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减少宏观调控的负面影响?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宏观调控的比较与启示_宏观调控论文

如何减少宏观调控的负面影响?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宏观调控的比较与启示_宏观调控论文

如何减少宏观调控负面影响?——宏观调控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为比较及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宏观调控论文,中央政府论文,地方政府论文,负面影响论文,启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广义的“宏观调控”是以国家为主体,对国民经济的全局和整体所进行的调节与控制。其实质是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作为配置社会资源的主要力量,同时利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对国民经济进行规范、调节。这是一个长期的、不间断的过程。人们常说的也就是狭义的“宏观调控”,是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比较严重时中央政府采取紧缩性的财政、金融政策,辅之以必要的计划手段、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宏观调节和控制行为或过程,本文的“宏观调控”就是这个意思。

宏观调控是以牺牲一定时期内的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来达到调节国民经济协调平衡发展的目的的,这样对地方经济必然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地方政府如何尽可能减少这一负面影响?下面笔者将就这些问题作简要分析。

一、宏观调控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为比较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作为宏、中观经济的“两极”,在宏观调控中,二者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异:

(一)二者有紧密联系之处。

一是总的目标一致。宏观调控中中央政府行为出发点是为了弥补“看不见的手”的机制中的某些缺陷,或者是对政府行为的失误进行自我调整;地方政府在目标上与中央政府是一致的(也必须保持一致),二者都是为了满足国民经济运行的三大目标: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的需要。

二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都是中央政策的执行者,而且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只有得到地方政府的配合才能实现。

(二)不同点。

1、中央政府是调控机制的建立者,调控政策的制订者,而地方政府则只是政策的接受者、执行者。即使是有立法权的地方,其立法权也受到限制,不能与中央的相矛盾,而是必须以其为指南。

2、调控范围、出发点不尽相同,二者利益有冲突之处。

中央政府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研究、考察、调控对象,其出发点不可能局限于某一个或某几个省、市,更不可能局限于某一个或某几个县、镇,因此,中央政府制订的宏观调控政策与地方政府的发展战略规划会有冲突之处,一般会影响地方的资金来源,减缓地方经济发展速度,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出于责任配合中央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一般地也会尽可能地利用多种手段促进本地经济发展,这些手段的运用与中央政府行为很难完全一致的,也会有一些矛盾之处。

3、调控成本不一样。中央政府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调控对象,由于我国国情复杂,地区差异很大,加之经济尚处于体制“转轨”时期,易于操作的宏观调控手段有限,微调水平、结构性调节能力不高,不可能面面俱到,有一些调控措施的推行可能会与地方具体情况不尽相符,加大了地方的调控成本。

二、如何减少宏观调控对地方经济的负面影响?

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尽可能地减轻宏观调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呢?笔者认为地方政府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工作:

(一)经济周期波性动(即经济周期)、宏观调控的实施,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内在规律可循的。地方政府应做好对宏观经济的跟踪、预测、分析工作,而不应将目光局限于本地。

在我国现阶段,经济波动、通货膨胀的出现又有其特点:从静态或短期来看,产生的原因表现为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从动态或连续发展的较长时期来看,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发的通货膨胀,则是经济结构严重失衡在总量上的表现,近几年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争于求成的指导思想放松了对货币供应量的管理,加剧了通货膨胀。而货币流通是否正常、物价是否稳定等问题,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对国民经济运行指示器的观察、分析,得到对经济波动比较清晰的认识,具体而言,可对这些国民经济运行指示器进行跟踪、观测、分析:

1、物价指数。物价指数是衡量货币流通是否正常,测度通货膨胀的最主要工具。又分为三种: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我国现在运用最多的是消费物价指数。

2、利率。利率是衡量货币市场货币供求关系的最重要指标。地方政府可对如下几种利率指数进行考察:

——央行的再贷款利率。央行是最后贷款人,其对其他金融机构再贷款利率的变化,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利率水平,也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政府手段之一。

——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

——长期储蓄存款保值贴补率。

3、储蓄存款动态。一般来说,储蓄存款是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相应有所增长。储蓄存款增长,表明市场商品供应良好,居民心理稳定,贷币流通也较正常。

(二)在预测到中央政府将要实现宏观调控政策之后,地方政府可采取如下措施:

1、压缩基本建设规模,以避免中央紧缩政策正式出台后对基建出现更大冲击;

2、积极主动地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逐步实施紧缩性的地方财政政策;

3、在融资渠道尚未堵塞前积极筹措资金。

(三)一旦宏观调控成为定局,地方政府一方面要协调好与金融系统(特别是人民银行)的关系,支持中央紧缩政策之推行,在存贷款利率水平、利率结构等方面给予认同和支持;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为了地方经济在紧缩环境中仍能发展,可采取如下对策:

1、将社会各方面的零散资金有偿地聚集起来,投到投资大、周期长、利润低、市场难以进行资源配置的非竞争性生产领域,如基础设施、公共福利设施、瓶颈产业等,这样做也有助于中央协调积累与消费的关系,调整产业结构。

2、组织人力、物力搞好市场建设,广开货源,减少中间环节,以保证日常生活用品进货渠道畅通,尽最大努力减少宏观调控对人民生活的负面影响。

3、进一步深化改革,争取在经济低潮时期,营造一个发展地方经济的宽松环境,增强对内外资的吸引力。

标签:;  ;  ;  ;  ;  ;  

如何减少宏观调控的负面影响?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宏观调控的比较与启示_宏观调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