好的堵截地点。及至发觉错误,为时 已晚,该地被英印师的掩护部队占领了。另一错误是,左翼突击队的第215联队,在栋赞西 北处的辛格尔地区与第17英印师和南下接应的第23英印师第37旅发生战斗,联队长笠原大佐 为了表达必胜的决心,接仗后即向师团部发电称:“销毁了密码本,处理好了军旗,以不惜 玉碎的决心为完成任务而迈进。”经验不足的柳田师团长,不知道这是作战部队中一些军官 向上级表示自己勇敢无畏的惯用言辞,误以为该联队真的要全军覆没,于是命令他们暂时撤 出战斗以保存力量,致使已成囊中之物的第17英印师得以不受任何阻碍地向英帕尔方向撤去 。而且,柳田不仅没有组织师团主力前去追击,却以后勤补给不足为由向牟田口发难,要求 “军司令官应立即停止‘乌’号作战,转入防御态势为宜”。牟田口此时正有一肚子火,立 即致电方面军总部请示撤掉柳田的职务,暂时以第33师团参谋长田中信男少将接替师团长职 务。

田中信男受命后,立即在英帕尔以南地区展开积极攻势作战,很快打到了距英帕尔西南约2 0公里的比辛布尔地区。在攻击前进中,全师团虽然有多名联队长、大队长相继阵亡,但最 终还是封锁住了英帕尔的南部通道。

面对日军两个师团已对英帕尔形成南北合围之势,驻守英帕尔地区的只有由斯库纳斯中将 指挥的英军第4军的两个不满员师,斯库纳斯急电集团军司令斯利姆派兵增援,而集团军下 辖的第15军主力尚在300英里以外的若开地区。由于英帕尔至若开之间的地形十分复杂,地 面 无法进行横向交通联络。第4军和第15军中的任何一方给对方援助要经过公路、铁路先返回 印度,然后再往前运,需时3个星期。所以,斯利姆请求蒙巴顿用空运的办法将第15军部队 调到英帕尔。

再说日军第33和第15师团形成了对英帕尔的南北夹击态势后,4月上旬,牟田口决定以第33 师团为主攻部队,逐步向英帕尔推进。为了加强该部的攻击力量,他从山本支队调来坦克和 重炮联队,又从新编入第15军的第53师团调来两个步兵大队增援,并亲临第33师团指挥战斗 。

阻击日军第33师团进攻的主要是英印第20师和第17师。英印第17师自甩开第33师团的堵截 后,庞大的车队向着英帕尔方向撤退。田中信男接任师团长后,迅速组织对该师的追击,但 始终没有追上。英印第17师终于在4月5日回到了英帕尔。英印第20师也与此前后,成功地从 德穆和加包山谷且战且退到英帕尔,并且除留下一个旅在英帕尔驻扎外,另两个旅部署在伯 莱尔一带,以封锁日军通往英帕尔的前进道路。

伯莱尔一带地势峻岭起伏,深谷交错,公路被浓密的丛林绿荫所遮掩。在这一片绵延20多 英里的崎岖地区内,英印第20师的这两个旅要建立一条连续防线是不可能的。于是,他们就 在这一带构筑了一系列切断公路入口处的大小工事,同时分兵把守各制高点。牟田口在他的 作战地图上,把伯莱尔公路上的谢阿姆山口标为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突破口,蒙巴顿也几次 电令斯利姆转告那里的部队,一定要死死守住该山口。4月10日,日军集中坦克和重炮向山 口发起攻击;11日,英印军被迫退守直接俯瞰着公路干线的坦努帕尔。尽管他们展开勇猛反 击,将日军逐退,然而5天以后,日军终于在由缺乏战斗经验的印度士兵扼守的段地打开了 缺口。

5月初,牟田口又多次企图扩大占领伯莱尔公路入口处周围一带山地,但都被前来增援的英 印第17师的一个旅挡住。

尽管从总的态势看,英印军队在英帕尔方面尚处于守势,但日军的攻击能力已如强弩之末 。蒙巴顿和斯利姆开始试探着反击了。盟军的第一次主动进攻实际上是在5月15日开始的。 那天,英印第17师的第48旅楔入日第33师团的后方,并在铁定一英帕尔公路上第33号里程碑 处构筑起工事。牟田口令第33师团所有后方勤务部队投入反扑,并又调来第15师团一部加入 反扑,但均被击退。随后,英印第48旅向北推进到莫伊朗,在那里设下了另一个立足点,威 胁着日军第33师团的后路。

