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 (264100)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绞窄性肠梗阻肠系膜及其血管改变CT特征。方法:将自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间在我院进行急诊的37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CT方法进行检查诊断,并将诊断结果与临床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7例患者采用CT检查与治疗结果基本符合,CT检查的准确率达到94.59%。结论:对绞窄性肠梗阻患者采用CT检查具有极高的肠系膜及其血管病变诊断应用价值,为患者的急救治疗提供准确的诊断资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绞窄性肠梗阻 肠系膜血管 CT研究
绞窄性肠梗阻是一种有肠梗阻且同时发生肠壁血循环障碍甚至肠管缺血坏死的外科急腹症,主要由肠系膜血管受压、血栓形成或栓塞等引起,当肠腔内的液体及气体积储过多出现膨胀后导致肠壁变薄,肠腔压力的不断升高可使肠壁血循障碍,使肠壁的毛细血管及小静脉出现淤血、水肿、增厚等并继而出现动脉血运受阻,形成血栓,使肠壁失去活力而逐渐出现缺血性坏死的肠穿孔[1]。由于该病症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平时无典型性表现,而一旦发生病情可迅速发展,并可导致患者死亡,具有极高的危害性[2]。因此早期的准确诊断对提高救治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进行绞窄性肠梗阻肠系膜及其血管改变的CT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间在我院进行急诊的37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的基本资料为:男性13例,女性24例;年龄在33~4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2±2.6岁。37例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突发性持续剧烈腹痛(或由阵发性绞痛转变为持续性腹痛)、
腹胀、冷汗、个别出现休克等。
1.2 方法
1.2.1 对37例患者采用CT方法进行腹部检查:(1)使用设备:使用美国通用电器公司(GE)制造的 32排64层容积CT(Lightspeed VCT)CT设备,包括:扫描部分、计算机系统、图像显示和存储系统。(2)扫描方法:患者取均仰卧位(双臂上举以完全展开胸部),待头部进入并进行吸气后屏气容积扫描,扫描范围自胸廓入口处至隔下2cm处(部分患者扩大扫描范围从隔顶至耻骨联合处),采用平扫方式,设定扫描的主要参数为层厚为5~10mm、层间距设定为5~10mm;在扫描的过程中重点观察患者的肠道的形态、结构、包浆膜、血运中断、包膜下血肿等情况。
1.2.2 诊断方法:由两名以上的具有高级职称的医生对获得的图像资料各自进行独立分析,主要内容包括:肠部位的位置形状、病变部位的结构情况、病变组织的血运情况等。后进行分析对比,对诊断结果分歧较大且无法统一的另行检查方法如有选择性的X线等方法确诊。
1.3 评价指标 将CT检查结果与临床治疗时的诊断情况为评价指标内容(诊断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收集的评价指标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当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比较评价指标内容见表1,采用CT检查与治疗结果基本符合,CT检查的准确率达到94.59%(35/37),与治疗结果的检查比较差异值P>0.05,无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在临床上,绞窄性肠梗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急性腹症,对患者而言具有巨大危害,患者腹部出现难以忍受的剧痛并可导致休克直至死亡[3],因此迅速准确的诊断对有效急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CT是利用X射线束对患者肠道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射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转为数字后输入计算机处理而表现为各种不同类型的图像。它可以根据肠道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与透过率的不同,应用灵敏度极高的仪器进行测量,然后可摄下肠道部位的断面或立体的图像,发现肠道部位的细小病变。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等特点[4]。通过本文内容我们可以发现CT具有极高的有效率,37例患者经CT检查后均获得相应的诊断结果,同时有极高的准确率(本文研究达到94.59%),充分表明该检查诊断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在检查中我们发现,行CT检查具有的显著优点为:密度分辨力高,可直接显示肠道及其肠系膜的血运情况,如本文CT检查表现的11例血管血栓与治疗结果完全一致,在CT平扫时表现为血管腔内密度增高,以及血管壁斑块状钙化,可见血管内出现典型的局限性充盈缺损,提示局部血管有栓塞形成;定位清晰准确,这对后期的急救尤其是手术具有极高的意义,治疗医生可根据诊断结果迅速制定临床治疗方案,对提高救治率有重要影响。但在进行本文研究的同时我们也发现采用CT具有一定的不足,如对患者需要进行扫描时由于患者的腹腔内部组织受损而受到影响[5],如出现的1例肠腔积液与肠系膜出血发生误诊主要为两者的CT值均在22~41Hh之间,而通常我们认为>25 Hu即可认定为肠系膜出血,但有时低于该值也有出血的可能。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对绞窄性肠梗阻患者采用CT检查诊断可以迅速发现患者肠道组织的病变情况(扭转、坏死等),为后期的急救治疗提供详细准确的诊断资料,可极大提高患者的救治率,具有极高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魏巍, 张楠. CT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价值分析[J]. 养生保健指南, 2016(19):177-178.
[2]梅高国庆. 肠梗阻的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临床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8):37-38.
[3] 武永红.多层螺旋CT肠系膜血管成像对肠系膜上动脉疾病的诊断[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7(7):100.
[4]彭明,黄毅华,石永久,等.经CT检查绞窄性肠梗阻患者有肠系膜及其血管改变的临床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21):2519-2521.
[5]黄日升,陈向荣,陈杰云,等.绞窄性肠梗阻的螺旋CT征象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 31(33):95-96.
论文作者:谭品1 王培源2 (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9
标签:肠梗阻论文; 肠系膜论文; 患者论文; 血管论文; 肠道论文; 方法论文; 极高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