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 安徽巢湖 238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收治年限为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将其按照数字法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诊时间、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患者更低,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将急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缩短患者的急诊时间、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路径;护理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中又称之为心肌缺血性坏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常表现为心律不齐、胸闷、血清心肌酶增高等症状。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抢救中,准确、迅速的抢救能够挽救患者生命,改善其预后,但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抢救中,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急诊护理措施,以提高抢救效率[1]。因此,本文研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中,实施急诊护理路径,观察其效果,报告如下。
1 基线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收治年限为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所有患者均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排除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及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了书面同意书。将其按照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患者48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跨度为36~76岁,平均年龄为(56.25±2.26)岁,男女比例为27:21,其中13例患者为心肌前壁梗死、14例患者为心肌前间壁梗死、12例患者为心肌下壁梗死、9例患者为心肌广泛前壁梗死。
观察组患者:年龄跨度为37~76岁,平均年龄为(56.83±2.91)岁,男女比例为28:20,其中14例患者为心肌前壁梗死、13例患者为心肌前间壁梗死、11例患者为心肌下壁梗死、10例患者为心肌广泛前壁梗死。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梗死部位对比,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能够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对患者进行不良反应的预防护理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具体如下。
①做好完善的术前准备,针对患者术前可能存在的紧张、焦虑、害怕等不良心理状况,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必要情况下给予患者镇静剂,如盐酸哌替啶或地西泮等,为获取患者家属的支持与理解,术前告知患者家属手术操作的目的及意义,详细讲解手术全程的护理措施。
②对患者的病情作出评估后,在术中定时给氧,在3min内测量患者的血压以及血氧,建立静脉通道,并对患者的血压、心电图以及血氧指数进行监测,遵照医嘱给予患者含服0.5mg的硝酸甘油,当患者的症状不能缓解时,给予硝酸甘油静脉滴注,同时采取相应的的镇痛措施[2]。
③手术结束后,嘱咐患者绝对卧床休息72h以上,并指导患者正确的体位,以平卧位为主,在患者卧床恢复期间,给予患者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情绪处于稳定状态,保证患者能够顺利度过危险期。
④患者手术后,在饮食方面针对患者消化功能降低的现象,应以促消化的食物为主,同时确保食物清淡、富含维生素,以半流质食物为主,嘱咐患者忌暴饮暴食,以免增加心脏负担[3]。
1.3 观察指标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过护理,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急诊时间、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用%表示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用()表示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时间、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采用t检验,全文数据经审核无误后,均录入SPSS20.0软件处理,当P<0.05时,表示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对比差异显著。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急诊时间、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目前临床中,急性心肌梗死较为常见,该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急性心肌梗死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其具有发病快、病情变化快等临床特征,因此在临床中,需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及时有效地抢救措施,从而控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能出现的恶性后果。经研究发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中,实施急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效果[4]。
急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措施,是一种高效的护理模式,其是以人文关怀为起点,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的一种医疗护理措施,它能够提高临床护理的计划性以及预见性,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护患关系[5]。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中,采取急诊护理路径能够更加科学地确定患者进行检查、治疗和护理的最佳时机,能够提前预见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使得临床护理不再盲目进行。同时在护理中,患者及其家属也能够掌握治疗及护理计划,急诊护理路径通过患者家属的参与,能够促进护患协同护理[6]。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经过护理后,将其各项临床指标对比,采取急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患者急诊时间、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的对照组患者,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具有明显优势(P<0.05)。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仅需要采取及时有效地抢救措施控制患者病情,在抢救期间,对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缩短患者的急诊时间、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而且可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适合广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韩彦辉,王素梅,李海霞等.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3):25-26.
[2]高云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3):17-18.
[3]唐蓉.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060-2062.
[4]许新华.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8):40-41.
[5]刘迪.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及康复的影响.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0);7-9.
[6]孟晓杰.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5);557-559.
论文作者:陈万林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7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急诊论文; 路径论文; 时间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肌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