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油田井下工作的安全问题关注度越来越高。保证油田井下安全作业不仅是油田生产的重要问题,更是现代化油田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油田井下作业中,油田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加大油田井下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既能保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也能提升油田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关键词:油田井下;作业安全;监督工作
1油田井下作业特点
油田井下作业作为一项复杂的作业形式,由于地下环境的特殊性和不可控性,加上作业操作的复杂性和繁琐性,容易因为人为因素、自然因素、突发事件等因素,使得油田井下作业过程中容易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根据相关文献表明,油田井下作业的事故发生概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因此在油田井下作业实践中,应该高度重视油田井下作业的安全防范,保证油田井下作业的安全,促进井下作业的质量和效率。在油田生产过程中,油田井下作业的设备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在生产中与地面设备相互连接的一种设备系统。在油田就生产过程中,油田井下作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油田井下作业环境比较恶劣,所使用的作业工艺比较复杂,使用的设备比较多,包括如检泵、打捞、压裂操作等,只有这些设备齐全,才能有效的保证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第二个特点是油田井下作业的地点比较广阔,但是环境比较恶劣,操作的内容比较多,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很容易导致井下作业安全问题的产生。第二个特点是油田井下作业的特殊性,一旦发生相应的安全事故,很容易造成严重的影响和损失。第三个特点是在油田井下作业的过程中,作业时间较长,设计作业设备比较多,工序比较复杂,要求施工人员的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坚毅的心理素质。
2井下作业的主要风险
2.1触电伤害小
修作业现场有大量的用电设备,抽油机配电柜、值班房用电,以及逐渐增多的电动修井机等。因为常年在野外施工,各种电气设备的老化和损坏情况较多,如果检查不够仔细,非常容易遗漏安全隐患,造成者触电事故。同时在雷雨季节,雷击也是一个我们无法回避的重大隐患。
2.2机械伤害和物体打击
现场有修井机、液压钳、抽油机等大量的机械设备,收放井架过程中挤压伤害、液压钳绞手、抽油机平衡块挤伤等各类机械伤害事故时有发生。在起下作业以及登高作业过程中,各类物体打击伤害也屡见不鲜。
2.3中毒
油气开采过程中,有硫化氢、一氧化碳等伴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如果不提高警惕,随时进行检测,一旦发生中毒事故,轻则心慌呕吐,重则休克死亡。
2.4火灾爆炸
因为石油的特性是易燃易爆,一旦发生井喷失控的情况,可燃性气体或者油气的聚集就会产生火灾的危险,甚至有可能还会产生爆炸。并且在施工过程中,从井内可能会逸出天然气等可燃气体,因此施工井场内严禁动火和接打手机,但是类似情况却依然存在。
3当前井下作业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
油田井下作业的安全性建设是生产工作开展中的重中之重,加强施工安全防护措施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就当前的安全防范措施的实际应用来说,其依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不仅是由于井下施工过程中的操作不规范使得安全问题防不胜防,还包括企业对于安全防范工作的不重视,没有严格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没有切实落实相关安全防范要求等造成的。
3.1各级人员安全意识不足
各项安全体系在执行过程常出现落实程度不够,安全管理重效益轻安全,根据调查大部分的事故是由于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管理措施不力,员工执行能力不够强造成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缺少专业安全管理人员
目前在岗的安全管理人员很多都是一人兼职数个职位,既抓安全又搞生产,这就导致在安全管理方面的精力受到限制,最终导致井下作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得不到完全落实。
3.3作业人员安全素质低
首先从井下作业人员构成来看,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所占比例很低,而且在一线从事具体井下作业的员工学历更低。这导致员工队伍安全素质整体不是很高。其次井下作业是在野外进行,流动性大,环境艰苦,有效的开展培训较为困难。再次是具体的从事安全管理的专职人员也存在没有或较少年限的工资经验,缺乏专业经验,同时部分管理人员由于自身问题,导致安全隐含的存在。
3.4相关安全标准化方案的不足
尽管当前井下作业中建立各项制度、标准、方案来保证安全生产,但是在某些环节还是缺少足够的标准化。企业没有真正认识到建立井下作业安全标准化建设方案的重要性。
4相应安全防护措施的具体应用
4.1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
要切实实现安全防护措施的应用,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是实现基础。要求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时刻保持安全警惕性,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这主要可以通过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来实现,加强理论教育的同时也可采用实际安全事故案例进行分析,起到对员工的警示作用。另外,企业还应当注重对员工的劳动保护工作的开展,对员工的休息、工作以及作业卫生都进行严格的规范,避免出现员工长时间连续作业的情况。
4.2完善相关的管理体系
企业有必要加强安全防护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贯彻,并加强安全责任制的建立,积极实现管理人员从被迫管理到刺激性条件下实现的主动管理模式的转变。首先,应当将安全责任下分至每位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甚至是施工人员的身上,实现管理责任的明确划分,并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其次,还应当建立专门的施工笔记,要求员工进行详细的施工记录。这样不仅有利于实现施工优化指导,也能为事故后的原因确定提供依据,避免后期的纠纷问题的出现。
4.3完善施工安全防护措施的建设
(1)注重施工安全警示牌的设置施工安全警示牌的设置能有效的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企业管理人员应当积极就施工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施工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当心坠落”、“禁止烟火”等相应的警示牌的设立。同时,针对可能在施工现场出现的外来人员,也应当进行相应的安全警示牌的设立。例如“闲人勿进”警示牌的设置能有效的进行危险信息传递,避免外来人员的不良行为造成的安全隐患问题。(2)注重施工防护栏或警戒线的设置在进行油田井下作业的过程中,为保证施工安全顺利的开展,企业应当积极在距离施工进口20米的范围处进行施工防护栏或者施工警戒线的设置。其主要目的是就施工范围进行划定,具有重要的拦截与保护的作用。
4.4加强安全防护设施的建设
安全防护设施是保证施工安全的重要基础,在实际的井下施工过程中,企业应当注重安全防护措施的建设。例如,井下通风装置的设立,并就该装置进行实时监控。在井下进行防火装置以及防毒面罩的储备,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同时,企业还应当严格要求相关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习惯的建设,正确的进行相关设施的运用。
结语
油田井下作业安全问题一直以来是油田生产中的重要问题,不仅关系到生产效益的大小,更关系到油田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要减少或避免油田井下作业的安全问题的发生,不仅要提升作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还要注重培养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预防手段。同时,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建全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注重对井下设备的定期维修和保养,保证井下设备都处于正常的状态,对各个岗位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加强井下各个方面的安全管理,有效地保证油田井下生产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路利钦,梁栋林,朱国富.浅论井下作业危害因素及安全技术[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05)
论文作者:宜建国,彭相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作业论文; 井下论文; 油田论文; 过程中论文; 安全防护论文; 人员论文; 警示牌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1期论文;