在英帕尔战事胶着的不利形势下,6月初,日驻缅方面军司令官河边正三来到伯莱尔第33师 团阵地视察,又前往东枝镇会见了第15军司令官牟田口。河边正三认为本次战役已呈胶着状 态,几乎没有获胜的希望,继续拖下去只会给各师团带来更大的损失。牟田口的强硬态度却 依 然如故:“英帕尔之战关系重大,决不能半途而废!请方面军司令官阁下支持我军继续进行 下去。”

河边正三是个精于世故的圆滑的人物,早年曾做过大正天皇的御前侍卫官,昭和时代被调 离开皇宫。再说这位人称“小东条”的牟田口中将,是东条英机赏识和栽培的人物,他不能 不考虑到这一点。于是,只好同意牟田口把这次战役继续进行下去。

伯莱尔在英帕尔的东南方向,6月初以前日军主攻部队一直从这个方向展开进攻。河边正三 司令官走了以后,为了再尽最后一次努力,牟田口决定变更主攻方向,向英帕尔以北迂回, 企图从北面打入英帕尔。为此,日军通过溜滑难行的丛林小道向前推进。6月10日,日军与 英印第20师在丛林里迎面相撞,随即展开激烈的战斗。日第33师团自渡过钦敦江以来已苦战 3个多月了,许多驮马已经累病而死,或被当作充饥物宰杀吃掉,靠人背肩扛的弹药已所剩 无几,士兵们在“武士道”精神的支撑下和各级军官的督促下,在丛林里一面与饥饿和恶劣 的自然环境搏斗,一面在连绵的阴雨中进行拼死战斗。6月22日,他们竟奇迹般地闯过英印 军队的堵击,冲击了丛林,打到了英帕尔的边缘。

而驻守于英帕尔的英军此时正严阵以待。此前,那里所有的后勤部队和皇家空军地勤人员 都接到蒙巴顿司令部的通知,各单位在自己的驻地分别用坦克和铁丝网建成一处处环形工事 , 等待日军自投火网。不过,此时的日军第3师团和配署的第15师团一部,已经没有力量发起 攻击了。他们经过数月一系列苦战,打到了英帕尔英军的家门口,却发觉自己无力再迈进。

田中信男师团长率部呆在英帕尔城的外围,默默地等待着牟田口军司令官撤退的决断,而 蒙 巴顿等盟军将领也正忙于调整部署,进行大规模反击作战的准备。

三、争夺科希马

3月8日,佐藤幸德中将率领的第31师团渡过钦敦江,在江都和霍马林一带稍事停留休整后 ,即在第15师团一部配合下分成3个阶段向科希马挺进。

科希马是印度那加兰邦首府,位于英帕尔以北50英里,是一座海拔5000英尺地势险要的高 原小城。该城的居民当时不足万人。乌克鲁尔在它的东南方向,是科希马通往印缅边境的必 经之路。

佐藤中将的先头纵队是由宫崎繁三郎少将指挥的旅团。英国军人不得不承认,宫崎旅团的 士兵们“作为徒步行走的步兵来说,也许可算是世界上最顽强的了。他们在丛林中行军一天 所 走过的路程相当惊人;他们在科希马周围出现的时间,比原先预计的要早。该旅团在第15 师团的一个联队配合下,先是击溃了守卫山夹库地区的一个英印旅,然后继续向科希马方向 前进。另外两个旅团纵队则由佐藤师团长亲自率领,从霍马林出发,进攻乌克鲁尔,夺取这 个通 往科希马的交通要冲。

斯利姆将军原以为科希马四周山岭陡峭,丛林浓密,日军为便于展开兵力,派去的兵力至 多不会超过一个配备轻武器的步兵联队。然而,通过前方侦察和部队的遭遇接火,情况已愈 来愈明显:日军向科希马进攻的兵力是一个多师团。而科希马城的正式守军部队只有一个50 0来人的西肯特步枪营!在科希马以西30英里的迪马普尔军用物资中转站则仅有一个连在守卫 。 斯利姆将这一危急情况报告给蒙巴顿,蒙巴顿立即从第5和第7英印师中抽调部队前去增援, 并令其直辖的第3特种突击旅作好空运准备。另外,他命令此时尚驻在印度腹地的温盖 特将军的“钦迪”第23远程突破旅前去掩护利多,令英第2师立即赶往前线。然而,在这些 部队尚未全部到达之前,战斗已经打响了。

