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提高一岁以内患儿留置针留置72小时成功率论文_张卫萍,,于文凤

(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山东 淄博 255029)

摘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QCC)提高儿科年轻护士留置针置管成功率的效果。方法 成立品质圈小组,通过QCC活动方法,针对儿科住院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低的现象,进行主题选定、现状调查、制定目标、寻找原因、制订并实施对策;结果 一岁以内患儿留置针留置72小时成功率由49%上升至76%,失败率由51%下降至24%结论 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一岁以内患儿留置针留置72小时成功率效果显著。

关键词 品管圈;留置针置管;年轻护士

品质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1962年由日本石川馨博士所创,即在同一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地组成数人的一个团体,然后全员参与、共同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自动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并持续质量改进[1]。QCC作为一种持续质量改进的运作方式,已不断融入医院细节管理中,能有效提高工作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和工作能力,从而提高工作质量。静脉留置输液已广泛应用于儿科输液治疗中,婴幼儿留置针穿刺难、固定难等特点,研究表明一次穿刺成功率居患儿家长静脉输液安全需求的首位[2],因此提高留置时间、减轻患儿痛苦,是儿科研究的热点。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期望值不断提高,而新分配的护士逐年增多,因此提高年轻护士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显得尤为重要。2015年2-9月我科开展了品管圈活动,并将提高一岁以内患儿留置针留置72小时成功率作为活动主题,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来源于2015 年2月起在儿一科住院患者留置针穿刺中开展的品管圈活动,QCC 小组组员由9名不同病区的护士资源组成,讨论活动计划,圈名及圈徽,选择教学秘书作为圈长,护士长作为顾问,圈员中包括主管护师4名,护师1名,护士4名。开展QCC之前,需要对全体组员进行有关QCC知识的专业培训,圈员采取集体培训的方式,圈长采取个别针对培训的方式,培训目标需要使所有组员掌握QCC 的原则、方法和所需资料等。

1.2选定主题 从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等4个方面打分,考虑病房护士大多是年轻人,工作5年以下的护理人员占护士总数的70%,年轻护士穿刺技术不过硬,而现在的社会环境使患儿家长对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的期望越来越高,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影响留置针穿刺时的成功率,同时,患儿家属对留置针的护理不到位同样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对于一次穿刺不成功的患儿,年轻护士也就不敢再试,只能请求组长或护士长解决。而留置成功却留置时间短于72小时的情况,同样需要再次穿刺。这既不利于病房工作的进行,也会增加重复留置针穿刺的患儿的痛苦和恐惧,从而使患儿家属对护士的服务不满意,病人的满意度下降。因此经品管圈组员讨论后最终确定将提高一岁以内患儿留置针留置72小时成功率作为首次活动的主题。

1.3 现状调查 儿科患者血管特点是比较细小,患病的时候循环往往会受到影响导致血管不充盈,会因为情绪紧张引起血管痉挛,会因为害怕而哭闹剧烈, 穿刺时不配合扭动厉害而穿破血管, 为提高穿刺成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2015 年3月对儿科住院一岁以内患儿留置针留置72小时成功率展开实际调查,具体方法:设计留置针留置时间查检表,统计留置针留置总时数。全科年轻护士每天统计,记录72小时内拔管人数,调查案例100例次,其中留置72小时以上者49人,72小时以下者51人,并确定目标值为30.05%。

1.4原因分析 全体圈员对调查结果进行现状分析、讨论,通过柏拉图、鱼骨图及关联图各种品管圈手法分析,除患儿的年龄及疾病外,致使留置针留置72小时失败的主要原因最后确定有堵管和外渗为要因,根据柏拉图80/20 原则,将堵管和外渗作为本期的改善重点( 见图1) 。

1.5制定对策 (1)排班上实施按层级新老护士搭配,最大程度减轻护士的压力。将小组成员分为3 组,每组设立一位经验丰富、打针技术好的组长,组员碰到问题时可随时请教组长。(2)增加接针时冲管次数,对于有留置针患儿接针前先进行预冲式冲管。(3)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控制好输液速度,静脉推注时避免用力过猛,导致血管内局部压力骤增,管壁通透性增加,液体外渗[3] 。(4)制定规范化操作流程并培训: 通过查阅教科书及相关文献重新对年轻护士进行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知识培训,召开护士座谈会相互之间进行经验交流,制作标准化留置针穿刺流程图,拍摄视频,作为入科新护士培训资料,加强年轻护士技能培训; 评估血管( 包括血管分布、深浅、走向、弹性等特点) ; 指导穿刺全过程,如进针角度、送管方法、退针方法等,并分析年轻护士穿刺操作中的缺陷,找出失败的原因,进行一对一指导。(5)改善患儿留置后的约束方法: 穿刺前与家长沟通,留一名家长陪同,避免过多家长进入穿刺操作室,影响操作,穿刺成功后采用固定板及头网约束固定患儿,防止患儿躁动拔出留置针或针头自行脱出(6)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宣教,a.穿刺成功后可以适当活动,留置于上肢时,应避免上肢下垂,留置于下肢时,应尽量减少下肢活动。 b. 在输液过程中,经常松握拳,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静脉炎。 C. 发生输液后可以适当活动,,但不要剧烈活动 d.当输液结束后,护士会用生理盐水或者含肝素盐水冲洗导管里的残留药物,并且在冲管的最后给予正压来确保导管里没有血液,但在正常渗透压作用下,可能还会有少许血细胞回流到延长管内,这对您的血管以及输液没有影响,e.让家属接受和配合护士固定好患儿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显示,经过6个月的品管圈活动,儿科住院患者留置针留置72小时成功率,得到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3 讨论

3.1提高一岁以内患儿留置针留置72小时成功率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儿童静脉穿刺难、固定难,是对儿科护理人员专业能力的挑战,随着输液技术的发展,留置针技术由于能减少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静脉而在儿童输液中广泛应用,静脉留置针技术已成为儿科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技术,留置针留置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4]。

3.2 QCC活动可以提高静脉输液留置针首次穿刺成功率

通过本次QCC活动提升了圈员主动参与管理的意识,提高了年轻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护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护士的自身价值得到了体现,护士在操作熟练程度提高的同时,心理素质、沟通技巧也得到锻炼。通过QCC活动对一些反复出现的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的干扰因素,不断加以解决,提出整改措施,确保留置针穿刺及留置72小时以上成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QCC活动提高一岁以内患儿留置针留置72小时成功率,减轻了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确保了患儿得到及时的治疗,减少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家长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晓芳, 赵生秀, 李月美,等. 护理品管圈培训过程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J]. 护理研究, 2014, 28(1). 97-98.

[2]. 伍晓莹, 张宵宵, 陈小鸽. 儿科患儿家长静脉输液安全需求调查[J]. 护理学报, 2009, 16(2):18-19.

[3] 赵周彩.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0,16(2):103—104.

[4]. 章霞, 刘德翠, 杨绿茵. 低年资护士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的培训方法与效果[J]. 护理管理杂志, 2007, 7(5):32-32.

论文作者:张卫萍,,于文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3

标签:;  ;  ;  ;  ;  ;  ;  ;  

品管圈活动提高一岁以内患儿留置针留置72小时成功率论文_张卫萍,,于文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