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体育教学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只有拥有了强健的体魄,才能确保自己健康快乐地成长学习。体育教师应该积极尝试“快乐体育”教学,构建趣味纷呈的教学课堂,设计新颖丰富的体育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 体育课堂 快乐教学
随着国家提出全民运动政策,体育便作为一门运动型科目在小学教育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为了让小学生建立起运动兴趣和积极性,学校主张贯彻快乐教学理念,以满足学生兴趣需求和学习体验为准则,对体育课堂环境和教学方法进行更新,从而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一、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所谓兴趣是指学生能够具有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是一种主动参与体育学习的心理倾向。
在实践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趣味游戏等教学模式来促进学生体育兴趣与热情的提升,引导学生养成体育运动爱好与习惯。可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来构建一些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构建体育运动情境,规范学生体育认知
为了规范学生的体育课程认知以及运动技巧,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合理构建课堂情境,从而将体育课程内容以一种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情境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符合小学生思维基础,同时也有效满足了学生的运动兴趣需求。
首先,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专业的运动视频以及体育运动宣传片,让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形成正确认知。同时,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教学视频,替代教师演示,保证学生所接受的运动技巧和动作更加规范。
三、定制个性化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独立发展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跨度较大,教师应注意学生的特点,熟悉教学内容,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学生参与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在个性化的需求中进行摸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引领学生快乐训练
小学生处于好动爱玩的阶段,体育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一特性,在体育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与途径。并且比起独立的活动,小学生更喜欢群体性活动,体育教师便可通过合理的小组合作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通过集体运动和协作体验体育的趣味与快乐,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
例如在教学50米跑时,通常感觉枯燥而又劳累,学生会有抗拒的心理。而通过合作学习与相互竞赛等方式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结合快乐体育理念来看,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然后让学生进行合作训练和学习。在50米跑训练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由组队,二人一组进行“二人三足”的游戏比赛,然后通过合作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短跑。在二人三足游戏中,通常学生的兴趣与热情会被有效地激发,课堂上通常是一片欢声笑语,不仅能达到快乐体育的效果,还能有效地对学生的体育能力和身体素质进行锻炼和提升。
五、以激励促发展,促进学生快乐锻炼
小学生的身心发育不健全,在文化课的学习中抗挫能力有待提高,自我认知水平有待提高。从这个视角看,他们尤其需要得到他人的激励,进而增强攻克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针对体育教学而言,教师要以赏识的眼光看待全体学生。
六、创新体育教学评价,优化学生学习体验
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要单纯考虑学生体能测试成绩,而要重点关注学生运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学生运动能力的上升空间作为考虑对象,从而保证教学评价结果更具参考性。
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应重视教学反馈与反思,根据学生快乐学习体验情况以及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改进要求,对授课模式以及体育运动形态进行创新,让学生在一种快乐的气氛中接受体育运动知识、技能,感受体育运动的活力与快乐,真正实现小学体育快乐教学改革。综上,在小学教学领域,体育是一门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学科,优化体育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小学生的体能素质,还能够实现小学生品格、心理素质的有效建设。所以说,教师应重视体育教学,并立足于学生的具体需求,构建快乐课程体系,从而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下自觉、自主地参与到体育课程活动中。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采取快乐教学方式能让学生的学习变得像游戏一样开心起来,能让学生的精神保持一种健康的状态,让学生的身体得到加强,并且还能学习到体育理论知识以及体育技能的运用。通过这种对学生的关注度,以及老师与学生互相之间的影响,学生不论是心灵的强大还是身体的强大,都在一步步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徐孝龙 浅谈快乐体育理念中的小学篮球教学[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07)。
[2]高宁 开展快乐教学,打造高效体育课堂[J].学周刊,2018,(08)。
[3]田国伟 浅谈“快乐体育”理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丝路视野,2018,(27)。
论文作者:蔺茹瑶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20年2月总第3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3
标签:学生论文; 体育论文; 快乐论文; 体育运动论文; 小学生论文; 小学论文; 情境论文; 《素质教育》2020年2月总第3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