负责科希马城防务的是H·U·理查森上校。他下令城内所有能参加战斗的人都拿起武器。 当佐藤中将率领的近万名日军官兵气喘吁吁地爬上布拉马普特山顶,逼近科希马城时,第5 英印师先头部队的一个旅已经赶到,并部署在迪马普尔前面8英里的尼丘加德山口。显然, 英军认为保卫迪马普尔这个重要的军用物资中转站,比简单地防守科希马城更重要。但是, 正如斯利姆将军后来所指出的,“佐藤幸德中将毫无例外地是我所遇到的日军将领中最无见 识的一个。他奉命进攻科希马,并在那里构筑工事固守。他那傻瓜头脑中只有一个目标 打 下科希马。”实际上,日军此时本可以从其占优势的兵力中用一部来攻击科希马,而同时用 师团主力去进攻防御能力尚不强大的迪马普尔,先夺得那里堆积如山的各种物资,然后他们 拿下并坚守科希马才会有坚实的保障。日军第31师团最后之所以被迫从科希马前线撤退,物 资给养缺乏恰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4月4日,蒙蒂·斯托普福德少将被任命为科希马防务指挥官。此时,日军已摆开了进攻的 架势。当天上午,日军夺取了守军的一些前哨据点,但在他们发起主攻前,斯托普福德少将 已令英军第161旅的先锋营 皇家西肯特郡第4营开进了科希马,几小时后,一个拉杰普特连 也 来到了科希马。这样,科希马守军已达3500人。英军的防守兵力虽处于劣势,不过,他们的 空军掌握着那里的制空权,从而有力地支援了地面部队的防御战斗。

在科希马地区上空,英国空军的战斗机和战斗轰炸机不断地俯冲轰炸日军进攻部队,同时 ,英国运输机尽管要把弹药、药品和食物空投在高山环抱的那块地区上,常遇到敌人猛烈的 对空火力射击,困难重重,但还是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这样,无论日军各级指挥官怎样严厉 督战,部队也始终击溃不了守军的防御,双方常常在几百码的距离内你争我夺,打得十分激 烈。

日军在山坡上、山谷中留下了一排排尸体;英军伤亡也与日俱增,且战且退,到4月6日退 入要塞山上的主要阵地。日军切断了守军的水源,但英国空军用低空投下的那些装满饮水的 车轮内胎满足了他们的最低需求。日军官兵的境遇比这更糟,然而冷酷无情的佐藤师团长仍 不惜任何代价,在称得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几条羊肠小道上,驱赶他的士兵们继续 向英军阵地猛攻。

在日军的死打硬拼下,英军的防守阵地果然在一码一码地向内收缩。4月7日,双方在一座 被称为“避暑别墅山”的小山头上短兵相接,展开了一场白刃战。就在小山头上英国驻科希 马 行政专员那优美的花园和网球场上,双方士兵混战一团。日军为了争夺每一码土地,都不得 不付出伤亡几十人的代价,最后终于在这里取得了立足点。但守军也并未撤退,仍利用附近 的建筑物坚持着。日军士兵挖掘的散兵坑,最近的已与守军固守的建筑物相距不过二三百米 ,急不可待的佐藤师团长已发电给牟田口司令官宣称“我部已经完全占领了科希马。”

在这情况万分危急的时刻,蒙巴顿派空军向科希马紧急空投了两营伞兵,这给守军增添 了有生力量。4月10日,蒙巴顿命令已陆续抵达科希马附近的第2师和第7师主力,集结于迪 马普尔,然后向科希马守军靠拢。15日,英军第2师的一个旅突破日军的阻截,打入包围圈 与守军会合。随后,第2师的另一个旅在坦克和空军火力的支援下,沿公路发动强大攻势, 猛扑科希马周围的山脊制高点。至4月20日,英第2师主力部队终于打到了硝烟弥漫、弹坑累 累的山顶上,解除了守卫部队之围。

5月3日,斯托普福德少将指挥第2师再次发起进攻。战斗打响后,英军向日军据守的地堡和 炮兵掩体发动猛攻。密集的炮弹使科希马周围丛林燃起处处大火,山脊上的许多岩石都被炸 裂。然而,当英国步兵喘着粗气好不容易爬上山顶时,却到处都遭到设在那里的日军数十个 隐蔽阵地内交叉火力的无情扫射。英军士兵一批批躺在血泊里。直到当日黄昏,继续涌上来 的英军才占领了那道山脊的一部分,并且紧紧咬住日军不放。5月7日,斯托普福德把第7英 印师的第33旅也投入战斗,给他们的任务是夺取一个叫做贾伊尔山的地堡密布的高地。但该 旅 当日的进攻除了扔下几百具英印士兵的尸体外,几乎毫无结果。3天之后,第33旅再次对贾 伊尔山发起猛攻,同时,英第2师的部队作为策应也向自己的当面之敌展开进攻。英军在付 出相当惨重的伤亡后,终于占领了贾伊尔山上的大部分日军阵地。次日,增援部队也爬上山 去,从而加强英军拔除其他残余敌阵地的火力。

5月末,随着英军取得了初步进展,雨季的天气也越来越恶劣,佐藤便向牟田口提议放弃科 希马,向能够得到补给的地点后撤。牟田口不同意他撤退。

然而,佐藤认为牟田口的军司令部呆在远离前线的芒累,根本不顾第31师团的苦衷。被盟 军的空军及地面渗透部队一点点地掐住。雨季河水泛滥,并使仅有的一两条丛林小道变得更 加 泥泞难行。补给上不来,士兵们半饥半饱怨声一片,于是,他将牟田口的电报扔在一边。6 月初,佐藤率领师团主力开始退却。行前,他留下宫崎繁三郎旅团长带一支小部队执行截断 英帕尔至科希马道路的任务。留下这点人马来执行这样艰巨的任务,无非是应付一下牟田 口的那封电令而已。而且,为了防止电讯联络被对方破译,使自己的行动诡秘、迅速,佐藤 撤退时没有向一直在英帕尔以北至科希马以南地区作战的第15师团进行通报,使该师团一下 子 陷入被英军南北合围的危险境地。此时,第15师团的师团长山内中将因染上疟疾卧病在床, 友邻部队的撤离更使他们雪上加霜。

得知佐藤幸德率第31师团主力擅自撤出科希马战线后,牟田口立即派军参谋长久野村。前 去 制止。久野村在一个叫伏米内的小镇迎面碰上了退却途中的佐藤,一面斥责他违抗军司令官 的命令擅自撤退,一面向他传达牟田口的新指令:“和第15师团的南翼接上,转而加入进攻 英帕尔的战线。”谁知,佐藤幸德中将脸色铁青地吼道:“我师团在毫无希望得到补给的情 况下,难以执行军司令官的命令。”说罢,甩开久野村的阻拦,率领他的部队继续向东面的 钦敦江方向撤去。

久野村返回军司令部将第31师团的情况报告给牟田口后,牟田口怒不可遏,当即口述命令 :撤销佐藤的现任职务,由河内槌太郎接任第31师团师团长。同时,还决定由柴田卯一接替 卧病不能视事的山内中将,暂代第15师团的师团长。佐藤幸德被撤职后,不久即被押回东京 接受军法审判,先被判处死刑,后因本人不服并经多位军界元老替他说情、鸣冤,结果以“ 精神异常者”的名义不了了之。

牟田口从3月8日率第5军渡过钦敦江以来,已将该军的3个师团长全部撤换了。对此,日本 于战后出版的《大东亚战争全史》里写道:“前此,第3师团长柳田中将已被罢免,现在又 换了两位师团长。在大战过程中更换全部师团长,这种不祥事件,在日本陆军史上向无此例 。”

四、侵印日军大溃退

当发现科希马战线的日军第31师团最先出现了撤退的迹象后,蒙巴顿和斯利姆将军的目光 就盯上了乌克鲁尔。乌克鲁尔位于科希马的东南方向和英帕尔的东北方向,与这两座小城的 距离几乎相等。这里是日第31师团从科希马撤回缅甸的必经之地,也是日第33师团若与第31 师团会师后撤的理想地点。乌克鲁尔这时由日第15师团的部分部队负责把守,拿下它就会卡 住日军的退路,进而全歼它们。

6月20日,蒙巴顿一声令下,由科希马蜂拥而下的英军部队,与从英帕尔向前突进的强大部 队同时出发,并按预定计划展开反攻。当日,英第2师仅用半天时间就击溃了佐藤留下的宫 崎支队的抵抗。在密宣附近的日第15师团松村联队没有想到宫崎支队溃败得如此之快,在英 军的背后攻击下也溃不成军。24日,英第2师和第5英印军在密宣会师,随后,他们又兵分两 路,向乌克鲁尔挺进。

6月25日,两支部队首先堵截住了印度傀儡军的一个旅,并迅速将其歼灭。这时,日第31师 团 的那些忍饥挨饿、疾病缠身的官兵,正从北面沿着一条山谷小路向乌克鲁尔逃窜。第5英 印师于是迅速向乌克鲁尔逼近,该师第33旅占据一处高地,与逃窜之敌展开战斗。

当时,日第15军的每个师团都有数千名伤病员,尤其是“军队的克星——疟疾和伤寒,蔓 延 猖獗,将许多人折磨得虚弱憔悴,瘦骨嶙峋”。牟田口这时感到他应当全线撤退了,尽管第 31师团未经他的同意已经先行一步了。6月末,牟田口先是羞羞答答地向方面军司令官河边 正三提出:“在万一停止进攻转入防御时,根据我军现状,认为退到印缅国境线上的钦敦 江西岸高地经莫莱西北高地至铁定一线,较为合适。”

河边正三心里明白,骄狂的牟田口若不是落到如此难堪的地步,是不会征询和尊重自己的 意见的。牟田口自恃有东条英机这个靠山,从不把河边正三放在眼里。再说驻缅方面军的主 要任务是看守好缅甸,没有多余的力量打入印度境内。现在牟田口打不下去了,他要趁机讥 讽一下这个骄狂的少壮派将领。于是,河边对牟田口的提议佯装不解地复电说:“当目前 南方军总司令部尚无任何命令时,你军提出如此消极意见,实感意外,仍应一心为完成我军 任 务向前迈进。”

7月2日午夜,经东京大本营紧急磋商同意后,寺内寿一大将以南方军总司令部的名义正式 下达了停止“乌”号作战的命令,并指示第15军撤回缅境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向钦敦 江退却,第二阶段向敏金山脉退却。要求该军各师团残部应于7月底之前,撤至并占据钦敦 江西岸及加包山谷的耶沙皎一线,然后进行第二阶段退却,渡过钦敦江,退到敏金山脉建立 起新的防御阵地。为了好听一些,该命令将这次行动冠之以“退却作战”的名义,由驻缅方 面军逐级向下传达。

侵印日军的所谓“退却作战”,实际上是一场真正的大溃败。当英军沿着铁定公路向钦敦 江追击推进时,“他们见到了战败者的全部情景:到处是赤脚露体的尸体,士兵像骷骸一样 地躺在泥地上;行驶中遭到轰炸的运输军车和烧毁的坦克;被精疲力竭的士兵扔得满地都是 的枪支弹药和军事装备。”

不过,在这样艰难悲惨的境遇下,许多被灌满了“武士道”精神的日本士兵还是相当顽强 的。在战役后期,蒙巴顿亲临前线视察时深刻地感到了这一点:“毫无疑问,日本士兵还是 像以往那样刚毅顽强。英国人虽然打死了成千上万名日本兵,但是只抓到了600多名俘虏, 其中大部分人还是由于身负重伤或是被营养不良和疾病折磨得气息奄奄,无力自杀,才当了 俘虏。日本兵宁可用双手结果自己的性命也不愿投降,第14集团军穿过淅沥滴水的丛林追赶 敌军时,一次又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所以,要完整建制地歼灭这样的对手,也是 不容易的。

战役结束后,蒙巴顿曾骄傲地宣称:“它是迄今为止日本人在东南亚遭受的一次最大的军 事失利,因为被消灭的人数比太平洋岛屿的任何一次作战都多。”的确,这场历时半年的战 役,使日军损失惨重,据日方自己承认:当时军部(指牟田口的司令部,已无法掌握各师团 、各部队战斗力的情况。大致的估计是,最初越过钦敦江参加英帕尔战役的约10万人中,约 损失了3万名,另有2万伤病员任其自流地撤到更远的后方,剩下的兵员还有约5万名。而这5 万人当中有一半以上是病人。第15军的武器损失更为惨重。该军作为日军驻缅方面军的主力 部队,已不再具有一个战役兵团的战斗力了。

在印缅战场上,盟军从此转入了总进攻的战略阶段。

标签:;  ;  ;  ;  ;  

高原日本丛林惨败的历史_蒙巴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